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傘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傘的結構,尤其涉及制作成本不高,可以將展開成通常狀態的傘布折疊成里朝外的傘結構。
背景技術:
將雨淋的雨傘帶進列車或者公交車等人員密集場所時,雨傘上的水滴會淋濕別人,會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當然,只要攜帶雨傘專用的塑料袋或者聚乙烯袋,將雨淋的雨傘裝入塑料袋或者聚乙烯袋中,就不用擔心會淋濕別人,然而我們會經常忘記攜帶塑料袋或者聚乙烯袋。對此,公開有收起雨傘時使傘布里朝外,從而使傘布的淋濕面無法與別人接觸的雨傘(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I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平11-164717號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6-334344號然而,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雨傘,從其結構上無法實現將展開成通常狀態的傘布折疊時里朝外。而且,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雨傘,其傘骨結構復雜,導致制造成本高,實際上難以實現商品化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鑒于上述問題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作成本不高,可以將展開成通常狀態的傘布折疊成里朝外的傘結構。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夠將展開的傘布折疊成里朝外的傘結構,包括:支撐傘布的多根傘骨,所述傘骨由第一肋條和第二肋條可折疊地連接而成;上轆轤,所述上轆轤與所述傘骨的第一肋條的基部轉動自如地連接;中棒,在所述中棒的前端可卡止/脫落地設置所述上轆轤,并且所述上轆轤相對于所述中棒能夠滑動且通過所述中棒的卡止段部得以卡止;下轆轤,所述下轆轤相對于所述中棒能夠越過所述卡止段部進行滑動;多根拉桿,所述拉桿的前端轉動自如地連接在所述第一肋條,所述拉桿的基部轉動自如地連接在所述下轆轤;多根連桿,所述連桿的兩端轉動自如地分別連接所述拉桿的前端部附近和第二肋條的后端。本實用新型的傘結構,可以將展開的傘布折疊成里朝外,其特征在于:支撐傘布的多根傘骨,由第一肋條和第二肋條可折疊地連接而成,所述傘骨的第一肋條基部轉動自如地連接在上轆轤,所述上轆轤可卡止/脫落地設置在中棒的前端,并且相對于所述中棒可以滑動且通過中棒的卡止段部得以卡止,下轆轤,相對于中棒可以越過卡止段部進行滑動,在所述下轆轤上可轉動地連接有拉桿的基部,所述拉桿的前端部附近和第二肋條的后端通過拉桿相互連接。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的特征在于,上轆轤可卡止/脫落地設置在中棒的前端,并且相對于中棒可以滑動,傘骨通過第一肋條和第二肋條可以折疊,拉桿前端轉動自如地連接在第一肋條上,并且利用連桿連接拉桿的前端附近和第二肋條的后端,通過下轆轤拖拉上轆轤,使其相對于中棒進行滑動。由此,在傘骨開啟的狀態下,如果使下轆轤向下方滑動,拉桿就會相對于中棒折疊,導致第一肋條相對于中棒開始折疊,連桿使第二肋條相對于第一肋條向上方折疊。本實用新型的第2特征在于,在中棒的中段形成有卡止段部以限制上轆轤向下方的滑動。由此,可以限制上轆轤向下方的滑動只允許下轆轤向下方滑動。其結果,如果繼續使下轆轤向下方滑動,上轆轤向下方的滑動會在中棒中段受到限制,伴隨下轆轤向下方的滑動,拉桿幾乎完全折疊(實際上為完全折疊),第一肋條相對于中棒幾乎完全折疊(實際上為完全折疊),連桿使第二肋條相對于第一肋條幾乎完全折疊(實際上為完全折疊),導致傘骨折疊,傘布里朝外。本實用新型的第3特征在于,上轆轤相對于中棒滑動自如,當上轆轤滑動到上方時,可卡止/脫落地卡止在中棒前端。