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穿頭、切斷、定寸功能的拉鏈制造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穿頭、切斷、定寸的功能的拉鏈制造機,由拉頭定位裝置、裁切裝置、塊體、拉頭送料裝置、夾持裝置、及停止裝置所組成,主要是將一長串拉鏈送入裁切裝置的切斷刀處,先切斷拉鏈前端,并留下拉鏈在切刀口上作為基準點,隨后利用傳動組件傳輸方式,使該夾持裝置夾住拉鏈往后退并穿入拉頭,當拉鏈到達預定設定的長度時停止,接著裁切裝置切斷拉鏈后,該夾持裝置后退到設定位置停止,并把拉鏈放開,藉此完成穿頭、切斷及定寸的功能。
【專利說明】具有穿頭、切斷、定寸功能的拉鏈制造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拉鏈機【技術領域】,更具體的是涉及一種具有穿頭、切斷、定寸功能的拉鏈制造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拉鏈制造機,在結構上一般包括:一水平往復移動的夾持單位,用以夾持拉鏈的前端而將拉鏈帶沿一縱向路線移進;一切刀單位,在拉鏈帶移行路線內配置于該停止單位的上游的遠處,以于該夾持單位被該停止器停止時將拉鏈帶切成選定的拉鏈帶長度;一下文件裝配單位,緊接地配置在該切刀單位的下游,以將一下檔裝配于該選定拉鏈帶長度的拉鏈帶上;一拉頭保持單位,緊接地配置于該下文件裝配單位的下游,以于拉鏈帶被該夾持單位移向下游時將一拉頭保持在拉鏈帶利行路線內,以將拉頭穿附在拉鏈帶上;及一停止單位,在拉鏈帶移行路線內可調整地配置在該夾持單位的下游,該停止單位具有一停止器可移至一操作位置以使該停止器抵住該夾持單位的下游端而將該夾持單位停止,及移至一不操作位置以使該停止器不抵住該夾持單位的下游端而使該夾持單位可繼續移動。
[0003]上述的拉鏈的制造裝置的問題點在于:
[0004]1、上述的拉鏈的制造裝置,并未詳細描述切刀單位的作動是如何進行,僅針對停止單位有詳細描述,以至于拉頭穿附于拉鏈帶之后,該切刀單位如何完成裁斷拉鏈的動作,并沒有進一步的說明。
[0005]2、上述的拉鏈的制造裝置,增設了一個下文件裝配單位,使得制造拉鏈的時間被延長,導致整體的工作效率降低,進而無法達到高速生產的目的。
[0006]3、上述的拉頭保持單位將拉頭穿附在拉鏈帶上之后,該拉鏈會形成開鏈未合閉的狀態,最后仍需多一步驟將拉鏈帶合閉,因此,實有予以改良的必要。
[0007]有鑒于此,要如何解決上述問題,發展出一種具有穿頭、切斷、定寸的功能,并且還能形成一條條嚙合狀態的拉鏈,以利于車縫于皮包或衣褲上的拉鏈制造機,便成為本新型創作者的意念與研宄課題。
【發明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種結構簡單,具有穿頭、切斷、定寸的功能,并且還能形成一條條嚙合狀態的拉鏈,以利于車縫于皮包或衣褲上的拉鏈制造機。
[0009]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解決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具有穿頭、切斷、定寸功能的拉鏈制造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能供拉頭穿附于拉鏈上的拉頭定位裝置;一設于該拉頭定位裝置前端的裁切裝置;一設于該裁切裝置前端、與該拉頭定位裝置呈上、下對稱設置的塊體;一設于該裁切裝置一側、并能將拉頭輸送置該拉頭定位裝置處的拉頭送料裝置;一設于該拉頭定位裝置后端、能水平往復移動的夾持裝置;以及一設于該夾持裝置后端、能使得該夾持裝置停止