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遠紅外線構造的衣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具遠紅外線構造的衣物,尤指一種將該衣物穿戴于身上時,遠紅外線即可在人體正常體溫溫度下發揮其功效并直接作用于人體,屬醫療保健衣物用品。
背景技術:
紅外線早在兩百年前就被德國科學家哈謝爾發現,并研究集中在物理學領域,但在1970年以后才逐漸發展于醫療保健上。遠紅外線治療法即起源于此時,當時研究發現遠紅外線不但不會刺激人體,且可使人體能量增強,令身體內部溫暖,對人體的器官產生共鳴吸收與療效,遠紅外線波長為4微米(μ)至14微米(μ)間,此光線對人體以及一切生物的生長極為重要,目前已獲全球各生物學及人體工程學會一致公認。
習知的具遠紅外線構造的衣物制造過程如圖1所示,將粉末狀的遠紅外線材料1’加入液狀染料2內并均勻攪拌后,使其成為含有遠紅外線材料的液狀染料3,將該含有遠紅外線材料的液狀染料3經過固定網印4涂著于可穿戴衣物上的預定位置后,經過自然風干5’即為成品6;然而,該為習知成品6內的遠紅外線材料要發揮遠紅外線的功效必須溫度高達攝氏52℃才能達到八成以上放射率(如附件一),所以一般人若想要藉由照射遠紅外線來促進身體更加健康或是治療身體上的疾病,則一定必須到特定場所才能使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于人體正常體溫下即可使遠紅外線直接作用于人體上,以發揮其功效的具遠紅外線構造的衣物。
本實用新型在構造上主要包含一可穿戴的衣物,可穿戴于使用者身上;及一遠紅外線構造,由粉末狀的遠紅外線負離子材料加入液狀染料內均勻攪拌后而成為含有遠紅外線負離子材料的液狀染料,以該液狀染料固定網印于該可穿戴的衣物,再經由紅外線光以約90℃左右溫度(一般控制在85℃~90℃之間)照射該可穿戴的衣物約2分鐘(一般控制在2分鐘±10秒之間),待其干燥后即為具遠紅外線構造的衣物,該可穿戴的衣物可為內褲、襪子、胸罩……等貼身物品,并不僅局限為何種衣物,將該含有遠紅外線負離子材料的液狀染料固定網印于各類可穿戴衣物的內側,使遠紅外線及負離子能更貼近人體,并直接作用于人體,且于人體正常體溫溫度下即可與人體生命脈動共頻而產生共鳴吸收者。
再詳述一遍,本實用新型一種具遠紅外線構造的衣物,它包括一可穿戴的衣物,可穿戴于使用者身上;及一遠紅外線構造,由粉末狀的遠紅外線負離子材料加入液狀染料內均勻攪拌,成為含有遠紅外線負離子材料的液狀染料,以該液狀染料固定網印于該可穿戴的衣物內側面,再經由紅外線光照射該可穿戴的衣物,待其干燥后即為具遠紅外線構造的可穿戴的衣物。
其中,以紅外線照射該可穿戴的衣物,其照射烘干時的溫度約90℃左右(一般控制在85℃~90℃之間),而照射時間約2分鐘(一般控制在2分鐘±10秒之間)。
其中,該可穿戴的衣物可為內褲。
其中,該可穿戴的衣物可為襪子。
其中,該可穿戴的衣物可為胸罩。
本實用新型其優點和功效是負離子能凈化血液、活化細胞及增強抵抗力,若直接作用于人體,可使肺吸氧功能及排出二氧化碳功能增加,而遠紅外線具有下列功效(1)改善循環系統遠紅外線粒子,可引起體內血液循環加速、血管擴張,遠紅外線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紅血球變形能力,使血液循環加快、微血管循環獲得改善。
(2)提升免疫系統功能遠紅外線對體內的骨髓細胞(B Cell)和胸腺細胞(T Cell)數量會有增加趨勢、提升免疫功能的效用。
(3)增加皮膚活性日本臨床顯示,小區域傷口經遠紅外線照射可使皮膚生長活性增加、創傷面滲出液減少、傷口愈合時間縮短、疤痕形成較少也較為平整。
(4)改善關節疼痛遠紅外線可凈化血液、改善皮膚質素,預防因尿酸過高而引至骨絡關節疼痛,且可促進身體不同部位血液循環、預防酸痛及預防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炎、手腳麻痹等。
(5)促進新陳代謝遠紅外線可改善微循環系統,使新陳代謝廢物排出體外,減輕肝臟及腎臟負擔,包括致癌重金屬、致疲勞乳酸和皮下脂肪、致高血壓的鈾離子及致疼痛尿酸等。
