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透氣鞋底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透氣鞋底,包括底部及圍繞底部設置的側壁,所述的底部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前掌部上方設置有換氣腔,側壁兩側與前掌部對應的位置均勻排布設置有若干個與換氣腔相聯通的換氣口,換氣腔內設置有用于支撐鞋底上方的支撐塊一。采用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透氣效果好的多功能透氣鞋底。
【專利說明】多功能透氣鞋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底,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透氣鞋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鞋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0003]需要的鞋子穿著舒適,彈性好,透氣性佳。
[0004]傳統的鞋底對應人體的足部設置包括有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為解決上述需求,市場出現了透氣鞋底及按摩鞋底,然而一般的透氣鞋底一般通過透氣閥進氣,透氣閥進氣量小且安裝麻煩,給鞋底加工帶來不便的同時增加了足弓部的異物感,其次,當鞋底同時設置兩種功能時,設置于足弓部或前掌部的透氣閥及其四周的支撐結構就占用了本應設置前掌部的按摩柱的空間,或按摩柱的設置會阻礙了空氣的流通,使鞋底的實用性大大降低。
【發明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透氣效果好的多功能透氣鞋底。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包括底部及圍繞底部設置的側壁,所述的底部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掌部上方設置有換氣腔,所述的側壁兩側與前掌部對應的位置均勻排布設置有若干個與換氣腔相聯通的換氣口,所述的換氣腔內設置有用于支撐鞋底上方的支撐塊一。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換氣口設置于側壁增大進氣面積,隨著人的步伐兩側同時進氣或者出氣,及時更換換氣腔內大部分氣體,使透氣效果大大增強,設置支撐塊保證換氣腔的穩定支撐。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換氣腔中部設置有用于按摩足部的按摩柱,所述的支撐塊一圍繞按摩柱設置。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按摩柱既起到輔助支撐的作用也給使用者提供了足底按摩,使鞋底多功能化,也具有保健功能。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支撐塊一為從側壁開始向按摩柱延伸的條狀構件,所述的支撐塊一之間的空間作為通氣軌道與換氣口相對應,所述的側壁內側位于換氣口上方水平設置有引導進入的空氣水平流動的導風板。
[0011 ]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從側壁開始向按摩柱延伸的支撐塊一并構成換氣口的通氣軌道,使空氣不會再換氣口盤旋,而是沿著通氣軌道達到前掌部的中心,換氣率得到提高,設置導風板保證進入的空氣水平流動不會四處分散。
[00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按摩柱朝向上方的端部呈圓弧狀設置的柱狀構件,所述的按摩柱沿橫向及徑向均勻排布,所述的按摩柱橫向與支撐塊一朝向按摩柱的端部相對齊。
[00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按摩柱橫向與支撐塊一朝向按摩柱的端部相對齊保證通氣軌道引入的空氣完全進按摩柱之間,端部呈圓弧狀的按摩柱一小部分與鞋底上方固定容易在穿著走路時引起換氣腔的壓縮,加速空氣更換。
[001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前掌部下方與換氣口對應的位置設置有支撐塊
--O
[00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塊二保證由于設置換氣口的側壁在變薄的情況下還能有均勻且足夠的支撐力。
[001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前掌部下方位于兩側的支撐塊二之間及后跟部的下方設置有防滑紋路一,所述的防滑紋路一為截面呈三角形狀的橫向條狀紋路,所述的前掌部的防滑紋路一的端部朝向后跟部,所述的后跟部的防滑紋路一的端部朝向前掌部。
[001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防滑紋路一保證穿著時不易被滑到,前掌部的防滑紋路一增強向后的摩擦力,后跟部的防滑紋路一增強向前的摩擦力。 [001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前掌部遠離后跟部的端部和后跟部遠離前掌部的端部下方設置有防滑紋路二,所述的防滑紋路二的截面呈三角形狀的弧形紋路,所述的防滑紋路二的端部朝向各自的圓心。
[001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足尖和腳后跟的位置比較特殊,設置弧形的防滑紋路二保證各個方向的摩擦力都得到增強,提高實用性。
[002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足弓部和后跟部上方設置有支撐塊三,所述的支撐塊三呈井字形排布,所述的支撐塊三位于井字形相交的位置設置有直徑大于支撐塊三寬度的加強柱。
[002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井字形的排列方式保證舒適感的前提下提高了很好的支撐力,且加強柱的設置避免過多使用使相交處變形。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圖一;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0025]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圖二 ;
