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當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當盒,特別涉及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便當盒。
背景技術:
常見的便當盒,一般包括盒體與盒蓋,盒體內劃分成若干小格,分別盛放不同食品,這種便當盒由于每一小格只能盛放少量食品,因此導致整個便當盒盛放的食物有限,使用不方便,清洗起來也較麻煩;另一種常見的便當盒,包括盒體與盒蓋,盒體內下部盛放食品,上部卡入另一小盒體盛放另一種食品,這種便當盒由于另一小盒體占據了整個盒體的一定空間,因此導致整個便當盒盛放的食物沒有有一定限制,當需要盛放大量食品時會使用不便,而且每次使用時都需要將小盒體從盒體中取出,比較麻煩,也不衛生,使用并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種結構更為簡單、使用更加方便的便當盒。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便當盒。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便當盒,包括盒體與盒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的兩側上設有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所述盒蓋的兩側上設有固定邊,所述固定邊在遠離所述盒蓋的端部上設有與所述盒體上的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相卡合的第二凸起或第二凹槽。進一步地,所述盒體為多層盒體,包括2個以上的子盒體,所述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設置在位于最底層的子盒體的兩側上。進一步地,所述固定邊為長條狀,所述固定邊與所述盒蓋的連接處為可轉動的連接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固定邊為可伸縮結構,所述固定邊根據所述盒體的高度而調節其長度。進一步地,所述盒體的橫截面呈圓形或正方形,所述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相對于所述橫截面的中心點相互對稱。進一步地,所述盒體的橫截面呈橢圓形,所述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位于所述橫截面的長軸或短軸的兩端上。進一步地,所述盒體的橫截面呈長方形,所述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位于所述橫截面的相對兩邊的中間點上。進一步地,所述盒蓋在與所述盒體的結合處設有增加扣合時摩擦力和緊密度的硅膠圈。進一步地,所述盒蓋上設有與所述盒體內部相通的透氣孔,所述透氣孔上設有可掀開的封蓋。進一步地,所述盒蓋上設有I個把手或相對稱的2個把手,放下時與所述盒蓋形成整體,提起時形成供手提的把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通過在盒體的兩側上設置固定邊,并在固定邊遠離盒蓋的端部上設置與盒體上的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相卡合的第二凸起或第二凹槽,使得盒蓋與盒體之間能夠靈活的實現相互扣合或打開,這里的盒體可以采用多層結構,每層都可以放置大量食品,每層盒體的空間獲得最大程度的利用,結構也非常簡單、使用十分方便。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便當盒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便當盒的另一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便當盒的又一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便當盒的再一結構示意圖;圖5為盒體的橫截面呈圓形時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的位置示意圖;圖6為盒體的橫截面呈正方形時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的位置示意圖;圖7為盒體的橫截面呈橢圓形時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的位置示意圖;圖8為盒體的橫截面呈長方形時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的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當盒,包括盒體I與盒蓋2,所述盒體的兩側上設有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所述盒蓋2的兩側上設有固定邊4,所述固定邊4在遠離所述盒蓋2的端部上設有與所述盒體I上的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相卡合的第二凸起50或第二凹槽51。上述內容中一共限定了四種方式卡合方式(也即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與第二凸起50或第二凹槽51,進行任意組合的四種卡合方式),如圖1所示,第一凸起30可以卡合入第二凹槽51中(此時第一凸起30包含在第二凹槽51的內部);如圖2所示,第二凸起50可以卡合入第一凹槽31中(此時第二凸起50包含在第一凹槽31的內部);如圖3所示,第一凸起30可以卡合入第二凸起50 (此時第一凸起30位于第二凸起50上,第一凸起30的下側與第二凸起50的上側抵接在一起,兩者相互交錯產生的抵接力可以實現卡合的功能);如圖4所示,第一凹槽31可以卡合入第二凹槽51中(第二凹槽51的下側鉤住第一凹槽31的上側,兩者抵接在一起,通過該鉤合力可以實現卡合的功能,圖4只是示意性的,具體實現時可以使得第二凹槽51的下側的凸起稍微突出一些,以便鉤住第一凹槽31的上側;或者也可以使第二凹槽51的這一部分固定邊4可以向內折疊/折彎/翻轉,只要能夠使第二凹槽51的下側鉤住第一凹槽31的上側即可)。