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嬰兒圍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嬰兒圍兜,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掛設單元以適當 的松緊度佩帶于嬰兒的頸部,并使盛接單元設于掛設單元下方,讓嬰兒在 進食時利用盛接單元的配合,盛接食物所掉落的碎屑,而達到有效防止碎 屑四處散落的功效的嬰兒圍兜。
背景技術:
參閱圖l所示,圖l是以往現有的一種嬰兒圍兜的使用狀態示意圖。該
嬰兒圍兜在使用時將其端緣的二延伸部41繞設于嬰兒3的頸部31,并利用 二延伸部41上的魔鬼祖42進行松緊調整及結合,藉以在嬰兒3進食時利 用圍兜4的止擋而避免使嬰兒3的身體產生臟污。
雖然上述以往現有技術中的嬰兒圍兜4可在嬰兒3進食時作為止擋,以 避免使嬰兒3的身體產生臟污,但是由于該圍兜4在設置之后通常僅系貼
覆于嬰兒的胸前作為覆蓋,.除此之外并無其它結構的設置及功用的產生, 因此,雖可避免嬰兒3的身體產生臟污,但當嬰兒3在進食時,該食物所 掉落的碎屑則無法加以盛接,進而造成食物的碎屑四處散落,導致清理上 的困擾。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嬰兒圍兜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 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 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 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 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嬰兒圍兜,實屬當前重要研 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
有鑒于上述現有的嬰兒圍兜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 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 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嬰兒圍兜,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嬰兒 圍兜,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過反復試作樣品及 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實用新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嬰兒圍兜存在的缺陷,而提 供一種新型結構的嬰兒圍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可利用掛設單元 以適當的松緊度佩帶于嬰兒的頸部,并使盛接單元設于掛設單元下方,讓嬰兒在進食時利用盛接單元的配合,盛接食物所掉落的碎屑,而達到有效 防止碎屑四處散落的功效,非常適于實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嬰兒圍兜,包括一掛設單元和一盛接單
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掛設單元,至少包括一護板、分別設于護板一端緣 兩側且之間形成有一缺口部的組接部與對接部,及相對應的接合部;所述 盛接單元,與掛設單元活動結合,其至少具有一容置部,該容置部的端緣 具有分別與各接合部活動接合的連接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 實現。
前述的嬰兒圍兜,其中所述的掛設單元呈一曲弧狀。
前述的嬰兒圍兜,其中所述的組接部一側具有勾體,所述對接部至少 具有一穿孔與該勾體卡扣。
前述的嬰兒圍兜,其中所述的各接合部為一凸塊。
前述的嬰兒圍兜,其中所述的盛接單元的連接部上具有與各接合部對 應接合的調整孔。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經由以上可 知,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嬰兒圍兜,包括一掛設單元 和一盛接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掛設單元,至少包括一護板、分別設于 護板一端緣兩側且之間形成有一缺口部的組接部與對接部,及相對應的接 合部;所述盛接單元,與掛設單元活動結合,其至少具有一容置部,該容 置部的端緣具有分別與各接合部活動接合的連接部。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嬰兒圍兜至少具有下列優點及有益效
果
本實用新型利用掛設早元以適當的松緊度佩帶于嬰兒頸部,并使盛接 單元設于掛設單元下方,讓嬰兒在進食時利用盛接單元的配合,盛接食物 所掉落的碎屑,而達到有效防止碎屑四處散落之功效。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上述諸多優點及實用價值,其不論在產品 結構或功能上皆有較大改進,在技術上有顯著的進步,并產生了好用及實 用的效果,且較現有的嬰兒圍兜具有增進的突出功效,從而更加適于實 用,并具有產業的廣泛利用價值,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 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實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 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l是以往現有的一種嬰兒圍兜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嬰兒圍兜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嬰兒圍兜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嬰兒圍兜第 一 較佳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嬰兒圍兜第一較佳實施例使用時的俯視狀態示意圖。
