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體成型的超薄無縫褲襪及其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688938閱讀:167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體成型的超薄無縫褲襪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褲襪,尤其涉及一體成型的超薄無縫褲襪。
背景技術
褲襪又稱連褲襪、緊身襪或絲褲襪,式緊抱腰部到腳部軀干的服裝。目前國內外生產的針織連褲襪,先通過襪機進行編織,編織后的二只襪筒拼襠縫制或加襠縫制而成,故針織連褲襪上均有一條或一條以上的縫制線,即一般的褲襪在褲與襪之間,其銜接處,因采用不同包芯絲,不同的織法,有一明顯的分界處,一眼就可以看出褲與襪,盡管這種連褲襪已具備諸多優點,但缺點在于女士穿著不協調,沒有一體化的感覺,特別是外穿比較緊身的衣服時,縫制線的輪廓就會凸現出來,極不雅觀,同時接縫處容易脫絲,造成接縫處破口,且由于褲襪為追求牢固,織法過密,不僅穿著緊繃,不舒服,且十分悶熱,同時其生產工藝流程長、效率低且影響美觀。而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對內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許多愛美的女性在以往單純追求衣物耐穿性的同時,更加注重舒適和美觀,因此,急需一種一體成型的、無任何接縫的、褲與襪揮然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的、且超薄的褲襪,從而做到整體褲襪天衣無縫,透氣性優良,更加突出女性特有的健美身材且穿著舒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一體成型的超薄的完全無縫的褲襪,該褲襪美觀大方,同時由于不存在任何接縫,所以也就避免了傳統非一體成型褲襪接縫處因脫絲而破口的缺陷,從而進一步增加了褲襪的耐穿性,同時該褲襪具有良好的透氣性,穿著舒適。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體成型超薄無縫褲襪,其特征在于該褲襪由前布片F和后布片B經過編織工序連接而成,所述編織工序的編織部位位于前布片F和后布片B的各邊緣位置02-08、10,其中通過賈卡導紗針偏移來改變織物的布面織物組織,從而形成細小的菱形網格布面織物。該褲襪(X)具有襠部織物組織加厚01以及腳尖織物組織加厚09。一種一體成型超薄無縫褲襪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制造方法包含編織工序,該編織工序用于實現褲襪的前布片F和后布片B的各邊緣位置的連接02-08、10,前、后布片針數相同,織物組織結構相同,前、后兩布片織物實現無縫連接,該編織工序中通過賈卡導紗針偏移來改變織物的布面織物組織,從而形成細小的菱形網格布面織物。其中編織工序采用的是雙針床經編機,其中前針床FN由兩把獨立分離的半機號賈卡梳櫛G1、G2合成一把滿機號賈卡梳櫛組成,后針床BN由兩把獨立分離的半機號賈卡梳柿G3、G4合成一把滿機號賈卡梳柿組成。其中菱形網格布面織物由以下編織方法形成前針床及后針床第二把賈卡梳櫛織出的布面組織中第一個經平組織循環編織的兩個線圈橫列均不發生偏移,即仍然按經平組織墊紗,在編織第二個經平循環時編織的兩個線圈橫列都發生偏移,當編織第三個經平循環時第一個編織橫列發生偏移導致其在旁邊一針形成線圈,在本來位置不形成線圈,到編織第二個線圈橫列時不發生偏移,仍在原來形成線圈的位置形成線圈;前針床及后針床第一把賈卡梳櫛織出的布面組織中編織第一個經平循環時所編織的兩個線圈橫列均發生偏移導致旁邊的針位處作經平組織墊紗;在第二個經平循環時均不發生偏移,所以仍在本來形成線圈的位置墊紗成圈;在第三個經平循環時編織的第一個線圈橫列不發生偏移,第二個線圈橫列發生偏移導致在旁邊的針上形成線圈,本來形成線圈的位置不作墊紗,從而在織物布面中形成細小的菱形網格。本發明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特征和優點(I)該褲襪無任何接縫,實現了美觀、大方的審美要求;(2)該褲襪無任何接縫,從而避免了傳統非一體成型褲襪接縫處因脫絲而破口的 缺陷,從而進一步增加了褲襪的耐穿性。(3)該褲襪透氣性優良,穿著舒適。(4)生產工藝簡單,效率高。


