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跳鞋及彈跳鞋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彈跳鞋及彈跳鞋的制造方法。該彈跳鞋的耐久性及穿戴感優良,能夠有助于穩定性及安全性,也考慮到了衛生方面。該彈跳鞋設有:袋狀的鞋主體,其是將鞋面部和鞋底部各自的緣部縫合以在鞋面部的一端部側和鞋底部的一端部側形成開口部而構成的,該鞋面部及鞋底部由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皮革或者同等材料構成,且一側半部的形狀與另一側半部的形狀非對稱;環狀的第一彈性體,其縫接在鞋主體的鞋面部側的開口部;包覆部,其以褶裥形態縫接在鞋面部,并將第一彈性體的位于開口部的所有部位覆蓋;環狀的第二彈性體,其以褶裥形態縫接在鞋主體的鞋底部側開口部;墊部,其由具有伸縮性及除臭功能的材料構成,安裝于鞋底部上部。
【專利說明】彈跳鞋及彈跳鞋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覆蓋腳尖、并在腳背和腳后跟上綁縛帶條或者松緊帶來固定的在做藝術體操等體操時穿戴的專用鞋、即所謂的半截鞋,特別是涉及謀求改善了運動性能、保持性(hold)和穿戴舒適性以及耐久性的彈跳鞋、以及彈跳鞋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像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那樣,例如在進行藝術體操的體操表演、練習時穿戴的鞋使用由毛圈布、纖維等的編織物構成作為鞋主體的袋主體的鞋。但是,在該鞋中,由于袋主體由毛圈布、纖維等的編織物構成,因此,在鋪地板的地板面上進行藝術體操的表演、練習等時,在材料的特性方面,有可能易于打滑而破壞平衡。特別是在進行跳躍、旋轉時,也存在摔倒的風險,在穩定性及安全性上存在缺點。而且,在材料的特性方面,因與地板的摩擦而易于磨損,耐久性也存在缺點。
[0003]另外,也提供有一種人造皮革的鞋,但所提供的該人造皮革制的鞋較硬,穿在腳上的穿著感、合腳感較差。特別是,有可能腳尖部分不適應鞋,使穿戴者疼痛,對表演、練習產生不良影響。
[0004]出于消除這種鞋的不良的目的,像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那樣,提出了如下這樣的鞋:通過將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牛皮用于袋主體,能夠利用鞋與地板的適度的摩擦力確保穩定性及安全性,而且能夠謀求在耐久性方面有所提高。但是,在該天然牛皮制的鞋中,松緊帶的安裝部分會直接接觸穿戴者的腳背,因此,有可能導致穿戴者感到不適感、或者因長時間的穿戴而感覺到疼痛、或者損傷皮膚。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登錄實用新型第3136899號
[0006]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643756號公報
[0007]在如上所述那樣袋主體由毛圈布、纖維等的編織物構成的鞋中,有可能易于打滑而破壞平衡,穩定性及安全性存在缺點。而且,耐久性也存在缺點。另外,在以往的人造皮革制的鞋中,由其硬度導致穿著感、合腳感存在缺點,有可能對表演、練習產生不良影響。
[0008]并且,在最近提出的袋主體由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牛皮構成的鞋中,能夠利用適度的摩擦力確保穩定性及安全性,而且能夠謀求在耐久性方面有所提高,但由于因松緊帶的安裝部分引起的穿戴的不適感、疼痛、或者損傷腳背皮膚的情況,有可能對穿戴者施加額外的負荷,對表演、練習產生影響。此外,在該鞋中,由于其袋主體的俯視形狀形成為大致橢圓狀,因此,基于所使用的皮革的特性,在袋主體將穿戴者的腳包入時,對腳的大腳趾側施加的按壓力比對腳的小腳趾側施加的按壓力強,向成為內八字的方向施加力,因此,在表演、練習時,需要額外注意不要成為作為藝術體操表演的扣分項目之一的內八字腳。并且,對于皮革制的鞋來說,難以洗滌,除臭性、干燥性存在缺點。
【發明內容】
[0009]因此,本發明是考慮到上述情況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這樣的彈跳鞋及彈跳鞋的制造方法:消除上述不良,充分發揮天然皮革的由柔軟性和伸展性帶來的功能,耐久性、運動特性、保持性及穿戴感優良,能夠有助于給表演、競技、練習等帶來較高的穩定性及安全性,并且在衛生方面也占優。
