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服裝制造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當今社會男人都承受著工作和生活上的巨大壓力,而作為男人日常穿著的西服, 輔料應用的較多,使得西服的重量加重,增加了原材料的使用,也影響了穿著的透氣性和透濕性,這樣的西服穿在身上會對我們身體產生壓力,并約束我們的身體,難以滿足新時代男人的需求。綜上所述,現有的西服由于輔料使用過多,導致西服的透氣性和透濕性不好,影響穿著者心情。同時增加了生產時間和原材料的使用,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多。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制作方法,以解決現有的西服由于輔料使用過多,導致西服的透氣性和透濕性不好的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制作方法,該方法包括分別裁剪出前衣片、側衣片、后衣片、一體式內里;分別裁剪出前衣片、側衣片、后衣片、一體式內里;在所述側衣片與后衣片相接的側叉處燙一條直牽條;其中,所述直牽條的上端點位于所述側衣片側叉頂端的拐角處,下端點位于下擺邊緣線上,下端點將所述側衣片下側斜邊等分成兩段;將所述側衣片側叉的外凸部分沿所述直牽條對折后,所述側叉的上端部分縫合, 所述側叉的底擺折邊沿底擺線對折后縫合,側衣片后縫邊緣與側衣片側叉折邊外口及底擺折邊邊緣整體包邊;將所述前衣片壓主襯后,肩部壓一層副襯,駁頭和下擺處加壓一層加強襯;在一體式內里的駁頭處壓一層主襯;所述前衣片、側衣片、后衣片縫合后,與所述一體式內里縫合。綜上所述,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制作方法,該方法制作出的西服前衣片的胸部沒有由黑碳襯、馬尾襯、胸棉制作的復合胸襯;所述西服使用半里結構并取消了胸襯和墊肩,減少西服使用的輔料;減少壓襯的部位,解決了現有的西服由于輔料使用過多, 導致西服的透氣性和透濕性不好的問題。
圖1是本發明中一種輕薄型西服的里布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中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前衣片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中一種輕薄型西服的一體式內里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中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后衣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中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側衣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制作方法,該方法制作出來的西服的前衣片的胸部沒有由黑碳襯、馬尾襯、胸棉制作的復合胸襯;其中,所述西服的后衣片的肩部、前衣片、 和衣袖上設有里布;側衣片和后衣片肩部以下沒有里布。在本發明中,所述輕薄型西服不使用胸襯和墊肩,在所述西服的肩部設有里布。圖1是本發明中一種輕薄型西服的里布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所述前衣片、側衣片、后衣片縫合后,與所述一體式內里縫合。其中,所述輕薄型西服的右側前衣片101、左側前衣片104、右側后衣片102的肩部、左側后衣片103的肩部與所述一體式內里縫合;右側側衣片105、左側側衣片106、右側后衣片102的肩部以下部位、左側后衣片103的肩部以下部位未被一體式內里覆蓋。所述右側前衣片101和右側后衣片102的肩部所覆蓋的右側一體式內里布110采用一體成型的無縫設計,所述一體式內里110包括前衣片的里布和后衣片肩部的里布;在圖中所述前衣片里布與后衣片肩部的里布斷開處用虛線表示。所述右側一體式內里110的后衣片肩部位置,與所述左側一體式內里111的后衣片肩部位置在后衣片的頸后中位置交叉,并有部分重合。如圖1所示,所述一體式內里的后衣片肩部位置采用八字形設計,可以很好的覆蓋整個肩部,在不使用墊肩的情況下,保持肩部的形狀;在所述頸后中間位置自然交叉,其優點在于,能使西服的后背具有更好的伸展性,穿著活動時更自由輕松。