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正面中縫領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正面中縫領帶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領帶,具體是指一種領帶的外垂帶的改進,屬于服飾加工技 術領域。背景技術:
公知的領帶包括懸掛于胸前的頭端形狀呈大劍頭的外垂帶、頭端形狀為小劍頭的 位于外垂帶后側的內垂帶、結構形態穩定的倒三角形領結和由領結兩側延伸成圈狀的套頸 帶組成,其中,外垂帶在領帶中占據最大的面料用量,其由面料整片大面積剪裁后經折疊、 縫制而成,以幅寬2. Im的面料為例,僅能剪裁3片外垂帶,面料中余下的邊角料無法充分繼 續利用,浪費較大,通常是廢棄處理,這無疑增加了邊角料處理成本,在對邊角料處理過程 中需要剝色,對環境造成污染,倘若邊角料是真絲材質,當然還可以將邊角料重新加工后制 得絹絲,但材料檔次相對降低了 ;另一方面,現有的外垂帶均由同一片面料制得,其花紋、顏 色和質地都受制于一片面料,風格單一刻板,缺乏變化,裝飾效果局限性大。
實用新型內容根據上述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旨在以改進方式提供一種正面 中縫領帶,領帶的外垂帶由二片大小相同的片狀面料構成,面料裁成率高,且成本低廉。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正面中縫領帶,包括內垂帶、領結、套頸帶和懸掛于胸前的頭端形狀呈大劍頭的外 垂帶,外垂帶整體呈長帶狀結構,所述外垂帶的長度為懸掛長度,且外垂帶由二片大小相同 的片狀面料正面居中縫紉連接。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二片片狀面料中至少有一片是由若干塊小塊狀的塊狀 面料首尾互相縫紉連接。塊狀面料采用邊角料,邊角料得以充分利用,浪費少又環保。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由于采用二片片狀面料正面居中縫紉連接成外垂帶,使得外垂帶的裁成率得以 提高,領帶整體面料成本大為降低,有效地降低了邊角料的產生;2、由二片片狀面料組成的外垂帶,圖案顏色搭配較之單片面料的外垂帶變化多, 裝飾效果增強,滿足了消費者求新求變的需求。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具體說明。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正面中縫領帶中的外垂帶的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附
圖1和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正面中縫領帶,包括套頸 帶1、領結2、內垂帶4和懸掛于胸前的頭端形狀呈大劍頭狀的外垂帶3,外垂帶3整體呈長 帶狀結構,所述外垂帶3的長度為懸掛長度,且外垂帶3由二片大小相同、花色不同的片狀 面料正面居中縫紉連接形成一連接縫30,兩片片狀面料的側邊折邊后縫制在一起。
3[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二片片狀面料中至少有一片是由若干塊小塊狀的花 色不同的塊狀面料32縫紉連接,本例是外垂帶3的右手側為一片狀面料31,而其左手側則 是由5塊大致呈平行四邊形的塊狀面料32通過公知的縫紉手段連接而成,然后再與右手側 片狀面料31正面居中縫紉連接,最后使外垂帶3的長度符合合適的懸掛長度,外垂帶3的 頂部與系結部2’縫紉連接成一體。5塊塊狀面料32為不同圖案和顏色構成,從而使領帶構成和諧統一的圖案和顏 色,領帶通常為小花紋圖案,各塊狀面料32可以采用不同的小花紋圖案,由塊狀面料32組 成的左手側的片狀面料,與右手側的片狀面料31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外垂帶3,比傳統的 整片面料的外垂帶具有更豐富的圖案變化;外垂帶3在緯向顏色方面比傳統的整片面料的 外垂帶的緯向顏色豐富得多。塊狀面料32可以為真絲材質或真絲交織,亦可是化纖材質,塊狀面料32可以采用 邊角料,面料的浪費少因而利用率高,當塊狀面料32和右手側片狀面料31皆采用純桑蠶絲 材質,而且塊狀面料32為邊角料時,不但確保領帶的高檔次,而且面料的利用率高,尤其是 邊角料得以繼續利用,因而成本有效得以降低,償若將桑蠶絲材質的邊角料重新加工,則只 能紡成絹絲,而絹絲的強力無法滿足高檔機織要求,也即無法織就高檔真絲領帶面料,只能 加工成絹絲針織面料,當然,其檔次相對就低得多了。
權利要求正面中縫領帶,包括內垂帶、領結、套頸帶和懸掛于胸前的頭端形狀呈大劍頭的外垂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垂帶由二片大小相同的片狀面料正面居中縫紉連接而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中縫領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片片狀面料中至少有一片 是由若干塊小塊狀的塊狀面料互相縫紉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面中縫領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片片狀面料為真絲材 質或真絲交織或化纖材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正面中縫領帶,包括內垂帶、領結、套頸帶和懸掛于胸前的頭端形狀呈大劍頭的外垂帶,外垂帶整體呈長帶狀結構,所述外垂帶的長度為懸掛長度,且外垂帶由二片大小相同、花色不同的片狀面料正面居中縫紉連接。由于采用二片花色不同的片狀面料正面居中縫紉連接成外垂帶,使得外垂帶的裁成率得以提高,領帶整體面料成本大為降低,有效地降低了邊角料的產生,而所產生的邊角料更可用作塊狀面料;圖案顏色搭配靈活多變,裝飾效果大大增強,滿足了消費者求新求變的需求。
文檔編號A41D25/02GK201617219SQ20092019898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6日
發明者屠永堅, 趙秀華, 金耀, 金英, 陳迎春 申請人:金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