[0010]本發明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如下那樣構成。
[0011](I)一種彈跳鞋,其特征在于,該彈跳鞋包括:袋狀的鞋主體,其是將鞋面部和鞋底部各自的緣部縫合以在該鞋面部的一端部側和將該鞋底部的一端部側形成開口部而構成的;墊部,其安裝在該鞋底部的上部側,由具有伸縮性且具有除臭功能的材料構成;環狀的第一彈性體,其縫接在該鞋主體的鞋面部側的開口部;包覆部,其以褶裥形態縫接在上述鞋面部,并將該第一彈性體的位于開口部的所有部位覆蓋;環狀的第二彈性體,其以褶裥形態縫接在上述鞋主體的鞋底部側的開口部,其中,上述鞋面部,其一側半部的形狀與另一側半部的形狀非對稱,由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皮革或者具有與該天然皮革同等的柔軟性及伸展性的材料構成,上述鞋底部,其寬度小于該鞋面部的寬度,一側半部的形狀與另一側半部的形狀非對稱,由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皮革或者具有與該天然皮革同等的柔軟性及伸展性的材料構成。
[0012](2)根據上述(I)的技術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墊部通過膠水粘接安裝在上述鞋底部的上部,并且從鞋底部的一端部側朝向鞋底部的另一端部側以V字狀的針跡縫接。
[0013](3)根據上述(I)或(2)的技術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袋狀的鞋主體是將上述鞋面部的緣部和上述鞋底部的緣部縫合而構成的,其中,縫合處距離邊緣部的寬度為2.5mm。
[0014](4)根據上述(I)、(2)或(3)的技術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鞋面部和鞋底部是厚度為0.4mm的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牛皮或者具有與該天然牛皮同等的功能的材料。
[0015](5)根據上述(I)?(4)中的任一個技術方案,其特征在于,將天然皮革的表側構成為上述鞋面部的上部,將天然皮革的背側構成為上述鞋底部的下部。
[0016](6)根據上述(I)?(5)中的任一種技術方案,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墊部設有具有除臭功能的墊簽。
[0017](7) 一種彈跳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彈跳鞋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鞋底部的上部側粘接由具有伸縮性且具有除臭功能的材料構成的墊部,該鞋底部的寬度小于鞋面部的寬度,該鞋底部的一側半部的形狀與另一側半部的形狀非對稱,且由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皮革或者具有與該天然皮革同等的柔軟性及伸展性的材料構成,該鞋面部的一側半部的形狀與另一側半部的形狀非對稱,且由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皮革或者具有與該天然皮革同等的柔軟性及伸展性的材料構成;從該鞋底部的一端部側朝向另一端部側以V字狀的針跡將粘接于上述鞋底部的上部側的上述墊部縫接;通過將上述鞋面部和上述鞋底部各自的緣部縫合以在上述鞋面部的一端部側和上述鞋底部的一端部側形成開口部而形成袋狀的鞋主體;將環狀的第一彈性體縫接在該鞋主體的鞋面部側的開口部;以褶裥形態將包覆部縫接在上述鞋面部,其將該第一彈性體的位于開口部的所有部位覆蓋;以褶裥形態將環狀的第二彈性體縫接在上述鞋主體的鞋底部側的開口部。
[0018](8)根據上述(7)所述的彈跳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上述鞋面部的緣部和上述鞋底部的緣部縫合而形成上述袋狀的鞋主體,其中,縫合處距離邊緣部的寬度為2.5mmο
[0019](9)根據上述(7)或(8)所述的彈跳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彈跳鞋的制造方法設有將具有除臭功能的墊簽安裝在上述墊部的工序。
