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運動鞋鞋底減震性能測試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鞋類性能測試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運動鞋鞋底減震性能測試方法。
背景技術:
現代人對鞋子的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穿著舒服,還要耐穿好看等。一般而言,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應具備耐磨、耐水,耐油、耐熱、耐壓、耐沖擊、彈性好、容易適合腳型、定型后不易變型、保溫、易吸收濕氣等。運動鞋需要有一定的運動強度,因此,需對運動鞋的鞋底或鞋底材料的進行減震性能測試。而現有的運動鞋鞋底減震性能測試方法,一般具有操作較復雜,檢測效率較低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運動鞋鞋底減震性能測試方法,該方法操作便捷,檢測效率較高。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運動鞋鞋底減震性能測試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對樣品進行預處理,具體為將樣品置于25±2° C標準預處理環境下放置4小時。第二步,測量并記錄樣品的厚度,精確到O. 5_。第三步,測量并記錄樣品的硬度。第四步,確定樣品受沖擊的測試部位,并對測試部位進行標示;測試部位可以為前掌測試點或后跟測試點,其中,前掌測試點距樣品鞋跟端的距離為樣品表面內部長度的75%±2mm,且與樣品的兩側邊緣等距;后跟測試點距樣品鞋跟端的距離為樣品表面內部長度的12%±2mm,且與樣品的兩側邊緣等距。第四步,樣品安裝固定于測試儀器,樣品受沖擊的測試部位須固定在沖錘的正下方;所述測試儀器能模擬特定質量重物從特定高度自由下落沖擊所要測試的樣品,能實現對測試部位進行循環沖擊,能自動記錄試樣沖擊過程中的沖擊最大力值FM、最大壓縮位移值DM、實際沖擊能量UM、滯后能量比HER、達到最大形變時的時間TM、最大加速度與重力加速度的比值G。第五步,調整測試儀器的參數調整沖錘的下落高度,使得加載在樣品上的沖擊能量達到要求,該調整的次數不超過5次,且此沖擊循環不作為測試循環的一部分。第六步,調整完測試儀器的參數后,樣品靜置停留I分鐘以上后才能開始第七步的測試。第七步,開始加載測試儀器,使得循環沖擊次數為30次,沖擊間隔時間為3秒飛秒,記錄下第26 30次的沖擊測試數據。第八步,待沖擊結束后,取下樣品,并記錄樣品表面的破損和變形的外觀變化。
第九步,根據記錄下的第26 30次的沖擊測試數據,計算出第26 30次沖擊過程中以下指標的平均值FM平均、DM平均、UM平均、HER平均、TM平均、G平均。第十步,進行標準化計算FM
標準化=FM平均 X (UR/ UM平均)/2;DM標準化=DM平均X
(UR/ UM平均)/2 ;G標靴=G平均X (UR/ UM平均)/2 ;其中,UR為參考能量,樣品為中等運動強度的鞋款時取5J,樣品為高等運動強度的鞋款時取7J。弟十一步,根據所記錄的樣品的厚度、硬度、FM標準化、DM標準化、G標準化、UM平均、HER平均、TMto與樣品相應的技術要求進行對比,以及樣品表面破損和變形的外觀變化程度,作出樣品的測試結論。 所述沖錘的重量8. 5Kg,形狀為直徑45mm的圓柱體,底部倒圓角以防止沖擊過程中損壞樣品。要求樣品表面平整,厚度為5mnT35mm。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所述運動鞋鞋底減震性能測試方法,通過特定質量的重物從某一高度自由下落沖擊樣品來模擬人體落地時鞋底的受力情況,并通過測量樣品在沖擊過程中所吸收的能量,以及樣品的受力和變形情況等,來評價鞋底的減震性能,以上操作步驟緊而有序,檢測項目針對性強,具有操作便捷,檢測效率較高的優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所述運動鞋鞋底減震性能測試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對樣品進行預處理,具體為將樣品置于25±2° C標準預處理環境下放置4小時。一般要求樣品表面平整,厚度為5mnT35mm,對于成鞋,在測試過程中應把幫面除去。第二步,測量并記錄樣品的厚度,精確到O. 5mm。成鞋或鞋底的厚度一般取測試部位三個測試點的平均值,或依鞋底結構而定。第三步,測量并記錄樣品的硬度。第四步,確定樣品受沖擊的測試部位,并對測試部位進行標示;測試部位可以為前掌測試點或后跟測試點,其中,前掌測試點距樣品鞋跟端的距離為樣品表面內部長度的75%±2mm,且與樣品的兩側邊緣等距;后跟測試點距樣品鞋跟端的距離為樣品表面內部長度的12%±2mm,且與樣品的兩側邊緣等距。第四步,樣品安裝固定于測試儀器,樣品受沖擊的測試部位須固定在沖錘的正下方;所述測試儀器能模擬特定質量重物從特定高度自由下落沖擊所要測試的樣品,能實現對測試部位進行循環沖擊,能自動記錄試樣沖擊過程中的沖擊最大力值FM、最大壓縮位移值DM、實際沖擊能量UM、滯后能量比HER、達到最大形變時的時間TM、最大加速度與重力加速度的比值G。第五步,調整測試儀器的參數調整沖錘的下落高度,使得加載在樣品上的沖擊能量達到要求,該調整的次數不超過5次,且此沖擊循環不作為測試循環的一部分;所述沖錘的重量8. 5Kg,形狀為直徑45mm的圓柱體,底部倒圓角以防止沖擊過程中損壞樣品。第六步,調整完測試儀器的參數后,樣品靜置停留I分鐘以上后才能開始第七步的測試。第七步,開始加載測試儀器,使得循環沖擊次數為30次,沖擊間隔時間為3秒飛秒,記錄下第26 30次的沖擊測試數據;該測試過程采用多個循環沖擊,目的為的是使最后的測試結果更穩定,更接近實際值。第八步,待沖擊結束后,取下樣品,并記錄樣品表面的破損和變形的外觀變化。第九步,根據記錄下的第26 30次的沖擊測試數據,計算出第26 30次沖擊過程中以下指標的平均值FM平均、DM平均、UM平均、HER平均、TM平均、G平均。第十步,進行標準化計算FM
