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鞋帶扣及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06015閱讀:38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鞋帶扣及鞋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鞋類制品,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鞋上的鞋帶扣,具 有鞋帶扣的鞋子,及同時具有鞋帶扣、鞋帶與鞋帶松緊控制裝置的鞋 子。
背景技術
鞋子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產(chǎn)品?,F(xiàn)有的鞋子主要有兩 類, 一類鞋子沒有鞋帶,比如皮鞋,這種鞋子穿起來簡單、方便且快
捷;另一類鞋子上具有鞋帶,比如運動鞋,這種設有鞋帶的鞋子雖然 穿起來可能費時費力,但其在需要綁緊鞋子的場合比無鞋子的鞋子具 有明顯的優(yōu)勢,比如對于長時間運動的情況下(例如長距離慢跑、劇 烈的籃球或足球運動等),綁有鞋帶的運動鞋可以很好地穿在腳上而 不會掉落,但對于沒有鞋帶的鞋子,則掉落的可能性很多。此外,設 有鞋帶的鞋子由于具有一定的美觀性,因此其仍然具有一定的使用市 場,不會被無鞋帶的鞋子所取代。
對于綁帶式鞋子,鞋帶與鞋子之間的配合方式可以有多種。其中 一種配合方式是這樣實現(xiàn)的即在鞋子的鞋眼片上開設多對鞋帶孑L,鞋帶依次從這些鞋帶孔中穿過,然后將鞋帶勒緊并打結,從而將鞋子 穿上。然而,這種配合方式容易損壞鞋子,因為鞋帶與鞋眼片之間的
相互作用力非常大,極容易將鞋帶孔撕裂,從而損壞鞋子;此外,由
于鞋帶與鞋子之間的摩擦力太大,因此更不容易將鞋子勒緊。 另一種改進的鞋帶與鞋子之間的配合關系借助鞋帶扣實現(xiàn)。圖1
展示了這種改進的鞋帶扣的結構。如圖所示,鞋帶扣20由金屬材料 或塑料材料制成,并且作為單獨產(chǎn)品而出現(xiàn)。其通過適當設備比如針 車或借助鉚釘而固定到鞋上。鞋帶扣20上設置有鞋帶穿孔22,鞋帶 10從這些穿孔22中依次穿過,然后將鞋帶IO綁緊,使用者仍然需 要費時費力地將鞋帶逐個穿過鞋帶扣的鞋帶穿孔,因此使用起來仍然 顯得麻煩。
另一種鞋帶扣展示于圖2a-2b中。如圖所示,鞋帶扣20,包括底 板21、從底板21上形成的突出部23及從突出部23彎折而成的彎曲 部24。并且彎曲部24與突出部23之間界定了半開口的楔形部25。 將多個這種鞋帶扣20,安裝于鞋子上之后,使用者只需要沿著方向R 將鞋帶IO,勒緊到楔形部25即可,因為楔形部25自身的結構使得鞋 帶IO,卡在楔形部25上。這種鞋帶扣結構采用了半開口的形式,因此 避免了鞋帶穿孔的動作。但是,由于楔形部一旦將鞋帶夾緊后,鞋帶 的松緊程度很難再次調(diào)整,這樣就不得不繁瑣地將鞋帶從每個鞋帶扣 上脫離,然后再調(diào)整松緊程度。因此,使用起來也不方便。
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種鞋帶扣,以便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鞋帶扣、具有鞋帶扣的鞋子,及同時具 有鞋帶扣、鞋帶與鞋帶松緊控制裝置的鞋子,其能夠快速且方便地將 鞋帶綁緊或更換。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鞋子的鞋帶扣,包括底
