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發光的手杖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杖,尤其涉及一種可發光的手杖。
背景技術:
手杖是一種老人常用的生活工具,現有的手杖包括杖桿和杖桿一端相連方便手持的手持部。然而,現有的手杖的缺點是功能單一,只能用做扶手,不能給老人帶來較大的幫助,尤其是夜晚。由此可知,現有的手杖并不能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尤其是在黑暗的環境下,使用并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發光的手杖,在黑暗的環境中,用戶也可以利用該發光層發出的光線快速找到該手杖,極大地方便了用戶。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發光的手杖,包括一手持部1 ;—杖桿2,所述杖桿2的一端與所述手持部1連接;一發光層3,覆蓋在所述手持部1的表面上。優選的,所述手持部1與所述杖桿2通過螺紋、粘接或嵌合的連接方式結合。優選的,所述杖桿2的底部帶有防滑軟膠墊4。優選的,所述發光層3的材料為長余輝發光材料。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在手持部上覆蓋一發光層,使得在黑暗的環境中,用戶也可以利用該發光層發出的光線快速找到該手杖,極大地方便了用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可發光的手杖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地說明。在此,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可發光的手杖的結構示意圖,由圖中可知, 該可發光的手杖包括一手持部1;一杖桿2,所述杖桿2的一端與所述手持部1連接;一發光層3,覆蓋在所述手持部1的表面上。[0019]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保證手杖隨時都能夠發出光線,發光層3可采用長余輝發光材料,例如可以采用人工合成的長余輝高亮度發光材料制成,該長余輝高亮度發光材料以含硼的堿土金屬鋁酸鹽為基質,一種以上的RE元素為激活劑,其化學分子式為 MOnKAlhBJwA—b(OH)b] :CRE,其中M表示選自鎂、鈣、鍶或鋇中的至少一種堿土金屬;RE表示選自鑭,鈰,鐠,釹,钷,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镥中的至少一種稀土元素;η小于等于10,大于等于0.5 ;a小于等于0.5,大于等于0.0001 ;b小于等于2,大于等于0. 0001 ;c小于等于0.6,大于等于0.0001 ;以上化學分子式表示的燒成體的晶體結構中的氧原子至少部分被OH置換,它是通過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原料溶液進行濕法研磨,使原料中的各成分研磨至粒徑為50 10000納米來制備。而上述的人工合成的長余輝高亮度發光材料可以通過如下方法來制備首先,按配比稱取原料,并將其研磨至粒徑為50 10000納米;其次,將研磨后的原料置入坩堝,并將該坩堝放入壓力電爐中,在還原氣氛下,在 600 1200攝氏度溫度下煅燒2 5小時;再次,將燒成體從電爐中取出冷卻到室溫;最后,將冷卻后的燒成體研磨成粉料。按上述方法制備的長余輝發光材料的起始輝度為7400cd每平方米,可視余輝時間在80小時以上。當然,應當理解的是,上述的發光層3也可以其他的長余輝發光材料,如 95109878. O號專利中公開的長余輝發光材料,又如97100694. 6,99100285. 7,98123460. 7 號專利中公開的長余輝發光材料等,在此不一一描述。繼續參見圖1,所述手持部1與所述杖桿2通過螺紋、粘接或嵌合的連接方式結合。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杖桿2的底部帶有防滑軟膠墊4。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在手持部上覆蓋一發光層,使得在黑暗的環境中,用戶也可以利用該發光層發出的光線快速找到該手杖,極大地方便了用戶。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可發光的手杖,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手持部⑴;一杖桿O),所述杖桿O)的一端與所述手持部(1)連接; 一發光層(3),覆蓋在所述手持部(1)的表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發光的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1)與所述杖桿(2) 通過螺紋、粘接或嵌合的連接方式結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發光的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杖桿( 的底部帶有防滑軟膠墊(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發光的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層C3)的材料為長余輝發光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發光的手杖,包括一手持部(1);一杖桿(2),所述杖桿(2)的一端與所述手持部(1)連接;一發光層(3),覆蓋在所述手持部(1)的表面上。在黑暗的環境中,用戶也可以利用該發光層發出的光線快速找到該手杖,極大地方便了用戶。
文檔編號A45B3/00GK201957938SQ201120117818
公開日2011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9日
發明者劉寶善, 司梅芳, 郝慶隆 申請人:北京創杰亦源技術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