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人體降溫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降溫服。
背景技術:
由于人體微環境關系到人的健康和工作效率,對人體微環境溫度的調節越來越受到重視。通常情況下,人體微環境溫度的調節主要依靠大空間降溫,如風扇及空調的利用,但是大空間降溫能量耗散量大,能源消耗率大,不利于持久綠色發展。因此,尋求一種便攜式的、高效的降溫方法,對于人體微環境溫度調節至關重要。
基于上述需求,降溫服應運而生,特別是對于從事特殊職業的人群,如焊工、礦工、環衛工、士兵、警察等,通常面臨高溫環境,急需成熟的商業降溫服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效率,而目前,各種降溫服的研究只是處于理論階段,真正成熟的商品少之又少,制約降溫服商品化的決定性因素無外乎于,降溫系統的穩定性、長久性、安全性、輕便性,高效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環路熱管技術,減少了降溫過程的動力消耗,實現了對人體微環境的主動式、低能耗、綠色環保的高效降溫,且安全可靠、高效耐用、實用性強的降溫服。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為:
一種降溫服,包括
降溫服本體,
用于降溫的環路熱管系統,
冷卻熱管熱端的散熱系統,
其中,降溫服本體分為三層,
環路熱管系統包括設置在降溫服本體最內層和中間層之間的蒸發器,設置在降溫服本體中間層和最外層之間的貯液器,設置在降溫服本體最外層外側的冷凝片,蒸發器和冷凝片之間通過蒸汽通道軟管和液體通道軟管連接形成環路,
散熱系統為設置在降溫服本體最外層外側的自帶電源的風扇,風扇位置與冷凝片位置對應。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優點:
(1)本發明利用環路熱管的毛細抽吸換熱原理,減少了降溫過程的動力消耗,實現了對人體微環境的主動式、低能耗、綠色環保的高效降溫。
(2)本發明由于采用的環路熱管的尺度小,布置在降溫服上的器件對人體的影響相應要小,故該降溫服具有良好的可穿著性。
(3)本發明所采用的環路熱管技術最早用于航天工程中的熱控制,該技術不僅安全、耐用、穩定、傳熱效率高且產品微型化技術成熟,因此,用于降溫服中安全可靠。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降溫服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降溫服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和圖2:
本發明一種降溫服,包括
降溫服本體1,
用于降溫的環路熱管系統,
冷卻熱管熱端的散熱系統,
其中,降溫服本體1分為三層,
環路熱管系統包括設置在降溫服本體1最內層和中間層之間的蒸發器3,設置在降溫服本體中間層和最外層之間的貯液器2,設置在降溫服本體1最外層外側的冷凝片6,蒸發器3和冷凝片6之間通過蒸汽通道軟管5和液體通道軟管4連接形成環路,
散熱系統為設置在降溫服本體1最外層的自帶電源的風扇7,風扇7位置與冷凝片6位置對應。
蒸發器3為設置在降溫服本體1最內層和中間層之間的不同位置相互并聯的蒸發片。
蒸發器3帶有二次芯。
冷凝片6和風扇7通過加固件共同固定在降溫服本體1的最外層外側。
冷凝片6為多孔冷凝片。
實施例:
結合圖1和圖2:
一種降溫服,包括降溫服本體1,用于降溫的環路熱管系統,及冷卻熱管熱端的散熱系統。所述降溫服本體1分為內層8、中層9、外層10三層。環路熱管系統包括:多塊并聯的蒸發片,貯液器2,蒸汽通道軟管5,多孔冷凝片,液體通道軟管4。散熱系統為自帶電源的小功率風扇7。在降溫服本體1的內層8和中層9之間布置多塊并聯的蒸發片,在降溫服本體1的中層9和外層10之間布置貯液器2,多孔冷凝片和散熱系統布置在降溫服本體1的外層10的外側,蒸發片和多孔冷凝片之間通過蒸汽通道軟管5和液體通道軟管4連接,風扇7和多孔冷凝片通過加固件共同固定在降溫服本體1外層10的外側。實際工作中,環路熱管內充注工質為水或其它冷劑。該降溫服中的功能部件尺度小,人體穿戴后不會明顯感到不適。
工作原理,人體穿上降溫服后,開啟風扇7,位于降溫服本體1的內層8與中層9之間的多塊并聯的蒸發片吸收人體熱量,其內的工質發生相變,通過蒸汽通道軟管5,進入位于降溫服本體1外層10外側的多孔冷凝片中,再次發生相變,把熱量傳遞給外界,自身成為液體,通過液體通道軟管4進入位于降溫服本體1中層9與外層10的貯液器2,再由貯液器2進入多塊并聯的蒸發片。貯液器2具有調節作用,蒸發器3帶有二次芯,可保證該系統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