移動的停止裝置;所述拉頭定位裝置,其包含有一與該塊體呈上、下對稱設置的第一夾具;一設于該第一夾具底端的固定座;一穿設該固定座、與該第一夾具樞接、并具有一齒輪的軸桿;一設于該軸桿底端、能帶動該第一夾具升降的第一氣壓缸;一設于該固定座一側、能帶動該第一夾具旋轉的第二氣壓缸;以及一與該第二氣壓缸樞接、并與該齒輪相嚙合、能驅動該齒輪轉動的齒條;所述裁切裝置,其包含有一設于該拉頭定位裝置前端的切刀架;一設于該切刀架一側的上切刀組;一設于該切刀架頂端、并與該上切刀組連接、能帶動該上切刀組上、下往復位移的上切刀氣壓缸;一設于該切刀架一偵U、并與該上切刀組呈相對應設置的下切刀組;一設于該下切刀組底端、并與該下切刀組連接、能帶動該下切刀組上、下往復位移的驅動裝置;以及一設于該驅動裝置與該下切刀組前端的擋片;所述上切刀組,其是由一與該上切刀氣壓缸連接的上切刀座;以及一設于該上切刀座內、且一側面具有一切孔刀的上切刀所組成;所述下切刀組,其是由一與該驅動裝置連接的下切刀座;以及一設于該下切刀座上、且中央具有與該切孔刀對應設置的鏨切槽的下切刀所組成;所述拉頭送料裝置,其包含有一設于該固定座頂部、且頂端面具有一拉頭導軌的拉頭座;一設于該拉頭座一側、能水平往復作動、并將拉頭推送至拉頭定位裝置處的拉頭輸送單元;一與該拉頭輸送單元樞接、能帶動該拉頭輸送單元水平往復作動的第三氣壓缸;一設于該拉頭座另一側、與該拉頭輸送單元呈相對應設置、并具有一凹槽的桿體底座;以及一軸設于該凹槽處、能供該拉頭輸送單元復歸用的桿體。
[001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說明,所述第一夾具,其是由一與該軸桿樞接、并具有一 L形缺口的主夾體;一設于該L形缺口處、并與該主夾體樞接、且頂端具有一開槽的副夾體;以及一設于該主夾體一側、并與該副夾體樞接、能帶動該副夾體沿該主夾體的方向垂直往復位移的副夾體氣壓缸所組成。
[0011]更優選的是,所述拉頭輸送單元,其是由一設于該拉頭座一側、并具有一容置槽的拉頭推塊固定座;一設于該容置槽處、并與該第三氣壓缸樞接、呈L形的拉頭推塊;一設于該推塊一側、并與該拉頭推塊樞接、且外壁面具有一凸塊的拉頭定位夾;以及一設于該拉頭推塊前端、與該拉頭推塊對應設置的止擋塊所組成。
[0012]更優選的是,所述桿體對應該凸塊的壁面處,更設有一用以供該拉頭定位夾復歸、呈狀的引導塊。
[0013]更優選的是,所述夾持裝置,其更包含有一設于該拉頭定位裝置后端的座體;一設于該座體內、具有升降功能的擋塊;一設于該擋塊底端、與該擋塊樞接、能控制該擋塊升降的擋塊氣壓缸;兩設于該座體前端、并能夾持該拉鏈前端、且相對應設置的第二夾具;兩樞設于該第二夾具頂端、能與塊體配合,以控制該第二夾具撐開及/或閉合的滑輪;兩平行設置并穿附于該座體上的導桿;以及一設于該座體底端、能帶動該座體于該導桿上水平往復移動的傳動組件。
[0014]更優選的是,所述傳動組件,其是為下列之一:無桿汽缸、線性馬達、伺服馬達、步進馬達。
[0015]更優選的是,所述驅動裝置,其更包含有一設于該下切刀組底端、并與該下切刀組樞接的下切刀連接塊;一設于該下切刀連接塊底端、并與其樞接的三角形作動塊;一設于該三角形作動塊一端角隅處、并與其樞接的下切刀固定塊;一設于該三角形作動塊另一端角隅處、并與其樞接、能帶動該三角形作動塊作動的下切刀氣壓缸。
[0016]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實用新型采用的裁切裝置主要是透過驅動裝置的設計,當夾持裝置將拉鏈拉至預定長度的位置時,該下切刀氣壓缸會驅動該三角形作動塊上升,而該三角形作動塊上升的同時則會推動該下切刀連接塊上升,進而推動該下切刀組朝拉鏈的方向移動,同時,該上切刀組會藉由上切刀氣壓缸的驅動而朝拉鏈的方向移動,以配合該下切刀組來切斷拉鏈,因此利用三角形作動塊的作動方式,可減少下切刀組于位移時所耗費的能源。
