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輔助鞋跟及其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687998閱讀:27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輔助鞋跟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輔助鞋跟及其制造方法,該輔助鞋跟包括設置在中心處的硬鞋跟和圍繞在硬鞋跟周邊設置的軟鞋跟,軟鞋跟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整體形成在硬鞋跟上,從而使得輔助鞋跟中的硬鞋跟和軟鞋跟不會彼此分離。輔助鞋跟具有緩沖和防滑作用。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典型的鞋是采用皮革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用來保護穿用者的腳。采用皮革、合成橡膠等等而制造出具有各種尺寸、款式、顏色的鞋。近年來,隨著對減少腳疲勞的關注的增加,制造出了多功能鞋。在這些鞋子中,通常由皮革制成的反復折疊的上部,以及由合成橡膠制成的底部,會出現破裂或變得破舊不堪。而在底部,相比于前腳部分,鞋跟部分磨損得尤其快。因此,許多人會定期更換他們的鞋跟。當更換鞋跟時,一般來說,會將破舊的輔助鞋跟從鞋跟的主體上去除,對鞋跟的主體的底面進行打磨以使其具有平滑的表面,然后將粘結劑應用到鞋跟主體的整個平面上和新的輔助鞋跟的表面上,再將新的輔助鞋跟附加到鞋跟主體的表面上。最后,根據需要,采用鞋釘將輔助鞋跟牢固地固定在鞋跟的主體上。對更換上的新的輔助鞋跟進行處理以使其匹配鞋跟的后跟主體。即,采用鋒利的工具對更換上的輔助鞋跟進行修邊,并采用打磨工具進行打磨。傳統的輔助鞋跟采用單一材質制成,且通常非常堅硬。硬度有助于高的耐磨性,但具有缺乏緩沖的缺點,因此沖擊被直接傳送給穿用者的腳和腳踝,使穿用者容易疲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發明人提出了由硬鞋跟和軟鞋跟組成的輔助鞋跟,硬鞋跟的作用在于,通過增加耐久性和最小化由地面和輔助鞋跟之間的摩擦引起的輔助鞋跟的磨損速度來延長輔助鞋跟的使用壽命;軟鞋跟的作用則在于提供緩沖以減少穿用者腳部的疲勞。由硬鞋跟和軟鞋跟做成的輔助鞋跟被構造成軟鞋跟從硬鞋跟上突出以盡可能的提供緩沖作用。但是,這導致出現了一個問題,由于穿用者行走期間的推壓作用力,在硬鞋跟和軟鞋跟的交接面上會發生破裂,并且軟鞋跟可能會斷裂或者甚至與硬鞋跟分離。當軟鞋跟斷裂時,穿用者將無法穿上鞋跟破損的鞋穩定地行走。由于這個問題,本發明人還提出了另一種改進了的由軟鞋跟和硬鞋跟做成的輔助鞋跟。即使軟鞋跟被反復地壓縮和膨脹,或者即使軟鞋跟反復地與地面接觸和分離,輔助鞋跟的軟鞋跟也不會斷裂。輔助鞋跟被構造成:軟鞋跟更牢固地固定在硬鞋跟上,從而使穿用者可以穩定地行走,并通過提供緩沖作用最小化穿用者的腳部疲勞。但是,即使是這種改進了的輔助鞋跟,其也存在硬鞋跟和軟鞋跟之間的粘合力的問題,這二者是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而結合在一起的,而由于材料、硬度和強度之間的差異,二者之間的粘合力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出于這個原因,迫切需要這樣一種輔助鞋跟及其制造方法,該輔助鞋跟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制成,以使軟鞋 跟圍繞硬鞋跟的整個周邊,并且軟鞋跟和硬鞋跟之間的粘合力得到了提升使得二者不會輕易分離。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因此,本發明牢記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并試圖提供一種輔助鞋跟及其制造方法,在該輔助鞋跟中,硬鞋跟具有多個孔,且軟鞋跟借助插入成型工藝制造以便填充硬鞋跟中的孔并圍繞硬鞋跟的周邊和底面,從而提供緩沖和防滑作用。