圖I是本發明褲襪的前后布片平鋪平面說明圖,前后布片針數相同。圖2是本發明所使用的雙針床經編編織機器橫截面針床及梳櫛說明圖,本機器僅使用兩把分離的賈卡梳櫛。圖3是本發明所使用機器的賈卡梳櫛,包括前針床賈卡梳櫛Gl、G2及后針床賈卡梳櫛G3、G4所編織的織物組織示意圖。圖4是賈卡梳櫛的賈卡針發生偏移后所編織成的布面組織示意圖,也即本發明褲襪X的布面織物組織。圖5是前針床布片與后針床布片的外側與內側的連接方法說明圖。圖6是本發明褲襪X加厚位置的織物組織結構圖。圖7是圖6織物組織的邊緣側前后布片連接方法說明圖。圖8是圖6織物組織的表面前后布片連接方法說明圖。圖9是根據本發明編織方法而織造出來的褲襪X的立面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的描述,下面參照附圖進行說明。本發明采用雙針床拉舍爾經編機器進行編織。圖2是本發明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褲襪織造方法中使用的雙針床拉舍爾經編機器示意圖,前針床FN,后針床BN。前針床FN由兩把獨立分離的半機號賈卡梳柿Gl和G2合成一把滿機號匹艾州(Piezo)賈卡梳柿;后針床BN同樣由兩把獨立分離的半機號賈卡梳櫛G3和G4合成一把滿機號匹艾州(Piezo)賈卡梳櫛。其中紗線S穿過各把匹艾州(Piezo)賈卡梳櫛的導紗針,有多少作用導紗針則需要穿多少根紗線,一般作用導紗針數量等于作用織針的數量,而最大作用織針數是根據使用的機型確定。
本發明褲襪僅使用上述雙針床拉舍爾經編機的兩把滿機號匹艾州(Piezo)賈卡梳櫛編織,即前針床半機號賈卡梳櫛Gl及G2組成的前針床賈卡梳櫛,后針床半機號賈卡梳櫛G3及G4組成的后針床賈卡梳櫛,不需要使用其他地梳梳櫛。由于沒有地梳梳櫛的墊紗輔助,所以本發明織法有一定難度,不正確的織法易造成編織過程中織針漏針而損壞織物。但又因為僅使用兩把賈卡梳櫛編織,所以織出的織物具有菱形網眼組織,十分薄而透,很適合春夏季節時穿著,更舒適透氣。本發明所述的褲襪具有如圖I所示的結構組成,圖I為本發明褲襪的從褲襪左側剪開的平鋪圖,其中F是本發明褲襪的前布片,B為后布片,F與B共同組成一條筒狀織物,即褲襪左腿部位由F左邊與B的右邊組成,褲襪的右腿部位由F右邊與B的左邊布片組成,具體為連接位置03與04相互配合編織褲襪的最右側前后片連接;連接位置05與08相互配合編織褲襪左腿的最右側前后片連接;連接位置04b與03b相互配合編織褲襪的最左側前后片連接;連接位置06與07互配合編織褲襪右腿的最左側前后片連接;由于本發明褲襪是根據人體下半身塑造,所以所述連接在褲襪兩腿內側位置的前后片連接線到襠部位置結束,襠部和腳尖部位的連接另行進行。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可根據實際需要設定及更改本發明褲襪的幅寬針數,前針床編織前布片F,后針床編織布片B,通過邊緣位置的前、后針床均形成線圈實現邊緣位置的前、后布片連接,從而實現無須人工縫接的圓筒織物。通過腳尖位置的設定針數內前后針床均形成線圈實現整個襪尖部位的前后布片連接。本褲襪所具有的菱形網眼組織主要通過賈卡針的偏移技術來實現。圖3所示為雙針床經編編織機未使用賈卡針偏移技術時的織物組織,該編織方法中前、后針床是編織相同組織的織物,本織法是通過雙針床經編機器的橫移機構設定兩把分離的匹艾州(Piezo)賈卡梳櫛作反向經平組織運動(具體墊紗數碼見上符號說明紗線100及紗線101)。以前針床為例紗線100由前針床的賈卡梳櫛Gl編織,紗線101為前針床 的賈卡梳櫛G2編織。由于是分離的兩把半機號賈卡梳,所以如圖3所示,紗線100與紗線
101同一編織橫列的排列次序是相互交替,即100/101/100/101...... 100/101。但根據圖