部;從底部的一端橫截于底部所在表面而突出的頸部;及從頸部4黃向 地朝著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臂部。臂部、頸部與底部共同界定了用于 收容鞋帶的容納孔,臂部的末端朝著底部突出止擋部,所述止擋部與 底部之間界定了與容納孔導通且高度小于容納孔高度的開口,開口高 度設置成可彈性地擠壓鞋帶,以便將鞋帶擠壓后經(jīng)由開口而放置到容 納孑L內(nèi)。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鞋帶扣的鞋子,鞋帶扣包括底部;從該底部 的一端橫截于該底部所在表面而突出的頸部;及從該頸部^黃向地朝著
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臂部,該臂部、該頸部與該底部共同界定了用于 收容鞋帶的容納孔,該臂部的末端朝著該底部突出有止擋部,所述止 擋部與該底部之間界定了與該容納孔導通且高度小于該容納孔高度 的開口,該開口的高度設置成可彈性地擠壓鞋帶,以便將鞋帶擠壓后 經(jīng)該開口而放置到該容納孔內(nèi)。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鞋帶扣、鞋帶及鞋帶松緊控制裝置的鞋子, 其包括多個分布在一對鞋眼片上的鞋帶扣,該鞋帶扣包括底部;從 該底部的一端橫截于該底部所在表面而突出的頸部;及從該頸部橫向 地朝著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臂部,該臂部、該頸部與該底部共同界定
9了用于收容鞋帶的容納孔,該臂部的末端朝著該底部突出有止擋部, 所述止擋部與該底部之間界定了與該容納孔導通且高度小于該容納 孔高度的開口 ,該開口的高度設置成可彈性地擠壓鞋帶,以便將鞋帶
擠壓后經(jīng)該開口而放置到該容納孔內(nèi);依次交叉并經(jīng)該鞋帶扣的開口
而容納于該容納孔內(nèi)的鞋帶,所述鞋帶可為首尾相連的封閉式環(huán)形鞋
帶;及鞋帶松緊控制裝置。鞋帶松緊控制裝置包括卡配件,該卡配 件包括板體及形成于該板體兩側的指狀部,該板體與該指狀部之間開 設有鞋帶過孔,每個指狀部與板體之間界定有與該鞋帶過孔連通的通 道;及導向件,所述導向件內(nèi)具有將該卡配件限制于其內(nèi)且貫通該導 向件的容納空間,該鞋帶頭穿越該鞋帶過孔及該通道并且貫穿該容納 空間,該容納空間適于促使該卡配件相對于該導向件而選擇性地作沿 著該鞋帶長度方向的運動,從而令板體與指狀部之間的距離變化,進 而將該鞋帶夾緊或松弛于板體與指狀部之間。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由于鞋帶扣的開口與容納孔構成了縮口式結 構,通過鞋帶扣對鞋帶的彈性擠壓而將鞋帶彈性地卡在縮口式結構內(nèi) 或從縮口式結構內(nèi)取出,從而可以方便地將鞋帶卡在鞋帶扣上,并且 鞋帶可在縮口式結構內(nèi)自由地滑動。
下面將結合附圖,通過優(yōu)選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fā)明。


圖l展示了現(xiàn)有鞋帶扣與鞋帶的一種配合方式。 圖2a展示了另一種現(xiàn)有鞋帶扣的立體結構圖。
10圖2b展示了圖2a所示鞋帶扣與鞋帶配合的方式。
圖3a展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鞋帶扣的立體圖,該圖同
時展示了該鞋帶扣與鞋帶之間的配合關系。
圖3b展示了圖3a所示鞋帶扣的側視圖。
圖3c展示了圖3a所示鞋帶扣的仰視圖。
圖3d展示了圖3a所示鞋帶扣的后視圖。
圖3e展示了圖3a所示鞋帶扣的俯視圖。
圖3f展示了圖3e所示鞋帶扣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圖3g展示了圖3a所示鞋帶扣的主視圖。
圖4展示了圖3a所示鞋帶扣與鞋帶之間的配合關系。
圖5展示了圖4所示鞋帶扣、鞋帶與鞋子之間的配合關系。
圖6展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鞋帶松緊控制裝置的平面
結構視圖。
圖7a展示了圖6所示鞋帶松緊控制裝置的卡配件的立體圖。
