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環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手環,智能主體與環帶拆卸方便且連接可靠。所述智能手環,包括環帶和智能主體,智能主體的充電接口端與環帶通過一連接件連接,連接件包括連接件主體、設置在連接件主體上的卡勾和按鍵,充電接口端上具有固定結構,按壓按鍵時,卡勾的前端勾部向內運動脫離固定結構使充電接口端與連接件主體脫離,釋放按鍵時卡勾復位。本實用新型可以很方便地將智能主體充電接口端端拆卸脫離環帶進行充電或維修、保養等操作,同時避免了現有技術頻繁摳出智能主體會影響其與環帶的連接可靠性問題,保證了智能主體與環帶的可靠連接。
【專利說明】智能手環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手環,尤其是一種智能主體與環帶連接可靠且拆卸方便的智能手環。
【背景技術】
[0002]智能手環是一款穿戴式智能設備,佩戴在手腕上,通過佩戴智能手環,用戶可以記錄日常生活中的鍛煉、睡眠和飲食等實時數據,并將這些數據與iPhone、ipad和ipodtouch同步,起到通過數據指導健康生活的作用。
[0003]智能手環的主要結構部件包括用于佩戴的環帶和集成智能功能的智能主體,環帶通常為具有彈性的醫用橡膠材質,由條形帶首尾連接形成。現有技術中,一般是在環帶上成型槽或孔,將智能主體嵌入槽或孔中,由環帶槽或孔處的彈性形變力對智能主體進行固定,而智能手環需要充電使用,充電用USB接口設置在智能主體上,因此每次充電或將智能主體拆離進行其他諸如維修、保養等操作時,需要從環帶上摳出智能主體,操作麻煩,且頻繁摳出智能主體,會影響智能主體在環帶上的固定可靠性,影響使用。
[0004]因此,亟待設計一種可方便地將智能主體從環帶上拆卸,且不影響二者之間的連接可靠性。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手環,智能主體與環帶拆卸方便且連接可靠。
[0006]為達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智能手環,包括環帶和智能主體,所述智能主體的一端為充電接口端,所述智能主體的充電接口端與所述環帶通過一連接件連接,所述連接件包括連接件主體、設置在連接件主體上的卡勾和按鍵,所述智能主體的充電接口端上具有與所述卡勾的前端勾部對應設置的固定結構,按壓所述按鍵時,所述卡勾的前端勾部向內運動脫離所述固定結構使所述智能主體的充電接口端與所述連接件主體脫離,釋放所述按鍵時,所述卡勾復位。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連接件將智能主體與環帶連接,通過按壓連接件的按鍵使卡勾的前端勾部向內運動脫離智能主體充電接口端,則可以很方便地將智能主體的該端拆卸脫離環帶進行充電或維修、保養等操作,避免了現有技術頻繁摳出智能主體會影響其與環帶的連接可靠性問題,保證了智能主體與環帶的可靠連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智能手環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智能手環分解結構圖;
[0010]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左按鍵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右按鍵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連接件主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智能手環分解結構圖;
