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口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口罩,包括口罩本體和與所述口罩本體連接的固定帶,所述口罩本體包括過濾部以及與過濾部連接的密封貼合部,所述口罩本體的最左側和最右側的高度均小于佩戴者耳廓根部的上側到下側之間的距離。所述固定帶包括左側固定帶和右側固定帶,所述左側固定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口罩本體的最左側的上下兩端連接,所述右側固定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口罩本體的最右側的上下兩端連接,所述固定帶為松緊帶。所述密封貼合部為環狀的彈性體,所述密封貼合部與所述過濾部靠近佩戴者面部一側的上邊緣和下邊緣連接在一起,口罩在工作狀態下時,密封貼合部與佩戴者面部緊密貼合在一起。這種結構的口罩不但攜帶方便、造價低廉,而且過濾效果良好。
【專利說明】—種口罩【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口罩,特別是涉及一種過濾效果良好的便攜式口罩。
【背景技術】
[0002]口罩,一般大致可分為空氣過濾式口罩和供氣式口罩。它是為了人們的健康而設計的,用于阻止一些對人體有害的可見或不可見的物質,從而避免對人體造成不良的影響。口罩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在粉塵等污染的環境中作業時,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的種類多種多樣,有活性炭口罩、空氣過濾式口罩、供氣式口罩以及平面口罩。口罩的阻塵效率的高低是是選擇口罩時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口罩的阻塵效率的高低是以其對微細粉塵,尤其對5微米以下的呼吸性粉塵的阻隔效率為標準。因為這一粒徑的粉塵能直接入肺泡,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最大。一般的紗布口罩,其阻塵原理是機械式過濾,就是當粉塵沖撞到紗布時,經過一層層的阻隔,將一些大顆粒粉塵阻隔在紗布中。口罩與人臉貼合的緊密程度是選擇口罩時需要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空氣就像水流一樣,哪里阻力小就先向哪里流動。當口罩形狀與人臉不密合,空氣中的危險物一樣會從不密合處泄漏進去,進入人的呼吸道。那么,即便你選用濾料再好的口罩。也無法保障你的健康。平面口罩以其便攜性和經濟性廣受使用者的歡迎,但是平面口罩因其無法與面部緊密貼合而導致過濾效果不好,現在亟需一種便攜性、經濟性和過濾效果都較好的口罩。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過濾效果良好的便攜式口罩。
[0004]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口罩,包括口罩本體和與所述口罩本體連接的固定帶,所述口罩本體包括過濾部以及與所述過濾部連接的密封貼合部,其關鍵是:所述口罩本體的最左側和最右側的高度均小于佩戴者耳廓根部的上側到下側之間的距離。·
[000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一,所述口罩本體的四個角為折角和/或裁切后形成的導角,所述折角和/或裁切后形成的導角與所述固定帶連接。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口罩本體在非使用狀態下為平面結構,在所述口罩本體上設置有一個以上可上下打開的褶皺。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過濾部包括非織材料層,所述過濾部包括與所述密封貼合部連接的第一無紡布層、與所述第一無紡布層貼合在一起的過濾層以及與該過濾層貼合在一起的第二無紡布層。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改進,口罩在非使用狀態下,所述口罩本體的寬度范圍為160mm至230mm,所述口罩本體的高度范圍為65mm至85mm,所述密封貼合部的寬度范圍為 IOlmm 至 134.36mm。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二,所述固定帶包括左側固定帶和右側固定帶,所述左側固定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口罩本體的最左側的上下兩端連接,所述右側固定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口罩本體的最右側的上下兩端連接,所述固定帶為松緊帶。所述密封貼合部為環狀的彈性體,所述密封貼合部與所述過濾部靠近佩戴者面部一側的上邊緣和下邊緣連接在一起,口罩在工作狀態下時,密封貼合部與佩戴者面部緊密貼合在一起。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密封貼合部的上部設置有口罩在工作狀態下與佩戴者鼻部配合的兩個凸起。所述彈性體由TPE、EVA、PU、PPE以及硅膠這五種材料中的任意一種制成,所述彈性體還包括發泡成型的微孔結構。