[0026]圖4為圖3中A的放大圖;
[0027]圖5為圖3中B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如圖1一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透氣鞋底,包括底部及圍繞底部設置的側壁1,底部包括前掌部2、足弓部3和后跟部4,前掌部2上方設置有換氣腔21,側壁I兩側與前掌部2對應的位置均勻排布設置有若干個與換氣腔21相聯通的換氣口 11,換氣腔21內設置有用于支撐鞋底上方的支撐塊一 22,通過將換氣口 11設置于側壁I增大進氣面積,隨著人的步伐兩側同時進氣或者出氣,及時更換換氣腔21內大部分氣體,使透氣效果大大增強,設置支撐塊保證換氣腔的穩定支撐。
[0029]換氣腔21中部設置有用于按摩足部的按摩柱23,支撐塊一 22圍繞按摩柱23設置,設置按摩柱23既起到輔助支撐的作用也給使用者提供了足底按摩,使鞋底多功能化,也具有保健功能。
[0030]支撐塊一 22為從側壁I開始向按摩柱23延伸的條狀構件,支撐塊一 22之間的空間作為通氣軌道24與換氣口 11相對應,側壁I內側位于換氣口 11上方水平設置有引導進入的空氣水平流動的導風板12,從側壁I開始向按摩柱23延伸的支撐塊一 22并構成換氣口的通氣軌道24,使空氣不會再換氣口 11盤旋,而是沿著通氣軌道24達到前掌部2的中心,換氣率得到提高,設置導風板12保證進入的空氣水平流動不會四處分散。
[0031]按摩柱23朝向上方的端部呈圓弧狀設置的柱狀構件,按摩柱23沿橫向及徑向均勻排布,按摩柱23橫向與支撐塊一 22朝向按摩柱23的端部相對齊,按摩柱23橫向與支撐塊一 22朝向按摩柱23的端部相對齊保證通氣軌道24引入的空氣完全進按摩柱23之間,端部呈圓弧狀的按摩柱23 —小部分與鞋底上方固定容易在穿著走路時引起換氣腔21的壓縮,加速空氣更換。
[0032]前掌部2下方與換氣口 11對應的位置設置有支撐塊二 25,支撐塊二 25保證由于設置換氣口 11的側壁I在變薄的情況下還能有均勻且足夠的支撐力,支撐塊二 25可制成螺栓狀,支撐力足夠且增加美觀,不會顯得突兀。
[0033]前掌部2下方位于兩側的支撐塊二 25之間及后跟部4的下方設置有防滑紋路一5,防滑紋路一 5為截面呈三角形狀的橫向條狀紋路,前掌部的防滑紋路一 5的端部朝向后跟部4,后跟部4的防滑紋路一 5的端部朝向前掌部2,防滑紋路一 5保證穿著時不易被滑至IJ,前掌部2的防滑紋路一 5增強向后的摩擦力,后跟部4的防滑紋路一 5增強向前的摩擦力。
[0034]前掌部2遠離后跟部4的端部和后跟部4遠離前掌部2的端部下方設置有防滑紋路二 6,防滑紋路二 6的截面呈三角形狀的弧形紋路,防滑紋路二 6的端部朝向各自的圓心,由于足尖和腳后跟的位置比較特殊,設置弧形的防滑紋路二 6保證各個方向的摩擦力都得到增強,提高實用性。
[0035]足弓部3和后跟部4上方設置有支撐塊三31,支撐塊三31呈井字形排布,支撐塊
三31位于井字形相交的位置設置有直徑大于支撐塊三31寬度的加強柱32,井字形的排列方式保證舒適感的前提下提高了很好的支撐力,且加強柱32的設置避免過多使用使相交處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透氣鞋底,包括底部及圍繞底部設置的側壁,所述的底部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掌部上方設置有換氣腔,所述的側壁兩側與前掌部對應的位置均勻排布設置有若干個與換氣腔相聯通的換氣口,所述的換氣腔內設置有用于支撐鞋底上方的支撐塊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透氣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氣腔中部設置有用于按摩足部的按摩柱,所述的支撐塊一圍繞按摩柱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透氣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塊一為從側壁開始向按摩柱延伸的條狀構件,所述的支撐塊一之間的空間作為通氣軌道與換氣口相對應,所述的側壁內側位于換氣口上方水平設置有引導進入的空氣水平流動的導風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透氣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柱朝向上方的端部呈圓弧狀設置的柱狀構件,所述的按摩柱沿橫向及徑向均勻排布,所述的按摩柱橫向與支撐塊一朝向按摩柱的端部相對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透氣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掌部下方與換氣口對應的位置設置有支撐塊二。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透氣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掌部下方位于兩側的支撐塊二之間及后跟部的下方設置有防滑紋路一,所述的防滑紋路一為截面呈三角形狀的橫向條狀紋路,所述的前掌部的防滑紋路一的端部朝向后跟部,所述的后跟部的防滑紋路一的端部朝向前掌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透氣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掌部遠離后跟部的端部和后跟部遠離前掌部的端部下方設置有防滑紋路二,所述的防滑紋路二的截面呈三角形狀的弧形紋路,所述的防滑紋路二的端部朝向各自的圓心。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多功能透氣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足弓部和后跟部上方設置有支撐塊三,所述的支撐塊三呈井字形排布,所述的支撐塊三位于井字形相交的位置設置有直徑大于支撐塊三寬度的加強柱。
【文檔編號】A43B13/14GK203555237SQ201320725714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5日
【發明者】陳玉長 申請人:溫州市甌海郭溪長得利皮鞋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