[0020]采用上述構造,不會損害由天然皮革的柔軟性及伸展性帶來的功能,能夠充分發揮該功能,能夠有助于給表演、競技、練習等帶來較高的穩定性及安全性以及提高保持性能,并且能夠提供較高的耐久性。另外,能夠消除穿鞋的不適感、疼痛或者損傷腳背皮膚這樣的情況,并且也不會在使穿戴者的腳成為內八字的方向上產生力,因此,也不會對穿戴者施加額外的負荷,結果,能夠精神集中于表演、競技、練習等。并且,起到除臭性、干燥性也很優良這樣的衛生方面的實用效果。
[0021]另外,采用上述構造,由于通過膠水粘接將墊部安裝在鞋底部的上部,并且從鞋底部的一端部側朝向鞋底部的另一端部側以V字狀的針跡縫接,因此起到這樣的效果,S卩,與通過熱熔接安裝的以往類型的墊相比,不易剝離,也經得起摩擦、汗等的影響,而且墊密合于腳而不易打滑。
[0022]另外,采用上述構造,通過將鞋面部的緣部和鞋底部的緣部縫合而形成鞋主體,其中,縫合處距離邊緣部的寬度約為2.5mm,因此,鞋主體柔軟地包入穿戴者的腳,鞋主體合腳,與以往相比,即使針跡碰到腳尖,也不會有不必要的壓迫感、按壓感及疼痛,能夠得到柔軟的觸感。
[0023]另外,采用上述構造,通過使用鞋面部的厚度及鞋底部的厚度為約0.4_的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材料,能夠制作如下這樣的彈跳鞋,即,接近腳的形狀,并能夠保持對腳的適當的保持性,而且穿戴感、合腳感也優良。
[0024]另外,采用上述構造,由于將天然皮革的表側作為鞋面部的上部,因此,鞋面側的外觀也良好,不易附著污物,即使附著了污物也能夠容易地除去。另外,由于將天然皮革的背側作為鞋底部的下部,因此,起到防滑的作用,起到實用效果。
[0025]另外,采用上述構造,由于在墊部設有具有除臭功能的墊簽,因此,能夠有助于防止難以清洗的鞋主體的惡臭。
[0026]另外,采用上述構造,由于不準備專用的制造裝置、設備就能夠實現本發明,因此經濟而且有用。
[0027]采用本發明,能夠充分發揮由天然皮革或者與該天然皮革同等的材料的柔軟性及伸展性帶來的功能,運動特性及保持性、穿戴感優良,能夠有助于給在地板上進行的練習、表演、競技等帶來較高的穩定性及安全性。另外,耐久性也優良,也起到經濟的效果。并且,除臭性、干燥性也優良,衛生,使用性能良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彈跳鞋的俯視圖。
[0029]圖2是該實施方式的彈跳鞋的、與圖1不同的狀態(除去了包覆部后的狀態)的俯視圖。
[0030]圖3是該實施方式的彈跳鞋的仰視圖。
[0031]圖4是該實施方式的彈跳鞋的側視圖。
[0032]圖5是該實施方式的彈跳鞋的鞋面部的概略圖。
[0033]圖6是該實施方式的彈跳鞋的鞋底部的概略圖。
[0034]圖7是概略表示該實施方式的彈跳鞋的制造工序的流程的圖。[0035]圖8是利用與圖7不同的工序順序概略表示該實施方式的彈跳鞋的制造工序的流程的圖。
[0036]圖9是該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彈跳鞋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下面,參照圖1~圖6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
[0038]本實施方式的彈跳鞋屬于覆蓋腳尖、并在腳背和腳后跟上綁縛作為彈性體的松緊帶來固定的在做藝術體操等體操時穿戴的專用鞋、即所謂的半截鞋。
[0039]彈跳鞋的鞋主體100通過將鞋面部110的緣部IlOb和鞋底部120的緣部120b縫合以在該鞋面部Iio的一端部側IlOa和鞋底部120的一端部側120a形成開口部130而構成為袋狀,其中,該鞋面部110由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皮革制成,該鞋底部120由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皮革制成,縫合處距離邊緣部的寬度為2.5mm。鞋主體100的俯視形狀如下:鞋主體100的大腳趾側的半部的形狀與小腳趾側的半部的形狀非對稱,為了使鞋主體100能夠柔軟地包入全部腳趾,大腳趾側的半部的面積形成得大于小腳趾側的半部的面積。另外,以WllO > W120的方式將鞋面部110的寬度WllO (參照圖5)形成得大于鞋底部120的寬度W120(參照圖6)。另外,將縫合處距離邊緣部的寬度設為2.5mm的原因在于,在現狀中極力考慮減輕針跡對穿戴者的腳、特別是腳尖施加的負荷而優選該寬度。但是,不言而喻,縫合處距離邊緣部的寬度并不應嚴格地限定為該2.5mm,能夠以具有比2.5mm稍大或稍小的數值來制作鞋主體100。
