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防震鞋墊的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鞋,其鞋幫安置在一個多墊層的鞋墊上,它包括一個磨損層,在其上直接固定又一個中間層或“夾層”,該夾層具有扭曲和彎曲剛性確定的特性,特別是涉及到能夠減輕鞋幫與夾層之間震動的中間層。
該類型的鞋是公知的,特別是由專利申請EP0887027、EP0748596、WO 96/04811以及專利EP0548475所公開。在這些鞋中,鞋墊與鞋幫相對,包括構成鞋底部件的整體,置于腳和地之間。
根據這些文獻,鞋的鞋墊包括多個墊層,其中一個磨損墊,用于與地面接觸,在其上直接固定有一個中間層或“夾層”,它具有扭曲和彎曲剛性確定的特性,并且構成了這些鞋的底。另外,在夾層上還安置有稱為舒適部的上層,它用于減輕鞋墊在地面上每一次沖擊所帶來的震動,特別是在腳的被動伸展階段,在該階段中地面作用力的垂直分量可能達到等于使用者體重幾倍的量值,這是在20到30毫秒范圍內的瞬間發(fā)生的。
由于這些原因,鞋(及所有公知的、除了用于“沖刺”的運動鞋)的舒適部的上層的特點是其幾個毫米厚的較大的厚度及其彈性變形、特別是被擠壓的能力。這就使得舒適層的構成材料通常的特點是肖氏硬度總是大于30度。因此沖擊震動的處理由于該舒適層的阻力和大的彈性變形能力而得到很好的解決,該舒適層提供并形成了一定的制動距離,以降低腳放置的垂直速度,該速度范圍是從1米/秒的到零。另外,舒適層安置在腳和夾層之間,避免了在舒適部上該夾層的干擾,在大多數鞋墊中不是這種情況,在多數鞋墊中舒適層安置在磨損層和夾層之間。
更精確地,在文獻EP0548475、EP0887027和WO 96/04811中所描述的鞋包括鞋墊,鞋墊分別具有一個磨損層,一個夾層和一個對應足底表面所有區(qū)域的減震舒適層,至少對于減震舒適層,在鞋墊的一端具有腳跟厚度減小的變化;相反,根據文獻EP0748596,減震舒適層限定于腳跟區(qū)域,并且安置在夾層中一個空的區(qū)域中。
這些在鞋墊端部與腳跟之間減震舒適墊的不同裝置和分布,在于通過僅在某一特定區(qū)域的彈性變形減震,在該區(qū)域中與地面接觸所產生的震動是最密集和頻繁的。因此,保留一個安全的支撐以及在鞋墊盡可能大的區(qū)域上的一定的穩(wěn)定性,以利于腳伸展時,特別是在推進階段減震結束時腳的支撐獲得。
作為例子,這些與腳底表面對應區(qū)域舒適層可變布置的多層鞋墊,可以通過舒適層一定幅度的彈性變形,來獲得沖擊時所傳到腳的震動密度的減小,對于腳跟來講從30到50%范圍內的減小,這滿足了舒適的意愿,而在鞋墊的端部為10%的范圍內,這符合了提供性能的初衷。實際上,這種鞋墊具有一個共振的頻率,它根據最密集震動的最頻繁的區(qū)域在腳后跟和腳前部區(qū)域之間是可變的。
因此前述的多層鞋墊對于震動的處理總體上表現滿意,因為它具有一個良好的折衷,這在推進中帶來了舒適,載荷的分配和穩(wěn)定性。
然而,同樣由于從腳跟到腳前部它們的共振頻率的變化,可能會放大沖擊,例如作用于給定地方的震動,而不是減輕,如果在接近于該區(qū)域共振頻率附近產生了該沖擊。該種震動現象的直接后果是震動波在使用者腳中的增長,以及在腳-鞋之間出現微震動,特別是當制動結束時腳跟在地面的沖擊,以及當趾部頭下面的腳前部的推進階段,在這里壓力變得非常重要。
為減小這種震動現象,它會干擾鞋使用者的本體感受系統(tǒng),并且還是微創(chuàng)傷開始,因此通常就要在鞋中引入減震部件,并且放置在其鞋墊與使用者腳之間。作為例子,可以使用內部墊子和后跟墊片,它們在商業(yè)中通常作為鞋的附件,用于處理“震波”。這些墊子和墊片,以及那些同樣可以滿足震波處理的東西,不論怎樣,都只是一種折衷的解決方案;實際上在另一方面,它改變了鞋開始合腳的體積,以及腳的基礎,特別是在從后往前看方向上,尤其是對于墊片的情況,另一方面,它給鞋帶來了不均勻的特性。
