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于使用的雨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雨衣結構的改進。
技術背景:目前,現有和曾有的雨衣的技術對便于使用的雨衣做出了很有成效的努力,也曾設計過許多優秀的技術方案。如2011年中國專利局公告的由山東科技大學申報的,授權公告號為CN201830944U,中國專利號(ZL)為:201020572824.9號的實用新型,名稱是《雨衣》的實用新型專利,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在雨衣的技術方面,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發明創造,它有效的解決了雨衣不便于在春夏秋冬四季使用的問題。但是,下雨時,雨衣底部被雨水打濕后,雨衣會粘連到腿上;雨水會順著腿流到腳上的鞋子里;上述雨衣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雨衣底部被雨水打濕后,雨衣不會粘連到腿上的便于使用的雨衣。為達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衣袖、雨帽和雨衣本體;衣袖、雨帽和雨衣本體連接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雨衣本體的下端向上5cm處內側設置有第一環形氣囊,第一環形氣囊截面的直徑為4cm ;第一環形氣囊上設置有第一充氣放氣嘴。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雨帽邊緣處內側設置有底部為開口的第二環形氣囊;第二環形氣囊的截面直徑為3.5cm,所述的第二環形氣囊上設置有第二充氣放氣嘴。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結構簡單:本實用新型的衣袖、雨帽和雨衣本體連接一體,雨衣本體的下端向上5cm處內側設置有第一環形氣囊,第一環形氣囊截面的直徑為4cm,第一環形氣囊上設置有第一充氣放氣嘴。其構件少,所以說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2、使用方便:本實用新型使用時,與現有的雨衣使用方法基本相同,將雨衣本體穿上后,通過第一充氣放氣嘴向第一環形氣囊內充氣即可,使用方便。3、雨衣底部被雨水打濕后,雨衣不會粘連到腿上: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將第一環形氣囊內充滿氣體,充滿氣體的第一環形氣囊會將雨衣本體的底部邊緣撐開;雨衣本體底部不會粘連的腿上;從而,也就避免了雨水沿著腿流入鞋內的問題。4、本實用新型的雨帽邊緣處內側設置有底部為開口的第二環形氣囊;第二環形氣囊可防止雨水由雨帽邊緣處進入雨衣本體內。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I為雨衣本體、2為第一環形氣囊、3為第一充氣放氣嘴、4為衣袖、5為開口、6為第二充氣放氣嘴、7為第二環形氣囊、8為雨帽。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衣袖4、雨帽8和雨衣本體I ;衣袖4、雨帽8和雨衣本體I連接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雨衣本體I的下端向上5cm處內側設置有第一環形氣囊2,第一環形氣囊2截面的直徑為4cm ;第一環形氣囊2上設置有第一充氣放氣嘴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雨帽8邊緣處內側設置有底部為開口 5的第二環形氣囊7 ;第二環形氣囊7的截面直徑為3.5cm,所述的第二環形氣囊7上設置有第二充氣放氣嘴6。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所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便于使用的雨衣,包括衣袖(4)、雨帽(8)和雨衣本體(I);衣袖(4)、雨帽(8)和雨衣本體(I)連接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雨衣本體(I)的下端向上5cm處內側設置有第一環形氣囊(2),第一環形氣囊(2)截面的直徑為4cm ;第一環形氣囊(2)上設置有第一充氣放氣嘴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使用的雨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帽(8)邊緣處內側設置有底部為開口(5)的第二環形氣囊(7);第二環形氣囊(7)的截面直徑為3.5cm,所述的第二環形氣囊(7)上設置有第二充氣放氣嘴(6)。
專利摘要便于使用的雨衣涉及一種雨衣結構的改進。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雨衣底部被雨水打濕后,雨衣不會粘連到腿上的便于使用的雨衣。本實用新型包括衣袖、雨帽和雨衣本體;衣袖、雨帽和雨衣本體連接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雨衣本體的下端向上5cm處內側設置有第一環形氣囊,第一環形氣囊截面的直徑為4cm;第一環形氣囊上設置有第一充氣放氣嘴。
文檔編號A41D3/04GK202932071SQ20122075319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7日
發明者楊浩良 申請人:楊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