[0040]鞋面部110及鞋底部120使用了作為天然皮革的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厚度為約
0.4mm的天然牛皮,在現狀中,在對于腳的適應容易性、鞋主體100的形成容易性及縫合容易性這些方面非常適合,因此,設為該厚度,只要具有同等的功能,就并不限定于該厚度。也可以使用具有與天然牛皮同等功能的人造材料,但在現狀中,在成本方面、腳尖部分的針跡柔軟性方面,天然牛皮占優而實用。也考慮使用天然的豬皮、鹿皮,但由于天然豬皮較厚,因此,需要進行用于使天然豬皮變薄變柔軟的加工,從實用的方面考慮,并不適合本實施方式所使用的鞋。天然鹿皮具有柔軟性,但易于破損,耐久性存在缺點,且昂貴。因而,在現狀中,優選具有耐久性優良、在成本方面廉價、而且其性能根據加工方法而發生變化這樣的優點的天然牛皮。
[0041]并且,將天然牛皮的表側作為鞋面部110的上部,鞋面部110的上部側呈現這樣的功能,即,外觀也良好且不易附著污物,即使附著了污物也能夠容易地除去。另外,將天然牛皮的背側作為鞋底部120的下部,呈現防滑的功能。
[0042]在鞋底部120的上部利用膠水粘接劑安裝有墊部140,該墊部140由具有伸縮性且以線狀混合有除臭成分的布料構成,具有除臭功能及干燥功能。并且,通過膠水粘接安裝在鞋底部120的墊部140被從鞋底部120的一端部側朝向鞋底部120的另一端部側(從圖3及圖6中的左側朝向右側)以V字狀的針跡150縫接在鞋底部120。該V字狀的針跡150起到這樣的作用,即,在將鞋主體100穿戴在腳上時,相對于因穿戴者的運動而對墊部140及鞋底部120產生的力,能夠保持墊部140牢固地安裝于鞋底部120的狀態。
[0043]另外,在鞋主體100的鞋面部110側的開口部130利用針跡162以褶裥形態縫接.有覆套160。該覆套160由伸展性優良的雙向布坯(日文—々二 ^生地)構成,實施了圖案設計。另外,該覆套160將后述的環狀的松緊帶(第一彈性體)170的位于開口部130的
所有部位覆蓋。
[0044]環狀的松緊帶170以褶裥形態縫接在鞋主體100的鞋面部110側的開口部130的一部分。而且,位于開口部130的所有部位如上所述地被覆套160覆蓋。另外,如圖2所示,也可以利用針跡172、174以褶裥形態縫接該松緊帶170。
[0045]另外,在鞋主體100的鞋底部120側的開口部130的內偵彳,通過利用針跡182、184以褶裥形態縫接而設有環狀的松緊帶(第二彈性體)180。
[0046]并且,在鞋主體100的墊部140的靠鞋面部側安裝有具有除臭功能的墊簽190。通過該墊簽190的長度方向上的兩端部分縫接在墊部140來安裝該墊簽190。
[0047]參照圖7及圖8,針對上述構造說明彈跳鞋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子。
[0048]首先,利用膠水將墊部140粘接在鞋底部120的上部側(圖7中的步驟S710)。其次,通過利用縫紉機從鞋底部120的一端部側120a朝向鞋底部120的另一端部側(從圖6中的左側朝向右側)設置V字狀的針跡150,將墊部140縫接在鞋底部120 (圖7中的步驟S720)。接著,利用縫紉機以針跡162將覆套160以褶裥形態縫接在鞋面部110側的形成開口部130的部位(圖7中的步驟S730)。之后,利用縫紉機將松緊帶170以褶裥形態縫接在鞋面部110側的形成開口部130的部位(圖7中的步驟S740)。而且,利用縫紉機將鞋面部110的緣部IlOb和鞋底部120的緣部120b縫合成袋狀以在該鞋面部110的一端部側IlOa和鞋底部120的一端部側120a形成開口部130,從而制作鞋主體100,其中,縫合處距離邊緣部的寬度為2.5mm (圖7中的步驟S750)。在完成的鞋主體100中,通過利用縫紉機設置針跡182、184而將松緊帶180以褶裥形態縫接在鞋主體100的鞋底部120側的開口部130(圖7中的步驟S760)。最后,將墊簽190在其兩端部縫接在墊部140的上部(圖7中的步驟S770)。由此,完成本實施方式的彈跳鞋。
[0049]在上述彈跳鞋的制造工序中,將覆套160和松緊帶170安裝于開口部130的工序的順序設成在安裝了覆套160之后安裝松緊帶170,但也可以如圖8所示那樣在安裝了松緊帶170之后安裝覆套160。