[0014]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中連接件的分解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6]首先,對該【具體實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方位詞語作一簡要說明:本實施例中以沿智能手環的環帶兩側方向上定義為“左側”和“右側”,其他結構件以朝向環帶寬度方向中心線的方向為“向內”,遠離環帶寬度方向中心線的方向為“向外”,卡勾具有勾部的該端為卡勾的iu端,相對的另一端為后端。
[0017]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智能手環,包括環帶和智能主體2,環帶為兩段分體式,使用時將兩段環帶1、4首尾連接成環形手環,智能主體2具有內置有USB充電接口 2.3的充電接口端2.1 ;其中一段環帶I與智能主體2的充電接口端2.1通過一個連接件3連接,另一段環帶4與智能主體2的另一端連接。連接件3包括連接件主體、設置在連接件主體上的卡勾和按鍵,智能主體2的充電接口端2.1上具有用于固定卡勾的前端勾部的固定結構,按壓按鍵時,卡勾的前端勾部向內運動脫離充電接口端2.1上的固定結構,使充電接口端2.1與連接件主體脫離,松開釋放按鍵時,卡勾復位。
[0018]下面通過三個具體的實施例來詳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組件結構和工作原理。
[0019]實施例一
[0020]結合圖1同時參照圖2至圖5,本實施例中連接件3 —端與智能主體2卡接,另一端與其中一段環帶I固定連接,即充電接口端2.1上的固定結構為設置在充電接口端2.1左右兩側面上的卡槽2.2,裝配狀態下,卡勾的前端勾部(下述的3.3.1,3.5.1)鉤住卡槽
2.2實現卡接。具體的,卡勾數量為兩個,分別安裝在連接件主體3.1的左、右側部,即左卡勾3.3和右卡勾3.5,其勾部位于前端,兩卡勾的前端勾部3.3.2,3.5.2均朝向外側彎折,相背設置;相應地,按鍵數量為兩個,即左按鍵3.2和右按鍵3.4,與兩個卡勾一一對應設置,并位于對應側卡勾的外側,以便于按壓按鍵時進而聯動按壓卡勾使卡勾的前端勾部3.3.2、
3.5.2同時向內運動脫離充電接口端2.1上的固定結構。
[0021]本實施例中卡勾與其對應側的按鍵為一體注塑結構,如圖3所示的左按鍵3.2和左卡勾3.3的一體結構,以及如圖4所示的右按鍵3.4與右卡勾3.5的一體結構,一體結構能夠提高裝配效率,保證裝配精度;同時,雖然該一體結構為注塑成型,整體結構的塑料材質按壓后復位作用較小,為對按壓后的按鍵及卡勾起到復位作用,連接件還包括有彈性復位部件,本實施例中彈性復位部件為與按鍵及卡勾一一對應設置的兩個彈簧,即左彈簧3.6和右彈簧3.7。具體的,連接件主體3.1的左、右側面上均設有第一嵌槽3.1.1,兩按鍵3.2、3.4的內端面上設有凸柱3.2.1、3.4.1,凸柱3.2.1和左彈簧3.6嵌入左側面上的第一嵌槽3.1.1內,左彈簧3.6 一端套設在凸柱3.2.1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一嵌槽3.1.1的槽底,凸柱3.4.1和右彈簧3.7嵌入右側面上的第一嵌槽3.1.1內,右彈簧3.7 一端套設在凸柱3.4.1上,另一端抵靠在右側第一嵌槽3.1.1的槽底,即彈簧位于凸柱與第一嵌槽的槽底之間。
[0022]本實施例智能主體2與環帶I的拆卸和裝配過程為:左、右按鍵3.2,3.4的凸柱3.2.1,3.4.1和左、右彈簧3.6,3.7分別對應嵌裝在連接件主體3.1的第一嵌槽3.1.1內,形成組件;將該組件整體連接于環帶I上,形成一體;連接件3通過左、右卡勾3.3、3.5卡入智能主體2上的卡槽2.2內,將連接件3與智能主體2卡接為一體。由于存在可壓縮變形的左、右彈簧3.6,3.7,則通過按壓左、右按鍵3.2,3.4,可以使左、右卡勾3.3、3.5脫離卡槽
2.2,實現智能主體2的拆卸,非常方便;裝配時,再次按壓左、右按鍵3.2、3.4并向智能主體2方向推動連接件3使左卡勾3.3、右卡勾3.5的前端勾部接觸卡在充電接口端2.1的對應側面,進而卡入卡槽2.2內,松手即可,左、右彈簧3.6,3.7的彈性力作用在左、右按鍵3.2、
3.4上,使左、右卡勾3.3,3.5的前端勾部3.3.2,3.5.2牢固鉤住卡槽2.2,實現可靠連接。
