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工程車安全帶扣鎖總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程車安全帶扣鎖總成。
背景技術:
工程車安全帶扣鎖總成,通常包括扣鎖機構與連接結構,所述扣鎖機構包括扣鎖殼體以及設置在扣鎖殼體內的扣鎖組件,所述連接機構包括連接殼體,連接殼體內設置有織帶以及錨板,所述織帶設置有兩個連接端,所述兩個連接端分別與扣鎖殼體以及錨板相 連接,然而傳統的工程車安全帶扣鎖總成,其織帶由于沒有彈性作用,駕駛員使用時舒適性不佳。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更好舒適性的工程車安全帶扣鎖總成。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工程車安全帶扣鎖總成,包括扣鎖機構與連接結構,所述扣鎖機構包括扣鎖殼體以及設置在扣鎖殼體內的扣鎖組件,所述連接機構包括連接殼體,連接殼體內設置有織帶以及錨板,所述織帶設置有兩個連接端,所述兩個連接端分別與扣鎖殼體以及錨板相連接,所述織帶的兩個連接端之間設置有松緊帶。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松緊帶使得織帶的兩個連接端之間具有一定的彈性,使得駕駛員使用時具有更好的舒適性。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所述扣鎖殼體相對連接機構另一端設置有開口,扣鎖組件包括按鈕、內扣件支架、內扣件、錐形彈簧、第一復位彈簧、第二復位彈簧、推片以及推片支架,所述按鈕設置在扣鎖殼體內對應所述開口處,所述推片支架設置在扣鎖殼體相對開口處另一端,所述第一復位彈簧夾設在按鈕與推片支架之間,所述內扣件支架與內扣件設置在按鈕的一側,所述錐形彈簧夾設在內扣件支架與內扣件之間,所述推片設置在內扣件對應推片支架一側,所述第二復位彈簧夾設在推片與推片支架之間。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I為本實用新型工程車安全帶扣鎖總成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圖I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I、附圖2,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工程車安全帶扣鎖總成,包括扣鎖機構I與連接結構2,所述扣鎖機構I包括扣鎖殼體101以及設置在扣鎖殼體101內的扣鎖組件,所述連接機構2包括連接殼體201,連接殼體201內設置有織帶202以及錨板203,所述織帶202設置有兩個連接端2021,所述兩個連接端2021分別與扣鎖殼體101以及錨板203相連接,所述織帶202的兩個連接端2021之間設置有松緊帶20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松緊帶204使得織帶202的兩個連接端2021之間具有一定的彈性,使得駕駛員使用時具有更好的舒適性。本實施例優選的,所述扣鎖殼體101相對連接機構另一端設置有開口 1011,扣鎖組件包括按鈕102、內扣件支架103、內扣件104、錐形彈簧105、第一復位彈簧106、第二復位彈簧107、推片108以及推片支架109,所述按鈕102設置在扣鎖殼體101內對應所述開口1011處,所述推片支架109設置在扣鎖殼體101相對開口 1011處另一端,所述第一復位彈 簧106夾設在按鈕102與推片支架109之間,所述內扣件支架103與內扣件104設置在按鈕102的一側,所述錐形彈簧105夾設在內扣件支架103與內扣件104之間,所述推片108設置在內扣件104對應推片支架109 —側,所述第二復位彈簧107夾設在推片108與推片支架109之間。
權利要求1.一種工程車安全帶扣鎖總成,包括扣鎖機構與連接結構,所述扣鎖機構包括扣鎖殼體以及設置在扣鎖殼體內的扣鎖組件,所述連接機構包括連接殼體,連接殼體內設置有織帶以及錨板,所述織帶設置有兩個連接端,所述兩個連接端分別與扣鎖殼體以及錨板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織帶的兩個連接端之間設置有松緊帶。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工程車安全帶扣鎖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鎖殼體相對連接機構另一端設置有開口,扣鎖組件包括按鈕、內扣件支架、內扣件、錐形彈簧、第一復位彈簧、第二復位彈簧、推片以及推片支架,所述按鈕設置在扣鎖殼體內對應所述開口處,所述推片支架設置在扣鎖殼體相對開口處另一端,所述第一復位彈簧夾設在按鈕與推片支架之間,所述內扣件支架與內扣件設置在按鈕的一側,所述錐形彈簧夾設在內扣件支架與內扣件之間,所述推片設置在內扣件對應推片支架一側,所述第二復位彈簧夾設在推片與推片支架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程車安全帶扣鎖總成,包括扣鎖機構與連接結構,所述扣鎖機構包括扣鎖殼體以及設置在扣鎖殼體內的扣鎖組件,所述連接機構包括連接殼體,連接殼體內設置有織帶以及錨板,所述織帶設置有兩個連接端,所述兩個連接端分別與扣鎖殼體以及錨板相連接,所述織帶的兩個連接端之間設置有松緊帶。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具有駕駛員使用時具有更好的舒適性的效果。
文檔編號A44B11/25GK202536281SQ201220182968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6日
發明者彭震, 曾海江, 楊恩, 王喜來 申請人:浙江萬里安全器材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