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輔助鞋跟,該輔助鞋跟中的硬鞋跟在周邊表面中具有多種形式的孔從而當軟鞋跟填充硬鞋跟中的孔時增大硬鞋跟與軟鞋跟之間的接觸表面積,以及硬鞋跟與軟鞋跟之間的粘結力,從而防止硬鞋跟和軟鞋跟彼此分離。本發明的進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種輔助鞋跟,其外形隨著主鞋跟的用途和形狀而變化。技術方案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輔助鞋跟,其包括:聯接構件及與聯接構件相互聯接的硬鞋跟的硬鞋跟部分,該聯接構件包括聯接桿及整體成型在聯接桿一端的聯接端,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硬鞋跟采用硬橡膠制成半圓板形,由此圍繞聯接構件的聯接端,并且具有多個垂直穿過的軟鞋跟孔;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軟鞋跟聯接在硬鞋跟部分的硬鞋跟上,由此填充了硬鞋跟上的軟鞋跟孔并圍繞硬鞋跟的側面和底面,其中,輔助鞋跟連接到主鞋跟上,主鞋跟聯接到鞋的放置部分的底面,放置部分是放腳的地方,它支撐腳,或者通過聯接構件聯接到主鞋跟上以發揮輔助鞋跟的作用,這樣,圍繞硬鞋跟底面的軟鞋跟的底面與地面接觸,提供緩沖和防滑作用。技術效果 如上所述,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輔助鞋跟以及制造該輔助鞋跟的方法,該輔助鞋跟包括硬鞋跟和軟鞋跟,硬鞋跟具有多個孔,采用插入注入成型工藝制造的,作為液體的軟鞋跟填充了硬鞋跟上的孔并圍繞硬鞋跟周圍及底面,在與地面的接觸時提供緩沖和防滑作用。硬鞋跟在其側面可以具有各種形狀的孔以增加硬鞋跟和軟鞋跟之間的接觸表面積和粘合力,由此防止硬鞋跟和軟鞋跟彼此分離。硬鞋跟側面上形成的孔的形狀取決于鞋跟的形狀及用途而變化。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輔助鞋跟和主鞋跟的分解透視圖;圖2是輔助鞋跟的橫截面視圖;圖3是闡明硬鞋跟部分的聯接構件的透視圖;圖4是輔助鞋跟的透視圖,其中該輔助鞋跟是上下倒置的,軟支撐鞋跟形成在輔助鞋跟中;圖5是圖4的橫截面視圖;圖6是闡明輔助鞋跟的透視圖,該輔助鞋跟是上下倒置的,其中形成有擴展部分;圖7是圖6的橫截面圖8是闡明圖7中所示的輔助鞋跟安裝在主鞋跟上的橫截面視圖;圖9是工作橫截面視圖,其闡明了聯接在主鞋跟上的輔助鞋跟,且該輔助鞋跟受到了穿用者的重量的擠壓的狀態;圖10是闡明了在輔助鞋跟的表面上形成有多個防滑條的狀態的透視圖;圖11至13是闡明了在硬鞋跟上形成有待填充槽形式的平面圖;圖14和15是闡明了在硬鞋跟的側面上形成有多種形式的待填充槽和鉤部的橫截面視圖;圖16和17是平面圖和橫截面視圖,其分別闡明了在硬鞋跟的側面上形成有肋條的狀態;圖18是闡明了軟鞋跟填充在軟鞋跟孔里從而形成了填充擴展部分的狀態的橫截面視圖;圖19是闡明了主鞋跟里形成有插件部分從而使得輔助鞋跟聯接到主鞋跟上的狀態的透視圖;圖20是闡明了主鞋跟上形成有突起,且輔助鞋跟上形成有凹部的狀態的分解透視圖;圖21是流程圖,其闡明了是根據本發明的制造輔助鞋跟的方法;圖22是工藝流程·圖,其闡明了制造輔助鞋跟的方法。附圖標記10:放置部分20:主輔助鞋跟30:硬鞋跟部分31:聯接桿32:聯接端32a:填充孔33:聯接構件34:硬鞋跟34a:填充擴展部分34b:待填充槽34c:入口34d:槽鉤部分34e:待填充空間34f:鉤部34g:插件部分34h:插件凹部341:上體部分34j:上肋條34k:下體部分341:下肋條36:軟鞋跟孔
40:軟鞋跟41:軟支撐鞋跟42:防滑條43:環形凹部100:輔助鞋跟S1:聯接構件制造步驟S2:硬鞋跟制造步驟S3:軟鞋跟成型步驟
具體實施方式
