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運動鞋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運動鞋中底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運動鞋的減震方式主要包括材料減震、氣墊減震和結構減震幾大類。國內的運動鞋品牌大部分采用材料減震的減震方式,在結構減震方面涉及較少。材料減震即是使用減震效果好的彈性材料制作鞋底,利用彈性材料起到減震緩沖的作用,但是采用材料減震的同時會將腳底的大部分能量吸收,在能量回歸上劣勢明顯。
運動鞋在能量回歸和減震方面往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能量回歸方面做的好,則在減震方面較為薄弱,反之亦然。現有的運動鞋并未出現在能量回歸和減震方面都做得較好的結構設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動鞋中底結構。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運動鞋中底結構,包括:
中底主體,所述中底主體由彈性材料所制成;
緩沖機構,設置于所述中底主體的前掌區域和后掌區域;
所述緩沖機構包括:
緩沖部件,所述緩沖部件由形狀記憶合金所制成;
安裝槽,設置于所述中底主體上以裝配所述緩沖部件。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緩沖部件為形狀記憶合金所制成的蝶形彈簧狀,所述安裝槽由所述中底主體的頂面上凹陷形成,所述緩沖部件設置于所述安裝槽中,且頂部突出于所述中底主體的頂面以上。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緩沖部件為形狀記憶合金所制成的金屬絲所交織纏繞成的立體網狀,所述安裝槽由所述中底主體的頂面上凹陷形成,所述緩沖部件設置于所述安裝槽中,且頂部突出于所述中底主體的頂面以上。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中底主體的頂面上設有若干硅膠材料所制成的柱狀凸起。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中底主體的頂面中部設有向上隆起的突起部,以支撐足弓。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于:
本發明在足部運動過程中主要的受力點,即前掌區域和后掌區域布置緩沖機構,緩沖機構中的緩沖部件采用具有超彈性性能的形狀記憶合金制成的特殊結構,在腳著地的瞬間,緩沖部件能夠很好地吸收來自地面的沖擊力,在緩沖部件發生形變的過程中,由于形狀記憶合金的超彈性性能以及緩沖部件特殊的結構設計,緩沖部件能夠迅速恢復形變,在恢復形變的過程中達到能量回歸的效果,很好地將能量回歸與減震結合起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方式一中運動鞋中底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方式一中運動鞋中底結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方式一中運動鞋中底結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方式二中運動鞋中底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方式二中運動鞋中底結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方式二中運動鞋中底結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發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本文中相同或相似結構采用了相同標號。
以下提供本發明的兩種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一
請參見圖1至3,一種運動鞋中底結構,包括:
中底主體1,所述中底主體1由彈性材料(例如EVA材料)所制成;
緩沖機構2,設置于所述中底主體1的前掌區域和后掌區域;
所述緩沖機構2包括:
緩沖部件21,所述緩沖部件21由形狀記憶合金所制成;
安裝槽22,設置于所述中底主體1上以裝配所述緩沖部件21。
進一步的,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緩沖部件21為形狀記憶合金所制成的蝶形彈簧狀,所述安裝槽22由所述中底主體1的頂面上凹陷形成,所述緩沖部件21設置于所述安裝槽22中,且頂部突出于所述中底主體1的頂面以上。
進一步的,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中底主體1的頂面上設有若干硅膠材料所制成的柱狀凸起3。柱狀凸起3用來增加鞋底的柔軟度,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底主體1的前掌區域和后掌區域。
再者,中底主體1的底面采用了拱形的構造,以增加使用者腳底的舒適度。
本發明在足部運動過程中主要的受力點,即前掌區域和后掌區域布置緩沖機構2,緩沖機構2中的緩沖部件21采用具有超彈性性能的形狀記憶合金制成的特殊結構,在腳著地的瞬間,緩沖部件21能夠很好地吸收來自地面的沖擊力,在緩沖部件21發生形變的過程中,由于形狀記憶合金的超彈性性能以及緩沖部件21特殊的結構設計,緩沖部件21能夠迅速恢復形變,在恢復形變的過程中達到能量回歸的效果,很好地將能量回歸與減震結合起來。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緩沖部件21的特殊結構設計即是蝶形彈簧狀結構設計。
實施方式二
請參見圖4至6,一種運動鞋中底結構,包括:
中底主體1,所述中底主體1由彈性材料(例如EVA材料)所制成;
緩沖機構2,設置于所述中底主體1的前掌區域和后掌區域;
所述緩沖機構2包括:
緩沖部件21,所述緩沖部件21由形狀記憶合金所制成;
安裝槽22,設置于所述中底主體1上以裝配所述緩沖部件21。
進一步的,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緩沖部件21為形狀記憶合金所制成的金屬絲所交織纏繞成的立體網狀,所述安裝槽22由所述中底主體1的頂面上凹陷形成,所述緩沖部件21設置于所述安裝槽22中,且頂部突出于所述中底主體1的頂面以上。
立體網狀的緩沖部件21可以由金屬絲有序纏繞(如圖4至6所示)而成,也可以是無序纏繞(像鋼絲清潔球一樣)而成,該緩沖部件21能夠有效地提供鞋底減震,并且配合下陷的安裝槽22可以避免運動過程中產生腳部外翻或內翻的不良姿勢。
進一步的,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中底主體1的頂面中部設有向上隆起的突起部5,以支撐足弓。尤其對于扁平足患者而言可以使鞋子上腳的感覺更為舒適。
本發明在足部運動過程中主要的受力點,即前掌區域和后掌區域布置緩沖機構2,緩沖機構2中的緩沖部件21采用具有超彈性性能的形狀記憶合金制成的特殊結構,在腳著地的瞬間,緩沖部件21能夠很好地吸收來自地面的沖擊力,在緩沖部件21發生形變的過程中,由于形狀記憶合金的超彈性性能以及緩沖部件21特殊的結構設計,緩沖部件21能夠迅速恢復形變,在恢復形變的過程中達到能量回歸的效果,很好地將能量回歸與減震結合起來。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緩沖部件21的特殊結構設計即是金屬絲所交織纏繞成的立體網狀結構設計。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方式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