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隱形眼鏡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存放隱形眼鏡的盒子。
背景技術:
現有隱形眼鏡盒常見的為雙聯結構,參考圖5所示,其結構一般包括二個第一殼體 la和一個第二殼體2a,第一殼體la外壁上標有L或R字母,第一殼體la與第二殼體2a配 合組成一可啟閉的容器,容器內可容納隱形眼鏡,容器的形狀通常為與隱形眼鏡形狀 差不多的圓形,可供隱形眼鏡水平放置,第一殼體la與第二殼體2a常見的配合方式為 螺紋配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另外提供一種結構新 穎的隱形眼鏡盒,該隱形眼鏡盒通過附件支架來固定放置隱形眼鏡。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隱形眼鏡盒,包括
第一殼體;
第二殼體,與上述第一殼體配合組成一可啟閉的容器,該容器內可容納隱形眼
鏡,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內具有可供放置隱形眼鏡的支架。
所述的支架包括二片具有彈性的用于夾持隱形眼鏡的翼片,避免因隱形眼鏡盒振
蕩引起隱形眼鏡的損壞。
進一步,所述的支架大致呈型,而所述的翼片分列支架兩側。
所述的支架縱向設置于所述的容器內,以利于隱形眼鏡縱向放置于支架上。
所述的翼片內側面沿著翼片走向開有縱向槽或縱向通孔,可以提高夾持力度。 支架與第一殼體的結構優選如下設計所述的支架還包括一底座,而該底座嵌固
于所述第一殼體的內壁上。
隱形眼鏡盒可以是雙聯設計所述的第一殼體為二個,而所述的第二殼體為一 個,第一殼體分別可啟閉式設于第二殼體兩端。當然單獨設計。
進一步,所述的第二殼體大體呈長筒狀,其內壁中間設有阻隔條或阻隔板。
所述的第一殼體至少其中之一外壁標示有L或R,便于區分。
所述二個第一殼體為不同著色,便于區分。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額外增加支架作為隱形眼鏡的輔助固 定件;整體結構新穎別致,精巧,攜帶方便;采用具有彈性的翼片來夾持隱形眼鏡, 取放便捷,夾持牢固,保證隱形眼鏡不受損壞。
圖l為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分解組裝圖。 圖3為實施例中第二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使用狀態圖。 圖5為現有技術中隱形眼鏡盒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參考圖l、圖2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隱形眼鏡盒包括二個第一殼體l、 一個第二殼體2和二個支架3, 二個第一殼體1分別設于第二殼體2兩端,可配合組成可 啟閉的容器,該容器內可容納隱形眼鏡100,具體地,第一殼體l充當蓋子,第一殼體l 具有內螺紋ll,對應地,第二殼體2具有與第一殼體內螺紋11配合的外螺敏1,第二殼 體2大體呈長筒狀,其內壁中間設有阻隔條22(如圖3所示)。
支架3縱向設置于容器內,支架3包括二片翼片31和底座32,該底座32嵌固于第一 殼體l的內壁上,翼片31具有彈性的用于夾持隱形眼鏡,支架3大致呈U型,而翼片31 分列支架3兩側,翼片31內側面沿著翼片走向開有縱向通孔311。
為便于區分,第一殼體1至少其中之一外壁標示有L或R(圖中無顯示),或者第一殼 體l為不同著色。
權利要求1、一種隱形眼鏡盒,包括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2),與上述第一殼體(1)配合組成一可啟閉的容器,該容器內可容納隱形眼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內具有可供放置隱形眼鏡(100)的支架(3)。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隱形眼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3)包括二片具有彈 性的用于夾持隱形眼鏡的翼片(31)。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隱形眼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3)大致呈U型,而 所述的翼片(31)分列支架(3)兩側。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隱形眼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3)縱向設置于所述 的容器內。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隱形眼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片(31)內側面沿著翼 片走向開有縱向槽或縱向通孔(311)。
6、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隱形眼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3)還包括一底座(32),而該底座(32)嵌固于所述第一殼體(1)的內壁上。
7、 根據權利要求1 6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隱形眼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殼 體(l)為二個,而所述的第二殼體(2)為一個,第一殼體(1)分別可啟閉式設于第二殼體(2) 兩端。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隱形眼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殼體(2)大體呈長筒 狀,其內壁中間設有阻隔條(22)或阻隔板。
專利摘要一種隱形眼鏡盒,包括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2),與上述第一殼體(1)配合組成一可啟閉的容器,該容器內可容納隱形眼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內具有可供放置隱形眼鏡(100)的支架(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額外增加支架作為隱形眼鏡的輔助固定件;整體結構新穎別致,精巧,攜帶方便;采用具有彈性的翼片來夾持隱形眼鏡,取放便捷,夾持牢固,保證隱形眼鏡不受損壞。
文檔編號A45C11/04GK201238709SQ20082008368
公開日2009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29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29日
發明者吳利曉 申請人:吳利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