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皺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皺鞋,包括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上底面開設有供腳部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與腳底面接觸的抵觸層,所述抵觸層與凹槽之間呈間隙結構設置,所述抵觸層端面與凹槽底面相對,所述抵觸層與凹槽之間設有與抵觸層和凹槽分別抵觸的彈簧,實現了腳部在行走時,腳背的彎曲可在凹槽所提供的空隙里完成,從而減少了腳背彎曲對鞋面的影響,鞋面不易起皺,當腳部大部分離開地面時,彈簧自身的彈力使抵觸層位置復原,避免因鞋空隙過大使腳部脫離鞋,彈簧自身的效果能起到一定的減震功能,當腳部離開地面時,彈簧的彈力亦能推動腳部,起到助動的功能。
【專利說明】防皺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防皺鞋。
【背景技術】
[0002]鞋的產生與自然環境、人類的智慧密不可分。遠古時代,土地的高低不平,氣候的嚴寒酷暑,人類本能地要保護自己的雙腳,于是就出現了鞋:簡單包扎腳的獸皮,樹葉,便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鞋。目前,鞋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必需品,大部分的鞋表面部分的制作為一張整體材料。由于人體構造的使然,腳部在行走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彎曲,這樣的運動方式會使鞋表面的材料產生褶皺、變形,甚至破損,影響美觀和鞋的使用壽命。而優質的材料雖然能夠減緩鞋表面材質的起皺程度與變形損壞,但是這樣又不可避免的加大了鞋制作的成本,有礙其市場競爭力。
[0003]目前,市場上的申請號為200720100809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防皺皮鞋,包括鞋底和鞋幫,所述的鞋幫中間設置為兩層,其中里層為彈性布料,外層為防水層,所述的彈性布料與鞋幫的上端邊緣和下端邊緣固定連接,防水層設置在彈性布料的上面,并于鞋幫的上端邊緣和下端邊緣與鞋底相連接,該結構通過鞋面設置軟性材料來減緩鞋面的折皺變形,需要對鞋面進行切割加工和縫合,工藝要求相對較高,制作復雜,且鞋面使用時間久后,軟性材料與鞋面相連處依舊會產生皺紋,影響美觀。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破壞鞋面且鞋面難以起皺的防皺鞋。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防皺鞋,包括鞋面和鞋底,所述鞋底包括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上底面開設有供腳部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與腳底面接觸的抵觸層,所述抵觸層與凹槽底面呈平行結構設置,所述抵觸層與凹槽之間抵觸連接有彈性件。
[000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腳部穿戴防皺鞋時,因人體重力,使彈性件變形,腳底面靠近凹槽底面,腳背與鞋內留有間隙,當腳抬起需完成行走動作時,腳底先抬起,腳背彎曲,所留的間隙便為此過程提供完成所需的空間,腳背彎曲對鞋面的影響減少,從而達到了防皺鞋對鞋面防皺的目的,當腳部完成行走動作時,鞋底大部分離開地面,彈性件自身的彈力使抵觸層位置復原,避免因鞋內空隙過大使腳脫離鞋,彈性件自身的效果能起到一定的減震功能,當腳部離開地面時,彈性件的彈力亦能推動腳部,起到助動的功能。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抵觸層由若干抵觸片抵觸相連構成平面結構,所述抵觸片均抵觸連接有彈性件。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抵觸層可時刻與腳底部保持貼合,時刻保持抵觸層與腳底的抵觸,避免鞋內間隙過大,腳部抬起時造成鞋的松脫,人體腳部彎曲結構復雜,多片抵觸片構成抵觸層后,依據腳底的變形形狀,分別貼合腳底,可適應腳部復雜的曲面,增加腳部的舒適程度。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抵觸片之間鉸接。
[00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抵觸片之間鉸接,使抵觸片之間可相互轉動,避免抵觸片因腳部運動發生不同程度的縱向形變而使相互之間卡合造成錯位,并且避免抵觸片之間相互錯位后對腳底的摩擦,增加鞋底穿戴的舒適性。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抵觸層靠近腳后跟部分設有橫截面呈彎曲結構的彎曲部。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適應人體腳跟的彎曲面,腳部使用鞋行走時,腳后跟可以卡合抵觸層的彎曲處,減少腳部與上底面的相對滑動,使人行走更舒適,符合人體工學。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底面沿凹槽邊緣環設有用于防止腳部滑出的抵觸層。
