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按摩裝置,尤其是一種按摩鞋。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因工作壓力和時間稀缺,而忽略自身的保健健康,從而導致越來越多的職業病出現。對健康保健來說,傳統的中醫理療按摩在經過上千年的運用后,在當下是被認為比較有效的。而其中的足底按摩又被尊為理療按摩中的核心。現有的按摩鞋都是通過改變鞋本身的結構來實現對腳部的按摩,而且無法控制整個按摩過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按摩鞋,該裝置可通過機械傳動的方式對腳底進行按摩。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按摩鞋,包括鞋底及其空腔,還包括設置在鞋底空腔中的按摩組件總成,所述按摩組件總成包括固定塊、動力裝置以及多組按摩裝置,所述固定塊設置在鞋底的鞋跟位置,固定塊的前側設置有豎直凹槽,豎直凹槽的底面設置有豎直卡槽,所述動力裝置設置在固定塊的前側,動力裝置包括齒條、齒輪、齒輪軸、軸承,齒條豎直卡接在豎直卡槽中并且與豎直卡槽滑動連接,齒條上部通過連桿連接有按壓塊,所述按壓塊頂在鞋底上表面,齒條下部的豎直卡槽內設置有彈簧,彈簧上端頂在齒條上,下端頂緊在鞋底的底面上,所述的齒條下部以及相對應位置的鞋底設置有用于固定彈簧的定位銷,所述齒輪固定設置在齒輪軸上,齒輪軸兩端通過軸承與豎直凹槽側壁轉動連接,齒輪與齒條相配合,所述多組按摩裝置分別固定設置在鞋底上,所述按摩裝置包括底座、伸縮裝置以及按摩塊,所述底座固定設置在鞋底上,伸縮裝置包括螺紋桿,螺紋套,螺紋桿上部連接有按摩塊,螺紋桿下部與螺紋套相配合,螺紋套與底座之間設置有扭簧,按摩塊上部頂在鞋面的下表面,螺紋套通過拉絲與齒輪相連接。
作為優選,還包括張緊裝置,所述張緊裝置包括第一張緊輪以及張緊輪軸,第一張緊輪通過軸承與張緊輪軸相配合形成轉動連接,拉絲饒過并貼在張緊輪上,豎直凹槽的左右兩側壁設置有滑槽,滑槽前后方向設置,張緊輪軸左右兩端放置在滑槽中,所述控制裝置設置在固定塊的右側,控制裝置包括杠桿、第一限位桿以及第二限位桿,所述杠桿通過支點設置在固定塊側壁上,杠桿上設置有控制把手,第一限位桿以及第二限位桿分別與杠桿的上下兩端相連接,第一限位桿以及第二限位桿通過杠桿聯動,所述第一限位桿穿過固定塊并延伸至卡槽側面的上部,第一限位桿與固定塊滑動連接,所述第二限位桿穿過固定塊并且延伸至固定塊的右側,第二限位桿與固定塊滑動連接,第二限位桿位于固定塊內部的部分設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兩端與第二限位桿圓滑過渡設置,所述的凹陷部中配合設置有頂桿,頂桿的一端頂緊在凹陷部中,另一端穿過固定塊并頂緊在張緊輪軸上,頂桿前后方向設置并且與固定塊滑動連接,張緊輪軸上位于頂桿的對立側與固定塊之間設置有彈性組件。
作為優選,控制把手沿著固定塊的側面前后放置,控制把手的一端與固定塊鉸接,控制把手與杠桿相交并固定連接,所述鞋底后部開有缺口,控制把手的末端位于缺口中,缺口壁上設置有擋塊,所述缺口上蓋設有封蓋。
作為優選,杠桿與固定塊側壁之間的第一限位桿上卡接有彈簧,所述第二限位桿穿出固定塊,并且穿出固定塊一側的第二限位桿上設置有限位塊,限位塊與固定塊側壁之間卡接有彈簧。
作為優選,彈性組件包括彈簧、鋼珠,鋼珠設置在彈簧與張緊輪軸之間。
作為優選,按摩塊上部為弧形結構,按摩塊的弧面上設置有多個錯位排列的滾柱,按摩塊上部套設有柔性護罩。
作為優選,動力裝置與按摩裝置之間的鞋底上設置有第二張緊輪,第二張緊輪上有拉絲繞過。