[0023]為保證智能手環的外觀時尚感,連接件3應占據空間較小,而在較小的空間內確保分別與左、右按鍵3.2,3.4 一體的左、右卡勾3.3,3.5與智能主體2的卡槽2.2的準確、快速配合比較困難,為解決此問題,本實施例中在左、右按鍵3.2,3.4上還設置有導向柱3.2.2,3.4.2,在連接件主體3.1上對應設有兩個導向槽3.1.2,裝配時左、右按鍵3.2,3.4除其凸柱3.2.1,3.4.1嵌入連接件主體3.1的第一嵌槽3.1.1內外,其導向柱3.2.2,3.4.2插設在連接件主體3.1的導向槽3.1.2內,對左、右按鍵3.2、3.4的按壓運動起到導向作用,進而保證了左、右卡勾3.3、3.5與卡槽2.2的配合準確。
[0024]為對連接件3及連接件3與環帶1、智能主體2連接處起到保護作用,防止各結構件損壞或丟失,進一步保證連接可靠性,同時改善本實施例智能手環的外觀,本實施例中連接件3還包括有裝飾外殼3.8,裝飾外殼3.8與連接件主體3.1 一體連接于環帶I上,裝飾外殼3.8的左、右側面上均設有按鍵伸出孔3.8.1,連接件主體3.1、左、右彈簧3.6,3.7、左、右按鍵3.2,3.4的內端(凸柱3.2.1,3.4.1處)和左、右卡勾3.3,3.5,以及智能主體2的充電接口端2.1位于裝飾外殼3.8的內部,而左、右按鍵3.2,3.4的的外端(即手動按壓部位)伸出于裝飾外殼3.8的按鍵伸出孔3.8.1,以便于按壓按鍵。
[0025]由于為保證佩戴舒適性,環帶I通常由醫用橡膠材質制成,將連接件主體3.1直接連接于環帶I上,連接可靠性較弱,為達到進一步提高連接可靠性的效果,本實施例中環帶I上與連接件3連接的一端內置有塑料材質或其他硬質材質的硬質嵌件1.1,硬質嵌件1.1通過粘結的方式與環帶I固連為一體,連接件主體3.1通過螺絲3.9連接于硬質嵌件1.1,進而連接于環帶I。
[0026]實施例二
[0027]結合圖1同時參照圖6,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卡勾與按鍵為分體結構,且無需另外設置彈性復位部件,卡勾本身具有彈性復位作用。具體的,左、右卡勾3.3,3.5的材質為金屬彈片,其后端與連接件主體3.1固連為一體,左按鍵3.2位于左卡勾3.3的前端勾部的外側,右按鍵3.4位于右卡勾3.5的前端勾部的外側。金屬彈片易于按壓,通過按壓左、右按鍵3.2,3.4即可使卡勾脫離卡槽2.2,且金屬彈片易于復位,無需另設彈性復位部件即可實現復位。
[0028]左、右卡勾3.3,3.5的后端與連接件主體3.1可以通過熱熔注塑的方式固連為一體。另外,除金屬彈片材質外,左、右卡勾3.3,3.5也可以采用回彈性好的尼龍或者高彈性的塑料等材質,與連接件主體3.1熱熔為一體或一體注塑成型。
[0029]實施例三
[0030]結合圖1同時參照圖7,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卡勾與按鍵為分體結構,彈性復位部件為嵌裝在連接件主體3.1上的U形彈性鋼片3.10,其開口處的兩端分別抵靠在兩側的卡勾上,按鍵位于卡勾的前端勾部的外側。U形彈性鋼片3.10的開口端朝向智能主體2,在連接件主體3.1上開設U形的第二嵌槽3.1.3,U形彈性鋼片3.10置于第二嵌槽3.1.3內從而嵌裝在連接件主體3.1上,U形鋼片3.6的封閉端通過膠粘或其他方式固定在第二嵌槽3.1.3內以保證其穩固性。同時,連接件主體3.1的左右側部上還分別設有第三嵌槽3.1.4,左、右卡勾3.3,3.5對應卡設在第三嵌槽3.1.4上。
[0031]按壓左、右按鍵3.2,3.4,進而按壓左卡勾3.3、右卡勾3.5的前端勾部向內運動,使其脫離卡槽2.2,實現智能主體2的充電接口端2.1與環帶I的拆卸,松開左、右按鍵3.2、
3.4時由U形彈性鋼片3.10的回彈力使左卡勾3.3、右卡勾3.5復位;裝配時,向智能主體2方向推動連接件3使左卡勾3.3、右卡勾3.5的前端勾部接觸卡在充電接口端2.1的對應側面,進而卡入卡槽2.2內,U形彈性鋼片3.10的彈性力作用在卡勾上靠前端,使其前端勾部3.3.2,3.5.2牢固鉤住卡槽2.2,松手即可,拆卸和裝配過程非常方便,且連接可靠。