[0011]通過實施本實用新型可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0012]一種口罩,包括口罩本體和與所述口罩本體連接的固定帶,所述口罩本體包括過濾部以及與所述過濾部連接的密封貼合部,所述口罩本體的最左側和最右側的高度均小于佩戴者耳廓根部的上側到下側之間的距離。這種結構使得佩戴者在佩戴口罩時,固定帶對口罩本體形成上下擴張的拉力,從而讓口罩本體的兩邊平整伏貼在佩戴者的面部兩側,杜絕了傳統口罩由于兩側與面部貼合不嚴而導致的漏氣缺陷。所述固定帶包括左側固定帶和右側固定帶,所述左側固定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口罩本體的最左側的上下兩端連接,所述右側固定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口罩本體的最右側的上下兩端連接,所述固定帶為松緊帶。固定帶能夠提供合適的拉力,從而保證口罩本體與佩戴者面部緊密貼合。所述密封貼合部為環狀的彈性體,所述密封貼合部與所述過濾部靠近佩戴者面部一側的上邊緣和下邊緣連接在一起,口罩在工作狀態下時,密封貼合部與佩戴者面部緊密貼合在一起。這種結構使得密封貼合部沒有與過濾部連接的左右兩部分的位置可以變化。口罩在非使用狀態下,密封貼合部沒有與過濾部連接的左右兩部分會處在初始的位置。當口罩被使用時,密封貼合部沒有與過濾部連接的左右兩部分會彼此靠攏并且移動到合適的、可以適應面部曲面的位置。固定帶產生的拉力作用于過濾部,過濾部將密封貼合部緊緊壓在面部上,從而保證口罩在使用時有良好過濾效果。所述密封貼合部的上部設置有在口罩的工作狀態下與佩戴者鼻部配合的兩個凸起。用戶在佩戴口罩時,兩個凸起會與鼻子底部的凹陷處緊密配合,這進一步增強了口罩的過濾效果。
[0013]所述彈性體由TPE、EVA、PU、PPE以及硅膠這五種材料中的任意一種制成,這里的TPE為熱塑性彈性體、EVA為乙烯-醋酸乙烯、PU為聚氨甲酸酯、PPE為聚苯醚,所述彈性體還包括發泡成型的微孔結構,通過向彈性體的基材中加入發泡劑而形成微孔結構,固定帶通過對口罩本體施加拉力將彈性體壓在面部上,這些材質經發泡后形成的彈性體可以保證口罩在佩戴時能夠與面部緊密貼合,保證口罩有良好的過濾效果,同時材質柔軟的特性也保證了口罩佩戴的舒適性。所述口罩本體的四個角為折角和/或裁切后形成的導角,所述折角和/或裁切后形成的導角與所述固定帶連接,這種結構能夠增強固定帶與口罩本體連接的強度,避免了口罩在被頻繁取戴時由于固定帶從其與口罩本體的連接處斷裂而導致口罩不能繼續使用。所述口罩本體在非使用狀態下為平面結構,在所述口罩本體上設置有一個以上可上下打開的褶皺,使用時褶皺被打開形成一個近似半球狀,固定帶提供的拉力將口罩本體包覆在面部上,不但外形美觀而且佩戴時不易掉落。所述過濾部包括非織材料層,具體為:過濾部包括與所述密封貼合部連接的第一無紡布層、與所述第一無紡布層貼合在一起的過濾層以及與該過濾層貼合在一起的第二無紡布層,多層過濾結構使得口罩有較好的過濾效果,口罩的顆粒過濾范圍為0.1微米到4.5微米。口罩在非使用狀態下,所述口罩本體的寬度范圍為160mm至230mm,所述口罩本體的高度范圍為65mm至85mm,所述密封貼合部的寬度范圍為IOlmm至134.36mm。這些尺寸范圍的口罩能夠適應用戶不同的臉型,用戶根據自己的臉型選取合適尺寸的口罩能夠獲得更好的過濾效果和佩戴體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其中: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非使用狀態下的主視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非使用狀態下的后視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非使用狀態下的立體圖;
[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非使用狀態下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0019]圖5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下的主視圖;
[0020]圖6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實施例一:
[0022]如圖1、2、3所示,一種口罩,包括口罩本體10和與所述口罩本體10連接的固定帶20。所述口罩本體10的最左側和最右側的高度均小于佩戴者耳廓根部的上側到下側之間的距離,所述口罩本體10在非使用狀態下為平面結構,在所述口罩本體10上設置有一個以上可上下打開的褶皺。所述固定帶20包括左側固定帶21和右側固定帶22,所述左側固定帶21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口罩本體的最左側的上下兩端連接,所述右側固定帶22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口罩本體的最右側的上下兩端連接,所述固定帶20為松緊帶。口罩在非使用狀態下,所述口罩本體10的寬度為160mm,所述口罩本體10的高度為65mm,所述密封貼合部12的寬度為101_,這種規格的口罩特別適合于孩童中臉型較小的使用者。
[0023]如圖4所示,所述口罩本體10包括過濾部110以及與所述過濾部110連接的密封貼合部12。所述過濾部110包括非織材料層,具體的為:所述過濾部110包括與所述密封貼合部12連接的第一無紡布層111、與所述第一無紡布層111貼合在一起的過濾層112以及與該過濾層112貼合在一起的第二無紡布層113。所述密封貼合部12為環狀的彈性體,所述密封貼合部12與所述過濾部110靠近佩戴者面部一側的上邊緣和下邊緣連接在一起,口罩在工作狀態下時,密封貼合部12與佩戴者面部緊密貼合在一起。所述密封貼合部12的上部設置有口罩在工作狀態下與佩戴者鼻部配合的兩個凸起121。口罩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過濾部的上邊緣中部的鼻夾片114,鼻夾片114能適應不同的鼻形,充分保證密封貼合部12與鼻部緊密貼合。所述彈性體由TPE、EVA、PU、PPE以及硅膠這五種材料中的任意一種制成。所述口罩本體10的四個角為折角和/或裁切后形成的導角,所述折角和/或裁切后形成的導角與所述固定帶連接,所述折角和/或裁切后形成的導角和口罩的邊緣均采用超聲波焊接或者熱熔焊接的方式進行加固。所述口罩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過濾部110的上邊緣中部的鼻夾片114。