嬰兒3穿孔131
頸部31接合部14
圍兜4缺口部15
延伸部41盛接單元2
魔鬼氈42容置部21
掛設單元1連接部22
護板11調整孔221
組接部12嬰兒3
勾體121頸部31
對接部1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 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嬰兒圍兜其具 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請參閱圖2及圖3所卞,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嬰兒圍兜第一較佳實施例 的分解立體示意圖及立體夕f觀示意圖。如圖所示該嬰兒圍兜,至少由一
掛設單元1以及一盛接單元2所構成。
上述的掛設單元1呈一曲弧狀,且該掛設單元1至少包含有一護板 11、分別以適當間距設于護板11 一端緣兩側的組接部12與對接部13、及 相對應設于護板11背面適當處的接合部14,其中該組接部12的一側具有 多個勾體121,而該對接部13至少具有一與勾體121卡扣的穿孔131,并 在該組接部12與對接部13之間形成有一缺口部15,另各接合部14為一凸 塊。
該盛接單元2與掛設單元1活動結合,其至少具有一容置部21,該容 置部21的端緣具有分別與各接合部14活動接合的連接部22,該連接部22 上具有多個與各接合部14對應接合的調整孔221。如上所述,藉由上述嬰 兒圍兜的結構構成一款新型嬰兒圍兜。
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嬰兒圍兜第一較佳實施例的 使用狀態示意圖及側視狀態示意圖。如圖所示當使用本實用新型時,是將盛接單元2上的連接部22與掛設單元1的接合部14進行接合,使盛接 單元2設于所述掛設單元1的下方,之后將該掛設單元1的缺口部15對應 套設于嬰兒3的頸部31,并利用組接部12上適當的勾體121與對接部13 的穿孔扣接,使得該掛設單元1以適當的松緊度佩帶于嬰兒3的頸部31,并 同時利用掛設單元1本身的曲弧狀與組接部12及對接部13相配合,使得 掛設單元1設置之后服貼于嬰兒3的身體前方。如此,當嬰兒3在進食時,除 可利用護板11的止擋使嬰兒3的身體避免臟污之外,更可利用盛接單元2 的容置部21盛接進食時食物4所掉落的碎屑并加以集中,從而防止該些碎 屑四處散落,避免造成環境的臟亂。
此外,當該盛接單元2與掛設單元1結合時,亦可依據嬰兒3的高 度、或所需的適當高度,利用連接部22上不同位置處的調整孔221與掛 設單元1所設護板11的接合部14對應接合,藉以將盛接單元2設置于 所需的位置。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 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 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 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 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 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嬰兒圍兜,包括一掛設單元和一盛接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掛設單元,至少包含有一護板、分別設于護板一端緣兩側且之間形成有一缺口部的組接部與對接部,及相對應的接合部;所述盛接單元,與掛設單元活動結合,其至少具有一容置部,該容置部的端緣具有分別與各接合部活動接合的連接部。所述盛接單元,與掛設單元活動結合,其至少具有一容置部,該容置部的端緣具有分別與各接合部活動接合的連接部。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圍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掛設單元 呈一曲弧狀。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嬰兒圍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組接部的 一側具有勾體,所述對接部至少具有一 穿孔與該勾體卡扣。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圍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各接合 部為一凸塊。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圍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盛接單 元的連接部上具有與各接合部對應接合的調整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嬰兒圍兜,包括一掛設單元和一盛接單元。該掛設單元,至少具有一護板、分別以適當間距設于護板一端緣兩側且之間形成有一缺口部的組接部與對接部,及相對應的接合部;該盛接單元,與掛設單元活動結合,其至少具有一容置部,該容置部的端緣具有分別與各接合部活動接合的連接部。本實用新型利用掛設單元以適當的松緊度佩帶于嬰兒的頸部,并使盛接單元設于掛設單元下方,讓嬰兒在進食時利用盛接單元的配合,盛接食物所掉落的碎屑,而達到有效防止碎屑四處散落的功效。
文檔編號A41B13/00GK201243626SQ20082013128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7日
發明者許復進 申請人:東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