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拖鞋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拖鞋的結構方面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夾腳拖鞋,如中國臺灣公告第M289599、 M318938號專利所示, 其主要皆是由一鞋底及一鞋耳所構成,其中該鞋耳一端一體成型有一夾柱使整體概呈人字 形,而且該鞋耳的夾柱的端部及另兩端部分別永久固定在該鞋底上。因此整體會因該拱起 的鞋耳而具有較大體積,而使收放較為不便,而且其于堆疊裝箱運輸時,亦較占用空間。另 外,當腳指甲剛擦完指甲油套入該鞋耳與鞋底所形成的較小空間時,該鞋耳亦很容易沾到 指甲油,所以剛擦完腳指甲油時亦無法馬上穿上該習知的拖鞋行走,因此使用上亦非常的 不方便。再者,該一體成型的鞋耳的三個端部固設在鞋底上的結構,于組裝上亦較為麻煩, 而且該鞋耳與鞋底須用兩套模具分別成型,所以成本較高。特別是,鞋底的底面大部分是呈 平面狀,因此在走路行進時,承受大部分人體重力的足跟及足跖便很容易因該平面狀的底 面無法與地面平順的接觸,而使走路較為費力,而且鞋底的底面對應足跟的部位也很容易 發生磨損,尤其是該平面狀的鞋底面更是會影響到走路的姿勢及易造成行進時使下肢與身 體的肌肉受到傷害。 有鑒于此,本發明人是針對上述拖鞋結構設計上未臻完善所導至的諸多缺失及不 便,而深入構思,且積極研究改良而開發設計出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便使用、不占空間、結構簡單、成本低,可 增加向前行進時的推進力、可使站立與走路的姿勢更為平直及可于行進時調和下肢及身體 的肌肉的拖鞋結構。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拖鞋結構,其包括有一鞋 底,其前端具有一凹陷部,兩側靠近中央處分別具有一凸邊,該鞋底的底面具一圓弧面由前 端延伸到后端;一夾柱,具一柱體及一凸塊,該柱體的一端一體延伸自該鞋底的凹陷部內側 面,且可向上折彎一角度,該凸塊位于該柱體的另一端,且外徑大于該柱體;及一鞋耳,兩端 分別一體延伸自該鞋底的兩凸邊,該鞋耳是圍在該鞋底后半部的外側,且內側邊與該鞋底 的后半部之間具有一間隙,于該內側邊靠近中央處具有一扣槽,該鞋耳可由兩端與該兩凸 邊的交接處向上彎折,使扣槽扣在該夾柱的柱體上。 該扣槽包括一卡槽及一缺口 ,該卡槽是位于該鞋耳之中,供容納該夾柱的柱體,該 缺口是由該卡槽延伸到該鞋耳的內側邊,且寬度小于該卡槽的內徑。 該鞋底包括一上層及一底層位于該上層的底部,該上層的材質較該底層的材質 軟。 該鞋底的底層周邊略小于該上層。 還包括有兩緩沖元件及一鞋墊,其中該鞋底的頂面對應腳底的足跟及足跖處是分別具有一凹槽,該兩緩沖元件分別嵌設在該鞋底的兩凹槽中,每一緩沖元件是由復數層具 有不同的緩沖及彈性回復力的材質所組成,該鞋墊設在該鞋底的頂面,且覆蓋該兩緩沖元 件。 每一緩沖元件的最上層高出該鞋底的頂面。 每一緩沖元件最上層的厚度較其它層薄。 其中每一緩沖元件各層的材質可為PU、矽膠或GEL的其中之一。 該鞋底底面的圓弧面,其圓心靠近穿著者的膝蓋處。 該鞋底的底面具有復數凹紋或凸紋。 采用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拖鞋結構藉由該鞋耳與該夾柱可向上翻折并相互扣 合及分離的設計,使其于使用上較為方便,而且于收放及堆疊裝箱運輸時,亦較不占空間; 而且利用該鞋底的圓弧面的設計可增加向前行進時的推進力,以及可降低鞋底的磨損,并 且可使站立與走路的姿勢更為平直以及可于行進時調和下肢及身體的肌肉;另外,本實用 新型中該拖鞋結構更可包括一鞋墊及兩緩沖元件,該緩沖元件是由復數層具有不同的緩沖 及彈性回復力的材質所組成,藉由該兩緩沖元件承受人體的重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緩沖避震 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剖面動作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另一使用狀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1);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2);[0025]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3)。