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鞋及兒童鞋。
背景技術:
鞋子是穿在腳上用以保護腳部、防止腳部受到傷害的一種物品。鞋子按照材質可以分為布鞋、皮鞋、革鞋、塑料鞋等,按照穿戴季節可以分為涼鞋、單鞋、夾鞋、棉鞋等,按照穿戴人群可以分為男鞋、女鞋、兒童鞋等,按照跟型可以分為平跟、半高跟、坡跟等,隨著鞋子的發展,鞋子的種類多種多樣,樣式功能也豐富多彩。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鞋子有使用鞋帶或者拉鏈來使腳與鞋子達到一個舒適的松緊程度或者將鞋子穿在腳上,尤其帶鞋帶的鞋子能夠很方便的調節鞋子的松緊程度;但是現有技術中的鞋子脫鞋時,首先需要解開鞋帶或者拉開拉鏈,再用手壓住鞋子,腳部向上提,從鞋子中脫離,完成脫鞋;穿鞋時,需要手扶著鞋子,腳部用力向鞋內鉆,再系上鞋帶或者拉上拉鏈,完成穿鞋。
因此,穿鞋或者脫鞋時,一方面需要對鞋帶或者拉鏈進行操作,另一方面還需要用手扶住鞋子,腳部才能用力伸進鞋內,或者從鞋內脫離,操作麻煩且費力。
因此,本申請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新的鞋及兒童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穿鞋或者脫鞋操作麻煩且費力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兒童鞋,以進一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穿鞋或者脫鞋操作麻煩且費力的技術問題。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鞋,包括鞋底;
所述鞋底包括左鞋底和右鞋底;
所述左鞋底和所述右鞋底通過彈簧合頁連接;
所述左鞋底的上方連接有左鞋面;所述右鞋底的上方連接有右鞋面;
所述左鞋面的內側設置有左支撐片;所述右鞋面的內側設置有右支撐片;
所述彈簧合頁處于第一狀態時,所述左鞋底靠近所述右鞋底的一面與所述右鞋底靠近所述左鞋底的一面接觸,且使所述左鞋面靠近所述右鞋面的一面與所述右鞋面靠近所述左鞋面的一面接觸;
所述彈簧合頁處于第二狀態時,所述左鞋底靠近所述右鞋底的一面與所述右鞋底靠近所述左鞋底的一面之間有角度,且使所述左鞋面靠近所述右鞋面的一面與所述右鞋面靠近所述左鞋面的一面之間有距離。
進一步地,本發明所述左鞋面與所述右鞋面通過第一連接件連接。
進一步地,本發明所述左鞋面靠近所述右鞋面的一面和所述右鞋面靠近所述左鞋面的一面均設置有緩沖筋。
進一步地,本發明所述左鞋面和/或所述右鞋面上設置有拉環。
進一步地,本發明所述鞋底的材料為TPU。
進一步地,本發明所述左支撐片和/或所述右支撐片的材料為TPU。
進一步地,本發明所述左鞋面和/或所述右鞋面的材料為皮革、棉布。
進一步地,本發明所述彈簧合頁設置于所述鞋底的上方;
在所述鞋底的下方,所述左鞋底和所述右鞋底之間形成凹槽。
進一步地,本發明所述的鞋,還包括鞋墊;
所述鞋墊設置于所述鞋底的上方。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兒童鞋,所述兒童鞋為上述的鞋。
具體而言,彈簧合頁包括相互轉動連接的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彈簧合頁處于第一狀態時,鞋子處于閉合狀態;彈簧合頁處于第二狀態時,鞋子處于開啟狀態。鞋子處于開啟狀態時,使用者將腳部從左鞋面和右鞋面之間的空隙內伸入鞋子內部,用手向內掰動左鞋面和右鞋面,或者左鞋底和右鞋底,從而使得彈簧合頁的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平行,即:使得彈簧合頁處于第一狀態,完成穿鞋;脫鞋時,首先向外掰動左鞋面和右鞋面,或者左鞋底和右鞋底,從而使得彈簧合頁的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之間有角度,即:使得彈簧合頁處于第二狀態,將腳部從左鞋面和右鞋面之間的空隙拔出,完成脫鞋。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鞋,穿鞋或者脫鞋時僅僅需要用手向內或者向外掰動鞋子,即可完成穿鞋或者脫鞋的動作,操作簡單、方便,且省時省力,能夠實現快速穿鞋和快速脫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穿鞋或者脫鞋操作麻煩且費力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兒童鞋,所述兒童鞋為上述的鞋,兒童穿鞋或者脫鞋時僅僅需要用手向內或者向外掰動鞋子,即可完成穿鞋或者脫鞋的動作,操作簡單、方便,且省時省力,兒童容易學會穿鞋和脫鞋,且能夠實現快速穿鞋和快速脫鞋,進一步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穿鞋或者脫鞋操作麻煩且費力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一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一狀態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二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一狀態的爆炸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底的爆炸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的脫鞋流程示意圖。
