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易于使用的可變吸味煙嘴。
背景技術:
與傳統卷煙的持續性燃燒不同,電子煙的加熱器在抽吸者每次的抽吸過程中,隨抽吸電子煙時間的長短,每次對電子煙液的抽吸過程均是一次加熱過程。該加熱過程都是一個從相對低溫到高溫,再回到相對低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多種成份的電子煙液會因為加熱器工作溫度的不同,在抽吸同一口煙氣的不同階段,蒸發出沸點不同的組分和香料,于是蒸發出的煙氣就需要進入一個能夠很好地混合同一次抽吸時,先后不同階段揮發出的煙氣成份的裝置。但現有的電子煙末端,均為從霧化器直接吸出的結構,吸出端為直通通道或加一小段煙氣過濾棉等部件,但因此類部件的長度很小,故暫貯煙氣的空間很小,所以混合煙氣的功能和作用非常有限,且煙氣加熱后離煙嘴的出口端很近,進入口內的煙氣溫度較高,口感不佳。與此同時,現有的煙嘴不具有變味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了一種能夠較充分地、均勻混合煙氣,煙氣入口溫度適中且評吸口感佳的易于使用的可變吸味煙嘴。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易于使用的可變吸味煙嘴,包括外殼,所述外殼的一端設置連接部;
所述外殼內從連接部向另一端依次設置第一組合氣道單元、連接體及第二組合氣道單元,所述外殼上相對連接部的一端內設置有封閉該端的過濾體;
所述第一組合氣道單元包括套裝于外殼內、外壁與外殼內壁間隔一定距離形成第一層環狀氣流通道的第一內環,以及套裝于第一內環內、外壁與第一內環內壁間隔一定距離形成第二層環狀氣流通道的第二內環;
所述第一內環朝向連接部的一端封閉,另一端設置多個第一通氣孔,且接近連接部一端的外壁上設置與外殼內壁接觸的第一凸塊組;
所述第二內環朝向過濾體的一端封閉且具有徑向向外的延伸部,該端附近的外壁上設置與外殼內壁氣密封接觸的徑向凸環,且靠近延伸部的外壁上設置多個第三通氣孔,另一端設置多個第二通氣孔,其外壁上設置與第一內環內壁接觸定位的第二凸塊組和第三凸塊組;
所述第二組合氣道單元與第一組合氣道單元結構相同且沿外殼的徑向截面對稱布置;
所述連接體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組合氣道單元的第二內環和第二組合氣道單元的第二內環相向的兩端;
所述連接體的截面呈蝴蝶結形,其相對的兩V形槽底部設置有凸起;所述外殼的管壁上設置與V形槽位置相應的通孔,且其外壁上套裝封閉通孔的可變形套體;所述V形槽內各放置有一爆珠,爆珠由可變形套體接觸固定于V形槽上。
優選的是,所述連接體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組合氣道單元的第二內環和第二組合氣道單元的第二內環的連接端卡接連接。
優選的是,所述第一通氣孔為設置于端面上的凹槽,或設置于端面附近的通孔。
優選的是,所述第二通氣孔為設置于端面上的凹槽,或設置于端面附近的通孔。
優選的是,所述第三通氣孔為設置于端面上的凹槽,或設置于端面附近的通孔。
優選的是,所述第二內環內還設置有至少一個管體。
優選的是,所述濾芯由開有通孔的膠管替代。
優選的是,所述連接部內腔中設置帶一定錐度的塑性膠環。
優選的是,所述外殼包括可拆卸連接的管殼Ⅰ和管殼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通過增加煙嘴的內部結構,在不顯著增加長度和與原有吸嘴直徑相近的情況下,通過不同的空間分區或重新劃分,使需要混合的煙氣經過不同容積和不同空間的腔體,使不同時段揮發出的煙氣在經過更長的空間和腔體時,煙氣得到進一步的混合,使消費者獲得更好的評吸體驗。另一方面,煙霧經過相對更長的通道傳輸,高溫的電子煙煙霧得到進一步的降溫,使電子煙煙霧從微小的霧狀逐步凝結成更大一些的顆粒狀,克服了電子煙煙霧對口腔的沖擊感存在感飽滿度不夠的缺點,解決了電子煙煙霧飽滿度不足的問題,有效提高電子煙的整體感官質量。與此同時,其還設置了爆珠,通過更換不同的爆珠,使煙氣兼具不同的香味,進一步豐富抽煙者的選擇。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可以擠破的爆珠,使香煙在吸吮過程中更加生香,強化香氣或特性,使吸煙者得到更為舒適的體驗。且在連接體的凹槽內設置凸起,抽吸著可較為輕松的按壓可變形套體即可擠破爆珠,有效降低擠壓時的用力,使用更便捷舒適。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的截面圖。