圖7b展示了圖6所示鞋帶松緊控制裝置的導向件的立體圖。
圖8a展示了圖7a所示卡配件的平面視圖。
圖8b展示了圖8a所示卡配件的側視圖。
圖9a展示了圖7b所示導向件的平面視圖。
圖9b展示了圖9a所示導向件的側視圖。
圖9c展示了圖9b所示導向件沿著A-A方向的剖視圖。
圖9d展示了圖9a所示導向件的俯-現(xiàn)圖。
圖10展示了圖6所示鞋帶松緊控制裝置與鞋帶之間的連接關系。
圖n以剖視的方式展示了圖io所示鞋帶松緊控制裝置與鞋帶 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圖12展示了鞋帶扣、鞋帶、鞋子與鞋帶松緊控制裝置之間的配 合關系。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xiàn)在參考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描述。如上所述,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 種使用方便、省時省力的鞋帶扣及安裝有鞋帶扣的鞋子。通過將鞋帶 扣設計成縮口式結構,并且通過鞋帶扣對鞋帶的彈性擠壓而將鞋帶彈 性地卡在縮口式結構內(nèi)或從縮口式結構內(nèi)取出,從而可以方便地將鞋 帶卡在鞋帶扣上,并且鞋帶可在縮口式結構內(nèi)自由地滑動。下面詳細 描述本發(fā)明提供的鞋帶扣及鞋子。
如圖3a-3g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鞋帶扣30具有縮 口式結構。鞋帶扣30包括底部31、從底部31上突出形成的頸部33 及從頸部33橫向地延伸形成的臂部34。
具體地,底部31具有第一端311及與該第一端311相對的第二 端312。所述頸部33從該底部31的第一端311基本上垂直于底部31 所在平面而向上延伸形成。而所述臂部34則從頸部33遠離底部31 的一端橫向地朝著第二端312延伸形成。臂部34的末端(即遠離頸部 33的一端)朝著底部31突出形成止擋部343。特別地,所述頸部33 與底部31之間及與臂部34之間可以彎曲表面作為過渡面,并且優(yōu)選地以內(nèi)凹圓弧曲面作為過渡,從而在底部31、頸部33與臂部34之 間界定了半封閉且大體上為圓形的容納孔345,從而使容納孔345的 形狀更加與鞋帶形狀相符;或者,在底部31、頸部33與臂部34之 間界定了半封閉且大體上為從頸部33到開口方向的由窄到寬的容納 孔345,以使容納孔345的形狀可更加促使鞋帶與止擋部343緊密貼 合;而所述止擋部343與底部31之間則界定了開口 344,并且需要 特別注意的是該開口 344與容納孔345導通,并且開口 344的高度 小于容納孔345的高度,以有利于彈性擠壓鞋帶,以便將鞋帶擠壓后 經(jīng)由所述開口 344而放置到所述容納孔345內(nèi),構成了縮口式結構。 上述具有一定彈性的縮口式結構實現(xiàn)了鞋帶與鞋帶扣的靈活配 合。下面結合圖4來說明兩者之間的配合過程。如圖4所示,具有一 定直徑的鞋帶40首先經(jīng)過高度小于鞋帶直徑的開口 344。由于鞋帶 40的直徑大于開口 344的高度,因此鞋帶40卡在開口 344處而無法 進入。此時,使用者可以向著開口 344拉動鞋帶40,由于開口 344 彈性壓縮鞋帶,從而使得鞋帶40經(jīng)擠壓后可以通過開口 344彈性地 滑入容納孔345內(nèi)。由于開口 344的高度小于鞋帶40的直徑,因此 鞋帶40限制在容納孔345內(nèi)而無法輕易從開口 344脫離。另外,容 納孔345表面可為鏡面拋光圓形孔,因此有助于鞋帶40在容納孔345 內(nèi)無摩擦力的自由滑動,且容納孔345可設置為從頸部33到開口方 向由窄到寬,以使容納孔345的形狀可更加促使鞋帶與止擋部343緊 密貼合。然后,使用者只需要勒緊鞋帶40并將鞋帶40打結就可以將 其固定。當需要更換掉用舊的鞋帶時,使用者只需要向開口 344外拉動將被更換的鞋帶,從而開口 344彈性地擠壓鞋帶使鞋帶脫離容納孔 345即可。