本發明采用機械傳動的方式,通過腳部按壓動力裝置帶動拉絲拉動按摩裝置上下運動,通過按摩裝置上下運動對腳底進行按摩,同時設置有張緊裝置以及用于控制張緊裝置的控制裝置,可以在人不需要按摩時停止工作。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動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所示為張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所示為固定塊滑槽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所示為按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所示為按摩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7所示為固定塊右側的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8所示為固定塊左側的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9所示為第二限位桿、頂桿、張緊輪軸組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所示為第二限位桿、頂桿、張緊輪軸組合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所示為固定塊側壁上缺口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11所示的一種按摩鞋裝置,包括鞋底1及其空腔2,還包括設置在鞋底空腔2中的按摩組件總成,所述按摩組件總成包括固定塊3、動力裝置4、張緊裝置5、控制裝置6以及多組按摩裝置7,所述固定塊3固定設置在鞋底1的鞋跟位置,所述動力裝置4設置在固定塊3的前側,動力裝置4上部通過連桿連接有按壓塊8,本實施例中,按壓塊8的結構與下文所述按摩塊的結構一致,按壓塊8頂在鞋底1的上表面,動力裝置4與多組按摩裝置7通過多組拉絲9相連接,固定塊3為立方體結構,固定塊3的前側設置有豎直凹槽31,豎直凹槽31的底面設置有豎直卡槽32,本實施例中豎直卡槽32為燕尾槽,動力裝置4包括齒輪41、齒條42、齒輪軸43、多個轉輪44,齒條42卡接在豎直卡槽32中并且與豎直卡槽32滑動連接,齒條42下部的豎直卡槽32內設置有第一彈簧45,第一彈簧45上端頂在齒條42上,下端頂緊在鞋底1上,齒條42下部以及相對應位置的鞋底1設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彈簧45的定位銷,齒輪41與齒條42相嚙合,齒輪41套設在齒輪軸43上,齒輪軸43兩端與豎直凹槽31的側壁轉動連接,齒輪軸43上固定套設有多個轉輪44,多個轉輪44與拉絲9連接,本實施例中,拉絲為細鋼絲。
張緊裝置5設置在固定塊3的前側,張緊裝置5與拉絲9緊密接觸,固定塊3上有前后方向設置的滑槽33,張緊裝置5設置在滑槽33中并與滑槽33滑動連接,張緊裝置5通過前后滑動可以張緊或者松開拉絲9,本實施例中,張緊裝置5包括張緊輪軸52以及第一張緊輪53,第一張緊輪53通過軸承與張緊輪軸52相配合形成轉動連接,拉絲9與第一張緊輪53相貼合,滑槽33位于豎直凹槽31側壁上,張緊輪軸52左右兩端放置在滑槽33中,控制裝置6的頂桿634頂緊在張緊輪軸52上,張緊輪軸52上頂桿634的對立面與固定塊3前端面之間設置有彈性組件,彈性組件包括第二彈簧511、鋼珠512,鋼珠512設置在第二彈簧511與張緊輪軸52之間,本實施例中,滑槽33從固定塊3前端穿出,固定塊3前端對應位置蓋設有封蓋34,第二彈簧511頂緊在封蓋34上,封蓋34與固定塊3可拆卸式連接,此種結構是為了方便安裝與維修。