本發(fā)明在于減輕前述鞋為處理震波的不同缺陷,特別是用于吸收由共振而可能產生的微震動,并且保留了多層鞋墊所帶來的優(yōu)點,在這種鞋墊中夾層直接固定在磨損層上。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就是基本上不增加鞋墊的厚度,盡管在腳-鞋墊結合處放置了用于微震動的減震墊,由于其“彈性變形”的能力而代替動態(tài)屏蔽,微震動的特點是微幅快速的周期移動,并且可能由于在沖擊震動特別是在減震終了時的共振現象所引起。
另一個目的是遵照腳的自然伸展,以使得該減震墊在使用者的腳彎曲時不需要依靠顯著的輔助能量來使得鞋墊變形,例如在前腳處推進的階段,并且不改變穩(wěn)定性。
另外,本發(fā)明還在于提供一種均質多層鞋墊結構,它給出了一種微震動的減震墊,為滿足鞋所使用的不同幅度和頻率的減震需要,例如賽跑、散步、郊游、團隊運動的足球、橄欖球等,它是模塊化的。
為達到這些目的,鞋幫直接安置在包括有磨損層的多層鞋墊上,磨損層上直接固定有一個夾層的鞋,其特征在于一個特別用于微震動處理的減震層,它是一個具有較小的、小于2毫米厚度的彈性薄膜的形狀,固定在夾層上,以在該夾層和鞋幫之間產生相互影響;該減震薄層或彈性薄膜由一種肖氏硬度20到30度范圍內的粘彈性材料構成,以便它構成動態(tài)屏蔽,由于其彈性變形的特性,特別適用于減小微幅高頻移動為特性的微震動。該彈性薄膜在多層墊中的結合能夠使得多層墊以及鞋具有均質結構,這不太會危及到穩(wěn)定性,因為它僅在鞋墊的厚度以及腳底面向對于地面的高度增加了一點。
根據一個有益的實施例,由彈性薄膜構成的減震墊,在朝向夾層的一邊,終止于一個由多個接觸點構成的表面,這些接觸點在所述朝向夾層的一邊方向上打開的多個空腔狀截面的點所確定。因此一部分能量大部分由垂直于微震動的彈性薄膜所分散吸收。
根據一個實施例,具有用于微震動減小的彈性薄膜并直接固定于夾層的鞋墊的鞋,其特征在于,在腳跟區(qū)域,夾層通過垂直擴展而得到,垂直擴展至少達到鞋幫的一部分,該擴展構成了該鞋的后跟襯皮。更好地,在該結構下,固定在夾層上的減震彈性薄膜用于在后跟襯皮的整個內表面上擴展,以便完全處于鞋幫和夾層之間。當然,減震彈性薄膜也可以與夾層結合在一體,直接固定在磨損層上,在對應于腳底面的所有區(qū)域上,或者僅在非常有限的區(qū)域,比如后跟和腳前部。
更準確地,根據鞋的使用,例如郊游,鞋底的多層結構可以只在腳前部區(qū)域中設有微震動減震彈性薄膜,而在后跟設有減震墊,它在一定距離上是可變性-壓縮的,以在減小沖擊震動最大密度的同時將腳放置的垂直速度降到零。因此,鞋為使用者一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后跟沖擊震動的吸收,這在下坡行走的情況下絕對是必須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在腳前部提供了優(yōu)秀的、沒有微震動的支撐點,這提供了穩(wěn)定性和效率。
根據該鞋的有利的實施例,夾層在腳跟區(qū)域自位于腳前部區(qū)域的一端的共同連接點處分成兩個彈性薄片,它們在鞋墊厚度方向上彼此分開。
因此該兩個出自夾層的彈性薄片或者對于減震舒適層構成了輔助減震裝置,或者成為能夠替換該減震層的減震裝置。更好地,在夾層的兩個彈性薄片之間插入一個可變形彈性材料,以便給鞋墊一個更加均質的構型和/或增加薄片所產生變形的抗力。
另外,根據夾層的一個實施例變型,它通過在腳腕方向上至少一個側向和豎直的延伸部分來獲得,在腳腕處它連接到一個緊固和腳保持裝置上,該延伸部分因此構成了緊固翻邊的等同物。因此通過來自夾層的緊固翻邊上的直接動作,腳處于固定在夾層上的彈性薄膜的包裹中,這就避免了通過鞋幫的緊固作用的各種消耗。當然,解決方案在于獲得了具有兩個側向和豎直延伸部分的夾層,每一個延伸部分是在鞋幫側邊上向腳腕方向延伸,在腳腕處,在它們之間通過一個好的緊固裝置把它們連在一起;實際上,它形成了一個良好的腳部照顧、更有效的緊固及更好的穩(wěn)定性,因為使用者腳部上的緊固作用相對于縱向軸對稱地起作用,并且是來自夾層。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減震舒適層固定在彈性薄膜上,因此減震薄膜在該舒適層和夾層之間處于一種“三明治”狀態(tài)。在該多層鞋墊結構中,從地面朝向使用者腳部逐步是-具有確定的柔性、粘性和耐磨特性的磨損層,用于在地面上有良好的抓附特性和良好的耐磨特性的同時給腳一個良好的伸展。