本發(fā)明提供的鞋帶扣30可以借助多種方式安裝到鞋子(比如圖5 所示的鞋子50)上。舉例而言,鞋帶扣30可以通過粘合的方式而固定 到鞋子上,。備選地,鞋帶扣30可以借助專用設備,比如針車而安裝 到鞋子上。在這種情況下,鞋帶扣30上設置有與針車配合的結構, 以便有助于針車的順利運行。這種結構為從鞋帶扣30的底部31上延 伸形成的配合部分32(參考圖3a)。配合部分32同時可用于插入到鞋 子的鞋眼片內(nèi),以便將鞋帶扣30固定到鞋子上,另外,也可以采用 鉚釘方式將鞋帶扣30安裝到鞋子上,在這種情況下,攜帶扣30上設 置有對應鉚釘方式安裝到鞋子上的相應結構,這里不再贅述。
參考圖3b,為了容易地將配合部分32插入到鞋子內(nèi),同時不會 影響鞋子的美觀度,可以將配合部分32的厚度設置成漸薄式適于插 入到鞋子內(nèi),而不會明顯地導致鞋子上插入配合部分32的位置變得 非常厚,因此,不會有明顯的配合痕跡。此外,為了增大配合部分 32與鞋子之間的接觸面積增強拉力,優(yōu)選地將配合部分32的形狀設 置成從底部31的第二端徑向向外地擴散成扇環(huán)形狀。進一步優(yōu)選地, 可以將配合部分32制造成與鞋子上與配合部分32配合的位置的形狀 相符的曲面形狀,比如圓弧曲面形狀,從而不會影響鞋子的美觀度, 并且更容易將配合部分32進行固定。比如,安裝部32可以從底部上 形成該頸部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漸過渡成曲面形狀,以與鞋面弧度配合 更吻合。額外地,為了使鞋帶扣30的料厚均勻,同時為了使鞋帶扣30在 使用時受力更加均勻,可以在鞋帶扣30上的適當位置處開設均料孔。 比如,如圖3c、 3f所示,可以在底部31的下表面(背離頸部33的表 面)上開設均料孔314。額外地或備選地,如圖3f、 3e所示,也可以 在臂部34上開設均料孔341。
圖5展示了鞋帶扣30、鞋帶40及鞋子50之間的配合關系。鞋 子50上多個鞋帶扣30成對并且對稱地分布在一對鞋眼片54上。鞋 帶40依次交叉并自由地收容于容納孔內(nèi)(參考圖4)。如前所述,相對 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提供的這種鞋子可以讓使用者快速且容易地將鞋 帶綁緊或輕松地更換鞋帶。
另一方面,本發(fā)明同時提供一種對鞋帶進行控制,即將鞋帶松開 或夾緊的鞋帶松緊控制裝置。圖6展示了這種鞋帶松緊控制裝置60, 其包括導向件62及可彈性移動地設置在導向件62內(nèi)部的卡配件61。
圖7a、圖8a-8b分別從不同視角展示了卡配件61。如圖所示, 卡配件61總體上呈"山"字形,其包括縱長的板體611、從板體611 縱長方向上的一個端部分別沿著橫截方向(垂直于縱長方向)向外彎曲 的一對彎曲部612及從彎曲部612的末端縱向地延伸形成的指狀部 613。板體611與一對彎曲部612及分別從彎曲部612延伸的指狀部 613共同界定了上述"山"字形狀。
板體611的另一個端部(與形成彎曲部612的端部相對的端部)構 成了按壓柄6112。并且兩個端部之間設有一對互相平行的上表面6114 及下表面6116。上表面6114上形成有從上表面6114突出且在板體611的兩個端部之間延伸的凸緣6111;類似地,下表面6116上也形 成有從下表面6116突出且在板體611的兩個端部之間延伸的凸緣 6111。該對凸緣6111用于共同實現(xiàn)對卡配件61在導向件62內(nèi)的導 向作用(詳后述)。此外,板體611靠近彎曲部612的端部縱向地向外 延伸出限位桿6115,并且限位桿6115設置在兩個彎曲部612之間, 用于將彈簧套設于其上,以便實現(xiàn)卡配件61與導向件62之間的彈性 互動作用(詳后述)。板體611的兩個端部之間進一步設置有同時與上 下表面6114、 6116連接的兩個側面6118。