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醫用防水袖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醫用防水袖套,包括腕部緊固套、小臂袖套和大臂緊固套;所述腕部緊固套、小臂袖套和大臂緊固套順次連接;所述小臂袖套包括上防水層、下防水層、干燥層、防水裙邊和拉鏈;下防水層兩端分別與腕部緊固套、大臂緊固套連接,上防水層一端與防水裙邊連接,另一端固定在下防水層與大臂緊固套連接的位置,拉鏈分別連接上防水層和下防水層;下防水層與大臂緊固套連接的端部分別設有一段向外突起的外肘容積部和一端向內凹的內肘配適部。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是:內肘配適部和外肘容積部的結構設計使袖套與手臂貼合,佩戴舒適;拉鏈連接的結構設計,使干燥層能夠替換,在保證防水效果的同時實現重復利用的使用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醫用防水袖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用品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新型醫用防水袖套。
【背景技術】
[0002]PICC管是一種經外周靜脈插至上腔靜脈的導管,利用PICC可以將藥物輸液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靜脈中,避免患者因長期輸液或輸注高滲性,有刺激性藥物對血管的損害,減輕因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常應用需化療的患者。但是PICC帶管患者居家沐浴時手臂不能碰水,需帶一個短的袖套用來防水,避免傷口感染。
[0003]目前生產成本較貴的防水袖套一旦出現破損便不能繼續使用,使用成本較高;但生產成本較低的防水袖套的防水效果又不能令人滿意。因此醫療領域亟需一種不僅使PICC帶管患者佩戴舒適并且防水效果長久的防水袖套。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佩戴舒適,能夠重復使用的新型醫用防水袖套。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醫用防水袖套,包括腕部緊固套、小臂袖套和大臂緊固套;
[0006]所述腕部緊固套、小臂袖套和大臂緊固套順次連接;
[0007]所述小臂袖套包括上防水層、下防水層、干燥層、防水裙邊和拉鏈;所述上防水層和下防水層均為袖套狀結構,所述下防水層一端與腕部緊固套連接,所述下防水層另一端與大臂緊固套連接,所述上防水層一端與防水裙邊連接,所述上防水層另一端固定在下防水層與大臂緊固套連接的位置,所述拉鏈的一片鏈帶固定在上防水層與防水裙邊連接的位置,所述拉鏈的另一片鏈帶固定在下防水層上相對應的位置;
[0008]所述下防水層與大臂緊固套連接的端部分別設有一段向外突起的外肘容積部和一端向內凹的內肘配適部,且所述外肘容積部和內肘配適部所在位置相互對稱。
[0009]優選地,所述腕部緊固套內圈設有緩沖顆粒,且所述緩沖顆粒與腕部緊固套一體成型。
[0010]優選地,所述干燥層充滿由上防水層和下防水層構成的腔體。
[0011]優選地,所述上防水層長度不大于下防水層長度。
[0012]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內肘配適部和外肘容積部的結構設計能夠使袖套與手臂更加貼合,佩戴更加舒適;腕部緊固套內部設有的緩沖顆粒能夠使腕部的佩戴更加舒適;防水裙邊的結構設計不僅能夠蓋住拉鏈,使整體結構美觀,同時也能夠起到外層防水的效果;上防水層和下防水層通過拉鏈連接的結構設計,使干燥層能夠替換,在保證防水效果的同時實現重復利用的使用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層狀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腕部緊固套,2-小臂袖套,21-上防水層,22-下防水層,23-干燥層,24-防水裙邊,25-拉鏈,26-內肘配適部,27-外肘容積部,3-大臂緊固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說明。
[0017]一種新型醫用防水袖套,包括腕部緊固套1、小臂袖套2和大臂緊固套3;所述腕部緊固套1、小臂袖套2和大臂緊固套3順次連接;所述小臂袖套2包括上防水層21、下防水層22、干燥層23、防水裙邊24和拉鏈25 ;所述上防水層21和下防水層22均為袖套狀結構,所述下防水層22 —端與腕部緊固套1連接,所述下防水層22另一端與大臂緊固套3連接,所述上防水層21 —端與防水裙邊24連接,所述上防水層21另一端固定在下防水層22與大臂緊固套3連接的位置,所述拉鏈25的一片鏈帶固定在上防水層21與防水裙邊24連接的位置,所述拉鏈25的另一片鏈帶固定在下防水層22上相對應的位置;所述下防水層22與大臂緊固套3連接的端部分別設有一段向外突起的外肘容積部27和一端向內凹的內肘配適部26,且所述外肘容積部27和內肘配適部所26在位置相互對稱。其中所述腕部緊固套1內圈還可以設有緩沖顆粒,且所述緩沖顆粒與腕部緊固套1 一體成型。所述干燥層23充滿由上防水層21和下防水層22構成的腔體。所述上防水層21長度不大于下防水層22長度。
[0018]在穿戴時外肘容積部27和內肘配適部26應與人體肘部關節相配合,兩端分別通過腕部緊固套1、大臂緊固套3進行卡緊固定,由于外部關節肌肉不發達,特別設置的緩沖顆粒結構能夠使用戶穿戴更加舒適。干燥層23的設計能夠吸收上防水層21滲入的液體,防止其繼續滲入下防水層22,雙層防水的結構設計,為其提供了良好的防水效果;同時拉鏈的設計,可以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更換干燥層23,保證干燥層23的干燥效果,實現該防水袖套能夠多次重復使用的設計效果。
[0019]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醫用防水袖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腕部緊固套、小臂袖套和大臂緊固套;所述腕部緊固套、小臂袖套和大臂緊固套順次連接;所述小臂袖套包括上防水層、下防水層、干燥層、防水裙邊和拉鏈;所述上防水層和下防水層均為袖套狀結構,所述下防水層一端與腕部緊固套連接,所述下防水層另一端與大臂緊固套連接,所述上防水層一端與防水裙邊連接,所述上防水層另一端固定在下防水層與大臂緊固套連接的位置,所述拉鏈的一片鏈帶固定在上防水層與防水裙邊連接的位置,所述拉鏈的另一片鏈帶固定在下防水層上相對應的位置;所述下防水層與大臂緊固套連接的端部分別設有一段向外突起的外肘容積部和一端向內凹的內肘配適部,且所述外肘容積部和內肘配適部所在位置相互對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醫用防水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腕部緊固套內圈設有緩沖顆粒,且所述緩沖顆粒與腕部緊固套一體成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醫用防水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層充滿由上防水層和下防水層構成的腔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醫用防水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水層長度不大于下防水層長度。
【文檔編號】A41D13/05GK204245200SQ201420793036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6日
【發明者】凌瑛 申請人:凌瑛, 應燕萍, 楊麗, 黃惠橋, 趙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