-直接安置于磨損層上的夾層,它具有對于扭曲和彎曲硬度可控的特性,以便同時保證有磨損層承擔的震動分布并且在使得腳部伸展的同時將它們在腳的所有方向上傳送。
-與夾層相鄰的彈性薄膜,在減小具有低幅高頻移動特性的微震動目標下,它被賦予尺度上和機械上的特性,例如一個小于2毫米的較小厚度與一個較大的彈性相結合,并且具有20到30肖氏硬度范圍內的較小的肖氏硬度,-安置在彈性薄膜上的減震舒適層,它一方面具有幾個毫米的厚度,另一方面由可壓縮彈性材料構成,其肖氏硬度至少等于35度。該舒適層用于在變形時產生一定的制動距離,用于在沖擊時使腳的垂直放置速度為零,即零值,同時最大地減小沖擊震動強度。
通過下面參照附圖的描述將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鞋的分解圖。
-圖2示出圖1的鞋的第二個實施例。
-圖3、4和5示出了鞋墊處的改進。
-圖6示出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變型的鞋墊的沿圖4中VI-VI線的橫剖視圖。
-圖7是與圖6類似,示出鞋墊的另一個實施例。
-圖8示出微震動減震墊表面細節(jié)的放大剖視圖。
在圖1中分解示出的運動鞋1,在其整體中包括一個多層鞋墊2,在其上安置有一個鞋幫3,它以公知的方式具有一個允許使用者的腳(未示出)通過的開口4。緊固裝置5例如是系緊類型的,保證了封閉并將鞋保持在腳上。
多層鞋墊2是依據分別滿足不同功能的多個分層構成的多層結構而實現的。更準確地說,在該第一個根據本發(fā)明結構的實施例中,鞋墊2由三個連續(xù)層6、7和8構成,它們分別為-具有確定的柔性、粘性和耐磨特性的磨損層6,用于在地面上有良好的抓附特性和良好的耐磨特性的同時給腳一個良好的伸展。
-直接安置于磨損層6上的夾層7,它具有對于扭曲和彎曲硬度可控的特性,以便同時保證有磨損層承6擔的震動分布并且在部干擾腳部伸展的同時將它們在腳的方向上傳送。夾層的目的同樣是在構成骨架的同時改善粘性效果,它防止了層整體的接觸變形-如同汽車輪胎徑向骨架-并且能夠使用更加柔軟因而更加有粘性的樹膠。
-具有彈性薄膜形狀的減震舒適層8,它一方面具有幾個毫米的厚度,另一方面由可壓縮彈性材料構成,其肖氏硬度至少等于35度。另外該彈性薄膜8直接固定在夾層7上,以便插入到夾層和鞋幫3之間。
這些特性以及該在多層鞋墊中的彈性薄膜裝置8能夠處理微震動,這些微震動可能由于共振效應而出現,并且其特點是具有很小的振幅。
實際上彈性薄膜8,由于其柔性和彈性,就如同在鞋1的鞋幫3和夾層之間構成了一個動態(tài)屏蔽;另外,考慮到其非常薄,因而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非常小的工作高度,因此其穩(wěn)定性不會受到影響,不論是在沖擊震動時,還是在推進階段支撐的獲得事。
如圖1中該重構例子所示,夾層7以及彈性薄膜8在鞋墊區(qū)域2伸展,這基本上對應于未示出的使用者腳底面的所有區(qū)域。
顯然,按照鞋墊2的不同墊6、7和8的同樣裝置,也可以進行其它的構造。
因此,作為例子,夾層7和彈性墊8也可以在僅與腳前部10或腳后跟11的區(qū)域內對應的鞋墊2的區(qū)域上伸展。
另外,磨損層6也可以用單一的部件構成,如前所示,或者有多個部件構成,比如獨立于鞋墊前部13的腳跟12。再有,磨損部6可以是有多個點或扣釘14構成,它們彼此相互獨立并且通過各種公知的方法,例如膠接、焊接、模壓、機械裝配等等,直接固定在夾層7上。