圖標:11-左鞋底;12-右鞋底;2-彈簧合頁;3-左鞋面;4-左支撐片;5-第一連接件;6-緩沖筋;7-拉環;8-凹槽;9-鞋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的主視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一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一狀態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二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一狀態的爆炸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底的爆炸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的脫鞋流程示意圖。其中,為了更清楚的現實結構,圖5中未顯示右鞋底、右支撐片和右鞋面。
實施例一
參見圖1-圖7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鞋,包括鞋底;
所述鞋底包括左鞋底11和右鞋底12;
所述左鞋底11和所述右鞋底12通過彈簧合頁2連接;
所述左鞋底11的上方連接有左鞋面3;所述右鞋底12的上方連接有右鞋面;
所述左鞋面3的內側設置有左支撐片4;所述右鞋面的內側設置有右支撐片;
所述彈簧合頁2處于第一狀態時,所述左鞋底11靠近所述右鞋底12的一面與所述右鞋底12靠近所述左鞋底11的一面接觸,且使所述左鞋面3靠近所述右鞋面的一面與所述右鞋面靠近所述左鞋面3的一面接觸;
所述彈簧合頁2處于第二狀態時,所述左鞋底11靠近所述右鞋底12的一面與所述右鞋底12靠近所述左鞋底11的一面之間有角度,且使所述左鞋面3靠近所述右鞋面的一面與所述右鞋面靠近所述左鞋面3的一面之間有距離。
具體而言,彈簧合頁2包括相互轉動連接的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彈簧合頁2處于第一狀態時,鞋子處于閉合狀態;彈簧合頁2處于第二狀態時,鞋子處于開啟狀態。鞋子處于開啟狀態時,使用者將腳部從左鞋面3和右鞋面之間的空隙內伸入鞋子內部,用手向內掰動左鞋面3和右鞋面,或者左鞋底11和右鞋底12,從而使得彈簧合頁2的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平行,即:使得彈簧合頁2處于第一狀態,完成穿鞋;脫鞋時,首先向外掰動左鞋面3和右鞋面,或者左鞋底11和右鞋底12,從而使得彈簧合頁2的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之間有角度,即:使得彈簧合頁2處于第二狀態,將腳部從左鞋面3和右鞋面之間的空隙拔出,完成脫鞋。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提供的鞋,穿鞋或者脫鞋時僅僅需要用手向內或者向外掰動鞋子,即可完成穿鞋或者脫鞋的動作,操作簡單、方便,且省時省力,能夠實現快速穿鞋和快速脫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穿鞋或者脫鞋操作麻煩且費力的技術問題。
優選地,如圖2所示,所述左鞋面3與所述右鞋面通過第一連接件5連接。以進一步加強左鞋面3與右鞋面的連接強度。
可選地,第一連接件5包括左鞋面3上的按扣的母扣和右鞋面上的按扣的公扣;或者,第一連接件5包括左鞋面3上的按扣的公扣和右鞋面上的按扣的母扣;
或者,第一連接件5包括左鞋面3上的扣眼和右鞋面上的紐扣;或者,第一連接件5包括左鞋面3上的紐扣和右鞋面上的扣眼;
或者,第一連接件5包括左鞋面3上的魔術貼的公貼面和右鞋面上的魔術貼的母貼面;或者,第一連接件5包括左鞋面3上的魔術貼的母貼面和右鞋面上的魔術貼的公貼面。
優選地,如圖5所示,所述左鞋面3靠近所述右鞋面的一面和所述右鞋面靠近所述左鞋面3的一面均設置有緩沖筋6。用以當左鞋面3和右鞋面閉合時,起到緩沖的作用,防止閉合時對左鞋面3和右鞋面造成沖擊和摩擦,從而保護鞋子。
緩沖筋6的材料例如可以為PVC、橡膠、TPR、TPU、硅膠等,其中,PVC中文名為聚氯乙烯,價格便宜,材質輕,不會硌腳;橡膠彈性好,手感柔軟,耐磨性好;TPR中文名為熱塑性橡膠材料,加工成型簡單,價格適中,耐磨性一般;TPU中文名為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TPU具有高耐磨性,具有耐磨性優異,優良的彈性韌性,抗撕裂性和彎曲性好,耐氧化性好,硬度高,柔韌性好;硅膠質地柔軟,不硌腳,價格便宜,緩沖性能良好,不易磨損,硅膠還具備良好的手感,其還能吸收一些磕碰對腳部帶來的沖擊。