圖3為圖1中B-B的截面圖。
圖4為圖1中C-C的截面圖。
圖5為圖1中D-D的截面圖。
圖6為圖1中E-E的截面圖。
圖7為圖1中F-F的截面圖。
圖8為圖1中G-G的截面圖。
圖9為圖1中H-H的截面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外殼及部分構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中:連接部1、外殼2、管殼Ⅰ2.1、管殼Ⅱ2.2、第一內環3、第二內環4、過濾體5、連接部的通氣管道6、第一層環狀氣流通道7、第二層環狀氣流通道8、第二內環的通氣管道9、第一通氣孔10、第一凸塊組11、徑向凸環12、第二通氣孔13、第三通氣孔14、第二凸塊15、第三凸塊組16、爆珠17、可變形套體18、連接體19、凸起20、延伸部21、卡接部2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圖1-10所示易于使用的可變吸味煙嘴,包括外殼2,所述外殼2的一端設置連接部1;
所述外殼2內從連接部1向另一端依次設置第一組合氣道單元、連接體19及第二組合氣道單元,所述外殼2上相對連接部1的一端內設置有封閉該端的過濾體5;
所述第一組合氣道單元包括套裝于外殼2內、外壁與外殼2內壁間隔一定距離形成第一層環狀氣流通道7的第一內環3,以及套裝于第一內環3內、外壁與第一內環3內壁間隔一定距離形成第二層環狀氣流通道8的第二內環4;
所述第一內環3朝向連接部1的一端封閉,另一端設置多個第一通氣孔10,且接近連接部1一端的外壁上設置與外殼2內壁接觸的第一凸塊組11;
所述第二內環4朝向過濾體5一端附近的外壁上設置與外殼2內壁氣密封接觸的徑向凸環12,且該端設置多個第三通氣孔14,另一端設置多個第二通氣孔13,其外壁上設置與第一內環3內壁接觸定位的第二凸塊組15和第三凸塊組16;
所述第二內環4朝向過濾體5的一端封閉且具有徑向向外的延伸部21,該端附近的外壁上設置與外殼2內壁氣密封接觸的徑向凸環12,且靠近延伸部21的外壁上設置多個第三通氣孔14,另一端設置多個第二通氣孔13,其外壁上設置與第一內環3內壁接觸定位的第二凸塊組15和第三凸塊組16;
所述第二組合氣道單元與第一組合氣道單元結構相同且沿外殼2的徑向截面對稱布置;
所述連接體19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組合氣道單元的第二內環4和第二組合氣道單元的第二內環4相向的兩端;
所述連接體19的截面呈蝴蝶結形,其相對的兩V形槽底部設置有凸起20;所述外殼的管壁上設置與V形槽位置相應的通孔,且其外壁上套裝封閉通孔的可變形套體18;所述V形槽內各放置有一爆珠17,爆珠17由可變形套體18接觸固定于V形槽上。
其中,所述連接體19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組合氣道單元的第二內環4和第二組合氣道單元的第二內環4的連接端卡接連接,連接體19的兩端設置卡接部22。
其中,所述第一通氣孔10為設置于端面上的凹槽,顯然也可以是設置于端面附近的通孔。通孔的數目或大小可按整個煙嘴的吸阻來調整,當通孔流通截面不足以保證吸阻或足夠的通氣量時,可以開設多個環形分布的腰子孔,作為連通第一層環狀氣流通道7與第二層環狀氣流通道8的通道氣路。該種設置方式比在端面設置凹槽會縮短煙氣的流通路徑,但是煙氣(霧化氣流)的氣流流速在有孔和無孔的位置存在差異,有通孔時可形局部的湍流和渦流,有利于氣體的混合,也有利于氣體分子粒徑的增加。所述第二通氣孔13為設置于端面上的凹槽,同理,第二通氣孔13也可以是設置于端面附近的通孔。所述第三通氣孔14為設置于端面上的凹槽,同理,第三通氣孔14也可以是設置于端面附近的通孔。