多組按摩裝置7分別固定設置在鞋底1上,按摩裝置7包括底座71、伸縮裝置以及按摩塊73,所述底座71固定設置在鞋底1上,伸縮裝置包括螺紋桿721,螺紋套722,螺紋桿722上部連接有按摩塊73,按摩塊73上部為弧形結構,按摩塊73上部頂在鞋面2的下表面,按摩塊73的弧面上錯位排列有多個滾柱731,滾柱731與按摩塊73的底面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按摩塊73上部套設有柔性護罩732,螺紋桿721下部與螺紋套722螺紋配合,螺紋套722與底座71之間設置有扭簧74,螺紋套722與拉絲9纏繞連接。
具體工作過程中,腳跟向下壓按壓塊8,按壓塊8帶動齒條42向下運動,齒條42帶動齒輪41旋轉,多組拉絲9纏繞在多個轉輪44上,拉絲9通過第一張緊輪53被拉緊,拉絲9拉動另一側多組按摩裝置7中的螺紋套722并帶動螺紋套722旋轉,螺紋套722帶動螺紋桿721向上運動,實現對腳部的按摩,同時螺紋套722旋轉過程中,扭簧74產生扭力,按摩結束時,轉輪44將拉絲9釋放,同時第一張緊輪軸52沿固定塊3向外運動,拉絲9從張緊狀態被釋放,螺紋套722在扭簧74的帶動下回歸原位,繼續下一次按摩過程。
控制裝置6包括杠桿61、第一限位桿62以及第二限位桿63,所述杠桿61通過支點611設置在固定塊3側壁上,杠桿61上設置有控制把手612,控制把手612沿著固定塊3的側面水平放置,控制把手612的一端與固定塊3鉸接,控制把手612與杠桿61相交并固定連接,鞋底1后部開有缺口11,控制把手612位于缺口11中,缺口11壁上設置有擋塊12,擋塊12位于控制把手612的右側,本實施例中,擋塊12為柔性材料,在作用力下可偏折可恢復,所述缺口11上蓋設有封蓋13。
第一限位桿62以及第二限位桿63分別與杠桿61的上下兩端相連接,第一限位桿62以及第二限位桿63通過杠桿61聯動,所述第一限位桿62穿出固定塊3的卡槽32并延伸至齒條42上方,第一限位桿62與固定塊3滑動連接,杠桿61與固定塊3側壁之間的第一限位桿62上卡接有第三彈簧621,所述第二限位桿63穿出固定塊3并且與固定塊3滑動連接,所述穿出固定塊3一側的第二限位桿63上設置有限位塊631,限位塊631與固定塊3側壁之間卡接有第四彈簧632,第二限位桿63上設置有凹陷部633,凹陷部633的兩端與第二限位桿63圓滑過渡設置,第二限位桿63與張緊裝置5之間設置有頂桿634,頂桿634一端卡在凹陷部633中,另一端頂緊在張緊裝置5的張緊輪軸52上,本實施例中,凹陷部包括兩個,兩個凹陷部633設置在第二限位桿63的左右兩側,頂桿634包括兩個,兩個頂桿634的一端分別卡在凹陷部633中,另一端均頂在張緊輪軸52上。
控制裝置6主要用于控制整個機構的工作以及停止,具體工作過程中,將按壓快8向下踩至其上表面與固定塊3的上表面齊平,打開鞋底1側面的封蓋13,將控制把手612向內按壓并通過擋塊12定位,控制把手612推動第一限位桿62向固定塊3左側運動,第一限位桿62穿出卡槽32并頂緊在齒條42的上部,同時杠桿61的另一端在控制把手612的帶動下帶動第二限位桿63向固定塊3右側運動,第二限位桿63向右側運動的過程中,頂桿634從第二限位桿63的凹陷部633中滑出,頂桿634的另一端推動張緊輪軸52沿著滑槽33向固定塊3的前側滑動,由于實際工作中拉絲9與張緊輪軸52緊密貼合并張緊,當張緊輪軸52向外滑動的過程中,拉絲9松開,另一側的按摩塊73在扭簧74的帶動下回到初始位置,工作停止;當需要工作時,將控制把手612從擋塊12處拉出,第一限位桿62以及第二限位桿63在第三彈簧621以及第四彈簧632的帶動下回歸原位,同時頂桿634歸位至第二限位桿63的凹陷部633中,齒條42帶動按壓塊8回歸至初始狀態,按壓塊8頂在鞋底1的上表面,同時張緊輪軸52在第二彈簧511的推動下回到原位并頂緊拉絲9,重復按摩工作。
動力裝置4與多組按摩裝置7之間的鞋底1上設置有第二張緊輪14,連接動力裝置4以及按摩裝置7的拉絲9緊貼并繞過第二張緊輪14,所述第二張緊輪14用于張緊拉絲9,使工作過程中拉絲9處于緊繃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