特別地,每個側面6118 上均形成有用于加大側面6118與其它構件,比如鞋帶之間摩擦的摩 擦結構。優(yōu)選地,這種摩擦結構為形成于側面6118上的第一齒狀部 6113,當然,摩擦結構也可以為其它業(yè)界所知的結構,例如粗糙紋理。 所述每個彎曲部612上開設有用于讓鞋帶穿過的鞋帶過孔6117。 所述每個指狀部613具有靠近板體611的對應側面6118的內(nèi)壁面, 內(nèi)壁面上形成與板體611的側面6118上的第一齒狀部6113對應的第 二齒狀部6119。當然,第二齒狀部6119也可以由其它摩擦結構所代 替,比如為業(yè)界所知的其它結構如粗糙紋理等。應當注意每個彎曲 部612、從彎曲部612延伸的指狀部613與板體611的對應側面6118 之間共同界定了讓鞋帶通過的空間(未標號),該通道與彎曲部612上
的鞋帶過孔6117連通。
參考圖8a,所述每個指狀部613具有與其內(nèi)壁面相對的外壁面。 外壁面包括朝著板體611內(nèi)凹的內(nèi)凹壁652及與內(nèi)凹壁652銜接的傾 斜作用壁651。從圖中可以看出,傾斜作用壁651與內(nèi)凹壁652之間的銜接點與板體611之間的水平距離最大(相對于指狀部613上的其 余部分)。這種設計有助于卡配件61與導向件62之間的彈性變形配合。
下面介紹導向件62的結構。如圖7b、圖9a-9d所示,導向件62 具有互相平行的頂壁621、底壁622及同時與兩者連接的一對側壁
623。 所述兩個側壁623與頂壁621及底壁622共同界定了容納空間
624, 用于容納上述卡配件61。每個頂壁621及底壁622內(nèi)表面上均 縱向地開設有與卡配件61上的凸緣6111對應的引導槽631,用于借 助對應凸緣6111在引導槽631內(nèi)的定向滑動而實現(xiàn)卡配件61在導向 件62內(nèi)的預定運動。優(yōu)選地,為了讓使用者容易地操作鞋帶松緊控 制裝置,可以將導向件62的頂壁621及/或底壁622上形成粗糙紋理, 如齒狀紋理632,用于增加使用者對導向件62的抓取力,如圖9b所 示。
此外,所述導向件62在兩個側壁623的連接處向上述容納空間 624內(nèi)部延伸出凸柱626,該凸柱626內(nèi)開設有定位孔627,用于將 彈簧限制于其內(nèi)。每個側壁623的底部與該凸柱626之間形成與卡配 件61的鞋帶過孔6117對應的鞋帶穿設孔625,并且鞋帶穿設孔625 與上述容納空間624連通。另外,每個側壁623具有面向容納空間 624的內(nèi)壁面。該內(nèi)壁面包括第一引導內(nèi)壁628、第二引導內(nèi)壁630 及將第一與第二引導內(nèi)壁628、 630互相銜接起來的過渡內(nèi)壁629。 兩個側壁623的第一引導內(nèi)壁628互相界定了一個開口,在這里,開 口寬度略小于卡配件61的兩個指狀部613與鞋帶同時被壓縮時兩者之間的最大距離(即傾斜作用壁651與內(nèi)凹壁652之間的銜接點位 置)。此外,兩個過渡內(nèi)壁629之間的距離從上到下(即從過渡內(nèi)壁629 與第一引導內(nèi)壁628之間的銜接點到過渡內(nèi)壁629與第二引導內(nèi)壁 630之間的銜接點的方向)逐漸增力口。而兩個第二引導內(nèi)壁630之間的 距離則稍微大于卡配件61的兩個指狀部613未被壓縮時兩者之間的 最大距離(即傾斜作用壁651與內(nèi)凹壁652之間的銜接點位置)。
參考圖7a、圖8a、圖9c、圖10及圖11,鞋帶40的第一鞋帶頭 42及第二鞋帶頭41分別穿過卡配件61的指狀部613與板體611之 間的通道,并且從彎曲部612上的鞋帶過孔6117中伸出,接著又從 導向件62的鞋帶穿設孔625中伸出??ㄅ浼?1從導向件62的一對 第一引導內(nèi)壁628所界定的開口處,并且借助卡配件61上的凸緣6111 在導向件62的引導槽631內(nèi)的定向滑動而進入容納空間624內(nèi)。由 于該開口寬度略小于卡配件61的兩個指狀部613與鞋帶同時被壓縮 時兩者之間的最大距離,因此, 一旦卡配件61被彈性地壓縮到導向 件62內(nèi),卡配件61自身不會自動地再次從導向件62內(nèi)滑出。