另,遠紅外線又具有下列三項特征(1)放射遠紅外線的光不需藉助空氣即可直接傳導給物體。
(2)強烈滲透力遠紅外線能深入皮下組織,由身體內部溫暖身體,給予細胞活力。
(3)吸收并產生共鳴遠紅外線是一種光和電磁波,穿透同時也有吸收性質,能吸收光線然后活用其特性。
又,一般人體溫大約在攝氏36℃左右,故只要穿上本實用新型具遠紅外線構造的衣物即可產生其功效,對人體健康有相當大的幫助。
圖1習知具遠紅外線構造之衣物的制造過程方塊圖。
圖2本實用新型之制造過程方塊圖。
圖3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具體實施例之內褲的平面剖視圖。
圖4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具體實施例之襪子的平面剖視圖。
圖5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具體實施例之胸罩的平面剖視圖。
圖中標號如下1’、遠紅外線材料(粉末狀) 2、液狀染料3、含有遠紅外線負離子材料的液狀染料4、固定網印5、紅外線光照射5’、自然風干6、成品7、內褲8、襪子9、胸罩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具遠紅外線構造之衣物的制造過程方塊圖,將一具有遠紅外線負離子材料1,可為粉末狀,加入一液狀染料2內均勻攪拌,而成一含有遠紅外線負離子材料的液狀染料3,將該含有遠紅外線負離子材料的液狀染料3經過固定網印4涂著于可穿戴的衣物上的預定位置后,再經由紅外線光5照射該可穿戴的衣物內側面(照射溫度90℃,時間約2分鐘),使與該可穿戴衣物上的遠紅外線產生共振,并使其該可穿戴衣物上的遠紅外線放射率可達八成以上,且在攝氏溫度36℃下即可產生功效(如附件二),叉因為所照射的紅外線光5會產生大量熱,故可烘干衣物,待衣物完全干燥后即可成為具有遠紅外線負離子的成品6。
上述的制造過程可應用于各類可穿戴衣物上,例如內褲7(如圖3所示)、襪子8(如圖4所示)、胸罩(如圖5所示)……等貼身物品,并不僅局限于何種衣物。本實用新型將該含有遠紅外線負離子材料的液狀染料3皆固定網印4于各類可穿戴衣物的內側,使遠紅外線及負離子能更貼近人體,并直接作用于人體,且于人體體溫正常溫度下即可與人體生命脈動共頻而產生共鳴吸收。
附件一遠紅外線材料放射率的分析檢驗報告附件二女用內褲遠紅外線放射率分析檢驗報告
權利要求1.一種具遠紅外線構造的衣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穿戴的衣物,可穿戴于使用者身上;及一遠紅外線構造,系包含遠紅外線負離子材料,而被固定于該可穿戴的衣物內側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遠紅外線構造的衣物,其特征在于該可穿戴的衣物可為內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遠紅外線構造的衣物,其特征在于該可穿戴的衣物可為襪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遠紅外線構造的衣物,其特征在于該可穿戴的衣物可為胸罩。
專利摘要一種具遠紅外線構造的衣物,主要包含一可穿戴的衣物,可穿戴于使用者身上;及一遠紅外線構造,由粉末狀的遠紅外線負離子材料加入液狀染料內均勻攪拌,而成為含有遠紅外線負離子材料的液狀染料,以該液狀染料固定網印于該可穿戴的衣物內側面,再經由紅外線光照射該可穿戴的衣物,待其干燥后即為具遠紅外線構造的衣物;該可穿戴的衣物可為內褲、襪子、胸罩……等各種貼身物品,并不僅局限為何種衣物,將該含有遠紅外線負離子材料的液狀染料固定網印于各類可穿戴衣物的內側,使遠紅外線及負離子能更貼近人體,并直接作用于人體,且于人體正常體溫溫度下即可與人體生命脈動共頻而產生共鳴吸收。
文檔編號A41C3/00GK2883454SQ20052014694
公開日2007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28日
發明者林炳章 申請人:奇禾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