[0050]即,首先,利用膠水將墊部140粘接在鞋底部120的上部側(圖8中的步驟S810)。其次,通過利用縫紉機從鞋底部120的一端部側120a朝向鞋底部120的另一端部側(從圖6中的左側朝向右側)設置V字狀的針跡150,將墊部140縫接在鞋底部120 (圖8中的步驟S820)。接著,利用縫紉機以針跡172、174將松緊帶170以褶裥形態縫接在鞋面部110側的形成開口部130的部位(圖8中的步驟S830)。之后,通過利用縫紉機在鞋面部110設置針跡162,將覆套160以褶裥形態縫接在松緊帶170的被縫接在開口部130的部位,從而將該部位整體覆蓋(圖8中的步驟S840)。而且,利用縫紉機將鞋面部110的緣部IlOb和鞋底部120的緣部120b縫合成袋狀以在該鞋面部110的一端部側IlOa和鞋底部120的一端部側120a形成開口部130,從而制作鞋主體100,其中,縫合處距離邊緣部的寬度為2.5mm (圖8中的步驟S850)。在完成的鞋主體100中,通過利用縫紉機設置針跡182、184而將松緊帶180以褶裥形態縫接在鞋主體100的鞋底部120側的開口部130(圖8中的步驟S860)。最后,將墊簽190在其兩端部縫接在墊部140的上部(圖8中的步驟S870)。由此,完成本實施方式的彈跳鞋。
[0051]采用上述實施方式,由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牛皮構成鞋主體100,將松緊帶170,180以褶裥形態縫接于鞋主體100,而且縫接在鞋面部110側的開口部130的松緊帶170被覆套160整體覆蓋,因此,能夠充分發揮天然牛皮的功能,運動特性、保持性及穿戴感優良,能夠有助于給表演、競技、練習等帶來較高的穩定性及安全性,并且能夠提供較高的耐久性。另外,能夠解決穿鞋的不適感、疼痛或者損傷腳背皮膚這樣的問題。另外,鞋主體100的大腳趾側的半部的形狀和小腳趾側的半部的形狀非對稱,為了使鞋主體100能夠柔軟地包入全部腳趾,大腳趾側的半部的面積形成得大于小腳趾側的半部的面積,也不會像以往那樣在使穿戴者的腳成為內八字的方向上產生力,因此,也不會對穿戴者施加額外的負荷,此外,由于在鞋底部120設有V字狀的針跡150,因此,墊部140相對于鞋底部120的安裝力顯著提高,結果,能夠精神集中于表演、競技、練習等。而且,由于對覆套160實施了圖案設計,因此,能夠提供美觀也良好、實施了各種工業圖案設計的鞋。另外,另外,由于能夠利用安裝于鞋底部120的墊部140吸收臭味、汗等水分,因此,起到除臭性、干燥性也優良這樣的衛生方面的實用效果。而且,鞋主體100的鞋底側利用其與墊部140的雙重構造起到這樣的效果,即,也經得起摩擦、汗等的影響,與通過熱熔接安裝的以往類型的墊相比,不易剝離,而且墊密合于腳而不易打滑。并且,通過使用厚度為約0.4mm的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材料,能夠制作接近腳的形狀,從而能夠保持對腳的適當的保持性,而且穿戴感、合腳感也優良。即使針跡碰到腳尖,由于天然牛皮的特性,與以往相比,也不會有不必要的壓迫感、按壓感,能夠得到柔軟的觸感。而且,由于將天然皮革的表側作為鞋面部110的上部,因此,鞋面部110的上部側的外觀也良好,不易附著污物,即使附著了污物也能夠容易地除去。另夕卜,由于將天然皮革的背側作為鞋底部120的下部,因此起到防滑的作用,起到實用效果。并且,松緊帶180以位于開口部130的內側的方式以褶裥形態安裝在鞋底部120的上部側,而且覆套160以褶裥形態安裝在開口部130,因此,對穿戴者的腳掌及腳踝產生適度的摩擦力,也能夠防止鞋主體100在體操表演過程中不小心脫落。對于這樣的效果,不準備專用的制造裝置、設備就能夠實現彈跳鞋,因此經濟而且有用。
[0052]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松緊帶180縫接在鞋底部120的開口部130的內偵牝但如圖9的變形例所示,也可以利用針跡182、184、186、188將松緊帶180縫接在鞋底部120的下部側(開口部130的外側)。通過這樣構成,松緊帶180更加不會直接接觸于腳底側,能
夠進一步減輕負荷。
[0053]另外,彈跳鞋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圖7及圖8所示的工序的順序,也可以在將墊部140安裝于鞋底部120之后設置墊簽190。另外,也可以在將松緊帶170、180以褶裥形態縫接在開口部130之后,將覆套160安裝于松緊帶170,能夠適當地變更。不言而喻,本發明只要不脫離其主旨,就能夠進行各種變形。
[0054]附圖標記說明
[0055]100、鞋主體;110、鞋面部;110b、緣部;120、鞋底部;120b、緣部;130、開口部;140、墊部;150、V字狀的針跡;160、覆套(包覆部);170、松緊帶(第一彈性體);180、松緊帶(第二彈性體);190、墊簽。
【權利要求】
