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鞋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靴鞋的生產加工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配裝靴鞋底部的后跟。
背景技術:
目前的靴鞋底部的后跟,都是采用實心結構的,其缺點是過于堅硬,穿著不舒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實心靴鞋后跟過于堅硬,穿著不舒服的問題,設計了一種空心彈力靴鞋后跟。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鞋跟,其特殊之處是,在鞋底跟的上方裝有板狀鞋跟托,鞋跟托的下面留有凸出的連接柱;鞋底跟中間留有彈力空穴,空穴的下部裝有彈性物, 彈性物的上面裝有彈動塞,彈動塞的上部凸出鞋底跟的上面,彈動塞的上面留有連接凹槽, 連接凹槽與鞋跟托下面的連接柱相吻合。鞋跟與靴鞋配裝后,當鞋跟托被踩壓時,連接柱便推動彈動塞下滑擠壓彈性物收縮,起到緩沖作用;當鞋跟托不被踩壓時,彈性物伸張推動彈動塞復位。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采用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實現一種結構新穎,穿著舒適的靴鞋后跟。
圖I是本發明的結構主視圖,并作摘要附圖。在圖中,I鞋底跟、2彈性物、3彈動塞、4鞋跟托、5連接柱、6連接凹槽、7空穴。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如圖中所示,在鞋底跟I的上方裝有板狀鞋跟托4,鞋跟托4的下面留有凸出的連接柱5 ;鞋底跟I中間留有彈力空穴7,空穴7的下部裝有彈性物2,彈性物2的上面裝有彈動塞3,彈動塞3的上部凸出鞋底跟I的上面,彈動塞3的上面留有連接凹槽6,連接凹槽6 與鞋跟托4下面的連接柱5相吻合。 鞋跟與靴鞋配裝后,當鞋跟托4被踩壓時,連接柱5便推動彈動塞3下滑擠壓彈性物2收縮,起到緩沖作用;當鞋跟托4不被踩壓時,彈性物2伸張推動彈動塞3復位。
權利要求
1.一種鞋跟,其特征是在鞋底跟的上方裝有板狀鞋跟托,鞋跟托的下面留有凸出的連接柱;鞋底跟中間留有彈力空穴,空穴的下部裝有彈性物,彈性物的上面裝有彈動塞,彈動塞的上部凸出鞋底跟的上面,彈動塞的上面留有連接凹槽,連接凹槽與鞋跟托下面的連接柱相吻合。
全文摘要
一種鞋跟,其特點是在鞋底跟的上方裝有板狀鞋跟托,鞋跟托的下面留有凸出的連接柱;鞋底跟中間留有彈力空穴,空穴的下部裝有彈性物,彈性物的上面裝有彈動塞,彈動塞的上部凸出鞋底跟的上面,彈動塞的上面留有連接凹槽,連接凹槽與鞋跟托下面的連接柱相吻合。它解決了實心靴鞋后跟過于堅硬,穿著不舒服的問題,適應于各種靴鞋配裝使用。
文檔編號A43B21/36GK102578757SQ20121006932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8日
發明者王波 申請人: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