最佳模式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輔助鞋跟及其制造方法,該輔助鞋跟包括設置在中心處的硬鞋跟和圍繞硬鞋跟外周邊表面的軟鞋跟,軟鞋跟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整體形成在硬鞋跟上,從而使得軟鞋跟和硬鞋跟不會彼此分離。輔助鞋跟提供緩沖和防滑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如圖1和2所示,根據本發明的輔助鞋跟是鞋跟的輔助部分,其連接或聯接到主鞋跟20的一端,主鞋跟20與鞋上放腳的放置部分10的底面相聯接,放置部分10則支撐著穿用者的腳。根據本發明的輔助鞋跟100包括硬鞋跟部分30和軟鞋跟40。硬鞋跟部分30包括硬鞋跟34和在硬鞋跟34上形成的軟鞋跟孔36,其中硬鞋跟34由硬橡膠制成,并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整體形成在聯接構件33的一端。軟鞋跟40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整體形成在硬鞋跟部分30上:軟鞋跟40的材料熔化以填充軟鞋跟孔36并覆蓋硬鞋跟34的側面和底面。輔助鞋跟100使用聯接構件33連接或聯接到主鞋跟20上。如圖3所示,硬鞋跟部分30包括聯接構件33,聯接構件33具有與聯接桿31的端部整體成形的大直徑聯接端32。硬鞋跟部分30的聯接構件33插入主鞋跟20底端的孔內,以便聯接到主鞋跟20上。這種情況下,多個填充孔32a垂直通過硬鞋跟部分30的聯接端32。聯接端32可以具有多種形式。例如,它可以是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圓板形式。填充孔32a的作用是通過在形成硬鞋跟34的插入注入成型工藝期間填充材料從而增加聯接力。如圖1和2所示,通過使用了硬橡膠的插入注入成型工藝,硬鞋跟34形成半圓板形以圍繞聯接構件33的聯接端32。圍繞著聯接端32的硬鞋跟34具有多個軟鞋跟孔36,其垂直通過硬鞋跟34的跟體。硬鞋跟34的形狀視主鞋跟20的形狀而定。也就是說,硬鞋跟34與主鞋跟20的形狀相同。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硬鞋跟34具有半圓板形。當硬鞋跟34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以圍繞聯接端32的方式聯接到聯接端32上時,形成了多個垂直通過硬鞋跟34的跟體的軟鞋跟孔36。軟鞋跟孔36以多種樣式布置在聯接端32周圍。
硬鞋跟部分30的硬鞋跟34由尿烷基或氟基合成樹脂或金屬制成。硬鞋跟34的材料可以從多種材料中選擇,且按照最小化磨損速率而決定硬鞋跟34的材料。軟鞋跟40由尿烷基或氟基合成樹脂制成,且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整體成形在硬鞋跟34上,以便填充軟鞋跟孔36并圍繞硬鞋跟34的側面和底面,從而硬鞋跟34的底面不與地面接觸。也就是說,由于包圍著硬鞋跟34底面的軟鞋跟40的底面與地面接觸,因而具有緩沖和防滑的作用。圖4和5顯示了另一個實施方式。軟支撐鞋跟41從軟鞋跟40的底面突出,從而軟支撐鞋跟41首先與地面接觸。當軟鞋跟40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聯接到硬鞋跟34上時,軟支撐鞋跟41形成突出狀。由于軟支撐鞋跟41早于軟鞋跟40與地面接觸,因此軟支撐鞋跟41提供了緩沖作用,并且將軟鞋跟40的磨損降到最低。圖6至9闡明了進一步的實施方式。軟支撐鞋跟41周圍和軟鞋跟40內具有環形凹部43。環形凹部43的直徑大于軟支撐鞋跟41的直徑。當軟支撐鞋跟4 1由于穿用者的重量而被地面擠壓時,由于軟支撐鞋跟41的彈性因而其可以擴展并部分插入環形凹部43中。此外,環形凹部43的面積比軟鞋跟孔36大,環形凹部43和軟鞋跟孔36的橫截面形狀可以是三角形、矩形、多邊形、圓形、星形、橢圓形中的任何一種,也可以是任何幾何形狀。圖10闡明了進一步實施方式。在與地面接觸的軟鞋跟40的底面上形成有多個防滑條42,每個都沿寬度方面上延伸。防滑條42的作用是使防滑功能最大化,其形成在與地面接觸的除軟支撐鞋跟41底面以外的軟鞋跟40的底面上。