3設定的編織方法將使圖3中“ X ”的位置103無法墊紗成圈而出現漏針,使編織無法繼續的情況。圖3所示也是本發明織物的基本編織方法。針對上述缺陷,本發明利用匹艾州(Piezo)賈卡針的偏移技術根據本發明使用的工藝在適當位置偏移賈卡針就能很好地解決此問題,本發明中具有良好透氣性的菱形網布面織物由下述編織方式形成,具體編織方法如圖4所示,其填補了圖3中“X”位置的空缺位置,避免出現漏針情況。即在圖3基本織物組織的基礎上我們采取其中3個循環,即6個橫列來設定本發明褲襪的布面基本組織。如圖4,從下往上數6個橫列的線圈即為本發明褲襪的基本花型循環,其編織出的織物布面就會呈現菱形網格狀。圖4中紗線200對應圖3中的紗線100,圖4中紗線201對應圖3中的紗線101。首先在編織第一個循環時,即第一和第二個橫列(從下往上數第一和第二個線圈),紗線200不需要發生偏移,所以與圖3中的紗線100 —樣編織出相同組織結構的織物;而紗線201全部偏移了一針(雙針床拉舍爾經編機的前針床賈卡針只能向左邊偏移一針),所以紗線201第一個循環與圖3中紗線101相比整體往左偏移了一針。其次編織到第二個循環時,即第三和第四橫列(從下往上數第三和第四個線圈),紗線200全部偏移了一針,所以整體從原本位置(圖3中紗線100)向左偏移了一個針位;而紗線201不發生偏移,所以回歸原本的編織位置,見圖3中紗線101。最后當編織到第三個循環時,即第五和第六橫列(從下往上數第五和第六個線圈),其中紗線200在編織第五個橫列時偏移了一針,所以到左鄰的一根針上成圈,而編織第六個橫列時不發生偏移;紗線201則在編織第五個橫列時不發生偏移,編織第六個橫列時向左偏移一針,所以該紗線到了左鄰的一根針上墊紗成圈。這樣整把賈卡梳櫛編織完第三個循環后再回到第一個循環繼續編織,如此往復就能編織出如圖4整體的菱形網布面織物。
該褲襪的編織效果如圖9所示,其編織工序包括腳尖位置、襠部以及除上述兩部位以外其他邊緣位置的連接。圖5所示為褲襪X除腳尖位置、襠部以外其他邊緣位置的編織方法,該編織方法需要前、后兩把梳櫛在前、后兩塊布片進行連接位置上通過賈卡導紗針相互配合做偏移墊紗編織運動。其前后布片的連接主要作用于圖4中編織第二個循環時,其他兩個循環不需要對前后布片進行連接。具體為紗線501與紗線503相互配合作筒狀織物的右側前后布片連接縫,紗線501由前針床第二把賈卡梳櫛G2相應位置的賈卡導紗針完成,紗線503由后針床第一把梳櫛G3相應位置的賈卡導紗針完成。如圖所示,當前針床第二把賈卡梳櫛G2擺動到后針床時發生偏移使紗線501在后針床形成線圈,同理,后針床第一把梳櫛G3擺動到前針床時也發生相應的偏移而使紗線503在前針床相應位置也形成線圈,這樣,前后兩塊布片之間便有紗線將其連接起來。而紗線502與紗線504相互配合作筒狀織物的左側前后布片連接縫,紗線502由前針床第一把賈卡梳櫛Gl相應位置的賈卡導紗針完成,紗線504由后針床第二把梳櫛G4相應位置的賈卡導紗針完成。即根據上述圖5的關鍵技術及機器機型工作原理,圖I中前布片F最右側03位置、F中左腿最右側05位置通過圖5中紗線501技術實現;圖I中后布片B最右側04b位置、B中06位置通過圖5中紗線504技術實現;圖I中前布片F最左側03b位置、F中右腿最左側07位置通過圖5中紗線502技術實現;圖I中后布片B最左側04位置、B中左腿最右側08位置通過圖5中紗線503技術實現。由于本發明褲襪是根據人體下半身塑造,所以采用圖5中所示的技術在褲襪兩腿內側位置的前后片連接線到襠部位置結束,襠部和腳尖部位的連接另行進行。圖6-8所示為褲襪X腳尖位置10、襠部02位置,以及上述兩部位加厚位置01、09的編織方法,由于上述加厚位置比褲襪其它部位更容易破損,所以為使該處織物更加密實牢固,此部位使用了經編織物組織中反向的三針經平組織織法,即兩把分離的半機號賈卡梳櫛在相應位置偏移一針致使其在兩針經平組織的基礎上進行三針經平組織的墊紗成圈,如圖6所示,這使得兩縱行線圈之間有兩條延展連接線橫跨,使織物更密更厚實,具體為紗線601在編織第一個橫列時不發生偏移,即第一個線圈在原來位置成圈,如圖3中紗線100 ;在編織第二個橫列時發生偏移,所以紗線601的第二個線圈變得在左鄰的織針上形成線圈。同時,紗線602在編織第一個橫列時發生偏移,則其編織的第一個線圈變得在左鄰的那根織針上成圈;而編織第二個橫列時不發生偏移,所以該線圈仍在原本該成圈的位置形成線圈,如圖3中紗線101。這樣編織出來的織物其線圈間的延展線跨度更長,用紗也更多,所以織物相對更密實牢固。圖7所示為是圖6中的三針經平組織的圓筒織物邊緣位置前后片的連接方法。由于本發明褲襪襠部及襪尖部位使用了厚密的組織織法,如圖6所示,而這個位置同時需要形成筒狀織物,所以需要使用到圖7中的連接技術。 紗線701與紗線703相互配合實現該位置的前后片連接;紗線704與紗線702相互配合實現該位置的前后片連接;紗線701和紗線702由前針床該位置的賈卡導紗針墊紗完成,703和704由后針床該位置的賈卡導紗針墊紗完成。