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通風換氣的鞋內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通風換氣的鞋內底,是為改善鞋的透氣性能對鞋內底所進行的結構改進。
傳統的鞋內底一般采用具有彈性的材料制作,主要目的是增加鞋底的柔軟性,提高穿著的舒適感。而鞋在穿著時因足部在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汗氣不能及時排出,會導致鞋內環境惡化,其不僅使鞋體因潮濕受到腐蝕,而且還會產生異味,以及給腳帶來濕悶感。為了改善鞋的透氣性,現有技術中采用在鞋內底上設置空穴及開設排氣溝槽的結構設計,但在實際應用中仍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能順暢排出鞋內濕悶潮氣、有效改善鞋內衛生環境的用于通風換氣的鞋內底。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通風換氣的鞋內底,由一上墊體和一下墊體復合構成;其上墊體上設置有透氣孔,與透氣孔相對應在上墊體的內側設置有通氣槽使各透氣孔相連通;其下墊體為一中間設置有彈性支撐條的膠囊,在該膠囊的前部上面和后部下面分別設有配置風門的進氣孔和出氣孔;其進氣孔對應于上墊體內側的通氣槽,出氣孔與鞋底側面設置的排氣孔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通過分布在鞋內底上的透氣孔及連通溝槽吸收鞋內潮氣和熱量,利用彈性膠囊囊腔的收縮和擴張提供鞋內空氣定向流動和排出的動力,能快速順暢地排除鞋內潮濕空氣和熱量,并及時地使干燥、清新的空氣補充至鞋內,具有良好的通風換氣功能,能有效改善鞋內的空氣衛生環境,并且由于膠囊結構所具有的良好彈性和柔性,又使鞋底的柔軟性能得到改善,可提高鞋穿著的舒適感。
附圖
是本用于通風換氣的鞋內底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附圖給出的,本用于通風換氣的鞋內底由一上墊體1和一下墊體2復合構成。其上墊體采用具有一定彈性的柔性材料一如海綿體制作,在該海綿墊體上設置有按墊體輪廓呈環狀排列的透氣孔3,在該墊體的內側設置有通氣槽4使各透氣孔相互連通。其下墊體2由采用彈性橡膠材料成型的膠囊其間夾置彈性橡膠支撐條7構成,在膠囊的前部上面和后部下面分別設置有通至囊腔的進氣孔6和出氣孔9,在囊腔內對應于進氣孔處和囊腔外對應于出氣孔處分別設置一一側與膠囊相連接的氣孔擋片構成進、出氣孔風門5、8。其上墊體1與下墊體2以及下墊體同鞋底分別用粘接膠進行復合和固定,復合和固定后其進氣孔6對應于上墊體內側的通氣槽,出氣孔9與鞋底內側的凹窩相對應并與鞋底側面設置的排氣孔相連通。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通風換氣的鞋內底,其特征是該內底由一上墊體(1)和一下墊體(2)復合構成;其上墊體上設置有透氣孔(3),與透氣孔(3)相對應在上墊體的內側設置有通氣槽(4)使各透氣孔相連通;其下墊體為一中間設置有彈性支撐條(7)的膠囊,在該膠囊的前部上面和后部下面分別設有配置風門(5)、(8)的進氣孔(6)和出氣孔(9);其進氣孔(6)對應于上墊體內側的通氣槽,出氣孔(9)與鞋底側面設置的排氣孔相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通風換氣的鞋內底,它由一上墊體和一下墊體復合構成;其上墊體上設置有經內側通氣槽相連通的透氣孔;其下墊體為一中間設置有彈性支撐條的膠囊,在該膠囊的前部上面和后部下面分別設有配置風門的進氣孔和出氣孔;其進氣孔對應于上墊體內側的通氣槽,出氣孔與鞋底側面設置的排氣孔相連通。本實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通風換氣功能,可有效改善鞋內的空氣衛生環境,防止產生異味和鞋體腐蝕,并且由于該鞋內底具有良好的彈性和柔性,可增加鞋穿著的舒適感。
文檔編號A43B17/00GK2417744SQ002067
公開日2001年2月7日 申請日期2000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00年3月31日
發明者宋玉科 申請人:宋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