此外, 一個可被壓縮的彈性元件,比如圖11所示的壓縮彈簧632 的一端套在卡配件61的限位桿6115上,而壓縮彈簧632的另一端則 收容在導向件62的凸柱626的定位孔627內(nèi)。在一般情況下,由于 壓縮彈簧632對卡配件61具有反作用力,卡配件61的兩個指狀部 613的傾斜作用壁651分別彈性地抵靠在導向件62的兩個過渡內(nèi)壁 629上,并且過渡內(nèi)壁629對作用壁651的作用力使得指狀部613朝 著板體611壓縮。這種壓縮狀態(tài)使得指狀部613的第二齒狀部6119擠壓鞋帶40的第一鞋帶頭41與 第二鞋帶頭42,從而導致鞋帶40被擠壓而無法相對于卡配件61滑 動,進而將鞋帶40綁緊。
當需要調(diào)整鞋帶40的松緊程度或者需要更換用舊的鞋帶時,使 用者只需要推動按壓柄6112,使壓縮彈簧632進一步被壓縮,而卡 配件61則進一步深入到導向件62內(nèi)。隨著深入程度的增加,傾斜作 用壁651逐漸沿著過渡內(nèi)壁629向著第二引導內(nèi)壁630移動。由于兩 個過渡內(nèi)壁629之間的距離從上到下逐漸增加,同時由于兩個第二引 導內(nèi)壁630之間的距離稍微大于卡配件61的兩個指狀部613未被壓 縮時兩者之間的最大距離,因此指狀部613的壓縮狀態(tài)逐漸解除,即 指狀部613與板體611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從而使鞋帶40的受壓 程度逐漸變?nèi)?,直到鞋?0完全松弛為止。此時,可以輕松地調(diào)整 鞋帶或更換鞋帶。
概括地將,本發(fā)明提供的鞋帶松緊控制裝置(卡配件與導向件的
節(jié),或者更換鞋帶。如果將這種鞋帶松緊控制裝置與鞋帶的組合與前 述具有鞋帶扣的鞋子結合起來,則可以形成一種相對于傳統(tǒng)^支術更加 方便的鞋子。其中,鞋帶扣30、鞋帶40、鞋子50與鞋帶松緊控制裝 置60之間的相互配合關系展示于圖12中。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 定本發(fā)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fā)明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鞋子的鞋帶扣,其包括底部;從所述底部的一端橫截于所述底部所在表面而突出的頸部;及從所述頸部橫向地朝著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臂部,其中,所述臂部、所述頸部與所述底部共同界定了用于收容鞋帶的容納孔,所述臂部的末端朝著所述底部突出有止擋部,所述止擋部與所述底部之間界定了與所述容納孔導通且高度小于所述容納孔高度的開口,所述開口的高度設置成可彈性地擠壓鞋帶,以便將鞋帶擠壓后經(jīng)由所述開口而放置到所述容納孔內(nèi)。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帶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頸部與所 述底部之間及與所述臂部之間均以彎曲表面作為過渡面;所述彎曲表 面為內(nèi)凹圓弧面;所述臂部上開設有促使所述鞋帶扣料厚均勻及促使 所述鞋帶扣在使用時受力均勻的均料孔;所述底部遠離所述頸部的表 面上開設有促使所述鞋帶扣料厚均勻及促使所述鞋帶扣在使用時受 力均勻的均料孔;所述底部上與形成所述頸部的一端相對的另一端向 外延伸形成配合部分;所述配合部分從所述底部上形成所述頸部的一 端到另一端擴散成扇環(huán)形狀或所述配合部分從所述底部上形成所述 頸部的 一端到另 一端逐漸彎曲成曲面狀并與鞋面弧度配合更吻合。