紗線701、702、703、704的編織作用均在襪子最下方襪尖09位置上進行。紗線701由前針床的賈卡梳櫛G2右側位置(即圖I中襪子右側縫05和03位置最下方的襪尖部位)上的賈卡針進行墊紗,首先在編織第一個線圈橫列時,即在前針床墊紗時不發生偏移;接著該賈卡導紗梳櫛擺動到后針床時不發生偏移,即沒有形成線圈;然后擺回前針床時發生偏移而使該處線圈不能形成,最后擺到后針床時賈卡針發生偏移形成一個位于后針床布面上的線圈,這個線圈與前針床的第一個線圈為同一根紗線,所以把前后布片連接在一起。紗線702與同在前針床的紗線701同理,紗線702是前針床上的賈卡梳櫛Gl在襪子的左側位置上(圖I中左側縫03b和07最下方的襪尖部位)的賈卡導紗針完成,首先在編織在前針床編織第一個橫列時形成線圈,到后針床時沒有形成線圈,在回到前針床時賈卡針發生偏移導致不能形成線圈,最后擺到后針床時發生偏移形成一個在后針床的線圈。紗線703與紗線704為后針床的賈卡導紗針作用,分別與前針床的紗線701和紗線702對應,因為如圖7所示,701與703相互配合編織才能使每一織針每一橫列都形成線圈,防止出現漏針的情況。同理702與704也需要相互配合編織。紗線703編織圖I中04和06最下方的襪尖部位的邊緣前后片連接線,它首先在編織第一個橫列時該賈卡梳櫛擺到到前針床,賈卡針不發生偏移,所以仍按照原來編織走法而沒有形成線圈;當導紗梳櫛擺回后針床時賈卡針不發生偏移仍按原來編織走法形成一個位于后針床的線圈;在該賈卡梳櫛再次擺到前針床時賈卡導紗針發生偏移而形成一個位于前針床的線圈;最后導紗梳櫛擺回后針床時該賈卡導紗針發生偏移,導致紗線703在后針床位置不能形成線圈完成一個循環的編織。這樣紗線703也把襪尖該位置的前后片連接起來。同理,紗線704與前針床的紗線702完成08和04b位置的前后片連接。紗線704在編織第一個橫列時在前針床不發生偏移而按本來編織走法不形成線圈,回到后針床時不發生賈卡針偏移形成一個位于后針床的線圈,再到前針床時賈卡針發生偏移形成一個位于前針床的線圈,最后當賈卡導紗梳櫛擺回后針床時發生偏移導致該紗線不能在后針床形成線圈。這樣,同一紗線704在前后針床各有一個線圈,從而把該位置前后布片連接起來。襠部02及襪尖部位10的需要實現前后布片的完全連接,即根據實際需要設定一定的針數,該針數內的所有賈卡導紗針均既在所屬針床成圈,又在相反針床上形成線圈,這樣就實現連續n針的前后布片連接。如每個襪筒襪尖部分(圖I中10位置)所有針數都需要實現前后布片的連接才能使襪筒位于襪尖部位形成封閉,使襪子每條腿的襪筒實現縫合,其使用的賈卡針偏移相同,如圖8可以根據實際針數需要設定需要偏移的導紗針的偏移數據,如設整條襪是600針,那么一條腿前后片就共需300針,即一條襪腿就需要前針床150針及后針床150針,共300針數量的賈卡導紗針,襪尖根據人體腳尖設計成弧形,見圖I中10,就需要在整個襪尖部位10實現兩條腿的前后布片連接。
圖8中紗線801與紗線803相互配合實現該針位前后布片的連接;紗線802與紗 線804相互配合實現該針位前后布片的連接;紗線801和紗線802由前針床該位置的賈卡導紗針墊紗完成,紗線803和804由后針床該位置的賈卡導紗針墊紗完成。這由相鄰的賈卡導紗針共同作用編織,如假設一個襪筒前后針床共用120針,那么該襪筒就需要前針床的賈卡導紗針按801,802,801,802……這樣交替一直到共60針進行編織墊紗,而后針床則是803,804,803,804……共60針進行編織墊紗,其墊紗原理如圖8。圖8中紗線801、802、803、804均是首先在所屬針床形成一個線圈,再到相反針床形成一個線圈,最后再回到所屬針床形成一個線圈,所以就形成了相互交叉纏繞的紗線把前后布片緊密連接在一起,這樣就能實現圓筒織物襪尖部位10及襪子襠部02位置的縫合。通過本發明的方法即可織造出沒有傳統褲襪的車縫工序及其造成的接合車縫線的一體成型完全無縫的褲襪,穿著舒適體貼,而且比傳統緯編技術織造的褲襪更耐穿更牢固,又不易破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形而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和精神。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內,則本發明也有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在內。符號說明F :前布片;B :后布片;FN :前針床及針;BN :后針床及針;S :紗線;M :帶賈卡雙針床經編機器;Gl :前針床第一把半機號賈卡梳櫛;G2 :前針床第二把半機號賈卡梳櫛;G3 :后針床第一把半機號賈卡梳櫛;G4 :后針床第二把半機號賈卡梳櫛;01 :襠部織物組織加厚位置;02 :襠部前后布片布面相連接位置;