所述煙嘴的連接部1上設置內螺紋段實現與電子煙主體連接,顯然也可以設置外螺紋段實現與電子煙主體連接。所述濾芯5也可以由開有通孔的膠管替代,或者其它類似具有排出煙氣功能的填充體替代。可變形套體18可采用半透明或透明的材料制成,便于擠壓時的觀察。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外殼2包括可拆卸連接的管殼Ⅰ2.1和管殼Ⅱ2.2,管殼Ⅰ和管殼Ⅱ可通過螺紋連接或卡接,便于內部部件的快速拆裝及更換。
其中,第一內環3及第二內環4可由鋁或銅等導熱良好的材料制成,便于煙氣熱量的吸收。外殼2可以用導熱性較差的高分子塑性材料制作,以免外殼2將高溫傳遞至煙嘴抽吸的一端,增加消費者口含端的溫度,影響抽吸時的口含感受。若要顯著提高降溫效果時,也可以依次將第一內環3、第二內環4用導熱、儲熱作用較好的銅和鋁材等金屬制作,使其具有更好、更強的降溫作用。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爆珠17,也稱做香丸、脆性膠囊、珠子。其是可以擠破的珠子,擠破時其內部香料溢出起到增香的作用,這顆小膠珠內的液體為特征香料物質,可以使電子煙煙氣或普通卷煙在吸吮過程中增加香氣、修飾香氣特征,或進一步強化香氣特性,使吸煙者得到更為舒適的體驗。
顯而易見的,本實用新型中每組組合氣道單元的環狀氣流通道為兩層,即外殼2和第一內環3之間的第一層環狀氣流通道7、以及第一內環3和第二內環4之間第二層環狀氣流通道8,在本實施例的基礎上,可在第二內環4內增設至少一個管體,使外殼內相應增加至少一層環狀氣流通道,如在第二內環4內增加一個與第一內環3構造相同但直徑更小的管體,使外殼內增加一層環狀氣流通道,或者在第二內環4內增加與第一內環3和第二內環4結構相同的兩個管體,使外殼內增加兩層環狀氣流通道。通過增加管體來增加氣體混合的路徑,也即增加同軸分布的、薄壁管狀零件管體的數量,使各管體相互嵌套、組合后,由最外層的內壁與內嵌的外壁之間,以及最內層的管體之間形成多個圓環狀、管狀分布并相通的復合環狀氣流通道,使煙嘴內形成氣體能在其內部延長通過的線路,經過層環狀氣流通道的擾流、湍流、渦流等綜合達到混合氣體的目的。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也可以在煙嘴的連接部1內腔中設置帶一定錐度的塑性膠環,或者與普通煙支直徑相適應的過盈配合孔,用于直接抽吸普通卷煙煙支。當其用于抽吸普通卷煙煙支時,因為卷煙煙支燃燒時產生的煙氣粒徑較大,在使用本煙嘴抽吸時,同樣存在通過煙嘴的復合氣道時會產生使煙氣降溫和使粒徑更大的特點,當煙氣進一步通過復合氣道時,一些分子量大或分子變大的煙霧中的有害成分會在煙嘴的管壁中滯留或被截留,這對于降低傳統卷煙煙氣中的焦油等有害成份,提高煙草香氣有較大的貢獻;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可用于電子煙等提高評吸的煙氣飽滿度,改善抽吸口味,也可是用于評吸傳統卷煙時降低有害成份的一種新型工具,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抽吸時,來自電子煙主體的煙氣從連接部1的通氣管道6進入,首先流經第一組合氣道單元,具體為煙氣進入第一組合氣道單元的第一層環狀氣流通道7,然后通過第一通氣孔10進入第二層環狀氣流通道8,之后通過第二通氣孔13進入第二內環4的通氣管道9中,并從第二內環4設置有第三通氣孔14的一端流出離開第一組合氣道單元;接著煙氣進入連接體19的四周,之后流經第二組合氣道單元,具體為煙氣從第三通氣孔14進入第二組合氣道單元第二內環4的通氣管道中,之后從第二通氣孔13中流出進入第二層環狀氣流通道8,接著從第一通氣孔10進入第一層環狀氣流通道7,最后由第一通氣孔10流出到達過濾體5進入吸煙者口中,煙氣在流經過程中,煙氣溫度已經有明顯下降,煙氣溫度在下降的過程中,煙氣分子中的粒徑也隨同溫度下降和以及較長的距離流通混合,粒徑也有所增大,可明顯提高抽吸電子煙煙霧的飽滿感。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