[0018]2、主要是透過引導塊的設計,當該拉頭定位夾的凸塊經過該引導塊時,會因為引導塊的設計,而繞過位于該拉頭導軌最前端的拉頭復歸回原位,以避免該拉頭定位夾復歸時被拉頭卡住的問題產生。
[0019]3、主要是透過塊體的設計,當該第二夾具經過塊體時,該滑輪會在塊體的兩側邊滑動,使得該第二夾具會因塊體的形狀而先將拉鏈撐開,令該拉鏈的鏈齒能由該拉頭的兩側進入,接著該第二夾具會繼續朝停止裝置的方向移動,而該拉鏈則會被拉頭逐漸嚙合,形成一條條嚙合狀態且預定長度的拉鏈,以方便將該拉鏈車縫于皮包和衣褲上,避免最后還需多一步驟將拉鏈合閉,大幅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
[0020]4、主要是于該夾持裝置的下方設置有無桿汽缸,藉由該無桿汽缸的作動而帶動該夾持裝置于導桿上滑動自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本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0022]圖2:本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0023]圖3:本新型拉頭定位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0024]圖4:本新型裁切裝置的分解不意圖。
[0025]圖5:本新型拉頭送料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0026]圖6:本新型拉頭輸送單元的分解示意圖。
[0027]圖7:本新型夾持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0028]圖8:本新型驅動裝置的剖面實施動作示意圖。
[0029]圖9、圖10:本新型拉頭輸送單元的實施動作示意圖。
[0030]圖11、圖12:本新型切孔刀與鏨切槽配合時的實施示意圖。
[0031]圖13、圖14:本新型夾持裝置與塊體配合時的實施動作示意圖。
[0032]附圖標記說明:
[0033]I 拉頭定位裝置 26 擋片
[0034]11 第一夾具3 塊體
[0035]111 主夾體4 拉頭送料裝置
[0036]1111 L形缺口41 拉頭座
[0037]112 副夾體411 拉頭導軌
[0038]1121開槽42 拉頭輸送單元
[0039]113 副夾體氣壓缸 421 拉頭推塊固定座
[0040]12 固定座4211 容置槽
[0041]13 軸桿422 拉頭推塊
[0042]131齒輪423 拉頭定位夾
[0043]14第一氣壓缸 4231 凸塊
[0044]15第二氣壓缸 424 止擋塊
[0045]16齒條43 第三氣壓缸
[0046]2裁切裝置44 桿體底座
[0047]21切刀架441 凹槽
[0048]22上切刀組45 桿體
[0049]221上切刀座451 引導塊
[0050]222上切刀5 夾持裝置
[0051]2221切孔刀51 座體
[0052]23上切刀氣壓缸 52 擋塊
[0053]24下切刀組53擋塊氣壓缸
[0054]241下切刀座54第二夾具
[0055]242下切刀55滑輪
[0056]2421鏨切槽56導桿
[0057]25驅動裝置57傳動組件
[0058]251下切刀連接塊6停止裝置
[0059]252三角形作動塊10拉頭
[0060]253下切刀固定塊20拉鏈
[0061]254下切刀氣壓缸201凹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62]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作進一步的詳述。