3. —種鞋子,其包括多個分布在一對鞋眼片上的鞋帶扣,所述鞋帶扣包括底部;從 所述底部的 一端橫截于所述底部所在表面而突出的頸部;及從所述頸 部^f黃向地朝著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臂部,所述臂部、所述頸部與所述 底部共同界定了用于收容鞋帶的容納孔,所述臂部的末端朝著所述底 部突出有止擋部,所述止擋部與所述底部之間界定了與所述容納孔導 通且高度小于所述容納孔高度的開口 ,所述開口的高度設置成可彈性 地擠壓鞋帶,以便將鞋帶擠壓后經(jīng)所述開口而放置到所述容納孔內(nèi);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頸部與所述 底部之間及與所述臂部之間均以彎曲表面作為過渡面;所述彎曲表面 為內(nèi)凹圓弧面;所述底部上與形成所述頸部的一端相對的另一端向外 延伸形成配合部分。
5. —種鞋子,其包括多個分布在一對鞋眼片上的鞋帶扣,所述鞋帶扣包括底部;從 所述底部的 一端橫截于所述底部所在表面而突出的頸部;及從所述頸 部橫向地朝著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臂部,所述臂部、所述頸部與所述 底部共同界定了用于收容鞋帶的容納孔,所述臂部的末端朝著所述底部突出有止擋部,所述止擋部與所述底部之間界定了與所述容納孔導 通且高度小于所述容納孔高度的開口,所述開口的高度設置成可彈性 地擠壓鞋帶,以便將鞋帶擠壓后經(jīng)所述開口而放置到所述容納孔內(nèi);依次交叉并經(jīng)所述鞋帶扣的開口而容納于所述容納孔內(nèi)的鞋帶, 并且所述鞋帶具有兩個用于將所述鞋帶綁緊的鞋帶頭;及鞋帶松緊控制裝置,其包括卡配件,所述卡配件包括板體及形 成于所述板體兩側的指狀部,所述板體與所述指狀部之間開設有鞋帶過孔,每個指狀部與板體之間界定有與所述鞋帶過孔連通的通道;及 導向件,所述導向件內(nèi)具有將所述卡配件限制于其內(nèi)且貫通所述導向 件的容納空間,所述鞋帶頭穿越所述鞋帶過孔及所述通道并且貫穿所 述容納空間,所述容納空間適于促使所述卡配件相對于所述導向件而 選擇性地作沿著所述鞋帶長度方向的運動,從而令板體與指狀部之間 的距離變化,進而將所述鞋帶夾緊或松弛于板體與指狀部之間。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的一個 端部上分別向外彎曲形成一對彎曲部,所述指狀部從所述彎曲部的末 端延伸形成,并且所述鞋帶過孔界定于所述彎曲部上;所述板體的另 一個端部設有按壓柄,并且兩個端部之間設有一對互相平行的上表面部之間延伸的凸緣,所述下表面形成有從下表面突出且在板體兩個端 部之間延伸的凸緣;所述導向件具有互相平行的頂壁、底壁及同時與 兩者連接的一對側壁,所述兩個側壁與頂壁及底壁共同界定了上述容 納空間,每個頂壁及底壁內(nèi)表面上均縱向地開設有與卡配件上的凸緣 對應的引導槽,用于借助對應凸緣在引導槽內(nèi)的滑動而導致卡配件在 導向件內(nèi)的預定運動。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靠近彎 曲部的端部縱向地向外延伸出限位桿,并且限位桿位于在兩個彎曲部 之間;所述導向件在兩個側壁的連接處向上述容納空間內(nèi)部延伸出其 內(nèi)開設有定位孔的凸柱, 一個壓縮彈性元件的一端套設在所述限位桿 上,而另一端則收容于定位孔,所述卡配件借助改壓縮彈性元件而限 制于所述導向件內(nèi);所述壓縮彈性元件為壓縮彈簧;所述導向件的每 個側壁的底部與所述凸柱之間形成與卡配件的鞋帶過孔對應且與上 述容納空間連通的鞋帶穿設孔。