[00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增加鞋底與鞋面之間連接的牢固程度,并使腳趾、腳跟及腳部邊緣分別接觸抵觸層,彌補上底面開設凹槽后鞋體尺碼較大的問題,避免因開設凹槽,腳趾和腳跟不能抵觸鞋內部,腳部易發生滑脫。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腳部在行走時,腳背的彎曲可在凹槽所提供的空隙里完成,從而減少了腳背彎曲對鞋面的影響,鞋面不易起皺,當腳部大部分離開地面時,彈簧自身的彈力使抵觸層位置復原,避免因鞋空隙過大使腳部脫離鞋,彈簧自身的效果能起到一定的減震功能,當腳部離開地面時,彈簧的彈力亦能推動腳部,起到助動的功倉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防皺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1、鞋底;11、上底面;111、凹槽;12、下底面;2、抵觸層;3、抵觸層;31、
連接部;32、彎曲部;33、抵觸片;4、彈黃;5、鞋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參照圖1對本實用防皺鞋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0019]一種防皺鞋,包括鞋面5和鞋底1,所述鞋底I包括上底面11和下底面12,所述上底面11開設有供腳部放置的凹槽111,所述凹槽111內設有與腳底面接觸的抵觸層,所述抵觸層與凹槽111底面呈平行結構設置,所述抵觸層與凹槽111之間抵觸連接有彈性件。一種防皺鞋,包括上底面11和下底面12,所述上底面11開設有供腳部放置的凹槽111,所述凹槽111內設有與腳底面接觸的抵觸層3,所述抵觸層3與凹槽111之間呈間隙結構設置,所述抵觸層3端面與凹槽111底面相對,互相平行,方便腳底的抵觸,所述抵觸層3與凹槽111之間設有與抵觸層3和凹槽111分別抵觸固定的彈性件,所述彈性件優選為彈簧4,腳部穿戴防皺鞋時,因人體重力,使彈簧4變形,腳底面壓縮抵觸層3使其靠近凹槽111底面,腳背與鞋內留有間隙,當腳抬起需完成行走動作時,腳底先抬起,腳背彎曲,所留的間隙便為此過程提供完成所需的空間,腳背彎曲在鞋內完成,并不會使鞋面5過多的彎曲,從而減少鞋面5的折皺變形,腳背彎曲對鞋面5的影響減少,從而達到了對鞋面5防皺的目的,當腳部完成行走動作時,鞋底I大部分離開地面,彈簧4自身的彈力使抵觸層3位置復原,并對鞋底I有彈性作用,快速填補鞋內的空隙,避免因鞋內空隙過大使腳脫離鞋,彈簧4自身的效果能減緩腳部著地的震動感,起到一定的減震功能,當腳部離開地面時,鞋底I與地面接觸,腳部先于鞋底I發生運動,彈簧4的彈力亦能推動腳部快速抬起,起到助動的功能。
[0020]所述抵觸層3由若干抵觸片33抵觸相連構成平面結構,所述抵觸片33均抵觸連接有彈簧4,使抵觸層3可時刻與腳底部保持貼合,時刻保持抵觸層3與腳底的抵觸,避免鞋內間隙過大,腳部抬起時造成鞋的松脫,人體腳部彎曲結構復雜,多片抵觸片33構成抵觸層3后,依據腳底的變形形狀,分別貼合腳底,可適應腳部復雜的曲面,增加腳部的舒適程度。
[0021]所述抵觸片33之間設有可活動的連接部31,優選為鉸接結構,使抵觸層3構成相連的整體,抵觸片33之間相互鉸接,避免抵觸片33因腳部運動發生不同程度的縱向形變而使相互之間卡合造成錯位,并且避免抵觸片33之間相互錯位后對腳底的摩擦,增加鞋底I穿戴的舒適性。
[0022]所述抵觸層3靠近腳后跟部分設有橫截面呈彎曲結構的彎曲部32,適應人體腳跟的彎曲面,腳部使用鞋行走時,腳后跟可以卡合抵觸層3的彎曲部32,減少腳部與上底面11的相對滑動,使人行走更舒適,符合人體工學。
[0023]所述上底面11沿凹槽111邊緣環設有用于防止腳部滑出的抵觸層2,增加鞋底I與鞋面5之間連接的牢固程度,并使腳趾和腳跟抵觸抵觸層2,解決因開設凹槽111,腳趾和腳跟不能抵觸鞋內部,易發生滑脫的問題。
[0024]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防皺鞋,包括鞋面和鞋底,所述鞋底包括上底面和下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開設有供腳部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與腳底面接觸的抵觸層,所述抵觸層與凹槽底面呈平行結構設置,所述抵觸層與凹槽之間抵觸連接有彈性件。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皺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觸層由若干抵觸片抵觸相連構成平面結構,所述抵觸片均抵觸連接有彈性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皺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觸片之間鉸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皺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觸層靠近腳后跟部分設有橫截面呈彎曲結構的彎曲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皺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沿凹槽邊緣環設有用于防止腳部滑出的抵觸層。
【文檔編號】A43B13/14GK204070781SQ201420436830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4日
【發明者】周永華 申請人:浙江華耐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