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卷煙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排潮系統。
背景技術:
在卷煙廠的制絲車間中,設置有用于對煙葉絲進行加溫加濕處理的隧道式回潮機,其配備有排潮系統,此排潮系統包括排潮風機、排潮管道、排潮罩殼。其中,如圖1所示,排潮管道包括水平設置的水平管道01,連接在水平管道01底部的多個豎直管道02,多個喇叭狀的排潮罩殼03通過法蘭盤一對一的直通連接在豎直管道02的末端,并分別與回潮機04的入口和出口對正,此排潮管道和排潮罩殼03均為不銹鋼材質,且未設置保溫層。在生產運行時,排潮系統依靠排潮風機提供的負壓將回潮機04入口處及出口處溢散的蒸汽和煙末等在排潮罩殼處集中并通過排潮管道吸走。在生產結束停機后,由于排潮管道的材質為不銹鋼且無保溫層,排潮管道內的殘余蒸汽隨著管道溫度的逐漸降低會形成冷凝水,又因為水平管道01以水平方式安裝,冷凝水不易流動以致其容易積沉在水平管道01內腔的下部。當冷凝水積存到一定數量時,水平管道01中存留的冷凝水會經豎直管道02滴落到回潮機04等輔連設備上,若不及時清理,會對接下來的生產造成在線物料的污染及水分的失控。同時,由于冷凝水的積沉,排潮風機開始運行時,管道內的負壓受到冷凝水的阻力增大,降低了排潮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能耗。
因此,如何避免冷凝水對回潮機和排潮系統的工作造成影響,已經成為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排潮系統,其能夠完全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機等輔連設備上的情況發生,并且也能夠及時的使冷凝水從排潮系統中排出,從而為回潮機和排潮系統的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排潮系統,包括排潮風機、排潮罩殼以及連通所述排潮風機和所述排潮罩殼的排潮管道,所述排潮管道包括:
與所述排潮風機連通,并相對于水平面傾斜設置的傾斜管道;
與所述傾斜管道高度較小的一端連通,用于排出所述傾斜管道中冷凝水的排水管道;
一端連通所述排潮罩殼,另一端與所述傾斜管道的圓周頂部連接并導通的豎直管道。
優選的,上述排潮系統中,所述排水管道為與地漏連通的豎直排水管。
優選的,上述排潮系統中,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排水管道的內腔中的可調風門,并且所述可調風門與所述排水管道的內壁之間存在允許冷凝水流出的間隙。
優選的,上述排潮系統中,所述可調風門與所述排水管道的內壁之間的間隙寬度為1mm~2mm。
優選的,上述排潮系統中,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排水管道上,并位于所述可調風門頂部的檢修門。
優選的,上述排潮系統中,所述豎直管道為多個,并且每個所述豎直管道均通過倒置的U型彎管與所述傾斜管道的圓周頂部連通。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排潮系統,用于與回潮機配合工作,包括排潮風機、排潮罩殼和連通排潮風機、排潮罩殼的排潮管道,主要改進之處在于,對排潮管道的結構進行改進,具體的是將原來的與排潮風機連通的水平管道改為傾斜管道,即令此管道相對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角度,使得冷凝水能夠在傾斜管道中流動而不存留,并增設排水管道以將傾斜管道的中冷凝水及時從排潮系統中導出,從而避免對管道內的負壓造成影響。同時,為了避免冷凝水進入到豎直管道中而滴落,還使豎直管道與傾斜管道的圓周頂部(此圓周頂部指的是傾斜管道的圓周側壁的最頂端部位)連接并導通,使得冷凝水無法回流至豎直管道中,從而完全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機等輔連設備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排潮系統,通過將水平管道改進為傾斜管道,并改變豎直管道與傾斜管道的連接方式,還增設排水管道,使得冷凝水能夠及時的從排潮系統中排出,不僅避免了對管道內負壓的影響,而且也能夠完全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機等輔連設備上的情況發生,保證了回潮機和排潮系統的正常工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排潮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排潮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1和圖2中:
01-水平管道,02-豎直管道,03-排潮罩殼,04-回潮機;