[0024]如圖5、6所示,當口罩處在使用狀態時,口罩過濾部110的折疊結構會展開,此時密封貼合部12沒有與過濾部110連接的左右兩部分會彼此靠攏并且移動到合適的、可以適應面部曲面的位置。固定帶20產生的拉力作用于過濾部110,過濾部110將密封貼合部12緊緊壓在面部上。
[0025]實施例二:
[0026]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口罩本體10的寬度為180mm,所述口罩本體10的高度為70mm,所述密封貼合部12的寬度為111mm,這種規格的口罩特別適合于女性成人中臉型較小的使用者或者孩童使用者。
[0027]實施例三:
[0028]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口罩本體10的寬度為220mm,所述口罩本體10的高度為75mm,所述密封貼合部12的寬度為134.36mm,這種規格的口罩特別適合于男性成人臉形較小的使用者或女性成人的使用者。
[0029]實施例四:
[0030]實施例四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口罩本體10的寬度為230mm,所述口罩本體10的高度為85mm,所述密封貼合部12的寬度為134.36mm,這種規格的口罩特別適合于男性成人的使用者。
[0031]必須指出,上述實施例只是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的一些非限定性舉例說明。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會理解,在沒有偏離本實用新型的宗旨和范圍下,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修改、替換和變更,這些修改、替換和變更仍屬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口罩,包括口罩本體(10 )和與所述口罩本體(10 )連接的固定帶(20 ),所述口罩本體(10)包括過濾部(110)以及與所述過濾部(110)連接的密封貼合部(12),其特征是:所述口罩本體(10)的最左側和最右側的高度均小于佩戴者耳廓根部的上側到下側之間的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口罩,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帶(20)包括左側固定帶(21)和右側固定帶(22),所述左側固定帶(21)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口罩本體(10)的最左側的上下兩端連接,所述右側固定帶(22)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口罩本體(10)的最右側的上下兩端連接,所述固定帶(20)為松緊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口罩,其特征是:所述密封貼合部(12)為環狀的彈性體,所述密封貼合部(12)與所述過濾部(110)靠近佩戴者面部一側的上邊緣和下邊緣連接在一起,口罩在工作狀態下時,密封貼合部(12)與佩戴者面部緊密貼合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口罩,其特征是:所述密封貼合部(12)的上部設置有口罩在工作狀態下與佩戴者鼻部配合的兩個凸起(121 )。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口罩,其特征是:所述彈性體由TPE、EVA、PU、PPE以及硅膠這五種材料中的任意一種制成,所述彈性體還包括發泡成型的微孔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一種口罩,其特征是:所述口罩本體(10)的四個角為折角和/或裁切后形成的導角,所述折角和/或裁切后形成的導角與所述固定帶(20)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口罩,其特征是:所述口罩本體(10)在非使用狀態下為平面結構,在所述口罩本體(10)上設置有一個以上可上下打開的褶皺。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口罩,其特征是:所述過濾部(110)包括非織材料層。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口罩,其特征是:所述過濾部(110)包括與所述密封貼合部(12)連接的第一無紡布層(111)、與所述第一無紡布層(111)貼合在一起的過濾層(112)以及與該過濾層(112)貼合在一起的第二無紡布層(113)。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口罩,其特征是:口罩在非使用狀態下,所述口罩本體(10)的寬度范圍為160mm至230mm,所述口罩本體(10)的高度范圍為65mm至85mm,所述密封貼合部(12)的寬度范圍為IOlmm至134.36mm。
【文檔編號】A41D13/11GK203555199SQ201320415023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2日
【發明者】鄧美生 申請人:鄧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