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改良的新型穩定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改良的新型穩定鞋底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底,具體與一種具有良好穩定性的新型鞋底有關。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對鞋子舒適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鞋底的改良方面,各個廠家都下了很大的功夫,為了保證鞋底的柔軟度及穩定性,一般會降低鞋底的硬度及厚度,但這樣的結果可能會造成減震性及反彈性下降,特別是在地面凸凹不同時,舒適度不夠進而有可能會造成運動損傷,在申請號為201220026996.X的專利申請文件中,公開了一種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減震性及保證其舒適度的鞋底,包括鞋底本體,本體上設置多個具有柔性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大小根據在所述本體上位置不同而不同,申請文件公開的技術方案中,在不降低鞋底厚度和硬度的情況下,一方面保證運動所需的減震和反彈,另一方面基于獨立支撐柱的變形以適應凸凹不平的路面確保足部的穩定性,但是,其缺點在于,技術方案中未涉及一些在行走壓力分布及耐磨損部位的考慮,穩定的效果并不理想。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一種改良的新型穩定鞋底,其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對鞋底的支撐柱進行順序排列及易磨損區域的耐磨設計,使鞋底更能滿足實際穿著的需求。[0004]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0005]一種改良的新型穩定鞋底,包括鞋底本體,本體上設置多個具有柔性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大小根據在所述本體上位置不同而不同,前掌位置的支撐柱按腳部的跖骨排列為五列。[0006]進一步,所述前掌內側列的支撐柱橫切面大于外側列橫切面。[0007]進一步,所述的前掌跖趾關節對應的支撐柱橫切面最大。[0008]進一步,所述的前掌內側或跖趾關節對應的支撐柱頂部設有一層抗磨損層。[0009]進一步,所述的各支撐柱間隔獨立排列。[0010]進一步,所述的各支撐柱間設有增加穩定性的連接段。[0011]進一步,所述的支撐柱截面為圓形、方形、菱形或六邊形。[001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相對于現有技術,取得的有益效果是:[0013](I)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鞋底對于前腳掌底部的支撐柱按腳部的跖骨結構特點進行排列,分為五列,根據用力的大小,前掌內側列的橫切面大于外側列,各行列中,以跖趾關節(前掌彎折處)對應的支撐柱的橫截面最大。[0014](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鞋祗根據磨損特征,前掌內側或跖趾關節底部可增加抗磨損的第二材料層,可增加鞋底的抗磨損性。[0015](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鞋底,其支撐柱可間隔獨立設置,也可中間設有連接段,以更好的增加穩定性。
[0016]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鞋底俯結構示意圖;[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鞋底的側視示意圖;[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柱的仰視示意圖;[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柱的剖面示意圖一;[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柱的剖面示意圖二;[0022]圖6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柱的剖面示意圖三;[0023]圖7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柱的剖面示意圖四。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0025]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改良的新型穩定鞋底,包括鞋底本體1,本體上設置多個具有柔性的支撐柱2,所述支撐柱的大小根據在所述本體上位置不同而不同,前掌位置的支撐柱按腳部的跖骨排列為五列。[0026]做為優先方案,進一步,所述前掌內側列的支撐柱橫切面大于外側列橫切面,前掌跖趾關節對應的支撐柱橫切面最大。[0027]更進一步,所述的前掌內側或跖趾關節對應的支撐柱頂部可設有一層抗磨損層3,以更能增加鞋底的抗磨損性。[0028]所述的各支撐柱2可如圖4、圖5所示獨立排列,也可如略圖、圖7所示的各支撐柱間設有增加穩定性的連接段4,連接段俯視狀態可如圖1所示。[0029]所述的支撐柱截面可為圓形、方形、菱形或六邊形,也可根據不同的生物力學性實現不同的排列。[0030]本實用新型對于前腳掌底部的支撐柱按腳部的跖骨結構特點進行排列,分為五列,根據用力的大小,前掌內側列的橫切面大于外側列,各行列中,以跖趾關節(前掌彎折處)對應的支撐柱的橫截面最大。根據磨損特征,前掌內側或跖趾關節底部可增加抗磨損的第二材料層,可增加鞋底的抗磨損性。[0031]其支撐柱可間隔獨立設置,也可中間設有連接段,以更好的增加穩定性。[0032]上述說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并能夠在本文所述實用新型構想范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則都應在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改良的新型穩定鞋底,包括鞋底本體,本體上設置多個具有柔性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大小根據在所述本體上位置不同而不同,其特征在于:前掌位置的支撐柱按腳部的妬骨排列為五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良的新型穩定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內側列的支撐柱橫切面大于外側列橫切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改良的新型穩定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掌跖趾關節對應的支撐柱橫切面最大。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改良的新型穩定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掌內側或跖趾關節對應的支撐柱頂部設有一層抗磨損層。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改良的新型穩定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支撐柱間隔獨立排列。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改良的新型穩定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支撐柱間設有增加穩定性的連接段。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改良的新型穩定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柱截面為圓形、方形、菱形或六邊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改良的新型穩定鞋底,包括鞋底本體,本體上設置多個具有柔性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大小根據在所述本體上位置不同而不同,前掌位置的支撐柱按腳部的跖骨排列為五列;前掌內側列的支撐柱橫切面大于外側列橫切面;前掌跖趾關節對應的支撐柱橫切面最大;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鞋底對于前腳掌底部的支撐柱按腳部的跖骨結構特點進行排列,分為五列,根據用力的大小,前掌內側列的橫切面大于外側列,各行列中,以跖趾關節對應的支撐柱的橫截面最大,可根據磨損特征,前掌內側或跖趾關節底部可增加抗磨損的第二材料層,可增加鞋底的抗磨損性,其支撐柱可間隔獨立設置,也可中間設有連接段,以更好的增加穩定性。
文檔編號A43B13/22GK202959038SQ20122065249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日
發明者龍廣輝, 鄭飛 申請人:安踏(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