根據圖2所示的鞋21的第二個實施例,多層鞋墊20的夾層27在腳跟11的區(qū)域包括一個豎直延伸部分17,它在鞋21的鞋幫3的一部分3a上延伸。該豎直延伸部分17通過一個與夾層相連的部件構成,因而在其它部件之間具有與夾層相似的硬度屬性;所以它最好構成鞋21的后加強部,也就是說后跟襯皮。在該種構造下,彈性薄膜28最好同樣由一個與夾層27的豎直延伸部分17相對應的豎直延伸部分28a構成,因此它完全置入鞋21的鞋幫3的一部分3a和夾層27之間,在鞋店20和鞋幫3之間產生更好的微震動消減,微震動消減同樣可以出現在鞋幫3的壁版之間。
當然,根據鞋21用途,微震動的消減可能只希望出現在夾層27的有限區(qū)域內。因此,例如,夾層27可以在對應于腳底面的所有區(qū)域上伸展,而彈性薄膜只覆蓋與腳前部對應的區(qū)域10,或與腳后跟對應的區(qū)域11。
如前所示,直接固定于夾層7、27上的彈性薄膜8、28的應用,在其它之間,當沖擊和/或支撐獲得時不會減弱穩(wěn)定性。然而由于鞋1、21的鞋幫3直接裝配在鞋墊2、20上,或者是通過裝配支撐面(未示出),或者通過第一鞋底的裝配,這會對于鞋的使用者通過鞋1、21的鞋幫3對地面的感覺產生損耗,盡管彈性薄膜的厚度非常小。在該情況下,腳可能會相對于鞋墊2、20移動,其結果是由鞋墊2、20與其彈性薄膜8、28結合的特殊結構所產生的優(yōu)點的一部分又會喪失。為防止該種缺陷,圖3所示的好的解決方案在于從鞋墊2的夾層7提供一個直接的緊固力。因此,夾層7通過兩個側向和豎直延伸部分18來構成,每一個延伸部分在鞋31的鞋幫3的側邊上,以腳腕的方向延伸,在那里它們通過緊固裝置5連接在一起。
因此在該構造中,使用者的腳通過來自夾層7的在延伸部分18上的直接作用,而處于彈性薄膜8的包裹中,延伸部分構成了緊固翻邊的等同物;因此通過鞋31的鞋幫3的緊固力就沒有損耗。另外,由于緊固對稱,由鞋墊2產生的穩(wěn)定性完全作用在使用者的腳上。
顯然,帶有一個側向延伸部分18的解決方案是可行的,特別是涉及到側重于緊固力側面方向的,例如滑雪鞋中的情況。
還是根據本發(fā)明,見圖4和5,對于確定的用途,例如作為旅游用,鞋31可以具有一個只是在腳前部10的區(qū)域內帶有微震動消減彈性薄膜8的多層鞋墊32,在腳后跟11區(qū)域內的減震點35,它用于在帶有震動強度最大消減的沖擊時將腳的放置垂直速度降到零。因而該多層鞋墊32包括兩種不同結構-在腳前部10,一個磨損層36,一個夾層37和一個彈性薄膜8,-在腳跟部11,一個磨損層36和一個減震層35a,它包括具有減震裝置35a的夾層37的彈性部分37a和37b。
更準確地說,用后跟11的鞋墊32的減震墊35包括夾層37,在該處它被分成兩個彈性薄片37a和37b,在鞋店32的厚度方向上它們彼此分開。如同在圖5上更確切地看到的那樣,該彈性薄片37a和37b從其位于腳前部,例如接近于腳弓平衡處,的區(qū)域一端的共同連接點開始,出自于夾層37。因此,在腳跟11的區(qū)域內處于沖擊震動時夾層37的兩彈性薄片37a和37b可以通過彎曲變形產生一定幅度的減震。當然,插入到薄片37a和37b之間的減震裝置35a必須是可變形的彈性材料,它可以使得薄片變形。因此,減震裝置35a可以由,例如,密度非常小的微空腔材料構成,僅起到一個“填充”的作用,以便給鞋墊一個均質的構型。顯然,減震裝置35a的微空腔構成材料,對于增加由薄片27a和37b產生的變形抗力的目標,也可以在密度較高的材料中選擇。
當然,也可以在腳跟11的鞋墊32中包括一個彈性薄膜8。另外,腳跟11處鞋墊32的結構也可以在腳前部11實現。
在另一個構造的情況下,基于夾層37的扭曲和彎曲硬度特性,彈性薄片37a和37b本身可以構成單一的減震裝置,可以代替?zhèn)鹘y(tǒng)類型的減震舒適墊,因為薄片具有較大的彈性變形能力和一定的硬度。