03 :通過前針床第二把賈卡梳櫛G2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連接位置,位于腿外側位置;04 :通過后針床第二把賈卡梳櫛G4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連接位置,位于腿外側位置;03b :通過前針床第一把賈卡梳櫛Gl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連接位置,位于腿外側位置;04b :通過后針床第一把賈卡梳櫛G3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連接位置,位于腿外側位置;05 :通過前針床第二把賈卡梳櫛G2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連接位置,位于腿內側位置;06 :通過后針床第二把賈卡梳櫛G4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連接位置,位于腿內側位置;07 :通過前針床第一把賈卡梳櫛Gl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連接位置,位于腿內側位置;08 :通過后針床第一把賈卡梳櫛G3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連接位置,位于腿內側位置09 :腳尖織物組織加厚位置;10 :腳尖前后布片布面相連接位置,即襪尖位置;100 :前針床及后針床第二把賈卡梳櫛所編織的織物組織,為兩針經平組織,經編組織墊紗數碼為前針床1-2-1-1/1-0-1-1// ;后針床1-1-1-2/1-1-1-0// ;101 :前針床及后針床第一把賈卡梳櫛所編織的織物組織,為兩針經平組織,經編組織墊紗數碼為前針床1-0-1-1/1-2-1-1// ;后針床1-1-1-0/1-1-1-2// ;
102 :織針;103 X號表示出現漏針導致不能編織;200 :在圖3的基礎上通過賈卡偏移作為本發明褲襪的前針床及后針床第二把賈卡梳櫛織出的布面組織;201 :在圖3的基礎上通過賈卡偏移作為本發明褲襪的前針床及后針床第一把賈卡梳櫛織出的布面組織;501 由前針床賈卡梳櫛G2形成的位于褲襪X右側邊緣的前后布片連接的編織方法;502 由前針床賈卡梳櫛Gl形成的位于褲襪X左側邊緣的前后布片連接的編織方法;503 由后針床賈卡梳櫛G4形成的位于褲襪X右側邊緣的前后布片連接的編織方法;504 由后針床賈卡梳櫛G3形成的位于褲襪X左側邊緣的前后布片連接的編織方法;601 由前針床賈卡梳櫛Gl或后針床賈卡梳櫛G3通過賈卡針偏移編織橫跨3針的厚織物編織方法;602 由前針床賈卡梳櫛G2或后針床賈卡梳櫛G4通過賈卡針偏移編織橫跨3針的厚織物編織方法;701 :通過前針床第二把賈卡梳櫛G2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側縫連接位置的編織方法;702 :通過前針床第一把賈卡梳櫛Gl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側縫連接位置的編織方法;703 :通過后針床第二把賈卡梳櫛G4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側縫連接位置的編織方法;704 :通過后針床第一把賈卡梳櫛G3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側縫連接位置的編織方法;
