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旅行箱的移動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旅行箱的技術領域,涉及旅行箱的移動設備。
一般,旅行箱是為使用者出門時盛放一些必需品而制作的,所以根據使用的目的及用途的多樣性,市場上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包。
其中,以旅行用售出的包而言,其容量一定要大,并要具有耐用持久的特殊性,而且它的用途也與其他包有所差異,還要便于移動,因此,市場上展現的也是多種多樣的款式。
在這里就一般旅行箱的構造說明如下一般旅行箱為直四角型或具備特定的形狀,如
圖1所示,是由前面具備入口1的箱子2、附著在前面通常利用拉鏈3控制入口1開或關的前門4、設在箱子2的上方中間部而能讓使用者在使用的過程中便于移動的第一手把5A、設在箱子2的拉桿上而能讓使用者根據高低調節使用并且移動箱子2的手把5b和設在箱子實體2的下方而使箱子2接觸不到地面并確保移動時方便的移動設備6組成。
上述移動設備6通常包括兩個輪子7組成,使用者利用輪子7可以在地面上來回滾動,能便于旅行箱的移動。
現有技術中,為了把上述構造的底座6設置在旅行箱上,一般是在箱子2的鐵弓2a內側放一些支撐材料2b,配合圖2、3所示,在鐵弓2a的外側放入由輪子7組合的輪座8后,由上述支撐材料2b和鐵弓2a、輪座8一起組裝構成。
上述箱子2在移動時受的荷重和根據路面的好壞可選擇設在箱子2上方的第一手把5a或拉桿上的手把5b,比如說箱子2內裝的東西少、輕,而且地面不平的時候,可以用第一手把5a;若讓箱子2從地面向一定高度移動的時候,則可以用手把5b,使用起來方便。
當使用者在旅行或出差時使用完后,再到下一次使用,需要長時間的保管,由于上述箱子2的特殊性,其體積不僅大,而且箱子2本身的耐久性強,在空間小的地方保管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并且,箱子2的制造商在售出的時候因其體積大和固定的構造,運輸時一次裝載不了很多量,因此運費增加,成本也隨之漲高。
后有人將旅行箱設計成可折疊式,再參照
圖1和圖2所示,把旅行箱的側面鐵弓2a切斷呈一定程度,用柔軟性素材9連接箱子2的框架,并將移動設備6通過螺絲固定在箱子2的下方,這樣,松掉螺絲,把箱子實體2往后方給予力量,借助素材9即可使箱子2能夠折疊起來。
上述可折疊式的箱子2為了能有選擇性的伸或縮,在箱子2內部的兩側角部有一對鐵片10,鐵片10設置在箱子2的內部,垂直地立在兩側,使箱子2內部擴到最大程度,同時,為了能夠維持擴大的狀態,還固定了魔術貼11。
當使用者欲使用旅行箱時,把被折疊后保管的箱子2前后拉,使箱子2的體積擴大,把備在箱子2內部兩側的鐵片10伸開,靠在箱子2內部的兩則,使上述鐵弓10隨魔術貼11粘在一起,使箱子的體積能夠維持到最大高度而固定,然后把另外被保管的移動設備6用螺絲或其他接合方法設置在箱子2底部,即可使用箱子2。
當使用后欲要保管旅行箱時,是按上述相反順序來完成箱子2的折疊和裝拆分離工作。
如以上例子所說,根據旅行箱的折疊和伸展,隨時都可能裝拆旅行箱下方的移動設備6,但折疊和伸展操作不僅會麻煩,而且在移動設備6完全接好后,也會出現因移動時使移動設備6上螺絲的松掉或者丟失的情況,并且還頻繁地發生因保管時不慎使螺絲或其他附品丟失的現象。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旅行箱的移動設備,以使旅行箱具有可折疊性,并且折疊和伸展操作簡單容易。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旅行箱的移動設備,固定在箱子的底部,箱子底部的鐵弓中間部分有一間距,箱子的前下方和后下方分別一體成型前腳座和后腳座,且前、后腳座設在平行的方向;在前腳座的兩側各自朝后腳座的方向形成軸心孔,前伸縮座的一端與此軸心孔相樞接,并且在后腳座的兩側各自朝前腳座的方向也形成軸心孔,后伸縮座的一端與此軸心孔相樞接;前、后伸縮座的另一端則相互樞接在一起。
上述箱子的前伸縮座和后伸縮座的樞接處分別設有可相互配合的卡檻和突出部位,當前、后伸縮座伸開成一字線水平攤開的時候,突出部位就會被卡在卡檻上,這樣,能夠避免前、后伸縮座與箱子反方向的折疊。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旅行箱的移動設備可隨著箱子的折疊而折疊,并可隨著箱子打開而伸展,使旅行箱具有可折疊性,且折疊和伸展操作簡單容易,給使用者減輕了過去存在著的不少麻煩,避免發生箱子與移動設備接頭處的螺絲或其他配件的松動和丟失。同時,從制造商的角度去看,運輸時能裝載更多的成品,既會節省運費,也可降低箱子的制造成本,讓消費者能購買到更便宜的產品。總之,不論從廠商還是消費者的角度去看,都會起到很好的經濟效果。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述。