1-排潮罩殼,2-傾斜管道,3-排水管道,4-豎直管道,5-地漏,6-可調風門,7-檢修門,8-U型彎管,9-回潮機。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排潮系統,其能夠完全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機等輔連設備上的情況發生,并且也能夠及時的使冷凝水從排潮系統中排出,從而為回潮機和排潮系統的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排潮系統,包括排潮風機、排潮罩殼1,以及連通排潮風機和排潮罩殼1的排潮管道,其中的排潮管道又包括:與排潮風機連通,并相對于水平面傾斜設置的傾斜管道2;與傾斜管道2的高度較小的一端連通,用于排出傾斜管道2中冷凝水的排水管道3;一端連通排潮罩殼1,另一端與傾斜管道2的圓周頂部連接并導通的豎直管道4。
上述結構的排潮管道在工作完成后時,由于傾斜管道2傾斜設置,所以其內腔中冷卻形成的冷凝水會向傾斜管道2較低的一端流動,并最終通過設置在此端的排水管道3排出排潮系統,從而避免冷凝水在排潮系統中的存留,因此在排潮風機再次開始運行時,就不會對管道內的負壓形成阻力,提高了排潮效率,也降低了能耗。此外,冷凝水通過排水管道3被排出后,也減少了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機9上的幾率。而為了完全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機9上的情況發生,還使豎直管道4與傾斜管道2的圓周頂部(此圓周頂部指的是傾斜管道2的圓周側壁的最頂端部位,如圖2所示)連接并導通,使得冷凝水無法回流至豎直管道4中而經豎直管道4滴落到回潮機9上,使得回潮機9的出口水分和溫度的穩定性得到較大提高。
本實施例提供的排潮系統,通過將水平管道改進為傾斜管道2,并改變豎直管道4與傾斜管道2的連接方式,還增設排水管道3,使得冷凝水能夠及時的從排潮系統中排出,不僅避免了對管道內負壓的影響,而且也能夠完全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機9等輔連設備上的情況發生,保證了回潮機9和排潮系統的正常工作。
為了進一步優化技術方案,本實施例提供的排潮系統中,優選排水管道3為與地漏5連通的豎直排水管,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為了避免改進后的結構與制絲車間中的其他設備發生抵觸,優選將排水管道3設置為占用空間較小的豎直排水管,從而使得技術方案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另外,還優選使排水管直接與地漏5連通,以將冷凝水直接排至地漏5中,避免因冷凝水泄漏而影響制絲車間的工作環境。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設置在排水管道3的內腔中的可調風門6,如圖2所示,并且可調風門6與排水管道3的內壁之間存在允許冷凝水流過的間隙。之所以優選在排水管道3上設置可調風門6,是因為排潮系統在工作時,需要保證管道內部為負壓狀態,且需要保證一定的負壓強度,由于排水管道3與傾斜管道2連通,如果將排水管道3設置為敞口式管道,則不利于傾斜管道2內負壓狀態的形成和維持,而設置可調風門6,則保證了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管道負壓和風速、風量,而可調風門6與排水管道3的內壁之間的間隙則避免了冷凝水積存、回流的質量隱患,顯著提高了排潮系統的工作性能。
具體的,可調風門6與排水管道3的內壁之間的間隙寬度優選為1mm~2mm,更優選為1mm。上述數值的選擇,在保證冷凝水正常流出的前提下,能夠更好的對可調風門6實現安裝,所以作為優選方案。
此外,本實施例提供的排潮系統中,還包括設置在排水管道3上,并位于可調風門6頂部的檢修門7,如圖2所示。設置檢修門7,能夠定期對排水管道3進行檢修維護,便于清潔隨冷凝水排出時的煙末及細微雜物等污物,保證排水管道3的暢通,使排水管道3的工作性能更加突出。
更加優選的,將豎直管道4設置為多個,并且每個豎直管道4均通過倒置的U型彎管8與傾斜管道2的圓周頂部連通,如圖2所示。為了避免傾斜管道2中冷凝水流動至豎直管道4中而發生滴落的情況,本實施例中,在豎直管道4與傾斜管道2的圓周頂部連接導通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優選豎直管道4均通過倒置的U型彎管8與傾斜管道2連通,此種設置方式不僅有利于煙氣的流通,而且也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冷凝水在豎直管道4中回流的情況發生,盡可能的避免了冷凝水滴落到回潮機9等輔連設備上的情況發生。
本說明書中對各部分結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部分的結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現有結構的不同之處,排潮系統的整體及部分結構可通過組合上述多個部分的結構而得到。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