本發明涉及,具體為可促進消化吸收的植物基飲料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1、植物飲料是以植物或植物提取物(水果、蔬菜、茶、咖啡除外,非果蔬類植物的根、莖、葉、花、種子及竹或樹木自身分泌的汁液,如谷物、食用菌、食用藻類和蕨類、可可、菊花等)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輔料和(或)食品添加劑,經加工或發酵制成的液體飲料。
2、目前對于植物基飲料的加工方法大多采用直接壓榨或研磨的方式實現,其口感不佳,并且該方法的適用面較小,對于植物基的處理不夠徹底,在食用后,植物基中的營養成分吸收速率較低,不能很好滿足人們的飲食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可促進消化吸收的植物基飲料加工方法,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可促進消化吸收的植物基飲料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3、步驟一:原料選擇;
4、步驟二:原料預處理,包括對原料的清洗與除雜,并對原料進行浸泡處理;
5、步驟三:研磨、提取,對浸泡后的植物原料進行研磨處理,使用粉碎、研磨設備實現研磨1-6h,其研磨顆粒度根據不同植物原料調整;將研磨后的粉末與蒸餾水攪拌混合,兩者質量混合比例為1:1-5,直至攪拌均勻,攪拌過程中升溫至50-60℃,保溫20-30min,隨后升溫至100-120℃,脫水壓縮,并去除溶液中的固體原料,保留濃縮液;
6、步驟四:微生物發酵,根據發酵飲料的種類選擇合適的發酵劑,發酵劑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在30-50℃,ph值5.0-6.5的條件下進行發酵培養,實現微生物繁殖;將處理好的原料與發酵劑按比例混合,放入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發酵過程中控制溫度、濕度和發酵時長;
7、發酵完成后,進行過濾、澄清工序,去除發酵液中的雜質和微生物菌體;
8、步驟五:調配與均質;
9、步驟六:殺菌,將所得料液在70-80℃滅菌,保持15-30min;隨后自然冷卻至25℃,得到飲料成品;
10、步驟七:包裝。
11、可選的,所述步驟一的原料選擇,選擇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植物原料,如燕麥、蘋果。
12、可選的,所述步驟二具體如下:
13、對選擇的植物原料進行清洗,去除其表面的灰塵、泥土和雜質,同時剔除殘損原料;隨后將清洗后的植物原料放入溫水中進行浸泡1-2h。
14、可選的,所述溫水溫度設為25-35℃,并在浸泡前向溫水中加入氯化鈉,溫水與氯化鈉的質量比為10:1-1.5。
15、可選的,所述步驟五具體如下:
16、根據產品的定位和需求,在植物基飲料中添加維生素,促進吸收;并對調配后的植物基飲料進行均質處理,避免飲料在儲存過程中出現分層現象。
17、可選的,所述步驟七具體如下:
18、選用瓶裝、袋裝、盒裝中的一種對飲料進行等量密封儲存。
19、本發明提供了可促進消化吸收的植物基飲料加工方法,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20、該可促進消化吸收的植物基飲料加工方法,以新鮮的蔬菜、水果、豆類等食物為原料,采用科學配方和加工方法制成,不含有動物成分;其制備的植物基飲料中含有豐富的植物營養素,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等營養成分,適量飲用可以為人體補充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有利于身體的健康,同時植物基飲料能夠調節腸道內的菌群平衡,由此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有助于消化吸收;
21、飲料中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具有促進消化的功效;
22、部分植物基飲料含有特殊的活性成分,如植物多酚等。植物多酚可以利用來自于竹葉和綠茶中的植物多酚與口腔中殘留的食物殘渣中、舌苔上壞死的細胞中的和牙周病的血液細胞中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發生絡合作用,從而清除口腔異味源,并且可能在消化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1.可促進消化吸收的植物基飲料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促進消化吸收的植物基飲料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的原料選擇,選擇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植物原料,如燕麥、蘋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促進消化吸收的植物基飲料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具體如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促進消化吸收的植物基飲料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水溫度設為25-35℃,并在浸泡前向溫水中加入氯化鈉,溫水與氯化鈉的質量比為10:1-1.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促進消化吸收的植物基飲料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五具體如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促進消化吸收的植物基飲料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七具體如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促進消化吸收的植物基飲料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體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