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盒蓋2與盒體I相互扣合在一起,這種結構的便當盒可以使得盒蓋2與盒體I之間能夠靈活的實現相互扣合或打開,這里的盒體I可以采用一層或多層結構,每層都可以放置大量食品,每層盒體的空間獲得最大程度的利用,結構也非常簡單、使用十分方便。所述盒體I為多層盒體,包括2個以上的子盒體,所述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設置在位于最底層的子盒體11的兩側上。通過這種方式,盒體I可以采用多層結構,每層都可以放置大量食品,每層盒體的空間獲得最大程度的利用,結構也非常簡單、使用十分方便。當需要攜帶食品時,只用將盒蓋2兩側固定邊4的第二凸起50或第二凹槽51與最底層的子盒體11兩側上的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相互卡合即可,此時位于上層的其他子盒體也同時得到固定(上層子盒體的底部與下層子盒體的上部形狀相互吻合,例如在下層子盒體的上部開口處設置凸臺,固定上層子盒體的底部),使得整個便當盒不會松動,整體結構非常穩固。當需要取出食品時,只需要打開盒蓋2兩側的固定邊4就可以直接分層取出多個子盒體,由于每個子盒體之間是分層疊加在一起的,因此每個子盒體的內部空間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不同于傳統便當盒的互相包含的關系),這種結構的便當盒內部空間利用率更高,使用更加方便,結構也非常簡單。所述固定邊4為長條狀,所述固定邊4與所述盒蓋2的連接處40為可轉動的連接結構(例如將連接處40設為樞軸連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得固定邊4可轉動的連接在盒蓋2上,例如可以在盒蓋2上設置帶孔凸起20,固定邊4通過樞軸連接在帶孔凸起20上,從而使得固定邊4與盒蓋2相互轉動,這種結構可以使得固定邊4更靈活的打開和扣合,方便使用。所述固定邊4為可伸縮結構(例如可以根據每層子盒體的高度而設置幾個卡位,類似于皮帶或卡帶的結構,還可以采用其他的可伸縮結構,伸縮調節后能夠保持長度不便),所述固定邊4根據所述盒體I的高度而調節其長度。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根據需要攜帶的食品總量而靈活的設置盒體I的整體高度,例如當采用多層盒體時,盒體I可以根據需要攜帶的食品總量而靈活的選擇子盒體的層數,當增加或減少相應的子盒體數量(也即層數)時,只需要將固定邊4進行伸縮調節(例如將固定邊4延伸或縮短一個子盒體高度的卡位),就可以馬上適應盒體I的總高度而與最底層的子盒體11進行準確的定位扣合,從而固定住整個便當盒,使其結構穩固,便于攜帶。如圖5-6所示,所述盒體I的橫截面呈圓形或正方形,所述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相對于所述橫截面的中心點相互對稱(圖3和4中只是示意性的標出了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的位置,實際制作時只需選擇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中任一種類型,以及任一組對稱位置即可)。如圖5所示,這里當盒體I的橫截面呈圓形時,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相對于所述橫截面的中心點(中心對稱點,也即圓心)相互對稱(也即位于所述橫截面的直徑的兩端上),這樣可以保證盒體I兩側的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位置相互對稱,當盒蓋2通過固定邊4 (此時盒蓋2的橫截面也是圓形,固定邊4的位置的設置方式與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相同,并相互對應起來)與盒體I扣合時,可以保證整體結構更加對稱美觀,而且從力學角度來看,也更為穩定,當用提手攜帶整個便當盒時,更加平衡。如圖6所示,這里當盒體I的橫截面呈正方形時,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相對于所述橫截面的中心點(中心對稱點,也即對角線的交點)相互對稱(也即位于4條線段中任一線段的兩端上,這4條線段分別是2條對角線、以及相對兩邊的中間點的2條連線)。這樣可以保證盒體I兩側的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位置相互對稱,當盒蓋2通過固定邊4 (此時盒蓋2的橫截面也是正方形,固定邊4的位置的設置方式與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相同,并相互對應起來)與盒體I扣合時,可以保證整體結構更加對稱美觀,而且從力學角度來看,也更為穩定,當用提手攜帶整個便當盒時,更加平衡(圖4中沒有標出2條對角線的兩端的位置,實際上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可以設置在該位置上)。如圖7所示,所述盒體I的橫截面呈橢圓形,所述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位于所述橫截面的長軸或短軸的兩端上(也即長軸的兩端上,或短軸的兩端上)。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得盒體I兩側的所述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相互對稱,當盒蓋2通過固定邊4(此時盒蓋2的橫截面也是橢圓形,固定邊4的位置的設置方式與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相同,并相互對應起來)與盒體I扣合時,可以保證整體結構更加對稱美觀,而且從力學角度來看,也更為穩定,當用提手攜帶整個便當盒時,更加平衡(圖5中只是示意性的標出了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的位置,實際制作時只需選擇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中任一種類型,以及任一組對稱位置即可)。