[0063]如圖1-圖14所示,圖中揭示出,為一種具有穿頭、切斷、定寸的功能的拉鏈制造機,其結構包括:一能供拉頭10穿附于拉鏈20上的拉頭定位裝置I ;一設于該拉頭定位裝置I前端的裁切裝置2 ;—設于該裁切裝置2前端、與該拉頭定位裝置I呈上、下對稱設置的塊體3 ;—設于該裁切裝置2 —側、并能將拉頭10輸送置該拉頭定位裝置I處的拉頭送料裝置4 ;一設于該拉頭定位裝置I后端、能水平往復移動的夾持裝置5 ;以及一設于該夾持裝置5后端、能使得該夾持裝置5停止移動的停止裝置6。據此,能將一長串拉鏈20送至裁切裝置2的切斷刀處,而利用夾持裝置5將拉鏈20拉至預定長度的位置,接著再透過裁切裝置2進行切斷的動作,以將一長串連續長度的拉鏈20,切斷成一條條預訂長度的拉鏈20。
[0064]其次,當拉鏈20被送至裁切裝置2的切斷刀處時,拉頭送料裝置4會將拉頭10送至拉頭定位裝置I處,再藉由拉頭定位裝置I將拉頭10送至拉鏈20的缺口處,藉此當夾持裝置5拉動拉鏈20時,拉鏈20的鏈齒會由拉頭10的兩側穿入,以完成拉頭10的安裝。
[0065]上述拉頭定位裝置1,其包含有一與該塊體3呈上、下對稱設置的第一夾具11 ;一設于該第一夾具11底端的固定座12 ; —穿設該固定座12、與該第一夾具11樞接、并具有一齒輪131的軸桿13 ;—設于該軸桿13底端、能帶動該第一夾具11升降的第一氣壓缸14 ;一設于該固定座12 —側、能帶動該第一夾具11旋轉的第二氣壓缸15 ;以及一與該第二氣壓缸15樞接、并與該齒輪131相嚙合、能驅動該齒輪131轉動的齒條16。
[0066]其中,上述第一夾具11,其是由一與該軸桿13樞接、并具有一 L形缺口 1111的主夾體111 ;一設于該L形缺口 1111處、并與該主夾體111樞接、且頂端具有一開槽1121的副夾體112 ;以及一設于該主夾體111 一側、并與該副夾體112樞接、能帶動該副夾體112沿該主夾體111的方向垂直往復位移的副夾體氣壓缸113所組成。藉此,當拉鏈20輸送至第一夾具11上方時,該第一氣壓缸14會帶動該第一夾具11上升,此時,該拉頭10會被輸送至主夾體111的位置,而該副夾體112則會藉由副夾體氣壓缸113的帶動朝主夾體111的方向作動,進而將位于主夾體111上的拉頭10夾持固定,當拉頭10被夾持固定后,該齒條16會藉由該第二氣壓缸15的作動而驅動該齒輪131,迫使該第一夾具11帶著拉頭10旋轉至穿附于拉鏈20上的位置。
[0067]上述裁切裝置2,其包含有一設于該拉頭定位裝置I前端的切刀架21 ;—設于該切刀架21 —側的上切刀組22 ; —設于該切刀架21頂端、并與該上切刀組22連接、能帶動該上切刀組22上、下往復位移的上切刀氣壓缸23 設于該切刀架21 —側、并與該上切刀組22呈相對應設置的下切刀組24 ;—設于該下切刀組24底端、并與該下切刀組24連接、能帶動該下切刀組24上、下往復位移的驅動裝置25 ;以及一設于該驅動裝置25與該下切刀組24前端的擋片26。
[0068]其中,上述上切刀組22,其是由一與該上切刀氣壓缸23連接的上切刀座221 ;以及一設于該上切刀座221內、且一側面具有一切孔刀2221的上切刀222所組成;所述下切刀組24,其是由一與該驅動裝置25連接的下切刀座241 ;以及一設于該下切刀座241上、且中央具有與該切孔刀2221對應設置的鏨切槽2421的下切刀242所組成。藉此,透過該切孔刀2221與該鏨切槽2421的配合應用,當該拉鏈20進入裁切裝置2的切斷刀處時,會藉由該切孔刀2221與該鏨切槽2421的設計,將該拉鏈20的前端切斷形成一凹缺口 201,并且留下該拉鏈20在切斷刀處做為定寸的基準點,如圖11、圖12的使用狀。