參照圖11至13,在硬鞋跟34的側面形成有多個待填充槽34b,這樣,當使用插入注入成型工藝來形成軟鞋跟34時,待填充槽34b被軟鞋跟34填滿。由于待填充槽34b被軟鞋跟40填滿,從而增加了硬鞋跟34和軟鞋跟40之間的聯接力。部分切割掉硬鞋跟34的外表面從而形成待填充槽34b,在待填充槽34b的兩端都具有槽鉤部分34d,以使其兩兩相對。待填充凹部34e形成在槽鉤部分34d之間,因此是從待填充槽處凹入,且具有圓形橫截面形狀(參見圖11),或三角形橫截面形狀(參見圖12),或矩形橫截面形狀(參見圖13)。待填充凹部34e的形狀可以隨生產條件而變化。圖14和15示出了進一步實施方式。鉤部34f從硬鞋跟34的側面向外突出,或在硬鞋跟34上形成軟鞋跟凹部36a,以便從硬鞋跟34的表面凹入。至于軟鞋跟凹部36a,在硬鞋跟34的底面上可以形成多個軟鞋跟凹部36a。鉤部34f具有90度旋轉的T字形,但不局限于此。鉤部34f的形狀可以變化。圖16和17示出了進一步實施方式。硬鞋跟34可以沿上體34i的外圍表面布置多個上肋條34j,上體34i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聯接到聯接構件33的聯接端32上。
多個下肋條341成形為不與上肋條34j重合,且它們沿下體34k的外圍表面布置,下體34k整體成型在上體34i上,但與上體34i分離。連接或由鉤部34f鉤住的軟鞋跟40填充了軟鞋跟凹部36a,上體34i和下體34k之間的間隙,以及上肋條34j和下肋條341,從而增加聯接力。圖18示出了進一步實施方式。如圖18所示,當軟鞋跟40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聯接到硬鞋跟上時,填充擴展部分34a形成在硬鞋跟34上形成的軟鞋跟孔36的上端,從而其直徑比軟鞋跟孔36的直徑大。當對軟鞋跟孔36和填充擴展部分34a進行投影時,它們的橫截面是“T”字形。軟鞋跟40填充軟鞋跟孔36,并由填充擴展部分34a鉤住,從而使軟鞋跟40不易與硬鞋跟34分離。具有上述結構的硬鞋跟34的形狀可以與主鞋跟20相同,例如,可以是圓形、橢圓形、矩形或其他任意多邊形。軟支撐鞋跟41可以是圓柱形并布置在五角形的各頂點處,可以是棱柱形并排成兩排,可以是橢圓形并布置在五角形的各頂點處,或者可以是任意幾何形狀并排成四排。也就是說,軟支撐鞋跟41可以具有多種形狀和布置。圖19示出了進一步實施方式。如圖19所示,插入并聯接到主鞋跟20上的插件部分34g可以形成在硬鞋跟34的頂面。插件部分34g可以整體形成在硬鞋跟34上。如圖20所示,突出部分21形成在主鞋跟20的底面,并且插件凹部34h形成在硬鞋跟34的頂面。在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輔助鞋跟中,突出部分21被插入插件凹部34h,以便輔助鞋跟聯接到主鞋跟上。插件部分34g整體形成在硬鞋跟34的頂面。下面將描述一種制造輔助鞋跟的方法。如圖21和22所示,用于制造輔助鞋跟100的方法包括聯接構件制造步驟SI,硬鞋跟部分制造步驟S2,軟鞋跟成型步驟S3。在聯接構件制造步驟SI中,形成聯接構件33的聯接桿31和聯接端32,聯接桿31的圓周面上形成止動突起31a,聯接端32上形成多個填充孔32a。在聯接構件制造步驟SI中,錘打聯接桿31以插入主鞋跟20的孔里后,止動突起31a增加了聯接桿31的聯接力。 在聯接構件制造步驟SI之后,執行硬鞋跟部分制造步驟S2。在硬鞋跟部分制造步驟S2中,硬鞋跟34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形成以圍繞聯接構件33的聯接端32,從而被成型為硬鞋跟部分。在硬鞋跟部分制造步驟S2中,當硬鞋跟34由合成樹脂制成時,該樹脂被高溫熔化,隨后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硬化,以便整體成型在聯接端32上。當硬鞋跟34由金屬制成時,硬鞋跟34通過下述方式整體成形在聯接構件上:以插入的方式將事先模塑好的硬鞋跟34安裝在聯接端32上,隨后將聯接部分擠壓。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硬鞋跟34填充聯接端32上的填充孔32a,從而確保了硬鞋跟34和聯接構件33之間的固定。