由此,如果使下轆轤向上方滑動,拉桿指向斜上方使第一肋條展開,連桿使第一肋條和第二肋條抵抗傘布的張力伸展,從而能夠開啟傘骨和傘布,另一方面,如果使下轆轤向下方滑動,可使拉桿、第一肋條以及第二肋條開始折疊直至折疊到一定程度。本實用新型的雨傘只要具備上述特征即可,其具體結構如下: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雨傘,包括,基部上安裝有手柄,前端形成有大直徑的卡止部以及傘帽,而且通過位于中間的卡止段部其后端側半部的直徑變大的中棒;相對于所述中棒的前端側半部可以沿著長度方向進行滑動,并且通過所述卡止段部得以卡止,由此其向所述中棒后端側半部的滑動受到限制的上轆轤;相對于所述中棒可以越過所述卡止段部沿著長度方向進行滑動的下轆轤;第一肋條的前端可轉動地連接在第二肋條的后端部附近從而形成可折疊結構,所述第一肋條的基部轉動自如地連接在所述上轆轤的多根傘骨;前端轉動自如地連接在所述第一肋條,基部轉動自如地連接在下轆轤的多根拉桿;轉動自如地分別連接在所述拉桿的前端附近和所述第二肋條的后端的連桿;安裝在所述多根傘骨上的傘布。當傘布折疊成里朝外時,可以不用約束傘骨的第二肋條,但此時需要注意雨傘的意外打開。對此,可以利用繩帶等將傘骨捆住,也可以在傘帽上增加固定功能予以保持。即,傘帽呈向下方開口的中空形狀,在折疊傘骨時,使傘骨的第二肋條(11B)的前端嵌入到傘帽內。由于上轆轤和下轆轤通過拉桿和傘骨的第一肋條相互連接,因而向上方滑動下轆轤時,上轆轤也被推向上方滑動,而向下方滑動下轆轤時,上轆轤也被拉向下方滑動,然而,由于拉桿和傘骨的第一肋條可轉動的相互連接,因而上轆轤的滑動不夠穩定。對此,在上轆轤和下轆轤之間設置彈簧部件,使上轆轤通過下轆轤而推拉,這樣一來上轆轤和下轆轤的滑動就會變得穩定。
[0026]圖1是概略地表示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傘結構的最佳實施方式的開啟狀態(a)、開啟中途狀態(b)以及關閉狀態(C)的立體圖。圖2是上述實施方式中省略了傘布之后的傘骨關閉狀態之整體結構圖以及要部擴大圖。圖3是上述實施方式中省略了傘布之后的傘骨剛開始開啟時之整體結構圖。圖4是上述實施方式中省略了傘布之后的傘骨開啟狀態之整體結構圖。圖5是上述實施方式中省略了傘布之后的傘骨關閉中狀態之整體結構圖。圖中:10中棒 10A卡止段部10B卡止部11傘骨1lA第一肋條1lB第二肋條12上轆轤13下轆轤14拉桿15連桿18螺旋彈簧20傘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所示具體例子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圖1至圖5表示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結構的雨傘之最佳實施方式。本實施例的雨傘,大致由多根傘骨11開閉自如地支撐于中棒10,傘布20安裝在傘骨11上而成,而傘布20在關閉時里朝外。本實施例的雨傘的結構如下:中棒10的基部上固定有例如J字狀的手柄17,中棒10的前端部安裝有傘帽16,傘帽16形成為向下方開口的中空形狀,并且在其內底部裝滿海綿等吸水部件16A,當收起雨傘的時候吸收傘布上的水滴以防止水滴滴落到周圍。而且,在中棒10的前端設置有卡止部10B,其可以嵌合卡止上轆爐12,中棒10的后端側(手柄側)半部,通過卡止段部IOA形成為其直徑大于前端側半部。中棒10上安裝有上轆轤12以及下轆轤13,其可沿著中棒10上下滑動,而在上轆轤12和下轆轤13之間的中棒10外安裝有螺旋彈簧18,該螺旋彈簧18的兩端分別卡止于上轆轤12以及下轆轤13。上轆轤12安裝于中棒10,該中棒10插入于內徑比中棒10前端側半部外徑稍大的插通孔中,因而上轆轤12可以在中棒10的前端側半部沿著長度方向進行滑動,然而被中棒10的卡止段部IOA卡止,因而向中棒10后端側半部的滑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下轆轤13安裝于中棒10,該中棒10插入于內徑比中棒10后端側半部外徑稍大的插通孔中,因而下轆轤13可以越過卡止段部IOA沿著中棒10的長度方向進行滑動。[0050]每根傘骨11,其第一肋條(Rib) IlA的前端可轉動地連接在第二肋條IlB后端部附近從而形成可折疊結構,而第一肋條IlA的基部轉動自如地連接在上轆轤12。