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充氣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尤其是鞋底充氣后能夠改變其彈性狀態 的一種鞋。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穿鞋,而且隨著不同的用途人們對 鞋又提出不同的功能要求。例如,喜歡玩藍球的學生們就喜歡一種鞋 底有彈性、而且其彈性又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可以進行改變的鞋。雖 然有人推出了具有彈簧鞋底的發明,但是由于無法對其彈性進行調 節,故發明未能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基于這樣的一種考慮,本發明 推出一種帶有充氣膠管的、且其充氣氣壓如同充氣車胎一樣可隨意調 節其彈性的鞋底。經檢索未發現有雷同結構的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推出一種其鞋底可隨意充氣的鞋。 一種充氣鞋,它是由膠底鞋(1)、充氣閥(2)、充氣膠管(3)、
密封膠圈(4)組成;
在膠底鞋(l)其鞋底(ll)內設有環形的通道(13),在鞋底(ll)
其腳心部位的側面設有用來聯通通道(13)與外界的通孔(12);
充氣閥(2)的整體結構由大圓柱(21)、中圓柱(22)、小圓柱 (23)構成,且中圓柱(22)的軸線與大圓柱(21)的軸線呈垂直狀、 小圓柱(23)的軸線與大圓柱(21)的軸線呈同心狀,在大圓柱(21) 與小圓柱(23)的連接部位有一細頸段(24)、且在該細頸段(24) 上設有徑向的通孔(27);在中圓柱(22)和大圓柱(21)的中心依 次設有中心通孔(25)和中心通孔(26),且中心通孔(25)、中心通 孔(26)和通孔(27)呈聯通狀;
充氣膠管(3)其一端呈開口狀、另一端呈封閉狀,其開口端緊 套在大圓柱(21)上;
密封膠圈(4)套于細頸段(24)上,并通過密閉通孔(27)的 方法彈性的將充氣膠管(3)內腔與外界隔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其鞋底的彈性可以調節 的一種鞋,該鞋為人們的體育活動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l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F——F向視圖。
圖3為圖2中I所示的局部部位其結構放大圖。 圖4為充氣閥結構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5為該膠底鞋其鞋底結構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6為圖5的P——P向視圖。
各圖中,1、膠底鞋,11,鞋底,12、通孔,13、通道,2、充氣 閥,21、大圓柱,22、中圓柱,23、小圓柱,24、細頸段,25、中心 通孔,26、中心通孔,27、通孔,3、充氣膠管,4、密封膠圈。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由膠底鞋(1)、充氣閥(2)、充氣膠管 (3)、密封膠圈(4)組成;如圖3所示,充氣膠管(3)的一端緊套-在的充氣閥(2)其大圓柱(21)上;密封膠圈(4)套于細頸段(24) 上,并通過其彈性恢復力將通孔(27)密封,梗得充氣膠管(3)的 內腔與外界呈隔絕狀;如圖2所示,其上分別緊套有充氣膠管(3) 和密封膠圈(4)的充氣閥(2)置于鞋底(11)的通孔(12)內,充 氣膠管(3)被吻合的置于通道(13)內。
當置于通道(13)內的充氣膠管(3)未充氣時,膠底鞋(1)其 鞋底(11)的彈性就是鞋底(11)其自身固有的彈性;當人們要改變 鞋底(11)的彈性時,首先,把用給籃球打氣的氣針插入充氣閥(2) 中的中心通孔(25);然后通過打氣筒向中心通孔(26)注入壓力氣 體,該壓力氣體通過通孔(27)將套于細頸段(24)上的密封膠圈(4) 頂起并向充氣膠管(3)單向的注入有壓力的氣體,在這種持續進氣 的過程當中,充氣膠管(3)不斷的膨脹,受到膨脹力作用的通道(13) 就可以改變鞋底(11)的彈性。如同改變輪胎內的氣壓,就可以改變 輪胎的彈性一樣。
另外,考慮到進氣的注入效果,充氣閥(2)采用橡膠材料制作 為好,且充氣閥(2)其中心通孔(25)的孔徑尺寸小于氣針的外徑。
權利要求1、一種充氣鞋,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膠底鞋(1)、充氣閥(2)、充氣膠管(3)、密封膠圈(4)組成;在膠底鞋(1)其鞋底(11)內設有通道(13),在鞋底(11)腳心部位的側面設有聯通通道(13)與外界的通孔(12);充氣膠管(3)吻合的置于通道(13)中。
專利摘要一種充氣鞋,它是由膠底鞋、充氣閥、充氣膠管、密封膠圈組成;充氣閥由大、中、小圓柱構成,且中、大圓柱的軸線呈垂直狀,小、大圓柱的軸線呈同心狀,在大、小圓柱的連接部有一細頸段、且在該細頸段上設有徑向的通孔;在中、大圓柱的中心設有聯通的中心通孔,且中心通孔和細頸段的通孔呈聯通狀;在膠底鞋其鞋底內設有通道,在鞋底的腳心部位設有聯通通道與外界的通孔;在充氣閥其細頸段上套有控制充氣膠管進氣的密封膠圈;連有充氣閥的充氣膠管吻合的置于鞋底的通道內;當通道內的充氣膠管未充氣時,鞋底的彈性始終不變;當通過充氣閥其細頸段的通孔將壓力氣體注入充氣膠管后,膨脹了的充氣膠管就會使鞋底的彈性發生變化。
文檔編號A43B13/18GK201226863SQ2008200261
公開日2009年4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28日
發明者韋顯壯 申請人:韋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