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的兩個 端部之間進一步設置有同時與上下表面連接的兩個側面,每個側面上 形成有第 一齒狀部;所述每個指狀部具有靠近板體的對應側面的內(nèi)壁 面,所述內(nèi)壁面上形成與板體側面上的第 一齒狀部對應的第二齒狀 部,所述每個彎曲部、從彎曲部延伸的指狀部與板體的對應側面之間 共同界定了上述通道,所述鞋帶的鞋帶頭穿越所述鞋帶過孔、所述通 道及所述鞋帶穿設孔而貫穿所述容納空間。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指狀部 具有與其內(nèi)壁面相對的外壁面,所述外壁面包括朝著板體內(nèi)凹的內(nèi)凹 壁及與內(nèi)凹壁銜接的傾斜作用壁;所述導向件的每個側壁具有面向容 納空間的內(nèi)壁面,所述內(nèi)壁面包括第一引導內(nèi)壁、第二引導內(nèi)壁及將第一與第二引導內(nèi)壁互相銜接起來的過渡內(nèi)壁,兩個第一引導內(nèi)壁共 同界定了寬度略小于卡配件的兩個指狀部與鞋帶同時被壓縮時兩者 之間的最大距離的開口 ,且兩個過渡內(nèi)壁之間的距離從過渡內(nèi)壁與第 一引導內(nèi)壁之間的銜接點到過渡內(nèi)壁與第二引導內(nèi)壁之間的銜接點 逐漸增加,而兩個第二引導內(nèi)壁之間的距離則大于卡配件的兩個指狀 部未被壓縮時兩者之間的最大距離。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彈簧促 使所述卡配件的兩個指狀部的傾斜作用壁分別彈性地抵靠在導向件 的兩個過渡內(nèi)壁上,并且過渡內(nèi)壁對傾斜作用壁的作用力使指狀部朝 著板體壓縮,進而使指狀部的第二齒狀部及板體的第一齒狀部分別擠 壓鞋帶的第 一鞋帶頭與第二鞋帶頭,從而導致鞋帶被擠壓而無法相對 于卡配件滑動;所述傾斜作用壁借助使用者對所述按壓柄的按壓而逐 漸沿著過渡內(nèi)壁向著第二引導內(nèi)壁移動,從而使傾斜作用壁逐漸沿著 過渡內(nèi)壁向著第二引導內(nèi)壁移動,從而使指狀部與板體之間的距離逐 漸增加,進而使鞋帶松弛;所述導向件的頂壁與底壁上形成用于增加 使用者對導向件的抓取力的齒狀紋理。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鞋子的鞋帶扣,包括底部;從底部的一端橫截于底部所在表面而突出的頸部;及從頸部橫向地朝著底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臂部。臂部、頸部與底部共同界定了用于收容鞋帶的容納孔,臂部的末端朝著底部突出止擋部,所述止擋部與底部之間界定了與容納孔導通且高度小于容納孔高度的開口,開口高度設置成可彈性地擠壓鞋帶,以便將鞋帶擠壓后經(jīng)由開口而放置到容納孔內(nèi)。開口與容納孔構成了縮口式結構,通過鞋帶扣彈性的擠壓鞋帶而將鞋帶彈性地卡在縮口式結構內(nèi)或從縮口式結構內(nèi)取出,從而可以方便地將鞋帶卡在鞋帶扣上,并且鞋帶可在縮口式結構內(nèi)自由地滑動。本發(fā)明同時公開了具有鞋帶扣的鞋子,及同時具有鞋帶扣、鞋帶與鞋帶松緊控制裝置的鞋子。
文檔編號A43C5/00GK101513289SQ20081002641
公開日2009年8月26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2月21日
發(fā)明者劉興棋 申請人:劉興棋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孙吴县| 三河市| 高清| 武平县| 华亭县| 溧水县| 安义县| 遵义县| 全州县| 乐都县| 平顶山市| 永昌县| 孝昌县| 开封县| 文昌市| 绥中县| 达州市| 云林县| 苏尼特右旗| 萍乡市| 通许县| 肥乡县| 同心县| 昆山市| 青海省| 桑植县| 米林县| 当阳市| 依兰县| 康平县| 合水县| 平果县| 清镇市| 正宁县| 茂名市| 阿尔山市| 天长市| 普宁市| 哈巴河县| 五大连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