[0026]主要元件符號說明l鞋底 io凹陷部11凸邊12圓弧面13上層14底層15凹槽 2夾柱20柱體21凸塊 3鞋耳30扣槽31卡槽32缺口4緩沖元件5鞋墊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拖鞋結構的第一實施例,該拖鞋結構 包括一鞋底1、一夾柱2及一鞋耳3。其中 該鞋底1前端具有一凹陷部IO,兩側靠近中央處分別具有一凸邊11。該鞋底1的底面為一圓弧面12由前端延伸到后端,該圓弧面12的圓心靠近穿著者的膝蓋處,該鞋底1 的底面可具有復數凹紋或凸紋,而有止滑的效果。 該夾柱3具一柱體20及一凸塊21。該柱體20的一端是一體延伸自該鞋底1的凹 陷部10內側面,且可向上折彎任意角度。該凸塊21位于該柱體20的另一端,且外徑大于 該柱體20。在本實用新型中該凸塊21可制作成各種造型,以增加整體的美感。 該鞋耳3的兩端分別一體延伸自該鞋底1的兩凸邊11。該鞋耳3圍在該鞋底1的 后半部的外側,且內側邊與該鞋底1的后半部之間具有一間隙,于該內側邊靠近中央處具 有一扣槽30。該扣槽30包括一卡槽31及一缺口 32,該卡槽31位于該鞋耳3之中,可供容 納該夾柱2的柱體20,該缺口 32由卡槽31延伸到鞋耳3的內側邊,且寬度小于該卡槽31 的內徑。 如圖2、3中所示為,該夾柱2的柱體20向上折彎,以及該鞋耳3由兩端與該兩凸邊 11的交接處向上彎折到該鞋底1的上方時,該扣槽30的缺口 32可讓該夾柱2的柱體20進 入,使卡槽31扣在該柱槽20上,并使凸塊21擋在鞋耳3的上方,使鞋耳3與夾柱2結合, 而可供腳部套入便于穿著行走。而平時不使用時或運輸時,可將鞋耳3與夾柱2分離,并將 鞋耳2展平,如此則便可方便于收放及堆疊裝箱較不占空間。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拖鞋結構在行進時會順著該鞋底1的圓弧面12的弧度 由后端向前進行平順的擺動,以增加向前行進時的推進力,并可降低該鞋底1的磨損,另外 可使站立與走路的姿勢更為平直以及于行進時調和下肢及身體的肌肉。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拖鞋可在擦腳指甲油的前先將該鞋耳3套在該腳上,并 且先不與該夾柱2扣合,如此該鞋耳3便不會擋住腳部的上方而可方便涂抹指甲油。當擦 完指甲油時即可將該鞋耳3與該夾柱2扣合,如此不但不會使鞋耳3沾到指甲油,而且剛擦 完腳指甲油即可馬上穿上本實用新型的拖鞋行走,如圖3所示,因此使用上非常的方便。 請參閱圖6所示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其結構與該第一實施便大致相 同,差別在于該第二實施例的鞋底l包括一上層13及一底層14位在該上層13的底部。該 上層13的材質較該底層的材質軟。 請參閱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其結構與該第二實施例大致相同,
差別在于該第三實施例的鞋底1的底層14的周邊是略小于該上層13。 請參閱圖8至圖IO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其結構與該第一實施例大致
相同,差別在于該第四實施例更包括兩緩沖元件4及一鞋墊5。其中 該鞋底1的頂面對應腳底的足跟足跖處分別具有一凹槽15 ;該兩緩沖元件4分別
嵌設在該鞋底1的兩凹槽15中。每一緩沖元件4是由三層具有不同的緩沖及彈性回復力
的材質所組成,其中每一緩沖元件4的最上層的厚度較其它層薄,且高出該鞋底1的頂面。
在本實用新型中每一緩沖元件4各層的材質可分別為PU、矽膠或GEL,而且各層的材質可依
據個人不同的需求進行不同的搭配。 該鞋墊5是設在該鞋底1的頂面且復蓋該兩緩沖元件4。 如圖8中所示,當行進初始,腳跟著地時該鞋底1的底面與地面的接觸點是在該圓
弧面12的后端。此時人體的重心位于足跟,因此位于該鞋底1對應足跟處的緩沖元件4便
會藉由彈性變形而分散足跟向下施加的力量,達到緩沖及避震的良好效果。 如圖9中所示,當繼續前進時,該鞋底1是順著該圓弧面12而以其圓心進行擺動,直到使該鞋底1與地面的接觸點向前移動到該圓弧面12的中央處。此時足掌平行地面,人體的重心位于足跟與足跖之間,因此人體向下的重力會分別被位于該鞋底1的兩個緩沖元件4借由彈性變形而分散掉,達到緩沖及避震的良好效果。 如圖10中所示,當繼續前進時,該鞋底1是繼續順著該圓弧面12而以其圓心進行擺動,在該鞋底1離開地面之前,該鞋底1與地面的接觸點逐漸向前移動到該圓弧面12的前端,此時人體的重心會隨之逐漸移到足跖,因此位于該鞋底1對應足跟處的緩沖元件4會因重心移離足跟而恢復原狀,位于該鞋底l對應足跖處的緩沖元件4會藉由彈性變形而分散足跖向下施加的力量,以達到緩沖及避震的良好效果。