右側側衣片105與右側后衣片102相連接的后叉處107直接折邊做叉,所述側衣片105的側叉的高度為23cm 27cm ;所述側衣片側叉的外凸部分沿所述直牽條對折后,所述側叉的上端部分縫合,所述側叉的底擺折邊沿底擺線對折后縫合,側衣片后縫邊緣與側衣片側叉折邊外口及底擺折邊邊緣整體包邊,整齊劃一更加美觀。本發明提供的方法所制作出來的西服的側衣片的側叉較平常西服的側叉要高 2cm km,其優點在于,高側叉設計具有更好活動量,能提高西服的透氣和透濕性,并可調節臀圍大小,保證穿著時更合體。使用直接折邊做叉的優點在于,減少縫口厚度,減輕衣服的重量;如圖1所示,所述左側側衣片106的后下擺處的側衣片側叉折邊外口線112為弧形設計,使得整個內里的線條更和諧。由于所述西服是左右對稱結構,所述左側前衣片104和左側后衣片103的肩部里布也是一體成型的無縫設計。適用于左側的設計同樣適用于右側;同理在所述西服右側做的設計同樣適用于西服左側。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在左側前衣片104上設有大口袋109和小口袋108,其中,所述大口袋109和小口袋108使用壓線工藝,在放置物品時,不會左右搖晃。圖2是本發明中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前衣片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所述前衣片上壓主襯2,在所述前衣片的駁頭201和下擺202處,在壓了主襯2的基礎上,再壓一層加強襯1 ;在前衣片的肩部位置203壓有一層副襯3 ;其中,所述主襯2的大小為前衣片的一半。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主襯、副襯、加強襯的具體大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圖3是本發明中一種輕薄型西服的一體式內里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所述一體式內里301包括前衣片的里布302和后衣片肩部的里布303。所述前衣片的里布301和后衣片肩部的里布303 —體成型,使衣服更輕,接觸皮膚更舒適,其中,所述一體式內里301 頂端部位306的絲綹的偏角為7° 9°。如圖3所示,在一體式內里301的駁頭304處壓一層主襯2,使駁頭翻過來更平伏,最大程度減少壓襯部位。一體式內里301肩部305在不使用墊肩的情況下,能起到很好的保型效果。后衣片肩部的里布303的外邊緣為八字型設計,使得制作出來的西服的內里造型更加美觀。在本發明中,所述西服所使用的一體式內里301的材料與所述面料相同,使用面料作為里布的優點在于,使得所述西服的肩部在不使用墊肩的情況下能起到墊肩的作用, 如圖中,虛線區域305。圖4是本發明中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后衣片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在所述后衣片的肩部401設有副襯。所述后衣片102與所述側衣片相接的一側為弧形設計,其中,以縫份連接點402為分割點,所述縫份連接點402以上的部分包邊后縫份1. Ocm 2. Ocm縫合; 所述縫份連接點以下的部分,包邊后,后衣片側叉折邊3. Ocm 4. Ocm0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輕薄型西服取消了墊肩,在肩部位置設有一層里布,即所述肩部位置的面布壓一層副襯3后,后領窩處與里布縫合;在圖2的前衣片的肩部位置和圖4中后衣片的肩部位置, 其所壓的副襯3為同一種襯布。所述肩部采用一體式的無縫設計,與前里相連,使衣服更輕,接觸皮膚更舒適。圖5是本發明中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側衣片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在所述側衣片105與后衣片106相接的側叉處107燙有一條0. 5cm 1.5cm寬的直牽條504,所述直牽條504的長度與所述側叉107等長。其中,所述直牽條504的上端點c位于所述側衣片 105側叉頂端的拐角處507,下端點d位于底擺線503上,下端點d將所述側衣片105下側斜邊505等分成兩段。所述直牽條的上端點c與所述側衣片側叉的外凸部位的最高點b之間的距離為3. Ocm 4. Ocm ;所述直牽條的上端點c與所述側衣片側叉頂點a之間的水平距離為 1. Ocm 2. Ocm ;其中,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側衣片側叉的外凸部位的最高點b比所述側衣片側叉頂點a高0. 4cm 0. 8cm ;所述直牽條504的上端點a與所述后衣片102上的縫份連