[0069]其次,上述驅動裝置25,其更包含一設于該下切刀組24底端、并與該下切刀組24樞接的下切刀連接塊251 ; —設于該下切刀連接塊251底端、并與其樞接的三角形作動塊252 設于該三角形作動塊252—端角隅處、并與其樞接的下切刀固定塊253 ;—設于該三角形作動塊252另一端角隅處、并與其樞接、能帶動該三角形作動塊252作動的下切刀氣壓缸254。藉此,當夾持裝置5將拉鏈20拉至預定長度的位置時,該下切刀氣壓缸254會驅動該三角形作動塊252上升,而該三角形作動塊252上升的同時則會推動該下切刀連接塊251上升,進而推動該下切刀組24朝拉鏈20的方向移動,同時,該上切刀組22會藉由上切刀氣壓缸23的驅動而朝拉鏈20的方向移動,以配合該下切刀組24來切斷拉鏈20,因此利用三角形作動塊252的作動方式,可減少下切刀組24于位移時所耗費的能源。
[0070]上述拉頭送料裝置4,其包含有一設于該固定座12頂部、且頂端面具有一拉頭導軌411的拉頭座41 ;一設于該拉頭座41 一側、能水平往復作動、并將拉頭10推送至拉頭定位裝置I處的拉頭輸送單元42 ;—與該拉頭輸送單元42樞接、能帶動該拉頭輸送單元42水平往復作動的第三氣壓缸43 ; —設于該拉頭座41另一側、與該拉頭輸送單元42呈相對應設置、并具有一凹槽441的桿體底座44 ;以及一軸設于該凹槽441處、能供該拉頭輸送單元42復歸用的桿體45。
[0071]其中,上述拉頭輸送單元42,其是由一設于該拉頭座41 一側、并具有一容置槽4211的拉頭推塊固定座421 設于該容置槽4211處、并與該第三氣壓缸43樞接、呈L形的拉頭推塊422 ;—設于該推塊422 —側、并與該拉頭推塊422樞接、且外壁面具有一凸塊4231的拉頭定位夾423 ;以及一設于該拉頭推塊422前端、與該拉頭推塊422對應設置的止擋塊424所組成;而所述桿體45對應前述凸塊4231的壁面處,更設有一用以供該拉頭定位夾423復歸、呈狀的引導塊451。據此,當拉頭10進入該拉頭導軌411后,該拉頭定位夾423會將拉頭10定位于該拉頭導軌411上,再藉由該第三氣壓缸43推動該拉頭推塊422,使該拉頭推塊422帶動該拉頭定位夾423和該止擋塊424前進,同時將該拉頭10輸送至該拉頭定位裝置I處,反之,當該拉頭10被輸送至該拉頭定位裝置I后,該拉頭推塊422會藉由第三氣壓缸43的推動而帶動該拉頭定位夾423和該止擋塊424復歸回原位,途中該拉頭定位夾423的凸塊4231經過該引導塊451時,會因為引導塊451為形狀的設計,而繞過位于該拉頭導軌411最前端的拉頭10復歸回原位,藉此能避免該拉頭定位夾423復歸時被拉頭10卡住的問題產生。
[0072]上述夾持裝置5,其更包含有一設于該拉頭定位裝置I后端的座體51 ;—設于該座體51內、具有升降功能的擋塊52 ;—設于該擋塊52底端、與該擋塊52樞接、能控制該擋塊52升降的擋塊氣壓缸53 ;兩設于該座體51前端、并能夾持該拉鏈20前端、且相對應設置的第二夾具54 ;兩樞設于該第二夾具54頂端、能與塊體3配合,以控制該第二夾具54撐開及/或閉合的滑輪55 ;兩平行設置并穿附于該座體51上的導桿56 ;以及一設于該座體51底端、能帶動該座體51于該導桿56上水平往復移動的傳動組件57。藉此,當第二夾具54夾住拉鏈20時,會藉由該傳動組件57的帶動而朝停止裝置6的方向移動,移動過程中,當第二夾具54行經塊體3時,該滑輪55會在塊體3的兩側邊滑動,使得該第二夾具54會因塊體3的形狀而先將拉鏈20撐開,令該拉鏈20的鏈齒能由該拉頭10的兩側進入,接著該第二夾具54會繼續朝停止裝置6的方向移動,而該拉鏈20則會被拉頭10逐漸嚙合,以形成一條條嚙合狀態且預定長度的拉鏈20。
[0073]上述傳動組件57可是為無桿汽缸、線性馬達、伺服馬達、步進馬達,其中之一者。其中,以無桿氣壓缸的使用效果最佳,也最為首選。