在傘骨11的第一肋條IlA的中間,轉動自如地連接有拉桿14的前端,該拉桿14的基部轉動自如地連接在下轆轤13。連桿15的兩端轉動自如地分別連接在該拉桿14的前端附近和第二肋條IlB的后端,該連桿15對應于拉桿14的傾斜運動使傘骨11的第二肋條IlB相對于第一肋條IlA伸展、曲折。在將傘布20收攏的狀態下,如圖1 (C)以及圖2所示,傘骨11的第一肋條IlA與拉桿14 一同向中棒10側折疊,第二肋條IlB則相對于第一肋條向上方折疊,傘布20變成里朝外。上轆轤12在中棒10的卡止段部IOA卡止從而其向下方的滑動受到限制,下轆轤13在中棒10的下部附近,下卡止突起21嵌入卡止于下轆轤13的卡止孔,傘骨11的第二肋條IlB的前端插入到傘帽16內。當開啟雨傘時,按下按鈕22使下卡止突起21沉入,接著稍向下方滑動下轆轤13將傘骨11的第二肋條IlB的前端從傘帽16拔出,然后,如圖3所示,向上方滑動下轆轤13。貝U,上轆轤12,伴隨下轆轤13向上方的滑動,通過拉桿14和傘骨11之第一肋條IlA的連接向上方推壓,并且還通過螺旋彈簧的作用向上方推壓,從而向上方滑動以到達中棒10的前端,嵌合卡止在中棒10前端的卡止部10B。在上轆轤12嵌合卡止于卡止部IOB之后,繼續向上方滑動下轆轤13,則拉桿14推向上方,如圖4的箭頭A所示,以基部為中心斜著展開,隨之,拉桿14推壓傘骨11的第一肋條11A,如圖4的箭頭B所示,第一肋條IlA以上轆轤12為中心向上方轉動,如圖4的箭頭C所示,連桿15,使傘骨11的第一肋條IlA和第二肋條IlB抵抗傘布20的張力相互伸展,由此,如圖4所示,傘骨11形成為朝下方的圓弧狀,如圖1 (a)所示,傘布20展開,下轆轤13的下端被上卡止突起(未圖示)卡止,從而保持雨傘的開啟狀態。收起雨傘的時候,用手指按下上卡止突起使其沉入以解除對下轆轤13的卡止,然后向下方滑動下轆轤13。則,由于上轆轤12嵌合卡止于中棒10前端的卡止部10B,因而如圖5的箭頭D所示,拉桿14隨著下轆轤13的向下方的滑動開始向中棒10折疊,如圖5的箭頭E所示,傘骨11的第一肋條IlA也向上轆轤12的中心折疊一定程度,如圖5的箭頭G所示,第二肋條IlB向第一肋條IlA折疊一定程度,如圖1 (b)所示,傘布20收攏一定程度。如果下轆轤13繼續向下方滑動,通過拉桿14和第一肋條IlA的連接以及螺旋彈簧的作用,上轆轤12會從中棒10前端的卡止部IOB脫落,在傘骨收攏一定程度(如圖5所示)的狀態下上轆轤12向下方滑動,當上轆轤12到達中棒10的卡止段部IOA時,被卡止于卡止段部10A,上轆轤12向下方的滑動受到限制。在該狀態下繼續向下方滑動下轆轤13,拉桿14以下轆轤13為中心幾乎完全折疊到中棒10,該拉桿14使傘骨11的第一肋條IlA以上轆轤12為中心幾乎完全折疊到中棒10,第二肋條IlB通過連桿15幾乎完全折疊到第一肋條IlA0下轆轤13結束沿著中棒10向下方的滑動時,傘骨11完全折疊,傘布20里朝外,因而只要將下轆轤13稍向上方滑動,傘骨11的第二肋條IlB的前端即可進入并保持在傘帽16內,并且利用下卡止突起21卡止下轆轤13,就能夠將傘收到如圖1 (c)以及圖2所示的狀態。另外,當傘骨難以完全折疊時,可以在第一肋條IlA和第二肋條IlB之間的連接部上安裝螺旋彈簧,利用螺旋彈簧的作用使第二肋條IlB相對于第一肋條IlA完全折疊。而且,中棒10,還可以采用可伸縮的結構。此時,較為理想的是,去掉按鈕22,用手指直接操作下卡止突起21使其沉入。
權利要求1.一種能夠將展開的傘布折疊成里朝外的傘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傘結構包括: 支撐傘布(20)的多根傘骨(11),所述傘骨(11)由第一肋條(IlA)和第二肋條(IlB)可折疊地連接而成; 上轆轤(12),所述上轆轤(12)與所述第一肋條(IlA)的基部轉動自如地連接; 中棒(10),在所述中棒(10)的前端可卡止/脫落地設置所述上轆轤(12),并且所述上轆轤(12)相對于所述中棒(10)能夠滑動且通過所述中棒(10)的卡止段部(IOA)得以卡止; 下轆轤(13),所述下轆轤(13)相對于所述中棒(10)能夠越過所述卡止段部(10A)進行滑動; 多根拉桿(14),所述拉桿(14)的前端轉動自如地連接在所述第一肋條(11A),所述拉桿(14)的基部轉動自如地連接在所述下轆轤(13); 