接點402等高,并重合固定。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包邊縫合具體為將所述側衣片105側叉的外凸部分501沿所述直牽條504對折后,沿著所述側衣片105側叉頂點a與直牽條的上端點c 方向剪開一個0. 8cm 1. 2cm的刀口,側叉的上端縫口再做反止口 0. 2cm 0. 4cm進行縫合,最后壓線0. Icm 0.2cm。其中,對折后的所述側衣片側叉的外凸部位的最高點b位于側叉頂點a與直牽條的上端點c的反向延長線上,與所述側衣片與后衣片縫合后的側衣片的后縫包邊線相交。將所述側衣片105的側叉的外凸部分501沿所述直牽條504對折后,所述側叉的上端部分縫合,所述側衣片105的底擺折邊502邊緣沿底擺線503對折后縫合,側衣片后縫邊緣與側衣片側叉折邊外口及底擺折邊邊緣整體包邊;其中,所述側衣片105的外凸部分501的外邊緣為弧形,所述側衣片105的及底擺折邊502邊緣的外邊緣為弧形;折邊后的側衣片105側叉的外凸部分501的外邊緣,與折邊后的側衣片105側叉的底擺折邊502邊緣的外邊緣重合。如圖1中下擺處的側衣片側叉折邊外口線112所示。所述側衣片105下側斜邊505與所述側衣片105的底擺線503的夾角為30° 40° ;其中,所述側衣片105的下側斜邊505的長度為20cm Mem。所述直牽條504用于防止叉里長出,側衣片105無須拼接叉貼,直接折邊做叉,減少縫口厚度,減輕衣服的重量。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加強襯1是一種有紡襯布,緯向有一定的彈力,經向無彈力,使駁頭和下擺,更自然服貼,所述加強襯的克重為30克/每平米 38克/ 每平米。主襯2是一種粘合在大身上的有紡襯。采用聚酯變形紗的原材料,二上二下斜紋構造而成;所述主襯的克重為50克/每平米 56克/每平米。所述副襯3為有紡襯,所述副襯的克重為30克/每平米 38克/每平米。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輕薄型西服的面料選用含毛、絲、麻等的天然纖維的混紡面料。衣袖袖里使用天然纖維的賓霸里布,賓霸里布的光滑程度高,易于穿脫。其他部位后衣片的肩部、前衣片所使用里布的材料與所述面布的材料相同,都是含毛、絲、麻等的天然纖維的混紡面料。在本發明中,所采用的主襯、副襯和加強襯的經向和緯向的縮率與所述面布的縮率相匹配,并要求襯布可在40攝氏度以下常溫水洗,且水洗不變形,能起到較好的保型效果。并且所述主襯、副襯和加強襯在裁剪上使用曲線設計,其目的在于在外觀上不易看出壓襯的痕跡。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主襯是一種粘合在大身上的有紡襯,所述主襯的克重為53克/每平米,其緯紗較粗,經紗較幼,不破壞面料本性,保形效果更好。副襯是一種輕盈柔軟的有紡襯,每平米僅有34克,粘合處自然豐滿,還具有良好的回彈能力。所述加強襯為有紡襯,所述加強襯的緯向有彈力,經向無彈力。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制作方法,該方法制作處的西服在材料上使用了輕薄型的面料,在結構上使用了半里結構,其中,里布肩部的一體式無縫設計, 在貼身穿著時避免縫口與肩部摩擦;并且在肩部不使用墊肩只加一層副襯,保證在沒有墊肩的情況下同樣能保持肩部的挺括,同時也減輕了西服的重量,穿著更舒適;后背處里布采用交叉設計,活動量好;在襯布的選取上使用輕薄的有紡襯,并可在40攝氏度以下常溫安全水洗,并使用曲線設計,保證在外觀上看不出壓襯的痕跡。在內部使用包邊工藝,后下擺處的折邊使用弧形設計,使得內里線條更加統一和諧,不會因為沒有里布而顯得雜亂無章。 本發明提供的輕薄型西服在保證西服的外觀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使用單層面料和人體直接接觸,減輕西服的重量。