在硬鞋跟部分制造步驟S2之后的軟鞋跟制造步驟S3中,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軟鞋跟40填充軟鞋跟孔36并覆蓋硬鞋跟34的側面和面朝地面的底面。同時,也形成多個軟支撐鞋跟41。因此,輔助鞋跟100就被完整地制造出來。軟鞋跟40的原材料被熔化,以便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覆蓋硬鞋跟34的外部表面并被模塑成硬鞋跟所需的形狀。也就 是說,熔化的軟鞋跟40被涂覆在硬鞋跟34的側面、底面及硬鞋跟34上的軟鞋跟孔36中(參見圖2)。由于軟鞋跟40被填入到軟鞋跟孔36、環形凹部43、待填充槽34b、鉤部34f、軟鞋跟凹部36a中,并隨后通過成型工藝進行硬化,因此軟鞋跟40和硬鞋跟34之間的聯接力得以增加,并且可以防止溫度變化或長期使用下,由于材料、硬度、強度的差異而導致其相互分離。如圖15所示,軟鞋跟40的軟支撐鞋跟41從軟鞋跟40的底面突出,從而早于硬鞋跟30與地面接觸。軟支撐鞋跟41整體成形在軟鞋跟40上。由于它們之間高度的差異,軟支撐鞋跟41首先與地面接觸。用錘子錘打輔助鞋跟100,以便聯接構件33的聯接桿31可以插入主鞋跟20底部的孔里。這樣,輔助鞋跟100裝到主鞋跟20的底部,并且完成了鞋跟安裝到鞋上的工作。當穿用者穿上安裝了輔助鞋跟100的鞋行走時,軟鞋跟40的軟支撐鞋跟41首先接觸地面并且由于穿用者的重量而被壓縮,因而具有緩沖作用的優勢(參見圖9)。在這種情況下,當軟支撐鞋跟41被壓縮并隨后向外擴展形成凸起的輪廓時,它就朝環形凹部43擴展。因此,防止了軟支撐鞋跟41的破損,如破裂或皸裂(參見圖9)。此外,由于軟支撐鞋跟41整體成形在軟鞋跟40上,因此當穿用者穿上鞋行走時的壓力不會集中在軟支撐鞋跟41上而會是分散的,從而防止了軟支撐鞋跟41的破損(參見圖9)。此時,如果軟鞋跟40整體與地面接觸,防滑條42將防止在地面打滑(參見圖10)。如果軟支撐鞋跟41被完全壓縮,軟鞋跟40通過大面積的與地面接觸來分散負荷,從而防止軟支撐鞋跟41的疲勞斷裂。負荷依次傳遞給軟支撐鞋跟41、整個軟鞋跟40、硬鞋跟34、主鞋跟20,并且最后到穿用者的腳,從而使得穿用者的腳受到的震動最小化。盡管出于舉例的目的,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知道各種改進、補充和替換都是可以的,仍屬于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明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輔助鞋跟,其使用聯接構件(33)連接或聯接到主鞋跟(20)上,主鞋跟(20)與穿用者放置腳并支撐著穿用者的腳的鞋的放置部分(10)的底面聯接,從而起到輔助鞋跟的作用,該輔助鞋跟包括: 硬鞋跟部分(30),其包括: 具有整體成形在聯接桿(31) —端的聯接端(32)的聯接構件(33);以及 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由硬橡膠以半圓板形制成的硬鞋跟(34),其圍繞聯接端(32)并具有多個垂直穿過的軟鞋跟孔(36);及 軟鞋跟(40),其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聯接到硬鞋跟部分(30)的硬鞋跟(34)上, 其中,軟鞋跟(40)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填充軟鞋跟孔(36)并圍繞硬鞋跟(34)的側面和底面與硬鞋跟部分(30)整體成形,從而在與地面接觸時,圍繞硬鞋跟(34)底面的軟鞋跟(40)提供緩沖和防滑作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軟鞋跟(40)的軟支撐鞋跟(41)從所述軟鞋跟(40)的底面突出,以便軟支撐鞋跟(41)首先與地面接觸,從而通過早于軟鞋跟(40)與地面接觸來提供一種緩沖的感覺,并將軟鞋跟(40)的磨損最小化。