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起緩沖作用的手機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機套,具體涉及一種起緩沖作用的手機套。
背景技術:
現有的手機套往往是用牛皮制成的,其作用是攜帶手機,手機裝在手機套內,手機套再掛在腰間。使用手機打電話時,手機與手機套脫離,如果不小心讓手機掉到地上,手機則容易摔壞。因此,現有的手機套不能很好地保護手機,使用手機套的人也不多,多數人直接將手機裝在包中或者放在衣服口袋中。如果手機能夠放置在手機套中打電話,讓手機套起緩沖作用,則人們不小心將手機摔到地上時,手機套能夠減輕手機與地面的沖擊力,使手機的受損程度降到最低甚至不會受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手機套的缺點,提供一種起緩沖作用的手機套。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一種起緩沖作用的手機套的特征是設置上壁、下壁、左壁、右壁、底壁和蓋壁,所述上壁、下壁、左壁、右壁、底壁和蓋壁連接成整體且它們圍成的空間是長方體形,所述蓋壁的中部設置進出孔。下面對以上的技術方案提出附加的技術特征I、所述進出孔在底壁上的投影是長方形。2、設置護蓋,所述護蓋的上部粘貼在所述蓋壁的外表面上部,所述護蓋在所述蓋壁上的投影大于所述進出孔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積極的意義直板手機能夠放置在這種手機套中打電話,如果人們不小心讓手機摔到地面,手機套能夠起緩沖作用,減輕手機與地面的沖擊力,使手機的受損程度降到最低甚至不會受損;不使用手機時,手機沒有直接與外界物體接觸,避免磨損;翻蓋手機改進設計,將翻蓋轉軸從手機前端向下移動一定距離,則也可以放置在這種手機套中打電話。
圖I為一種起緩沖作用的手機套第一種結構的主視圖;圖2為一種起緩沖作用的手機套第一種結構的俯視圖;圖3為一種起緩沖作用的第一種結構手機套的左視圖;圖4為一種起緩沖作用的第二種結構手機套的左視圖。圖中1、左壁;2、蓋壁;3、進出孔;4、下壁;5、底壁;6、右壁;7、上壁;8、護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I至圖4,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一種起緩沖作用的手機套,其特征是設置上壁7、下壁4、左壁I、右壁6、底壁5和蓋壁2,所述上壁7、下壁4、左壁I、右壁6、底壁5和蓋壁2連接成整體且它們圍成的空間是長方體形,所述蓋壁2的中部設置進出孔3。所述進出孔3在底壁5上的投影是長方形。設置護蓋8,所述護蓋8的上部粘貼在所述蓋壁2的外表面上部,所述護蓋8在所述蓋壁2上的投影大于所述進出孔3在所述底壁5上的投影。這種手機套用乳膠制成,護蓋8上部用膠水粘貼在蓋壁2的外表面上部。由于乳 膠有很大的彈性,因此手機很容易從進出孔中進入手機套。打電話時揭開護蓋8。
權利要求1.一種起緩沖作用的手機套,其特征是設置上壁(7)、下壁(4)、左壁(I)、右壁(6)、底壁(5)和蓋壁(2),所述上壁(7)、下壁(4)、左壁⑴、右壁(6)、底壁(5)和蓋壁⑵連接成整體且它們圍成的空間是長方體形,所述蓋壁(2)的中部設置進出孔(3)。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起緩沖作用的手機套,其特征是所述進出孔(3)在底壁(5)上的投影是長方形。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起緩沖作用的手機套,其特征是設置護蓋(8),所述護蓋(8)的上部粘貼在所述蓋壁(2)的外表面上部,所述護蓋(8)在所述蓋壁(2)上的投影大于所述進出孔(3)在所述底壁(5)上的投影。
專利摘要一種起緩沖作用的手機套,其特征是設置上壁(7)、下壁(4)、左壁(1)、右壁(6)、底壁(5)和蓋壁(2),所述上壁(7)、下壁(4)、左壁(1)、右壁(6)、底壁(5)和蓋壁(2)連接成整體且它們圍成的空間是長方體形,所述蓋壁(2)的中部設置進出孔(3)。直板手機能夠放置在這種手機套中打電話,如果人們不小心讓手機摔到地面,手機套能夠起緩沖作用,減輕手機與地面的沖擊力,使手機的受損程度降到最低甚至不會受損;不使用手機時,手機沒有直接與外界物體接觸,避免磨損;翻蓋手機改進設計,將翻蓋轉軸從手機前端向下移動一定距離,則也可以放置在這種手機套中打電話。
文檔編號A45C11/24GK202664564SQ20122029408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1日
發明者陳冬妮 申請人:陳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