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分別裁剪出前衣片、側衣片、后衣片、一體式內里;在所述側衣片與后衣片相接的側叉處燙一條直牽條;其中,所述直牽條的上端點位于所述側衣片側叉頂端的拐角處,下端點位于下擺邊緣線上,下端點將所述側衣片下側斜邊等分成兩段;將所述側衣片側叉的外凸部分沿所述直牽條對折后,所述側叉的上端部分縫合,所述側叉的底擺折邊沿底擺線對折后縫合,側衣片后縫邊緣與側衣片側叉折邊外口及底擺折邊邊緣整體包邊;將所述前衣片壓主襯后,肩部壓一層副襯,駁頭和下擺處加壓一層加強襯;在一體式內里的駁頭處壓一層主襯;所述前衣片、側衣片、后衣片縫合后,與所述一體式內里縫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體式內里包括前衣片的里布和后衣片肩部的里布;其中,所述前衣片的里布和后衣片肩部的里布一體成型,所述一體式內里頂端的絲綹的偏角為7° 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衣片、側衣片、后衣片縫合后,與所述一體式內里縫合包括所述一體式內里的后衣片肩部的里布在后衣片的頸后中間位置交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側衣片的側叉處燙一條0. 5cm 1. 5cm寬的直牽條,其中,所述側衣片的側叉的高度為23cm 27c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牽條的上端點與所述側衣片側叉的外凸部位的最高點之間的距離為3. Ocm 4. Ocm ;所述直牽條的上端點與所述側衣片側叉頂點之間的水平距離為1. Ocm 2. Ocm ; 其中,所述側衣片側叉的外凸部位的最高點比所述側衣片側叉頂點水平距離高0. km 0. 8cm。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側衣片下側斜邊與所述側衣片的下擺邊緣線的夾角為30° 40° ;其中,所述側衣片下側斜邊的長度為20cm Mem。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側衣片側叉的外凸部分沿所述直牽條對折后,所述側叉的上端部分縫合包括將所述側衣片側叉的外凸部分沿所述直牽條對折后,沿著所述側衣片側叉頂點與直牽條的上端點方向剪開一個0. 8cm 1. 2cm的刀口,側叉上端縫口再做反止口 0. 2cm 0. 4cm,最后壓線 0. Icm 0. 2cm。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側衣片后縫邊緣與側衣片側叉折邊外口及底擺折邊邊緣整體包邊包括所述側衣片側叉的外凸部分的外邊緣為弧形,所述側衣片的底擺折邊邊緣為弧形;其中,折邊后的側衣片側叉的外凸部分的外邊緣,與折邊后的側衣片的底擺折邊邊緣重合,并與側衣片后縫邊緣進行整體包邊。
9.根據權利要求1 8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西服的面布使用天然纖維的混紡面料,所述后衣片的肩部、前衣片所使用里布的材料與所述面布的材料相同;所述衣袖的袖里使用天然纖維的賓霸里布。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襯、副襯和加強襯的經向和緯向的縮率與所述面布的縮率相匹配,所述襯布采用曲線設計;其中,所述主襯為大身粘合的有紡襯,所述主襯的克重為50克/每平米 56 克/每平米;所述副襯為有紡襯,所述副襯的克重為30克/每平米 38克/每平米;所述加強襯為有紡襯,所述加強襯的緯向有彈力,經向無彈力,所述加強襯的克重為30克/每平米 38克/每平米。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輕薄型西服的制作方法,該方法包括分別裁剪出前衣片、側衣片、后衣片、一體式內里;在側衣片與后衣片相接的側叉處燙一條直牽條;其中,直牽條的上端點位于側衣片側叉頂端的拐角處,下端點位于底擺線上,將側衣片下側斜邊等分成兩段;側衣片側叉的外凸部分沿直牽條對折后上端部分縫合,側叉的底擺折邊沿底擺線對折后縫合;側衣片后縫邊緣與側衣片側叉折邊外口及底擺折邊邊緣整體包邊;前衣片壓主襯后,其肩部壓一層副襯,駁頭和下擺處加壓一層加強襯;在一體式內里的駁頭處壓一層主襯;所述前衣片、側衣片、后衣片縫合后與一體式內里縫合。本發明提供的西服在保持西服的外型的同時,減輕西服的重量,增加西服的透氣性和透濕性。
文檔編號A41D1/00GK102429334SQ201110427638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9日
發明者胡平貴 申請人:浙江報喜鳥服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