1.一種彈跳鞋,其特征在于, 該彈跳鞋包括: 袋狀的鞋主體,其是將鞋面部和鞋底部各自的緣部縫合以在該鞋面部的一端部側和將該鞋底部的一端部側形成開口部而構成的; 墊部,其安裝在該鞋底部的上部側,由具有伸縮性且具有除臭功能的材料構成; 環狀的第一彈性體,其縫接在該鞋主體的鞋面部側的開口部; 包覆部,其以褶裥形態縫接在上述鞋面部,并將該第一彈性體的位于開口部的所有部位覆蓋; 環狀的第二彈性體,其以褶裥形態縫接在上述鞋主體的鞋底部側的開口部, 其中,上述鞋面部,其一側半部的形狀與另一側半部的形狀非對稱,由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皮革或者具有與該天然皮革同等的柔軟性及伸展性的材料構成, 上述鞋底部,其寬度小于該鞋面部的寬度,一側半部的形狀與另一側半部的形狀非對稱,由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皮革或者具有與該天然皮革同等的柔軟性及伸展性的材料構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跳鞋,其特征在于, 上述墊部通過膠水粘接安裝在上述鞋底部的上部,并且從鞋底部的一端部側朝向鞋底部的另一端部側以V字狀的針跡縫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彈跳鞋,其特征在于, 上述袋狀的鞋主體是將上述鞋面部的緣部和上述鞋底部的緣部縫合而構成的,其中,縫合處距離邊緣部的寬度為2.5mm。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彈跳鞋,其特征在于, 上述鞋面部和鞋底部是厚度為0.4mm的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牛皮或者具有與該天然牛皮同等的功能的材料。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彈跳鞋,其特征在于, 將天然皮革的表側構成為上述鞋面部的上部,將天然皮革的背側構成為上述鞋底部的下部。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彈跳鞋,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墊部設有具有除臭功能的墊簽。
7.—種彈跳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該彈跳鞋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在鞋底部的上部側粘接由具有伸縮性且具有除臭功能的材料構成的墊部,該鞋底部的寬度小于鞋面部的寬度,該鞋底部的一側半部的形狀與另一側半部的形狀非對稱,且由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皮革或者具有與該天然皮革同等的柔軟性及伸展性的材料構成,該鞋面部的一側半部的形狀與另一側半部的形狀非對稱,且由柔軟的具有伸展性的天然皮革或者具有與該天然皮革同等的柔軟性及伸展性的材料構成; 從該鞋底部的一端部側朝向另一端部側以V字狀的針跡將粘接于上述鞋底部的上部側的上述墊部縫接; 通過將上述鞋面部和上述鞋底部各自的緣部縫合以在上述鞋面部的一端部側和上述鞋底部的一端部側形成開口部而形成袋狀的鞋主體;將環狀的第一彈性體縫接在該鞋主體的鞋面部側的開口部; 以褶裥形態將包覆部縫接在上述鞋面部,其將該第一彈性體的位于開口部的所有部位覆蓋; 以褶裥形態將環狀的第二彈性體縫接在上述鞋主體的鞋底部側的開口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彈跳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上述鞋面部的緣部和上述鞋底部的緣部縫合而形成上述袋狀的鞋主體,其中,縫合處距離邊緣部的寬度為2.5mm。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彈跳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該彈跳鞋的制造方法設 有將具有除臭功能的墊簽安裝在上述墊部的工序。
【文檔編號】A43B5/12GK103445386SQ201210266900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8日
【發明者】田邊惠里 申請人:田邊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