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箱包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箱包底座。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常見的箱包一般包括箱體,及設置在箱體底部的底座,及設置在底座下方的輪子;通過輪子實現(xiàn)箱包的拖動。然而,現(xiàn)有的輪子是固定在底座上的,在不使用時,不能收起來,占用過多的空間;不能隨著用戶的需求收起,使用不方便。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占用空間小的箱包底座。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包括一端樞接在箱包上的支撐腳,支撐腳另一端活動連接有第一連桿,第一連桿活動連接有第二連桿,第二連桿活動連接有第三連桿,第二連桿或第三連桿的端部設置有輪子;其中,第三連桿另一端活動設置在箱包上,位于第二連桿或第一連桿交接的位置設置有支撐塊,支撐塊另一端設置在箱包上。進一步地,所述支撐塊與第一連桿之間設置有角度。本實用新型的箱包底座,由于輪子可以隨時收攏,當需要拖動時就將輪子放下,當不需要拖動時就將輪子收攏,使用方便,不會占用過多的空間。
圖1為本實用新型箱包底座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中,參照圖1所示,該箱包底座,包括一端樞接在箱包I上的支撐腳2,支撐腳2另一端活動連接有第一連桿3,第一連桿3活動連接有第二連桿4,第二連桿4活動連接有第三連桿5,第二連桿4或第三連桿5的端部設置有輪子6 ;其中,第三連桿5另一端活動設置在箱包I上,位于第二連桿4或第一連桿3交接的位置設置有支撐塊7,支撐塊7另一端設置在箱包I上。其使用方便,不會占用過多的空間。其中,所述支撐塊7與第一連桿3之間設置有角度。打開時,向外轉(zhuǎn)動支撐腳2,帶動第一連桿3和支撐塊7同時向下運動,第一連桿3帶動第二連桿4向下轉(zhuǎn)動,第二連桿4帶動第三連桿5向下轉(zhuǎn)動,同時將輪子6向外帶出,通過支撐塊7與第一連桿3之間的角度頂住輪子6,防止輪子6往下移動;當需要收攏時,就按上述方法反向操作即可。本實用新型的箱包底座,由于輪子可以隨時收攏,當需要拖動時就將輪子放下,當不需要拖動時就將輪子收攏,使用方便,不會占用過多的空間。以上已將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說明,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即凡依本申請范圍所作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箱包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樞接在箱包上的支撐腳,支撐腳另一端活動連接有第一連桿,第一連桿活動連接有第二連桿,第二連桿活動連接有第三連桿,第二連桿或第三連桿的端部設置有輪子;其中,第三連桿另一端活動設置在箱包上,位于第二連桿或第一連桿交接的位置設置有支撐塊,支撐塊另一端設置在箱包上。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箱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塊與第一連桿之間設置有角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箱包底座,包括一端樞接在箱包上的支撐腳,支撐腳另一端活動連接有第一連桿,第一連桿活動連接有第二連桿,第二連桿活動連接有第三連桿,第二連桿或第三連桿的端部設置有輪子;其中,第三連桿另一端活動設置在箱包上,位于第二連桿或第一連桿交接的位置設置有支撐塊,支撐塊另一端設置在箱包上。由于輪子可以隨時收攏,當需要拖動時就將輪子放下,當不需要拖動時就將輪子收攏,使用方便,不會占用過多的空間。
文檔編號A45C13/00GK203041053SQ20122069355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2月16日
發(fā)明者賴東峰 申請人:賴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