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墊及鞋墊套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鞋用配件領域,具體而言,涉及鞋墊及鞋墊套件。該鞋墊,包括相互連接的頂層和底層;所述頂層設有多個第一通孔;所述底層設有多個凹槽;所述頂層和所述底層設有與外界空氣相通的縫隙。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鞋墊及鞋墊套件不僅具有透氣功能,而且還能通過不斷吹起氣換氣使腳底得到涼爽。
【專利說明】鞋墊及鞋墊套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鞋用配件領域,具體而言,涉及鞋墊及鞋墊套件。
【背景技術】
[0002]相關技術中,鞋墊通常都有透氣功能,其結構是在鞋墊上設置多個通孔,使用時,這些通孔中的空氣與腳底接觸,從而實現透氣的目的。但是,這些通孔中的空氣并不是流通的,即無法與外界的空氣進行交換,因而無法實現熱量交換(通風),因此上述鞋墊只具備透氣功能,而不具有通風的功能,從而無法使腳底得到涼爽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鞋墊及鞋墊套件,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0004]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鞋墊,包括相互連接的頂層和底層;頂層設有多個第一通孔;底層設有多個凹槽;頂層和底層設有與外界空氣相通的縫隙。
[0005]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鞋墊套件,包括上述實施例的鞋墊,以及鞋墊晾曬架。
[0006]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鞋墊不僅具有透氣功能,而且還能通過不斷吹起氣換氣使腳底得到涼爽,其主要利用凹槽、第一通孔與縫隙之間的配合實現的,其中,凹槽可以設置兩種形式的凹槽,一種是凹槽的開口遠離頂層,其工作原理是:在步行過程中,當腳踩地時,底層上的凹槽被壓扁,頂層與底層之間的縫隙就會被壓縮,此時縫隙內的空氣就會從頂層的第一通孔中吹出,當腳抬起離地時,凹槽恢復原形,此時縫隙的空間變大,從而縫隙可以儲存更多的空氣,進而在下一次腳踩地時再吹氣,每一次吹氣也是換氣的過程,通過這樣不斷的吹氣換氣實現通風,即熱量交換,使腳底更加涼爽,在具備通風的基礎上,理所當然具備透氣功能。另一種是凹槽的開口朝向頂層,其工作原理是:在步行過程中,當腳踩地時,底層上的凹槽被壓扁,此時凹槽內的空氣就會從頂層的第一通孔中吹出,當腳抬起離地時,凹槽恢復原形,此時外界空氣會透過頂層和底層之間的縫隙進入凹槽,進而在下一次腳踩地時再吹氣,每一次吹氣也是換氣的過程,通過這樣不斷的吹氣換氣實現通風,即熱量交換,使腳底更加涼爽,在具備通風的基礎上,理所當然具備透氣功能。
[0007]同理,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鞋墊套件也可達到上述技術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鞋墊的正視圖;
[0009]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鞋墊的俯視圖;
[0010]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鞋墊晾曬架的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0012]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鞋墊,如圖1-2所示,包括相互連接的頂層I和底層5 ;頂層I設有多個第一通孔2 ;底層5設有多個凹槽6 ;頂層I和底層5設有與外界空氣相通的縫隙。
[0013]以上鞋墊不僅具有透氣功能,而且還能通過不斷吹氣換氣使腳底得到涼爽,其主要利用凹槽6、第一通孔2與縫隙之間的配合實現的,其中,凹槽6可以設置兩種形式的凹槽,一種是凹槽6的開口遠離頂層1,其工作原理是:在步行過程中,當腳踩地時,底層5上的凹槽6被壓扁,頂層I與底層5之間的縫隙就會被壓縮,此時縫隙內的空氣就會從頂層I的第一通孔2中吹出,當腳抬起離地時,凹槽6恢復原形,此時縫隙的空間變大,從而縫隙可以儲存更多的空氣,進而在下一次腳踩地時再吹氣,每一次吹氣也是換氣的過程,通過這樣不斷的吹氣換氣實現通風,即熱量交換,使腳底更加涼爽,在具備通風的基礎上,理所當然具備透氣功能。另一種是凹槽的開口朝向頂層,其工作原理是:在步行過程中,當腳踩地時,底層5上的凹槽6被壓扁,此時凹槽6內的空氣就會從頂層I的第一通孔2中吹出,當腳抬起離地時,凹槽6恢復原形,此時外界空氣會透過頂層I和底層5之間的縫隙進入凹槽6,進而在下一次腳踩地時再吹氣,每一次吹氣也是換氣的過程,通過這樣不斷的吹氣換氣實現通風,即熱量交換,使腳底更加涼爽,在具備通風的基礎上,理所當然具備透氣功能。
[0014]除以上效果外,上述鞋墊還可以達到另外的效果:清洗后的鞋墊在晾曬時,水分可以從縫隙中流出,因而晾干速度更快。
[0015]另外,經試驗證明,凹槽6的開口遠離頂層I的結構的通風效果比朝向頂層I的結構好。
[0016]在具體使用上述鞋墊時,鞋墊的頂層I朝上或朝下都可以,朝上時更加舒適。其中的縫隙可以設置較小的開口,減少頂層和底層之間的縫跡里儲存的氣體從縫跡流出。。另夕卜,上述鞋墊中的凹槽還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
[0017]此外,上述鞋墊還能進一步改進,以達到更多的技術效果,如圖1-2所示,例如:
[0018]優選地,頂層I還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層、第二層和第三層;第一層為纖維層,第二層為泡棉層,第三層為塑膠層,第三層與底層5連接。采用上述多層的設計方式,可以使鞋墊具備更多的優點:將頂層I朝上鋪墊時,第一層與腳底直接接觸容易被磨損,若采用比較耐磨的纖維層,則可以延長鞋墊的使用壽命,當然,第一層也可采用其它更耐磨損的布料。第二層采用泡棉,彈性大,使鞋墊更加舒適。第三層采用塑膠可以提高鞋墊的硬度,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彈性,使得鞋墊不易破損,使用起來又舒適。
[0019]優選地,所述頂層的邊緣與所述底層的邊緣連接,并且所述底層的邊緣的厚度大于所述底層的前腳掌部分的中心的厚度。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底層朝向頂層的表面形成一個凹面,從而可以擴大頂層與底層之間的空間,更加利于通風,同時鞋墊清洗后也更容易晾干。
[0020]優選地,凹槽6設置在底層5的前腳掌處,第一通孔2設置在頂層I的前腳掌處。由于人體前腳掌的面積較大,且更易出汗,因此將凹槽6和第一通孔2設置在相應層的前腳掌處,更利于為前腳掌通風,使鞋墊的保健效果更強。
[0021]優選地,還包括貫穿頂層I的后腳跟處和底層5的后腳跟處的多個第二通孔3。設置第二通孔3可以增加鞋墊的透氣性。
[0022]優選地,多個第一通孔2均勻分布。均勻分布利于人腳底均勻散熱,使得鞋墊舒適度提高。此外,采用如下設計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技術效果:多個凹槽6均勻分布,和/或,多個第二通孔3均勻分布。
[0023]此外,上文中的鞋墊的各種通孔、凹槽可以根據不同需要設計為不同的尺寸,不同的間距,各層也可設計不同的厚度。例如,第一通孔2的孔徑采用0.2cm,間距為1.2-1.5cm ;第二通孔3的孔徑為0.5cm ;凹槽6采用球形,外邊緣的直徑為0.6cm,深度為0.2cm,凹槽6的壁厚為0.15-0.08cm的梯減,凹槽6之間的距離為0.5-0.8cm ;第二層的厚度采用0.2cm,第三層的厚度采用0.1cm0
[0024]實施例二
[0025]一種鞋墊套件,包括上文提供的任意一種鞋墊,以及鞋墊晾曬架。同理,該鞋墊套件可達到與上文相同的技術效果。
[0026]另外,上述鞋墊套件可進一步改進,以實現更多的技術效果:
[0027]優選地,如圖1-3所示,鞋墊還包括貫穿頂層I和底層5的第三通孔4 ;鞋墊晾曬架包括掛鉤7以及與掛鉤7連接的鞋墊架體,鞋墊架體包括兩個彎鉤8,兩個彎鉤8均與掛鉤7連接,并且兩個彎鉤均可穿過第三通孔4。
[0028]以上優選結構更加方便鞋墊晾曬:使彎鉤穿過鞋墊的第三通孔,從而使鞋墊固定在鞋墊晾曬架上,并且一個彎鉤對應一只鞋墊,從而實現一個鞋墊晾曬架可同時晾曬一雙鞋墊。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鞋墊,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連接的頂層和底層;所述頂層設有多個第一通孔;所述底層設有多個凹槽;所述頂層和所述底層設有與外界空氣相通的縫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開口遠離所述頂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層的邊緣與所述底層的邊緣連接,并且所述底層的邊緣的厚度大于所述底層的前腳掌部分的中心的厚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層還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層、第二層和第三層;所述第一層為纖維層,所述第二層為泡棉層,所述第三層為塑膠層,所述第三層與所述底層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設置在所述底層的前腳掌處,所述第一通孔設置在所述頂層的前腳掌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貫穿所述頂層的后腳跟處和所述底層的后腳跟處的多個第二通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墊,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第一通孔均勻分布,和/或,多個所述凹槽均勻分布。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鞋墊,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第二通孔均勻分布。
9.鞋墊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鞋墊,以及鞋墊晾曬架。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鞋墊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墊還包括貫穿所述頂層和所述底層的第三通孔;所述鞋墊晾曬架包括掛鉤以及與所述掛鉤連接的鞋墊架體,所述鞋墊架體包括兩個彎鉤,兩個所述彎鉤均與所述掛鉤連接,并且兩個所述彎鉤均可穿過所述第三通孔。
【文檔編號】A43B17/08GK203646616SQ201320765986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7日
【發明者】江英 申請人: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