圖1是現有技術中旅行箱的結構示意圖2是
圖1的后視圖;圖2A是圖2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旅行箱的折疊狀態縱截面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移動設備的分解示意圖;圖5A是本實用新型移動設備伸展開的狀態示意圖;圖5B是本實用新型移動設備折疊的狀態示意圖;圖6是圖5A的局部放大圖。
本實用新型是以過去的實物為例,根據圖3至圖6具體說明移動設備的結構,故省略與過去結構相同的部分,僅僅把
圖1-2A賦予的符號原樣記載。
在本實用新型中,旅行箱的移動設備被永久性固定(比如用釘子釘)在箱子2的底部,根據實物為例,移動設備的具體結構如下。
配合圖4所示,在箱子2的前下方一體成型為支撐箱子2的荷重而設置的前腳座13,在箱子2的后下方一體成型為支撐箱子2荷重的后腳座14,且前腳座13與后腳座14設在平行的方向。
在前腳座13的兩側各自朝后腳座14的方向形成軸心孔12a,前伸縮座15的一端與軸心孔12a相樞接,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在后腳座14的兩側各自朝前腳座13的方向形成軸心孔12a,后伸縮座16的一端與軸心孔12a相樞接。
前、后腳座13、14是為了和箱子2成為一體固定在箱子2下方的移動設備,因此形成多個螺絲孔17;而前、后腳座13、14的前伸縮座15和后伸縮座16的另一端則相互樞接在一起,能夠使移動設備折疊起來。
在后伸縮座16的上面與前伸縮座15相樞接處形成卡檻20,在前伸縮座15的上面與后伸縮座16相樞接處則形成突出部位19。
關于卡檻20和突出部位19的結構在圖6上有詳細圖示。
突出部位19是在前伸縮座15的上面有略削的形狀,卡檻20是在后伸縮座16的上面呈略傾斜的面,前、后伸縮座15、16相互旋動,突出部位19被帶動至卡檻20上固定住,而借助突出部位和卡檻20的配合,恰可順利地限制前、后伸縮座15、16之間的旋動。
后腳座14的兩端與輪座8形成一體,輪座8上設有可以在地面上來回滾動,使箱子2更為容易移動的兩個輪子7。
本實用新型折疊和伸展的具體操作如下使用者欲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旅行箱時,把折疊的狀態下保管的箱子2向前后方拉,使箱子2的體積擴大,與此同時以銜接前、后伸縮座15、16的軸12b為中心,使前伸縮座15和后伸縮座16距離漸遠,最終移動設備成一字線水平攤開,如圖5A所示。此時,因為有“L”字型的檻推動著前、后伸縮座15、16,所以各前、后伸縮座15、16被卡在檻上不能再動,并且連接各前、后伸縮座15、16的軸的接頭處有突出部位19和卡檻20自動折疊,使移動設備6再一次受阻不能轉動,故,各前、后伸縮座15、16使軸心孔12a不能再往下旋動,另外,使用者在使用旅行箱時受外界力量的影響,能夠防止移動設備同箱子2一起折疊的情況,移動設備6的各前、后伸縮座15、16根據箱子2的荷重防止被折疊的方向和從相反方向的轉動。
而使用者如結束旅行箱的使用時,可依上述箱子2和移動設備伸展時的相反順序,把箱子2的移動設備折疊起來保管就可以了,如圖5B所示,隨著箱子的折疊,使用移動設備6的所有過程全部結束。
權利要求1.旅行箱的移動設備,固定在箱子的底部,其特征在于箱子底部的鐵弓中間部分有一間距,箱子的前下方和后下方分別一體成型前腳座和后腳座,且前、后腳座設在平行的方向;在前腳座的兩側各自朝后腳座的方向形成軸心孔,前伸縮座的一端與此軸心孔相樞接,并且在后腳座的兩側各自朝前腳座的方向也形成軸心孔,后伸縮座的一端與此軸心孔相樞接;前、后伸縮座的另一端則相互樞接在一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箱的移動設備,其特征在于箱子的前伸縮座和后伸縮座的樞接處分別設有可相互配合的卡檻和突出部位。
專利摘要旅行箱的移動設備,固定在箱子的底部,箱子底部的鐵弓中間部分有一間距,箱子的前下方和后下方分別在平行的方向、一體成型前腳座和后腳座;在前腳座的兩側各自朝后腳座的方向形成軸心孔,前伸縮座的一端與此軸心孔相樞接,在后腳座的兩側各自朝前腳座的方向也形成軸心孔,后伸縮座的一端與此軸心孔相樞接;前、后伸縮座的另一端則相互樞接在一起。該移動設備使旅行箱具有可折疊性,并且折疊和伸展操作簡單容易。
文檔編號A45C13/38GK2450944SQ0026490
公開日2001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7日
發明者崔相炳 申請人:廈門進雄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