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熒光針織手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服裝用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針織手套。
背景技術:
現在的兒童過早接觸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其身體會受到輻射的危害,長期使用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兒童在夜晚時沒有燈光或黑暗環境中不易發現。原針織手套上圖案呈平整一體化,不美觀。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種外形美觀、便于尋找的熒光針織手套。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熒光針織手套,包括手套本體、手套內層,所述手套本體內套接有手套內層,所述手套本體的底部為兩層,所述手套本體為針織線編織而成,所述針織線內包裹有防輻射纖維,所述手套本體外側粘接或縫制有熒光圓球。所述手套的手指部分為整體式和分體式。所述防輻射纖維為碳素纖維。所述手套內層為無紡布制成。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外形美觀,手套內層采用無紡布具有防潮、透氣的優點;針織線內增加防輻射材料(絲或纖維)減少電磁對人體的傷害。在手套外側連接有熒光圓球,使手套處于黑暗處也能快速看到便于尋找。
圖1為本實用新型熒光針織手套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熒光針織手套后部的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熒光針織手套的截面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針織線的截面示意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熒光手套,包括手套本體1、手套內層2,在手套本體I內粘接或縫制有手套內層2,所述手套內層為無紡布制成。手套本體I的底部為兩層,手套本體I為針織線3編織而成,針織線3內包裹有防輻射纖維4,所述防輻射纖維至少為一股,所述防輻射纖維為碳素纖維。手套本體I外側粘接或縫制有熒光圓球5。所述手套的手指部分為整體式和分體式。本實用新型外形美觀,手套內層采用無紡布具有防潮、透氣的優點;針織線內增加防輻射材料(絲或纖維)減少電磁對人體的傷害。在手套外側連接有熒光圓球,使手套處于黑暗處也能快速看到便于尋找。以上所述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熒光針織手套,包括手套本體、手套內層,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本體內套接有手套內層,所述手套本體的底部為兩層,所述手套本體為針織線編織而成,所述針織線內包裹有防輻射纖維,所述手套本體外側粘接或縫制有熒光圓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熒光針織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的手指部分為整體式和分體式。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熒光針織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輻射纖維為碳素纖維。
4.如權利 要求1所述的熒光針織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內層為無紡布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熒光針織手套,包括手套本體、手套內層,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本體內套接有手套內層,所述手套本體的底部為兩層,所述手套本體為針織線編織而成,所述針織線內包裹有防輻射纖維,所述手套本體外側粘接或縫制有熒光圓球。本實用新型具有外形美觀、便于尋找的特點。
文檔編號A41D19/015GK203073002SQ20132008698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6日
發明者周敏 申請人:無錫市奇盛針織手套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