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輔助鞋跟,其特征在于,環形凹部(43)在所述軟鞋跟(40)和所述軟支撐鞋跟(41)之間的邊界處凹入,其直徑大于所述軟支撐鞋跟(41)的直徑,以便當所述軟支撐鞋跟(41)被擠壓時,所述軟支撐鞋跟(41)的外周擴展以進入環形凹部(43)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輔助鞋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軟鞋跟(40)底面上形成有多個在寬度方向延伸的防滑條(42),其與地面接觸從而使防滑效果最大化。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鞋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硬鞋跟(34)外周形成有多個待填充槽(34b ),從而當軟鞋跟(40 )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聯接時,待填充槽(34b )被所述軟鞋跟(40)填充,這樣,由于所述軟鞋跟(40)填充了待填充槽(34b),因此增大了所述硬鞋跟(34 )和所述軟鞋跟(40 )之間的聯接力。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輔助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填充槽(34b)是通過切割掉所述硬鞋跟(34)的外表面而形成的,槽鉤部分(34d)形成在在入口(34c)的兩邊,以便它們是相互面對的,而所形成的橫截面是環形、三角形或矩形的待填充空間(34e)在槽鉤部分(34d)之間凹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鞋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硬鞋跟(34)外周的一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鉤部(34f)或軟鞋跟凹部(36a),在所述硬鞋跟(34)底面形成有多個軟鞋跟凹部(36a), 在所述硬鞋跟(34 )中形成有多個上肋條(34 j ),其沿著跟所述聯接構件(33 )的所述聯接端(32)相聯接的上體(34i)的外周布置, 在所述硬鞋跟(34)中 形成有多個下肋條(341),其沿著與上體(34i)整體成形但從上體(34i)分離的下體(34k)的外周布置,以便使下肋條(341)與上肋條(34j)不重合,并且 被鉤部(34f)鉤住或連接的所述軟鞋跟(40)填充軟鞋跟凹部(36a)、上體(34i)和下體(34k)之間的間隙、上肋條(34j)、或下肋條(341),這樣聯接力得以增大。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輔助鞋跟,其特征在于, 當所述軟鞋跟(40)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填充所述軟鞋跟孔(36)時,在所述硬鞋跟(34 )中形成的所述軟鞋跟孔(36 )上端形成有直徑比所述軟鞋跟孔(36 )大的填充擴展部分(34a),以便所述軟鞋跟(40)填充所述軟鞋跟孔(36)和填充擴展部分(34a)從而被填充擴展部分(36a)鎖住,因此不會滑落或掉落。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鞋跟,其特征在于,插件部分(34g)與所述硬鞋跟(34)的頂面整體成形,以便被插入到所述主鞋跟(20)中。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鞋跟,其特征在于,形成有從所述主鞋跟(20)底面突出的突出部分(21),并且在所述硬鞋跟(34)頂面形成有插件凹部(34h),以便突出部分(21)被插入并聯接到插件凹部(34h)上。