[0074]最后,本新型的作動方式如下:主要是將一長串拉鏈20送至裁切裝置2的切斷刀處,先切斷拉鏈20前端,并留下拉鏈20在切刀口上作為基準點,隨后利用傳動組件57 (無桿汽缸或線性、伺服、步進馬達等)作動而帶動該夾持裝置,使該夾持裝置夾住拉鏈往后退并穿入拉頭,當拉鏈到達預定設定的長度時停止,接著裁切裝置切斷拉鏈后,該夾持裝置后退到設定位置停止,并把拉鏈放開,藉此完成穿頭、切斷及定寸的功能。
[0075]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穿頭、切斷、定寸的功能的拉鏈制造機,其包括: 一能供拉頭(10)穿附于拉鏈(20)上的拉頭定位裝置(I); 一設于該拉頭定位裝置(I)前端的裁切裝置(2); 一設于該裁切裝置(2)前端、與該拉頭定位裝置(I)呈上、下對稱設置的塊體(3);一設于該裁切裝置(2) —側、并能將拉頭(10)輸送置該拉頭定位裝置(I)處的拉頭送料裝置⑷; 一設于該拉頭定位裝置(I)后端、能水平往復移動的夾持裝置(5);以及 一設于該夾持裝置(5)后端、能使得該夾持裝置(5)停止移動的停止裝置(6); 所述拉頭定位裝置(I),其包含有一與該塊體(3)呈上、下對稱設置的第一夾具(11); 一設于該第一夾具(11)底端的固定座(12); 一穿設該固定座(12)、與該第一夾具(11)樞接、并具有一齒輪(131)的軸桿(13); 一設于該軸桿(13)底端、能帶動該第一夾具(11)升降的第一氣壓缸(14); 一設于該固定座(12) —側、能帶動該第一夾具(11)旋轉的第二氣壓缸(15);以及一與該第二氣壓缸(15)樞接、并與該齒輪(131)相嚙合、能驅動該齒輪(131)轉動的齒條(16); 所述裁切裝置(2),其包含有一設于該拉頭定位裝置(I)前端的切刀架(21); 一設于該切刀架(21) —側的上切刀組(22); 一設于該切刀架(21)頂端、并與該上切刀組(22)連接、能帶動該上切刀組(22)上、下往復位移的上切刀氣壓缸(23); 一設于該切刀架(21) —側、并與該上切刀組(22)呈相對應設置的下切刀組(24);一設于該下切刀組(24)底端、并與該下切刀組(24)連接、能帶動該下切刀組(24)上、下往復位移的驅動裝置(25);以及 一設于該驅動裝置(25)與該下切刀組(24)前端的擋片(26); 所述上切刀組(22),其是由一與該上切刀氣壓缸(23)連接的上切刀座(221);以及一設于該上切刀座(221)內、且一側面具有一切孔刀(2221)的上切刀(222)所組成;所述下切刀組(24),其是由一與該驅動裝置(25)連接的下切刀座(241);以及一設于該下切刀座(241)上、且中央具有與該切孔刀(2221)對應設置的鏨切槽(2421)的下切刀(242)所組成; 所述拉頭送料裝置(4),其包含有一設于該固定座(12)頂部、且頂端面具有一拉頭導軌(411)的拉頭座(41); 一設于該拉頭座(41) 一側、能水平往復作動、并將拉頭(10)推送至拉頭定位裝置(I)處的拉頭輸送單元(42); 一與該拉頭輸送單元(42)樞接、能帶動該拉頭輸送單元(42)水平往復作動的第三氣壓缸(43); 一設于該拉頭座(41)另一側、與該拉頭輸送單元(42)呈相對應設置、并具有一凹槽(441)的桿體底座(44);以及 一軸設于該凹槽(441)處、能供該拉頭輸送單元(42)復歸用的桿體(4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穿頭、切斷、定寸的功能的拉鏈制造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具(11),其是由一與該軸桿(13)樞接、并具有一 L形缺口(1111)的主夾體(Ill); 