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中底,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具有排沙、排水和排氣的鞋中底。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對生活消費品的種類、款式及質量均提出新的要求,以滿足人們個性化的追求。其中,鞋就是諸多消費品中的一種。目前,一般應用于鞋上的鞋中底主要包括兩層,位于背面的橡膠層和粘接于橡膠層上的織布層,通常橡膠層采用EVA(英文全稱為Ethylene-Vinyl Acetate,中文的俗稱為橡皮膠,其化學名稱為乙烯-醋酸乙烯脂)發泡材料或者PU材料(化學名稱為聚氨脂樹 脂)。但是這些產品的透氣性較差,使用者行走時間稍長就會產生難聞的異味,特別是對于汗腳的人來說更為嚴重。因此,上述的鞋中底在透氣方面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現有技術中針對鞋中底的透氣性能做出了技術改進,其中一種改進方案是在鞋中底的背面開設有若干使空氣流通的溝槽,該溝槽由鞋中底外通至鞋中底末端處,再將鞋中底末端延長至腳后跟上方的鞋口附近,由于用于空氣流通的溝槽位于整個鞋中底的底面,因此氣體無法實現上下流通,造成氣體很難排出,從而鞋子內產生異味;另外一種改方案是在鞋中底上開設通孔,該通過貫穿鞋中底的上下表面,雖然這種方案的鞋中底可以實現氣體的上下流通,但仍存在不足之處,為能與腳底接觸柔軟,鞋中底的硬度不能太硬,否則會造成穿起來不舒適,然而如果鞋中底較柔軟,當受到人體的重量壓迫后會堵住所述通孔,從而影響氣體的有效對流。另,目前市面上的鞋中底除了存在上述的缺陷外,還不具有排水和排沙等功能。因此,亟待一種改進型的鞋中底來克服上述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體對流效果好的、穿著舒適的并具有排水排沙功能的鞋中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鞋中底,包括腳床及模型中底。所述腳床連接于所述模型中底上并與所述模型中底形成一密閉的收容腔,所述模型中底具有凸伸入所述收容腔內的阻擋支撐件,所述阻擋支撐件呈間隔設置并與所述腳床相抵觸,相鄰兩所述阻擋支撐件形成集沙溝,所有形成的所述集沙溝相互交錯形成網狀的導引通道,所述模型中底的側壁開設有與所述導引通道連通的排沙孔,所述腳床開設有若干貫穿該腳床的正面和背面的漏沙孔,所述漏沙孔與所述導引通道相對并與所述導引通道相連通,所述阻擋支撐件和模型中底的硬度系數均比所述腳床正面的硬度系數高。較佳地,所述阻擋支撐件呈條狀,所述條狀的阻擋支撐件的長度方向與所述模型中底的長度方向相一致;具體地,所述阻擋支撐件呈等間隔的平行設置,一方面使得阻擋支撐件對腳床的支撐效果更好,更有效地防止導引通道因受人體重量的壓迫而造成堵住,另一方面使導引通道的布局更優,使得導引通道內水和沙的排出效果更好。較佳地,所述模型中底的頂部凹陷出一凹槽,所述腳床與所述凹槽共同形成所述收容腔,有效地降低模型中底的材料的使用量而降低制造成本。較佳地,所述模型中底的底部上設置有止滑耐磨片,以提高防滑耐磨性能。較佳地,所述腳床的正面為一曲面,該曲面在配合人體重量及不同硬度的交互作用下對使用者的足部的按摩效果更好,從而令使用者的穿著更舒適。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相鄰兩阻擋支撐件形成集沙溝,所有形成的集沙溝相互交錯形成網狀的導引通道,且模型中底的側壁開設有與導引通道連通的排沙孔,而腳床開設有若干貫穿該腳床的正面和背面的漏沙孔,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網狀的導引通道借助漏沙孔和排沙孔實現與外部連通,令本實用新型鞋中底的氣流與外界保持順暢流通狀 態,使腳床處的氣體、水和沙通過漏沙孔漏入到導引通道內,再通過排沙孔就能及時地排出;同時,由于阻擋支撐件和模型中底的硬度系數均比腳床正面的硬度系數高,因此在保證腳床的正面與人體腳底柔軟接觸的同時,一方面能防止導引通道因受到壓迫而被堵住;另一方面能借助人體重量及不同硬度的交互作用,對使用者的足部進行按摩和釋壓。所以,本實用新型鞋中底的氣體對流效果好、且穿著舒適,并具有排水排沙的功能。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圖I為安裝有本實用新型鞋中底的鞋子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所示鞋子沿鞋頭至鞋根的方向剖切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鞋中底的正面結構圖。圖4為圖3所不鞋中底在拆卸腳床后的結構不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鞋中底的模型中底的背面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參照圖I至圖4,本實用新型鞋中底100與一鞋面200相連接,共同形成一供人們穿過的鞋子,其中,本實用新型鞋中底100包括腳床10及模型中底20。