根據一最佳實施例,在圖5中所顯示的,彈性片37b朝向地面,具有一個馬蹄鐵的形狀,而彈性薄片37a朝向使用者腳的腳跟,具有一個舌形形狀,其輪廓內接于薄片37b的輪廓。該結構對于使用者的腳跟產生了一個最佳的支撐,因為腳跟的支撐點,它是在中央,處于與舌形彈性薄片37a對應的位置;另外,在薄片37a投影之外的成馬蹄鐵形狀的彈性薄片37b,對于腳跟的中心支撐構成了一個優(yōu)秀的支撐基礎,因為它確定了一個完全伸展到腳跟中心支撐之外的一個支撐平面,還因為它能夠通過夾層37直接在磨損層36,因而更加靠近地面,上獲得作用力。所以穩(wěn)定性是可以保留的并且抓地性也是最佳的。
顯然,夾層37的該種結構也可以與緊固和腳部保持的側向延伸部分18相連,如同圖3所示的那樣。
前面參照圖1到5所描述的實施例顯而易見地可以用于傳統(tǒng)類型的減震舒適層,也就是說與一定厚度相關,它具有很大的彈性變形能力。該減震層可以是由例如肖氏硬度至少等于35度的可壓縮彈性材料構成,并且具有幾個毫米的厚度。
因此,在圖6中所示的實施例,一個減震舒適墊45固定在彈性薄膜8、28上,彈性薄膜在該舒適層45和夾層7、27、37之間處于一種夾層狀態(tài),鞋的鞋幫3通過與彈性薄膜直接相接觸的一個裝配支撐表面3b與鞋墊2、20、32相連接。
在隨后參照的圖7的實施例中,減震舒適墊35以與圖6相同的結構被裝配,但鞋的鞋幫3通過該減震舒適墊55從一個裝配支撐面3b上裝配到鞋墊2、20、32上。
根據示出鞋墊2、20、32的局部放大剖視圖的圖8所示的一個改進實施例,彈性薄膜8從朝向夾層7、27、37的一邊開始,具有一個有多個接觸點41構成的非連續(xù)平面,它由開口朝向所述邊的多空腔42的交叉點所構成。
該裝置能夠耗散吸收一部分垂直于微震動的能量。
最后,多層墊的鞋墊2、20、32的夾層7、27、37為了具有確定的扭曲和彎曲的可控硬度特性,也可以由特殊的組成部件構成。例如,夾層7、27、37也可以是復合材料,其一部分至少是具有單向纖維或絲狀纖維的原礦物材料構成。
權利要求
1.一種鞋,其鞋幫(3)安置在包括有磨損層(6,26,36)的多層鞋墊(2,20,32)上,磨損層上直接固定有一個夾層(7,27,37),其特征在于,一個具有較小的、小于2毫米厚度的彈性薄膜(8)形狀的減震層(8)固定在夾層上,以便處理沖擊震動時共振效應可能引起的微震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彈性薄膜由一種肖氏硬度20到30度范圍內的粘彈性材料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夾層(7,27,37)和彈性薄膜(8)在與腳前部區(qū)域基本上相對應的鞋墊區(qū)域上伸展。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夾層(7,27,37)和彈性薄膜(8)在與腳后跟(11)區(qū)域基本上相對應的鞋墊區(qū)域(2,20,32)上伸展。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夾層(7,27,37)和彈性薄膜(8)在與所有腳底面區(qū)域基本上相對應的鞋墊區(qū)域(2,20,32)上伸展。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夾層(27)在腳跟(11)的區(qū)域區(qū)域內包括一個豎直的延伸部分(17),它至少在鞋的鞋幫(3)的一部分(3a)上延伸,該延伸部分構成了該鞋幫的后跟襯皮(17)。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彈性薄膜(8)后跟襯皮(17)內部的所有表面上伸展。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鞋墊(2,20,32)的夾層(7,27,37)在腳底面所對應的所有區(qū)域上伸展,而彈性薄膜(8)僅在腳前部(10)所對應的區(qū)域上伸展。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鞋墊(2,20,32)的夾層(7,27,37)在腳底面所對應的所有區(qū)域上伸展,而彈性薄膜(8)僅在腳后跟(11)所對應的區(qū)域上伸展。