一設于該L形缺口(1111)處、并與該主夾體(111)樞接、且頂端具有一開槽(1121)的副夾體(112);以及 一設于該主夾體(111) 一側、并與該副夾體(112)樞接、能帶動該副夾體(112)沿該主夾體(111)的方向垂直往復位移的副夾體氣壓缸(113)所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穿頭、切斷、定寸的功能的拉鏈制造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頭輸送單元(42),其是由一設于該拉頭座(41) 一側、并具有一容置槽(4211)的拉頭推塊固定座(421); 一設于該容置槽(4211)處、并與該第三氣壓缸(43)樞接、呈L形的拉頭推塊(422); 一設于該推塊(422) —側、并與該拉頭推塊(422)樞接、且外壁面具有一凸塊(4231)的拉頭定位夾(423);以及 一設于該拉頭推塊(422)前端、與該拉頭推塊(422)對應設置的止擋塊(424)所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穿頭、切斷、定寸的功能的拉鏈制造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桿體(45)對應該凸塊(4231)的壁面處,更設有一用以供該拉頭定位夾(423)復歸、呈狀的引導塊(45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穿頭、切斷、定寸的功能的拉鏈制造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裝置(5),其更包含有一設于該拉頭定位裝置(I)后端的座體(51); 一設于該座體(51)內、具有升降功能的擋塊(52); 一設于該擋塊(52)底端、與該擋塊(52)樞接、能控制該擋塊(52)升降的擋塊氣壓缸(53); 兩設于該座體(51)前端、并能夾持該拉鏈(20)前端、且相對應設置的第二夾具(54); 兩樞設于該第二夾具(54)頂端、能與塊體(3)配合,以控制該第二夾具(54)撐開及/或閉合的滑輪(55); 兩平行設置并穿附于該座體(51)上的導桿(56);以及 一設于該座體(51)底端、能帶動該座體(51)于該導桿(56)上水平往復移動的傳動組件(57) ?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穿頭、切斷、定寸的功能的拉鏈制造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57),其是為下列之一:無桿汽缸、線性馬達、伺服馬達、步進馬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穿頭、切斷、定寸的功能的拉鏈制造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25),其更包含有一設于該下切刀組(24)底端、并與該下切刀組(24)樞接的下切刀連接塊(251); 一設于該下切刀連接塊(251)底端、并與其樞接的三角形作動塊(252); 一設于該三角形作動塊(252) —端角隅處、并與其樞接的下切刀固定塊(253); 一設于該三角形作動塊(252)另一端角隅處、并與其樞接、能帶動該三角形作動塊(252)作動的下切刀氣壓缸(254)。
【文檔編號】A44B19/42GK204259984SQ201420427280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0日
【發明者】劉明炎 申請人:佛山市煜豐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