該腳床10連接于模型中底20上,且腳床10與模型中底20形成一密閉的收容腔30,而模型中底20具有凸伸入收容腔30內的阻擋支撐件40,該阻擋支撐件40呈間隔設置并與腳床10相抵觸,相鄰兩阻擋支撐件40形成集沙溝51,所有形成的集沙溝51相互交錯形成網狀的導引通道50 ;所述模型中底20的側壁22開設有與導引通道50連通的排沙孔60,具體為模型中底20側壁22的鞋頭部分、鞋根部分、鞋頭部分與鞋根部分所夾的部分均開設有排沙孔60,以使腳床10正面IOa處的氣體、水和沙子借助下面提到的漏沙孔11漏入至導引通道50內,然后再借助模型中底20側壁22的鞋頭部分、鞋根部分、鞋頭部分與鞋根部分所夾的部分上的排沙孔60,極易地使導引通道50內的氣體、水和沙子由模型中底20側壁22的周圍處排出以提高本實用新型鞋中底100的排氣、排水及排沙效果;而所述腳床10開設有若干貫穿該腳床10的正面IOa和背面IOb的漏沙孔11,該漏沙孔11與導引通道50相對,且漏沙孔11與導引通道50相連通。同時,阻擋支撐件40和模型中底20的硬度系數均比腳床10正面IOa的硬度系數高。其中,上述提到的收容腔30的形成方式是在模型中底20的頂部凹陷出一凹槽21,該凹槽21與腳床10共同形成收容腔30,以有效地降低模型中底20的材料的使用量而降低制造成本。同時,為提高本實用新型鞋中底100的防滑耐磨性能,故在模型中底20的底部上設置有止滑耐磨片23,該止滑耐磨片23呈弧形結構,并與本實用新型鞋中底100的外形相適應,同時,該止滑耐磨片23是由橡膠材質制造而成的;為在配合人體重量及不同硬度的交互作用下對使用者的足部的按摩效果更好,從而令使用者的穿著更舒適,故將上述提到的腳床10的正面IOa設計為一曲面。結合圖5,更具體地,如下較優者,所述阻擋支撐件40呈條狀,所述條狀的阻擋支撐件40的長度方向與所述 模型中底20的長度方向相一致,具體地,所述阻擋支撐件40呈等間隔的平行設置,一方面使得阻擋支撐件40對腳床10的支撐效果更好,更有效地防止導引通道50因受人體重量的壓迫而造成堵住,另一方面使導引通道50的布局更優,使得導引通道50內水和沙的排出效果更好。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相鄰兩阻擋支撐件40形成集沙溝51,所有形成的集沙溝51相互交錯形成網狀的導引通道50,且模型中底20的側壁22開設有與導引通道50連通的排沙孔60,而腳床10開設有若干貫穿該腳床10的正面IOa和背面IOb的漏沙孔11,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導引通道50借助漏沙孔11和排沙孔60實現與外部連通,令本實用新型鞋中底100的氣流與外界保持順暢流通狀態,使腳床10處的氣體、水和沙通過漏沙孔11漏入到導引通道50內,再通過排沙孔60就能及時地排出;同時,由于阻擋支撐件40和模型中底20的硬度系數均比腳床10正面IOa的硬度系數高,因此在保證腳床10的正面IOa與人體腳底柔軟接觸的同時,一方面能防止導引通道50因受到壓迫而被堵住;另一方面能借助人體重量及不同硬度的交互作用,對使用者的足部進行按摩和釋壓。所以,本實用新型鞋中底100的氣體對流效果好、且穿著舒適,并具有排水排沙的功能。以上結合最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實施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
權利要求1.一種鞋中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腳床及模型中底,所述腳床連接于所述模型中底上并與所述模型中底形成一密閉的收容腔,所述模型中底具有凸伸入所述收容腔內的阻擋支撐件,所述阻擋支撐件呈間隔設置并與所述腳床相抵觸,相鄰兩所述阻擋支撐件形成集沙溝,所有形成的所述集沙溝相互交錯形成網狀的導引通道,所述模型中底的側壁開設有與所述導引通道連通的排沙孔,所述腳床開設有若干貫穿該腳床的正面和背面的漏沙孔,所述漏沙孔與所述導引通道相對并與所述導引通道相連通,所述阻擋支撐件和模型中底的硬度系數均比所述腳床正面的硬度系數高。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支撐件呈條狀,所述條狀的阻擋支撐件的長度方向與所述模型中底的長度方向相一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支撐件呈等間隔的平行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中底的頂部凹陷出一凹槽,所述腳床與所述凹槽共同形成所述收容腔。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中底的底部上設置有止滑耐磨片。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腳床的正面為一曲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鞋中底,包括腳床及模型中底。腳床連接于模型中底上并與模型中底形成一密閉的收容腔,模型中底具有凸伸入收容腔內的阻擋支撐件,阻擋支撐件呈間隔設置并與腳床相抵觸,相鄰兩阻擋支撐件形成集沙溝,所有形成的集沙溝相互交錯形成網狀的導引通道,模型中底的側壁開設有與導引通道連通的排沙孔,腳床開設有若干貫穿該腳床的正面和背面的漏沙孔,漏沙孔與導引通道相對并與導引通道相連通,阻擋支撐件和模型中底的硬度系數均比腳床正面的硬度系數高。本實用新型的導引通道借助漏沙孔和排沙孔實現與外部連通,使氣體的對流效果更好,十分容易地排出水、沙及氣體;同時,能對使用者進行按摩和釋壓作動,從而增加穿著的舒適性。
文檔編號A43B13/16GK202618489SQ201220160598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6日
發明者王瑞昌 申請人:奢法爾國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