[0032]實施例四
[0033]與實施例三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彈性復位部位為扭簧,扭簧個數為兩個,與兩個卡勾一一對應設置,扭簧安裝在連接件主體上,其一端固定在連接件主體上,另一端抵靠在其對應側的卡勾上,同樣按鍵位于卡勾的前端勾部的外側。
[0034]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智能手環,包括環帶和智能主體,所述智能主體的一端為充電接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主體的充電接口端與所述環帶通過一連接件連接,所述連接件包括連接件主體、設置在連接件主體上的卡勾和按鍵,所述智能主體的充電接口端上具有與所述卡勾的前端勾部對應設置的固定結構,按壓所述按鍵時,所述卡勾的前端勾部向內運動脫離所述固定結構使所述智能主體的充電接口端與所述連接件主體脫離,釋放所述按鍵時,所述卡勾復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數量為兩個,分別安裝在所述連接件主體的左、右側部,其前端勾部朝向外側,相應地,所述按鍵數量為兩個,與兩個所述卡勾一一對應設置,并位于所述卡勾的外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還包括驅動所述卡勾復位的彈性復位部件,所述彈性復位部件對應為兩個,所述卡勾與所述按鍵為一體結構,所述連接件主體的左、右側面上均設有嵌槽,所述按鍵的內端面上設有凸柱,所述按鍵的凸柱和所述彈性復位部件嵌入所述嵌槽內且所述彈性復位部件位于所述凸柱與所述嵌槽的槽底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鍵的內端面上還設置有導向柱,所述連接件主體上對應設有與所述導向柱配合的導向槽。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的材質為金屬彈片,其后端與所述連接件主體固連為一體,所述按鍵位于所述卡勾的前端勾部的外側。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還包括驅動所述卡勾復位的彈性復位部件,所述彈性復位部件為一個嵌裝在所述連接件主體上的U形彈性鋼片,其兩端分別抵靠在兩側的所述卡勾上,所述按鍵位于所述卡勾的前端勾部的外側。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還包括驅動所述卡勾復位的彈性復位部件,所述彈性復位部件為兩個扭簧,與兩個所述卡勾一一對應設置,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連接件主體上,另一端抵靠在其對應側的所述卡勾上,所述按鍵位于所述卡勾的前端勾部的外側。
8.權利要求3、4、6、7中任一項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還包括有裝飾外殼,所述裝飾外殼的左、右側面上均設有按鍵伸出孔,所述連接件主體、卡勾以及所述按鍵的內端、所述智能主體的充電接口端位于所述裝飾外殼內部,所述按鍵的外端按壓部伸出于所述裝飾外殼的按鍵伸出孔。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結構為設置在所述智能主體充電接口端的左右兩側面上的卡槽。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帶上與所述連接件連接的一端內置有與所述環帶固連為一體的硬質嵌件,所述連接件主體通過螺絲連接于所述硬質嵌件。
【文檔編號】A44C5/00GK204091161SQ201420540282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9日
【發明者】禹永海 申請人:青島歌爾聲學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