標準化=FM平均 X (UR/ UM平均)/2;DM標準化=DM平均X
(UR/ UM平均)/2 ;G標靴=G平均X (UR/ UM平均)/2 ;其中,UR為參考能量,樣品為中等運動強度的鞋款時取5J,樣品為高等運動強度的鞋款時取7J ;由于不同用途的鞋子在運動過程中鞋底所受到的沖擊力值(能量)是不一樣的,對于該方法,設定在循環沖擊過程中,樣品每次 受到的沖擊能量是一樣的,對于跑鞋、休閑鞋等中等運動強度的鞋款而言,沖擊能量統一為5J ;對于籃球鞋、排球鞋等高等運動強度的鞋款而言,沖擊能量統一為7J。弟十一步,根據所記錄的樣品的厚度、硬度、FM標準化、DM標準化、G標準化、UM平均、HER平均、TMto與樣品相應的技術要求進行對比,以及樣品表面破損和變形的外觀變化程度,作出樣品的測試結論。上述運動鞋鞋底減震性能測試方法,通過特定質量的重物從某一高度自由下落沖擊樣品來模擬人體落地時鞋底的受力情況,并通過測量樣品在沖擊過程中所吸收的能量,以及樣品的受力和變形情況等,來評價鞋底的減震性能,以上操作步驟緊而有序,檢測項目針對性強,具有操作便捷,檢測效率較高的優點。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故凡依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
1.運動鞋鞋底減震性能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對樣品進行預處理,具體為將樣品置于25±2° C標準預處理環境下放置4小時; 第二步,測量并記錄樣品的厚度,精確到O. 5mm ; 第三步,測量并記錄樣品的硬度; 第四步,確定樣品受沖擊的測試部位,并對測試部位進行標示;測試部位可以為前掌測試點或后跟測試點,其中,前掌測試點距樣品鞋跟端的距離為樣品表面內部長度的75%±2mm,且與樣品的兩側邊緣等距;后跟測試點距樣品鞋跟端的距離為樣品表面內部長度的12%±2mm,且與樣品的兩側邊緣等距; 第四步,樣品安裝固定于測試儀器,樣品受沖擊的測試部位須固定在沖錘的正下方;所述測試儀器能模擬特定質量重物從特定高度自由下落沖擊所要測試的樣品,能實現對測試部位進行循環沖擊,能自動記錄試樣沖擊過程中的沖擊最大力值FM、最大壓縮位移值DM、實際沖擊能量UM、滯后能量比HER、達到最大形變時的時間TM、最大加速度與重力加速度的比值G ; 第五步,調整測試儀器的參數調整沖錘的下落高度,使得加載在樣品上的沖擊能量達到要求,該調整的次數不超過5次,且此沖擊循環不作為測試循環的一部分; 第六步,調整完測試儀器的參數后,樣品靜置停留I分鐘以上后才能開始第七步的測試; 第七步,開始加載測試儀器,使得循環沖擊次數為30次,沖擊間隔時間為3秒 5秒,記錄下第26 30次的沖擊測試數據; 第八步,待沖擊結束后,取下樣品,并記錄樣品表面的破損和變形的外觀變化; 第九步,根據記錄下的第26 30次的沖擊測試數據,計算出第26 30次沖擊過程中以下指標的平均值FM平均、DM平均、UM平均、HER平均、TM平均、G平均; 第十步,進行標準化計算 FM標準化=FM平均X (UR/ UM平均)/2 ; DM標準化=DM平均X (UR/ UM平均)/2 ; G標準化=G平均X (UR/ UM平均)/2 ; 其中,UR為參考能量,樣品為中等運動強度的鞋款時取5J,樣品為高等運動強度的鞋款時取7J ; 第H^一步,根據所記錄的樣品的厚度、硬度、FM標準化、DM標準化、G標準化、UM平均、HER平均、TM平與樣品相應的技術要求進行對比,以及樣品表面破損和變形的外觀變化程度,作出樣品的測試結論。
2.根據權要求I所述的運動鞋鞋底減震性能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沖錘的重量8. 5Kg,形狀為直徑45mm的圓柱體,底部倒圓角以防止沖擊過程中損壞樣品。
3.根據權要求I所述的運動鞋鞋底減震性能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要求樣品表面平整,厚度為5mnT35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鞋類性能測試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運動鞋鞋底減震性能測試方法,通過特定質量的重物從某一高度自由下落沖擊樣品來模擬人體落地時鞋底的受力情況,并通過測量樣品在沖擊過程中所吸收的能量,以及樣品的受力和變形情況等,來評價鞋底的減震性能,以上操作步驟緊而有序,檢測項目針對性強,具有操作便捷,檢測效率較高的優點。
文檔編號A43D1/08GK102771956SQ20121026872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日
發明者高軍 申請人:東莞市世通儀器檢測服務有限公司, 東莞市恒宇儀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