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鏈牙結構及具有該鏈牙結構的拉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拉鏈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具有鏈牙結構及具有該鏈牙結構的拉鏈。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塑膠拉鏈的鏈牙一般包括兩種情形,一種是正反兩面牙形完全對稱,另一種是正反兩面牙形完全不同。前者一般是在鏈牙齒頭部兩側增設兩左右對稱的突出平板,同時在鏈牙齒頭厚度方向的中間段還開設一溝槽,如此在鏈牙齒頭相互嚙合時,一邊鏈牙的突出平板可插入另 一邊鏈牙的溝槽中,并確保突出平板與溝槽配合時有一定的間隙,使得拉鏈拉合后,無論鏈坯怎么被折彎,鏈牙都不會相互脫出,同時整個鏈坯表面又能保持平整。這種鏈牙兩面形狀完全相同,鏈坯拉合后,鏈牙正反兩面能同時承受力,所以能承受較大的力,其缺點是拉鏈較重。后者雖然是正反兩面牙形完全不同,但正面或反面本身牙形卻是完全對稱的。在單個鏈牙長度方向,一面鏈牙從末端到齒頭部外形尺寸呈逐漸縮小之勢,而另一面,齒頭與普通塑鋼拉鏈鏈牙的齒頭一樣呈兩端突出的形狀以承受外力。這種結構的鏈牙,鏈牙上沒有設置突出平板與溝槽,從長度方向呈逐漸縮小之勢的那一面與齒頭呈兩端突出形狀的那一面在中性面上相交合點開始分界,長度方向上左右兩側的突出平面(即正反兩面正面投影不重合的部分各自形成的平面)必須設有一定的高低差,才能確保拉鏈拉合后,無論鏈坯怎么被折彎,鏈牙都不會相互脫出,同時整個鏈坯表面又能保持平整。這種鏈牙兩面形狀完全不同,其特點是拉鏈較輕,但是鏈坯拉合后,鏈牙只有一面能承受力,故在承受力方面要較前者差。有鑒于此,本發明人針對現有技術中拉鏈的上述困難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鏈牙結構,其既能承受較大的力,又能減輕拉鏈質量,同時還能確保拉合后拉鏈正反兩面形狀一樣。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一種鏈牙結構,其中,包括固定在一起且形狀相同的正面部分和反面部分,該正面部分具有第一基部和第一齒頭部,該反面部分具有第二基部和第二齒頭部,該第一齒頭部具有第一突出端和第一溝槽,該第一溝槽位于第一突出端與第一基部之間,該第二齒頭部具有第二突出端和第二溝槽,該第二溝槽位于第二突出端與第二基部之間,該第一突出端和第二突出端朝相反的方向突出,在拉鏈拉合時,該第一溝槽內容置有相對側布帶上第一嚙合鏈牙的第一突出端,該第二溝槽容置有相對側布帶上第二嚙合鏈牙的第二突出端,該第一嚙合鏈牙和第二嚙合鏈牙為相對側布帶上的相鄰鏈牙。進一步,該第一齒頭部上還形成有第一讓位槽,該第一讓位槽和第一突出端分設于第一齒頭部的左右兩側,該第二齒頭部上還形成有第二讓位槽,該第二讓位槽和第二突出端分設于第二齒頭部的左右兩側。進一步,該正面部分在第一齒頭部的伸出端以及第一基部向第一齒頭部過渡部形成兩個平面,該反面部分在第二齒頭部的伸出端以及第二基部向第二齒頭部過渡部亦形成兩個平面,并且該正面部分的兩個平面和反面部分的兩個平面比鏈牙厚度方向的對稱中性面低。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該鏈牙結構的拉鏈,該拉鏈具有布帶以及形成在布帶上的鏈牙,該鏈牙采用上述鏈牙結構。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涉及的一種鏈牙結構及具有該鏈牙結構的拉鏈,其至少存在如下有益效果一、在拉鏈處于拉合狀態后,該鏈牙上的第一齒頭部或第二齒頭部若受到拉力,則恰好由正面部分的第一突出端和反面部分的第二突出端來承擔,由于第一突出端和第二突 出端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并且第一突出端和第二突出端上的兩個力量支撐點恰能呈中心對稱,如此其既能保持兩個齒頭部的受力均衡,又因為增加了兩個力量支撐點的距離,所以能承受更大的力。二、改善了拉感由于每個面都少了一個突出端,從而減小了鏈牙拉合與分開時拉鏈厚度方向的上下的接觸面,所以減小了齒頭嚙合與分開時拉鏈頭給予鏈牙上下接觸面的阻力,故而,使拉感更輕巧舒暢。三、由于該正面部分或反面部分只形成有一個突出端,故相比于現有技術有兩個突出端的鏈牙而言,減輕了鏈牙的重量,并使得整個拉鏈較輕。四、本發明相較于現有技術的塑膠拉鏈,具有特別時尚、特別獨特的外觀裝飾效
果O
圖I為本發明涉及一種鏈牙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平面圖。圖中鏈牙結構100正面部分I第一基部11第一齒頭部12第一突出端121第一溝槽122第一讓位槽123反面部分2第二基部21第二齒頭部22第二突出端221第二溝槽222第二讓位槽223平面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I和圖2所示,本發明涉及的一種鏈牙結構100,包括固定在一起且形狀相同的正面部分I和反面部分2。該正面部分I具有第一基部11和第一齒頭部12,該第一齒頭部12具有第一突出端121和第一溝槽122,該第一溝槽122位于第一突出端121與第一基部11之間。該反面部分2具有第二基部21和第二齒頭部22,該第二齒頭部22具有第二突出端221和第二溝槽222,該第二溝槽222位于第二突出端221與第二基部21之間。該第一突出端121和第二突出端221朝相反的方向突出,在拉鏈拉合時,該第一溝槽122內容置有相對側布帶上第一嚙合鏈牙的第一突出端,該第二溝槽222容置有相對側布帶上第二嚙合鏈牙的第二突出端,該第一嚙合鏈牙和第二嚙合鏈牙為相對側布帶上的相鄰鏈牙,如此實現了兩個布帶上鏈牙的交替嚙合相連。 