多根連桿(15),所述連桿(15)的兩端轉動自如地分別連接所述拉桿(14)的前端部附近和第二肋條(IlB)的后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傘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段部(10A)位于所述中棒(10)的中間,其中,所述中棒(10)的前端形成有大直徑的卡止部(10B),所述中棒(10)的后端側半部通過所述卡止段部(IOA)形成為直徑大于該中棒(10)的前端側半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傘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轆轤(12)具有內徑比所述中棒(10)的前端側半部的外徑大的插通孔,并且相對于所述中棒(10)的前端側半部能夠沿著長度方向進行滑動,并且通過所述卡止段部(IOA)得以卡止; 所述下轆轤(13)具有內徑比所述中棒(10)的后端側半部的外徑大的插通孔,并且相對于所述中棒(10)能夠越過所述卡止段部(10A)沿著長度方向進行滑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傘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條(IlA)的前端可轉動地連接在第二肋條(IlB)的后端部附近從而形成可折疊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傘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傘結構還包括 傘布(20 ),安裝在所述多根傘骨(11)上。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傘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傘結構還包括: 手柄(17),所述手柄(17)安裝在所述中棒(10)的基部上; 傘冒(16),所述傘冒(16)安裝在所述中棒(10)的前端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傘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傘帽(16)呈向下方開口的中空形狀,在折疊所述傘骨(11)時,所述傘骨(11)的第二肋條(IlB)的前端嵌入到所述傘帽(16)內。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意一項所述的傘結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轆轤(12 )和下轆轤(13 )之間存在彈簧部件(18 ),所述上轆轤(12 )通過所述下轆轤(13)的滑動而被推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傘結構,在傘布(20)開啟的狀態下,使下轆轤(13)相對于中棒(10)向下方滑動,拉桿(14)以及第一肋條(11A)會相對于中棒(10)折疊一定程度,連桿(15)使第二肋條(11B)相對于第一肋條(11A)向上方折疊一定程度。如果繼續向下方滑動下轆轤,上轆轤就會從卡止部(10B)脫離,向下方滑動到中棒中段被卡止段部(10A)卡止,從而其向下方的滑動受到限制,如果繼續向下方滑動下轆轤,拉桿會相對于中棒折疊,連桿會使第二肋條相對于第一肋條向上方折疊,從而使傘骨折疊,傘布里朝外。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制作成本不高,可以將展開成通常狀態的傘布折疊成里朝外的雨傘。
文檔編號A45B19/10GK202980478SQ201320003890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6日
發明者照島康志 申請人:泰盧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