801 :通過前針床第二把賈卡梳櫛G2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布面連接位置的編織方法;802 :通過前針床第一把賈卡梳櫛Gl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布面連接位置的編織方法;803 :通過后針床第二把賈卡梳櫛G4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布面連接位置的編織方法;804 :通過后針床第一把賈卡梳櫛G3上相應的針對前后布片的布面連接位置的編織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一體成型的超薄無縫褲襪,其特征在于該褲襪由前布片(F)和后布片(B)經過編織工序連接而成,所述編織工序的編織部位位于前布片F和后布片B的各邊緣位置(02-08、10),其中通過賈卡導紗針偏移來改變織物的布面織物組織,從而形成細小的菱形網格布面織物。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褲襪,其特征在于該褲襪(X)具有襠部織物組織加厚(Ol)以及腳尖織物組織加厚(09)。
3.—種如權利要求I所述一體成型的超薄無縫褲襪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制造方法包含編織工序,該編織工序用于實現褲襪的前布片(F)和后布片(B)的各邊緣位置的連接(02-08、10),前、后布片針數相同,織物組織結構相同,前、后兩布片織物實現無縫連接,該編織工序中通過賈卡導紗針偏移來改變織物的布面織物組織,從而形成細小的菱形網格布面織物。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編織工序采用的是雙針床經編機, 其中前針床(FN)由兩把獨立分離的半機號賈卡梳櫛(G1、G2)合成一把滿機號賈卡梳櫛組成,后針床(BN)由兩把獨立分離的半機號賈卡梳櫛(G3、G4)合成一把滿機號賈卡梳櫛組成。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菱形網格布面織物由以下編織方法形成前針床及后針床第二把賈卡梳櫛織出的布面組織中第一個經平組織循環編織的兩個線圈橫列均不發生偏移,即仍然按經平組織墊紗,在編織第二個經平循環時編織的兩個線圈橫列都發生偏移,當編織第三個經平循環時第一個編織橫列發生偏移導致其在旁邊一針形成線圈,在本來位置不形成線圈,到編織第二個線圈橫列時不發生偏移,仍在原來形成線圈的位置形成線圈;前針床及后針床第一把賈卡梳櫛織出的布面組織中編織第一個經平循環時所編織的兩個線圈橫列均發生偏移導致旁邊的針位處作經平組織墊紗;在第二個經平循環時均不發生偏移,所以仍在本來形成線圈的位置墊紗成圈;在第三個經平循環時編織的第一個線圈橫列不發生偏移,第二個線圈橫列發生偏移導致在旁邊的針上形成線圈,本來形成線圈的位置不作墊紗,從而在織物布面中形成細小的菱形網格。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一體成型的超薄無縫褲襪及其制造方法。該褲襪由前布片和后布片經過編織工序連接而成,所述編織工序的編織部位位于前布片F和后布片B的各邊緣位置,該編織工序中通過賈卡導紗針改變織物的布面織物組織,從而形成細小的菱形網格布面織物。該褲襪美觀大方,同時由于不存在任何接縫,所以也就避免了傳統非一體成型褲襪接縫處因脫絲而破口的缺陷,從而進一步增加了褲襪的耐穿性,同時該褲襪具有良好的透氣性,穿著舒適。
文檔編號A41B11/14GK102742942SQ201210244329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6日
發明者蘇漢光, 莫運洪 申請人:高要市紅雨傘服飾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静县| 汉寿县| 磐石市| 老河口市| 连城县| 万全县| 云南省| 威信县| 丹棱县| 和林格尔县| 宁远县| 五原县| 四会市| 莲花县| 达拉特旗| 渝中区| 隆回县| 安平县| 遂平县| 沙雅县| 廉江市| 荃湾区| 兴山县| 武功县| 左云县| 河北省| 余江县| 桑植县| 永新县| 璧山县| 平罗县| 塘沽区| 休宁县| 烟台市| 徐闻县| 盐亭县| 嘉峪关市| 临沂市| 巴南区| 灵丘县| 天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