11.一種制造輔助鞋跟的方法,所述輔助鞋跟使用聯接構件(33)連接或聯接到主鞋跟(20)上,主鞋跟(20)與穿用者放腳并支撐著穿用者的腳的鞋的放置部分(10)的底面聯接,由此起輔助鞋跟作用,該輔助鞋跟包括: 硬鞋跟部分(30),包括: 具有整體成形在聯接桿(31) —端的聯接端(32)的聯接構件(33);以及 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由硬橡膠以半圓板形制成的硬鞋跟(34),以便圍繞聯接端(32)周圍并具有多個垂直穿過的軟鞋跟孔(36);和 軟鞋跟(40),其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聯接到硬鞋跟部分(30)的硬鞋跟(34)上, 其中,所形成的軟鞋跟孔(36)垂直穿過硬鞋跟(34),且軟鞋跟(40)不只填充軟鞋跟孔(36),還通過插入注入 成型工藝圍繞硬鞋跟(34)的側面和底面,以便整體成形在硬鞋跟(34)上,這樣,當與地面接觸時,圍繞硬鞋跟(34)底面的軟鞋跟(40)提供緩沖和防滑作用。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輔助鞋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從所述軟鞋跟(40)底面突出的所述軟鞋跟(40)的軟支撐鞋跟(41),以便它早于所述軟鞋跟(40)與地面接觸,由此提供了緩沖功能并最小化所述軟鞋跟(40)的磨損。
13.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造輔助鞋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軟鞋跟(40)底面形成多個在寬度方向延伸的防滑條(42),其與地面接觸,從而最大化防滑效果。
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輔助鞋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硬鞋跟(34)外周形成多個待填充槽(34b),當所述軟鞋跟(40)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聯接時,待填充槽(34b)被所述軟鞋跟(40)填充, 在待填充槽(34b)的入口(34c)的兩邊都形成槽鉤部分(34d),因此它們相互面對著,待填充槽(34b)是通過切割掉所述硬鞋跟(34)的外表面形成的, 在槽鉤部分(34d)之間凹入形成有橫截面為圓形、三角形或矩形的待填充凹部(34e),并且 所述軟鞋跟(40)填充待填充槽(34b),以增大所述軟鞋跟(40)與所述硬鞋跟(34)之間的聯接力。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輔助鞋跟及其制造方法。該輔助鞋跟包括硬鞋跟部分和軟鞋跟。硬鞋跟部分包括含有與聯接桿的一端整體成型的聯接端的聯接構件。硬鞋跟部分進一步包括圍繞聯接構件的聯接端的硬鞋跟,其由硬橡膠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制成半圓板形。硬鞋跟具有多個垂直穿過其的軟鞋跟孔。軟鞋跟通過插入注入成型工藝整體成型在硬鞋跟上,從而填充軟鞋跟孔并圍繞硬鞋跟的側面和底面。軟鞋跟不易從硬鞋跟上分離,并提供了緩沖和防滑功能。
文檔編號A43B21/26GK103237471SQ201180057729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7日
發明者將健埰 申請人:將健埰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碚区| 平原县| 青阳县| 英山县| 扶绥县| 上虞市| 观塘区| 隆德县| 南雄市| 鄂伦春自治旗| 荥阳市| 会宁县| 谷城县| 邯郸县| 简阳市| 绥化市| 江门市| 兰州市| 岢岚县| 惠东县| 普定县| 花莲县| 全椒县| 丰都县| 枣强县| 额济纳旗| 金沙县| 宜宾县| 霍州市| 晋中市| 万载县| 晋宁县| 德保县| 长宁县| 沅陵县| 紫阳县| 娱乐| 东光县| 莒南县| 安义县|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