如圖8所示,所述盒體的橫截面呈長方形,所述第一凸起/第一凹槽位于所述橫截面的相對兩邊的中間點上。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得盒體I兩側的所述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相互對稱,當盒蓋2通過固定邊4(此時盒蓋2的橫截面也是長方形,固定邊4的位置的設置方式與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相同,并相互對應起來)與盒體I扣合時,可以保證整體結構更加對稱美觀,而且從力學角度來看,也更為穩定,當用提手攜帶整個便當盒時,更加平衡(圖6中只是示意性的標出了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的位置,實際制作時只需選擇第一凸起30或第一凹槽31中任一種類型,以及任一組對稱位置即可)。如圖1 一 4所示,所述盒蓋2在與所述盒體I的結合處設有增加扣合時摩擦力和緊密度的硅膠圈6。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得盒蓋2在與所述盒體I結合起來更為緊密,對盒體I內的食品進行很好的密封(例如液體的食品不容易灑出),而且蓋體2不易松動,便于攜帶。所述盒蓋2上設有與所述盒體I內部相通的透氣孔7,所述透氣孔7上設有可掀開的封蓋71。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采用透氣孔7對盒體I內的食品進行通風保存,避免損壞盒體I內的食品;同時在透氣孔7上設置可掀開的封蓋71,當需要密封時,蓋上封蓋71,當需要通風時掀開封蓋71,使用非常方便。所述盒蓋2上設有I個把手或相對稱的2個把手8,放下時與所述盒蓋2形成整體,提起時形成供手提的把手(例如2個把手相對于連接處40對稱設置,當需要使用時,只用將2個把手提起,就可以形成一個整體作為手提使用,便于攜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采用I個或2個把手供手提之用,當不需要使用時,其與盒蓋2成為一個整體,非常美觀;當需要使用時,只需提起就可作為提手,方便攜帶使用。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其他結構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并不局限于上述較佳的實施例。任何熟悉該項技術的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便當盒,包括盒體與盒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的兩側上設有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所述盒蓋的兩側上設有固定邊,所述固定邊在遠離所述盒蓋的端部上設有與所述盒體上的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相卡合的第二凸起或第二凹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為多層盒體,包括2個以上的子盒體,所述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設置在位于最底層的子盒體的兩側上。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邊為長條狀,所述固定邊與所述盒蓋的連接處為可轉動的連接結構。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邊為可伸縮結構,所述固定邊根據所述盒體的高度而調節其長度。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的橫截面呈圓形或正方形,所述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相對于所述橫截面的中心點相互對稱。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的橫截面呈橢圓形,所述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位于所述橫截面的長軸或短軸的兩端上。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的橫截面呈長方形,所述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位于所述橫截面的相對兩邊的中間點上。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蓋在與所述盒體的結合處設有增加扣合時摩擦力和緊密度的硅膠圈。
9.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蓋上設有與所述盒體內部相通的透氣孔,所述透氣孔上設有可掀開的封蓋。
10.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蓋上設有I個把手或相對稱的2個把手,放下時與所述盒蓋形成整體,提起時形成供手提的把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便當盒,包括盒體與盒蓋,所述盒體的兩側上設有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所述盒蓋的兩側上設有固定邊,所述固定邊在遠離所述盒蓋的端部上設有與所述盒體上的第一凸起或第一凹槽相卡合的第二凸起或第二凹槽,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得盒蓋與盒體之間能夠靈活的實現相互扣合或打開,這里的盒體可以采用多層結構,每層都可以放置大量食品,每層盒體的空間獲得最大程度的利用,結構也非常簡單、使用十分方便。
文檔編號A45C11/20GK202980604SQ20122057038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蔡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