10.根據權利要求1到9之一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鞋墊(2,20,32)的夾層(7,27,37)包括一個側面和豎直的延伸部分(18),它在鞋的鞋幫(3)的側邊上以腳腕的方向延伸,在這里與緊固裝置(5)相連,因而構成了緊固翻邊的等同物。
11.根據權利要求1到9之一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鞋墊(2,20,32)的夾層(7,27,37)包括兩個側向和豎直的延伸部分(18),其每一個在鞋的鞋幫(3)的側邊上以腳腕的方向延伸,在這里與在它們之間的緊固裝置(5)相連,因而該延伸部分構成了兩緊固翻邊的等同物。
12.根據權利要求4到11之一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夾層(37)在鞋墊(32)的厚度方向上并且在腳跟(11)的區(qū)域內,自腳前部(11)區(qū)域的一端出的共同連接點,分成兩個彈性薄片(37a,37b),它們相互之間分開一定的值。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一個由可變形彈性材料構成的減震裝置(35a)插入到夾層(37)的兩彈性薄片(37a,37b)之間。
14.根據權利要求1到13之一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由肖氏硬度至少等于35度并且具有幾個毫米厚度的可壓縮彈性材料構成的減震舒適墊(45,55)固定在彈性薄膜(8)上,該舒適層(45,55)目的是提供一定的制動距離,用于將腳的放置速度減小到零值,并且由于其可壓縮性和彈性抗力,同時還最大地減小沖擊震動強度。
15.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由肖氏硬度至少等于35度并且具有幾個毫米厚度的可壓縮彈性材料構成的減震舒適墊(45,55)直接固定在夾層(7,27,37)上,在彈性薄膜(8)覆蓋的區(qū)域之外。
16.根據權利要求1到6之一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夾層(7,27,37)是復合材料,其一部分至少是具有單向纖維的原礦物材料構成。
17.根據權利要求1到6之一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夾層(7,27,37)是復合材料,其一部分至少是絲狀纖維的原礦物材料構成。
18.根據權利要求1到17之一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彈性薄膜(8)從朝向夾層(7,27,37)的一邊開始,具有一個有多個接觸點(41)構成的非連續(xù)平面,它由開口朝向所述邊的多空腔(42)的交叉點所構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鞋以及當與地面發(fā)生沖擊時共振效應在鞋墊(2)和鞋幫(3)之間可能出現的微震動的處理。一個具有較小厚度并具有肖氏硬度20到30范圍內的彈性薄膜(8)安置在鞋墊(2)的夾層(7)和鞋幫(3)之間,以構成微震動的動態(tài)屏蔽。本發(fā)明特別適用于運動鞋,例如履行和/或跑步鞋。
文檔編號A43B5/00GK1267491SQ00103669
公開日2000年9月27日 申請日期2000年3月1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3月2日
發(fā)明者伯納德·布雷松克斯, 弗雷德里克·克里狄南, 讓-瑪麗·貝格 申請人:薩洛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