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涼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涼鞋鞋底結構的改進技術。
背景技術:
涼鞋有著極其簡單的構造,涼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足上用品,它是從原始的包裹物演變而來的。古代文明時期都曾經出現過涼鞋,而且它們的外觀結構看起來是在一副堅實的鞋底上綁系著帯子或繩。現代的涼鞋底與鞋面連接都是通過粘合,或者通過車縫,兩者都有缺陷。涼鞋通常都是熱天穿著,易進水、出汗,粘合容易致使鞋面與鞋底開膠,脫落,使涼鞋的穿著壽命非常短,甚至都無法穿著ー個夏季;而車縫的涼鞋底與鞋面連接方式,一旦被水或汗潰浸泡后,容易使縫合線腐爛斷裂,也很容易導致一雙好好的鞋,鞋面和鞋底分開。而且這類涼鞋的加 エ不便,還要先分別給鞋面和鞋底上肢,在膠風干一定的時間后再進行壓合,還要嚴格的經過控制膠體的風干時間,和壓合時間。很容易產生次品,造成成本的浪費;車縫涼鞋的也要預先進行膠體粘合,所以存在エ序時間長,加工繁瑣,生產的次品率高等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ー種新型涼鞋底,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的通過粘合或者車縫連接的涼鞋存在的鞋底開膠、脫落,使涼鞋的穿著壽命非常短;被水或汗潰浸泡后,容易使縫合線腐爛斷裂;以及易產生次品,生產的次品率高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ー種新型涼鞋底,包括鞋底I和鞋面4 ;在鞋底I左右側邊沿位置若干上下貫通的條形的開孔3,鞋面4下邊與開孔3對應位置有片形的鞋面切ロ 5,鞋面切ロ 5穿過開孔3并向上折疊,金屬鉚釘2將每ー個折疊的鞋面切ロ 5固定連接在一起,從而將鞋面4與鞋底I連接。本實用新型鞋底在鞋底的周面開了八個小孔,甚至多個小孔,將鞋面的面皮直接裁切同樣大小,穿過小孔,再通過金屬鉚釘進行緊固連接。不但徹底解決新鞋沒穿幾天就開膠、斷裂的可能,還給生產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降低了勞動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往的涼鞋生產要幾道エ序才可以完成,本新型涼鞋只需一道エ序,將鞋面的切ロ穿過鞋底預留的開孔,然后用鉚釘機直接鉚緊,就簡單完成了鞋底和鞋面的對接工作,既節約了生產成本,還提聞了工作效率,同時提聞了廣品的使用壽命。
圖I是新型涼鞋底的仰視圖;圖2是新型涼鞋底的側視圖。圖中符號說明鞋底1,金屬鉚釘2,開孔3,鞋面4,鞋面切ロ 5。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用最佳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的說明。如圖I所示,ー種新型涼鞋底,包括鞋底I和鞋面4 ;在鞋底I左右側邊沿位置若干上下貫通的條形的開孔3,鞋面4下邊與開孔3對應位置有片形的鞋面切ロ 5,鞋面切ロ5穿過開孔3并向上折疊,金屬鉚釘2將每ー個折疊的鞋面切ロ 5固定連接在一起,從而將鞋面4與鞋底I連接。所述鞋底材料可以是塑料、橡膠、PVC材料等。所述鞋面材料可以是皮革、合成纖維布、塑料、橡膠等。 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ー種新型涼鞋底,包括鞋底(I)和鞋面(4);其特征在于,在鞋底(I)左右側邊沿位置若干上下貫通的條形的開孔(3),鞋面(4)下邊與開孔(3)對應位置有片形的鞋面切ロ(5),鞋面切ロ(5)穿過開孔(3)并向上折疊,金屬鉚釘(2)將每ー個折疊的鞋面切ロ(5)固定連接在一起,從而將鞋面(4)與鞋底(I)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涼鞋底,涉及涼鞋鞋底結構的改進技術。包括鞋底(1)和鞋面(4);在鞋底(1)左右側邊沿位置若干上下貫通的條形的開孔(3),鞋面(4)下邊與開孔(3)對應位置有片形的鞋面切口(5),鞋面切口(5)穿過開孔(3)并向上折疊,金屬鉚釘(2)將每一個折疊的鞋面切口(5)固定連接在一起,從而將鞋面(4)與鞋底(1)連接。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的通過粘合或者車縫連接的涼鞋存在的鞋底開膠、脫落,使涼鞋的穿著壽命非常短;被水或汗漬浸泡后,容易使縫合線腐爛斷裂;以及易產生次品,生產的次品率高等問題。
文檔編號A43B13/14GK202588500SQ20122024078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5日
發明者張文選 申請人:張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