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氣囊式緩震足底壓力鞋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特別是指在鞋上的鞋墊。
背景技術:
目前,與本實用新型一樣的鞋墊在市場上和雜志上都沒有出現和報道過,現有的鞋墊其正面都是平直狀態的,而人們的腳在走路的時候都是由腳掌和腳后跟受力的,在行走的時候腳掌和腳后跟通常都直接接觸在平直狀的鞋墊上,長時間的行走腳容易疲勞,腳容易受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平衡足底壓力,保護腳底不受傷害致畸的新型鞋墊。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氣囊式緩震足底壓力鞋墊,其由腳前掌對應部、腳后跟對應部和中間連接部一體設置構成,構成后的鞋墊具有一個供腳掌接觸的正面和一個與地面接觸的反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墊腳前掌對應部的正面且位于第一跖趾和第五跖趾對應處之間設有凹槽,該凹槽內設置有氣囊式緩震彈性體。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腳前掌在接觸到鞋墊上的力通過氣囊式緩震彈性體得到分解和緩沖,這樣長時間的行走腳不容易疲勞,另外接觸的同時可以起到按摩腳前掌的第一跖趾和第五跖趾對應處之間,促進血液循環,利于身體健康。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是所述鞋墊腳后跟對應部的正面且位于其重心部設有凹槽,該凹槽內設置有氣囊式緩震彈性體。采用上述方案的目的是,可以使腳后跟在接觸到鞋墊上的力通過氣囊式緩震彈性體得到分解和緩沖,這樣長時間的行走腳不容易疲勞,另外接觸的同時可以起到按摩腳后跟,促進血液循環,利于身體健康。本實用新型的最后設置是所述氣囊式緩震彈性體為全封閉結構,所述氣囊式緩震彈性體內部設置有彈性體支撐。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我們可以使氣囊式緩震彈性體的彈力更加可靠,由于人的體重均在50公斤以上,所以氣囊式緩震彈性體在長時間的擠壓下容易變形,我們通過其內部設置彈性體支撐可以很好的解決彈性體變形的問題。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腳前掌對應部的剖視圖;圖3為圖I的腳后跟對應部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2和圖3所示,一種氣囊式緩震足底壓力鞋墊,其由腳前掌對應部11、腳后跟對應部12和中間連接部13 —體設置構成,構成后的鞋墊I具有一個供腳掌接觸的正面和一個與地面接觸的反面,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鞋墊腳前掌對應部11的正面且位于第一跖趾和第五跖趾對應處之間設有凹槽111,該凹槽111內設置有氣囊式緩震彈性體2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腳前掌在接觸到鞋墊上的力通過氣囊式緩震彈性體2得到分解和緩沖,這樣長時間的行走腳不容易疲勞,另外接觸的同時可以起到按摩腳前掌的第一跖趾和第五跖趾對應處之間,促進血液循環,利于身體健康。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我們也可以在所述鞋墊腳后跟對應部12的正面且位于其重心部設有凹槽121,該凹槽121內設置有氣囊式緩震彈性體2,這樣也可以使腳后跟在接觸到鞋墊I上的力通過氣囊式緩震彈性體2得到分解和緩沖,長時間的行走腳不容易疲勞,另外接觸的同時可以起到按摩腳后跟,促進血液循環,利于身體健康。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氣囊式緩震彈性體2由特殊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全封閉結構,所述氣囊式緩震彈性體2內部設置有彈性體支撐21,這樣,我們可以使氣囊式緩震彈性體2的彈力更加可靠,由于人的體重均在50公斤以上,所以氣囊式緩震彈性體2在長時間的擠壓下容易變形,我們通過其內部設置彈性體支撐21可以很好的解決彈性體變形的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氣囊式緩震足底壓力鞋墊,其由腳前掌對應部、腳后跟對應部和中間連接部一體設置構成,構成后的鞋墊具有一個供腳掌接觸的正面和一個與地面接觸的反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墊腳前掌對應部的正面且位于第一跖趾和第五跖趾對應處之間設有凹槽,該凹槽內設置有氣囊式緩震彈性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囊式緩震足底壓力鞋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墊腳后跟對應部的正面且位于其重心部設有凹槽,該凹槽內設置有氣囊式緩震彈性體。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氣囊式緩震足底壓力鞋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式緩震彈性體為全封閉結構,所述氣囊式緩震彈性體內部設置有彈性體支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特別是指一種氣囊式緩震足底壓力鞋墊。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氣囊式緩震足底壓力鞋墊,其由腳前掌對應部、腳后跟對應部和中間連接部一體設置構成,構成后的鞋墊具有一個供腳掌接觸的正面和一個與地面接觸的反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墊腳前掌對應部的正面且位于第一跖趾和第五跖趾間設有凹槽,該凹槽內設置有氣囊式緩震彈性體。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平衡足底壓力,保護腳底不受傷害致畸的新型的鞋墊。
文檔編號A43B17/02GK202714280SQ20122019387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8日
發明者章獻忠 申請人: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