優選地,如圖1所示,所述左鞋面3和/或所述右鞋面上設置有拉環7。
可選地,所述左鞋面3上設置有拉環7;或者,所述右鞋面上設置有拉環7;或者,所述左鞋面3和所述右鞋面上均設置有拉環7。
需要說明的是,鞋子包括左腳鞋和右腳鞋,優選地,左腳鞋遠離右腳鞋上的一側和右腳鞋遠離左腳鞋上的一側均設置有拉環7,便于手拉。脫鞋時,只需要彎腰,左手勾住左腳鞋上的拉環7,右手勾住右腳鞋上的拉環7,雙手向外拉,就可以將左鞋面3和右鞋面分開,使得本實施例所述的鞋處于第二狀態,即完成把鞋子掰開,從而腳能夠從鞋子內伸出。
優選地,所述鞋底的材料為TPU。TPU中文名為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TPU具有高耐磨性,優良的彈性韌性,抗撕裂性和彎曲性好,耐氧化性好,硬度高,柔韌性好。
可選地,鞋底的材料還可以為PVC、橡膠、TPR等,其中,PVC中文名為聚氯乙烯,價格便宜,不會硌腳,耐磨性較差,穿起來很輕,缺乏質感;橡膠鞋底有分天然橡膠和人工合成橡膠,天然橡膠的鞋底彈性好,手感柔軟,缺點是不耐磨;人工合成橡膠的鞋底有彈性,耐磨性較好,防滑性強,柔軟伸延性好,但是對于其他材質的鞋底重量較重;TPR中文名為熱塑性橡膠材料,同時具有橡膠的性能和塑料的特性,加工成型簡單,熱熔后注塑成型即可,TPR鞋底易成型,重量較沉重,價格適中,但是柔軟較差,耐磨性一般。
優選地,所述左支撐片4和/或所述右支撐片的材料為TPU。
具體而言,所述左支撐片4的材料為TPU;或者,所述右支撐片的材料為TPU;或者,所述左支撐片4和所述右支撐片的材料均為TPU;優選地,所述左支撐片4和所述右支撐片的材料均為TPU。
TPU中文名為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TPU具有高耐磨性,優良的彈性韌性,抗撕裂性和彎曲性好,耐氧化性好,硬度高,柔韌性好,既能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又由于良好的柔韌性不會傷害腳部。
可選地,左支撐片4和/或所述右支撐片的材料還可以為PVC、橡膠、TPR、毛氈、硬塑樹脂等。
可選地,所述左鞋面3和/或所述右鞋面的材料為皮革、棉布。
具體而言,所述左鞋面3的材料為皮革、棉布;或者,所述右鞋面的材料為皮革、棉布;或者,所述左鞋面3和所述右鞋面的材料均為皮革、棉布。優選地,所述左鞋面3和所述右鞋面的材料均為皮革、棉布。
皮革可以為牛、豬、羊皮粒面軟革或翻毛軟革、合成革;棉布可以為堅固、耐磨,保溫性、吸濕性好的貢布、平絨、線呢、燈芯絨、帆布等。
可選地,左鞋面3或右鞋面的材料還可以為橡膠、毛呢等。
優選地,所述彈簧合頁2設置于所述鞋底的上方;以便使得左鞋底11和右鞋底12轉動時,轉軸位于鞋底的上表面,防止轉軸位于鞋底的下表面時,彈簧合頁2處于第二狀態,左鞋底11和右鞋底12之間的空隙會夾腳,傷害腳部;
優選地,如圖3所示,在所述鞋底的下方,所述左鞋底11和所述右鞋底12之間形成凹槽8。凹槽8用于當彈簧合頁2處于第二狀態時,左鞋底11和右鞋底12之間的動作行為不會發生干涉,以便于鞋子能夠順利掰開。
優選地,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鞋,還包括鞋墊9;
所述鞋墊9設置于所述鞋底的上方。
鞋墊9用于腳部穿鞋之后能夠更舒適,可選地,鞋墊9可以為海綿鞋墊、硅膠鞋墊、TPR鞋墊、乳膠鞋墊、布料鞋墊或者皮革鞋墊等。
綜上所述,如圖7所示,脫鞋時,首先彎腰,將鞋子的第一連接件5解開;雙手拉住鞋子兩側的拉環7,雙手向外拉,從而將鞋子掰開,使得左鞋面3靠近右鞋面的一面與右鞋面靠近左鞋面3的一面之間有距離;雙腳從左鞋面3和右鞋面之間的空隙中伸出,完成脫鞋。穿鞋時,雙腳從左鞋面3和右鞋面之間的空隙中伸入,雙手掰動鞋子,使得左鞋面3靠近右鞋面的一面與右鞋面靠近左鞋面3的一面之間閉合,再將鞋子的第一連接件5連接,完成穿鞋步驟。
實施例二
實施例二提供了一種兒童鞋,所述兒童鞋包括實施例一所述的鞋,實施例一所公開的鞋的技術特征也適用于該實施例,實施例一已公開的鞋的技術特征不再重復描述。下面結合附圖對所述兒童鞋的實施方式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為節約篇幅,該實施例的改進特征同樣體現在圖1-圖7中,因此,結合圖1-圖7對該實施例的方案進行說明。
參見圖1-圖7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兒童鞋,所述兒童鞋為上述的鞋。
兒童穿鞋或者脫鞋時僅僅需要用手向內或者向外掰動鞋子,即可完成穿鞋或者脫鞋的動作,操作簡單、方便,且省時省力,兒童容易學會穿鞋和脫鞋,且能夠實現快速穿鞋和快速脫鞋,進一步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穿鞋或者脫鞋操作麻煩且費力的技術問題。
本實施例所述的兒童鞋具有實施例一所述鞋的優點,該優點已在實施例一中詳細說明,在此不再重復。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