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緩解腳底疲勞的皮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具有緩解腳底疲勞的皮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緩解腳底疲勞的皮鞋。
背景技術:
傳統的皮鞋一般包括一皮鞋本體和一鞋墊,該皮鞋本體包括一鞋底和一連接于該鞋底上表面的鞋幫;所述鞋墊貼設于鞋底上。人們穿著傳統的皮鞋行走時,皮鞋的鞋底會比較硬,腳底容易疲勞甚至受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緩解腳底疲勞的皮鞋,使人們穿著該皮鞋行走時可緩解腳底疲勞,保護腳底不受傷。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具有緩解腳底疲勞的皮鞋,包括一皮鞋本體和一鞋墊,所述皮鞋本體包括一鞋底和一連接于該鞋底上表面的鞋幫;所述鞋墊貼設于鞋底上,所述鞋底的上表面沿人體腳底縱中心線處向下凹陷,形成一縱槽;所述鞋墊的下表面向上隆起,形成一與所述縱槽相配合的凸起,該凸起包含一后跟部、一前掌部以及一連接所述后跟部和前掌部的收縮部。較佳地,所述前掌部、收縮部、后跟部的高度值依次增大。較佳地,所述收縮部的高度值從收縮部的前端至后端逐漸增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皮鞋鞋底設置一縱槽,在鞋墊的下表面設置一與所述縱槽相配合的凸起,使人們穿著該皮鞋行走時可緩解腳底疲勞,保護腳底不受傷。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鞋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2,一種具有緩解腳部疲勞的皮鞋100,包括一皮鞋本體I和一鞋墊2,所述皮鞋本體I包括一鞋底11和一連接于該鞋底11上表面的鞋幫12。所述鞋墊2貼設于鞋底11上,所述鞋底11的上表面沿人體腳底縱中心線處向下凹陷,形成一縱槽111。所述鞋墊2的下表面向上隆起,形成一與所述縱槽111相配合的凸起21 ;該凸起21從對應于人體腳底的腳掌延伸至腳后跟,所述凸起21包含一后跟部211、一前掌部212以及一連接所述后跟部211和前掌部212的收縮部213。所述前掌部212、收縮部213、后跟部211的高度值依次增大,該設計是為了配合人們行走時,人體腳底的前掌至腳后跟對鞋墊2施力大小不同,使鞋墊2可根據人體腳底不同部位的施力大小產生彈性變形,從而保護人體腳底不受傷和緩解腳底疲勞。所述收縮部213的高度值從收縮部213的前端2131至后端2132逐漸增大,以與人腳足弓的弧度相適配,從而保護足弓使足弓不產生問題。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具有提高人腳舒適度、增強皮鞋的柔韌性,從而可減少人們行走時對腳底產生的沖擊力量,幫助緩解背、膝蓋酸痛。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 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是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我們所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只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的限定,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依照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飾以及變化,都應當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緩解腳底疲勞的皮鞋,包括一皮鞋本體和一鞋墊,所述皮鞋本體包括一鞋底和一連接于該鞋底上表面的鞋幫;所述鞋墊貼設于鞋底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上表面沿人體腳底縱中心線處向下凹陷,形成一縱槽;所述鞋墊的下表面向上隆起,形成一與所述縱槽相配合的凸起,該凸起包含一后跟部、一前掌部以及一連接所述后跟部和前掌部的收縮部。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緩解腳底疲勞的皮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部、收縮部、后跟部的高度值依次增大。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有緩解腳底疲勞的皮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縮部的高度值從收縮部的前端至后端逐漸增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緩解腳底疲勞的皮鞋,包括一皮鞋本體和一鞋墊,所述皮鞋本體包括一鞋底和一連接于該鞋底上表面的鞋幫;所述鞋墊貼設于鞋底上,所述鞋底的上表面沿人體腳底縱中心線處向下凹陷,形成一縱槽;所述鞋墊的下表面向上隆起,形成一與所述縱槽相配合的凸起,該凸起包含一后跟部、一前掌部以及一連接所述后跟部和前掌部的收縮部。本實用新型可有效緩解腳底疲勞,保護腳底不受傷。
文檔編號A43B13/14GK202536246SQ20122017621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3日
發明者克里斯天諾, 黃冠凱 申請人:克里斯天諾, 黃冠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