這樣,本發明涉及的一種鏈牙結構100及具有該鏈牙結構100的拉鏈,在拉鏈處于拉合狀態后,該鏈牙上的第一齒頭部12或第二齒頭部22若受到拉力,則恰好由正面部分I的第一突出端121和反面部分2的第二突出端221來承擔,由于第一突出端121和第二突出端221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并且第一突出端121和第二突出端221上的兩個力量支撐點恰能呈中心對稱,該力量支撐點即為當前鏈牙與對面側鏈牙之間的接觸點,如此其既能保持兩個齒頭部的受力均衡,又因為增加了兩個力量支撐點的距離(直角三角形中斜邊邊長大于直角邊),所以能承受更大的力,每個點所受的力就減小了。另外,由于該正面部分I或反面部分2只形成有一個突出端,故相比于現有技術有兩個突出端的鏈牙而言,減輕了鏈牙的重量,并使得整個拉鏈較輕;同時由于每個面都少了一個突出端,從而減小了鏈牙拉合與分開時拉鏈厚度方向的上下的接觸面,所以減小了齒頭嚙合與分開時拉鏈頭給予鏈牙上下接觸面的阻力,故而改善了拉感,使拉感更輕巧舒暢。此外,由于本發明鏈牙結構100的特殊性,其相較于現有技術的塑膠拉鏈來說,具有特別時尚、特別獨特的外觀裝飾效果。為了能讓拉鏈上相鄰鏈牙之間距離能夠被縮短,從而使得整個拉鏈變得更加緊湊,該第一齒頭部12上還形成有第一讓位槽123,該第一讓位槽123和第一突出端121分設于第一齒頭部12的左右兩側,該第二齒頭部22上還形成有第二讓位槽223,該第二讓位槽223和第二突出端221分設于第二齒頭部22的左右兩側。如圖I和圖2所不,該正面部分I在第一齒頭部12的伸出端以及第一基部11向第一齒頭部12過渡部形成兩個平面3 ;同樣地,該反面部分2在第二齒頭部22的伸出端以及第二基部21向第二齒頭部22過渡部亦形成兩個平面3,并且該正面部分I的兩個平面3和反面部分2的兩個平面3比鏈牙厚度方向的對稱中性面低,具體低O. 06mm或以上。這樣,鏈牙在嚙合后既不會因塑料注塑后因冷卻收縮產生變形而表面變得不平整(該不平整會影響拉合過程,降低了拉鏈的拉感),也不會因為鏈牙厚度方向沒有相互限制的平面而在拉合后鏈坯被折彎時,鏈牙會相互脫出。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具有該鏈牙結構100的拉鏈,該拉鏈具有布帶以及形成在布帶上的鏈牙,該鏈牙采用如上上述的鏈牙結構100。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發明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的專利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鏈牙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一起且形狀相同的正面部分和反面部分,該正面部分具有第一基部和第一齒頭部,該反面部分具有第二基部和第二齒頭部,該第一齒頭部具有第一突出端和第一溝槽,該第一溝槽位于第一突出端與第一基部之間,該第二齒頭部具有第二突出端和第二溝槽,該第二溝槽位于第二突出端與第二基部之間,該第一突出端和第二突出端朝相反的方向突出,在拉鏈拉合時,該第一溝槽內容置有相對側布帶上第一嚙合鏈牙的第一突出端,該第二溝槽容置有相對側布帶上第二嚙合鏈牙的第二突出端,該第一嚙合鏈牙和第二嚙合鏈牙為相對側布帶上的相鄰鏈牙。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鏈牙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齒頭部上還形成有第一讓位槽,該第一讓位槽和第一突出端分設于第一齒頭部的左右兩側,該第二齒頭部上還形成有第二讓位槽,該第二讓位槽和第二突出端分設于第二齒頭部的左右兩側。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鏈牙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正面部分在第一齒頭部的伸出端以及第一基部向第一齒頭部過渡部形成兩個平面,該反面部分在第二齒頭部的伸出端以及第二基部向第二齒頭部過渡部亦形成兩個平面,并且該正面部分的兩個平面和反面部分 的兩個平面比鏈牙厚度方向的對稱中性面低。
4.一種具有該鏈牙結構的拉鏈,該拉鏈具有布帶以及形成在布帶上的鏈牙,該鏈牙采用如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上述的鏈牙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鏈牙結構及具有該鏈牙結構的拉鏈,該鏈牙結構包括形狀相同的正面部分和反面部分,正面部分具有第一基部和第一齒頭部,該反面部分具有第二基部和第二齒頭部,第一齒頭部具有第一突出端和第一溝槽,第一溝槽位于第一突出端與第一基部之間,該第二齒頭部具有第二突出端和第二溝槽,第二溝槽位于第二突出端與第二基部之間,第一突出端和第二突出端朝相反的方向突出,在拉鏈拉合時,第一溝槽內容置有相對側布帶上第一嚙合鏈牙的第一突出端,第二溝槽容置有相對側布帶上第二嚙合鏈牙的第二突出端,第一嚙合鏈牙和第二嚙合鏈牙為相對側布帶上的相鄰鏈牙。本發明能在承受較大力的同時還減輕拉鏈質量,并還具有外觀裝飾性好的特點。
文檔編號A44B19/02GK102948974SQ20121047355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0日
發明者張田, 陳凌劍 申請人:福建潯興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