權利要求一種拖鞋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鞋底,其前端具有一凹陷部,兩側靠近中央處分別具有一凸邊,該鞋底的底面具一圓弧面由前端延伸到后端;一夾柱,具一柱體及一凸塊,該柱體的一端一體延伸自該鞋底的凹陷部內側面,且可向上折彎一角度,該凸塊位于該柱體的另一端,且外徑大于該柱體;及一鞋耳,兩端分別一體延伸自該鞋底的兩凸邊,該鞋耳是圍在該鞋底后半部的外側,且內側邊與該鞋底的后半部之間具有一間隙,于該內側邊靠近中央處具有一扣槽,該鞋耳可由兩端與該兩凸邊的交接處向上彎折,使扣槽扣在該夾柱的柱體上。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拖鞋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扣槽包括一卡槽及一缺口,該卡槽是 位于該鞋耳之中,供容納該夾柱的柱體,該缺口是由該卡槽延伸到該鞋耳的內側邊,且寬度 小于該卡槽的內徑。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拖鞋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鞋底包括一上層及一底層位于該上 層的底部,該上層的材質較該底層的材質軟。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拖鞋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鞋底的底層周邊略小于該上層。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拖鞋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兩緩沖元件及一鞋墊,其中該 鞋底的頂面對應腳底的足跟及足跖處是分別具有一凹槽,該兩緩沖元件分別嵌設在該鞋底 的兩凹槽中,每一緩沖元件是由復數層具有不同的緩沖及彈性回復力的材質所組成,該鞋 墊設在該鞋底的頂面,且覆蓋該兩緩沖元件。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拖鞋結構,其特征在于每一緩沖元件的最上層高出該鞋底的 頂面。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拖鞋結構,其特征在于每一緩沖元件最上層的厚度較其它層薄。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拖鞋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緩沖元件各層的材質可為PU、矽膠或GEL的其中之一。
9. 如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拖鞋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鞋底底面的圓弧面, 其圓心靠近穿著者的膝蓋處。
10. 如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拖鞋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鞋底的底面具有復數凹紋或凸紋。
專利摘要一種拖鞋結構包括一鞋底、一夾柱及一鞋耳;該鞋底的前端具一凹陷部,兩側靠近中央處分別具有一凸邊,該鞋底的底面具一圓弧面由前端延伸到后端;該夾柱具一柱體及一凸塊,該柱體的一端一體延伸自該鞋底的凹陷部內側面,且可向上折彎一角度,該凸塊位在該柱體的另一端,且外徑大于該柱體;該鞋耳的兩端分別一體延伸自該鞋底的兩凸邊,該鞋耳是圍在該鞋底后半部的外側,且內側邊與該鞋底的后半部之間具有一間隙,于該內側邊靠近中央處具有扣槽,該鞋耳可由兩端與該兩凸邊的交接處向上彎折,并使扣槽扣在夾柱的柱體上,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不占空間、結構簡單、成本低、方便使用的特點。
文檔編號A43B3/10GK201523710SQ20092018290
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11日
發明者羅芳槐 申請人:羅芳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