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實施例涉及珠寶飾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寶石飾品。
背景技術:
在珠寶加工領域,寶石已大量應用多面切割技術進行處理。光線照射于多面切割技術處理形成的多面寶石時,由于反射光和折射光的照射作用,多面寶石會形成彩閃現象,更顯光彩奪目。然而,現有的寶石飾品多是將多面寶石直接鑲嵌于鑲嵌座上,寶石與鑲嵌座相對靜止,無法產生相對運動。存在切割加工瑕疵的寶石更難以展示出彩閃,從而使得寶石加工的有效利用率低,相對成本高。
為解決上述問題,在珠寶加工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發明創造,如本申請人申請的申請號為201220302182.4號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揭露的一種寶石飾品,通過在鑲嵌有寶石的鑲嵌座設置帶有弧形凹口狀支架部的軸桿,而基座上設帶有弧形凹口狀的支撐部的支撐孔,組裝時將軸桿穿于支撐孔內,支撐部和支架部的接觸部位均為圓弧面,兩者的接觸面積小,外部輕微晃動即可使得鑲嵌座連同寶石擺動較長時間,還通過設置配重件控制擺動頻率和擺幅,但現有的這種寶石飾品只能通過改變配重件自身形狀和重量來控制擺動頻率和擺幅,調整幅度有限,不能有效的調節寶石的彩閃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寶石飾品,可通過控制配重件的擺動頻率和穩定性,調節寶石的彩閃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首先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寶石飾品,包括基座、寶石鑲嵌座、寶石和配重件,所述寶石和配重件分別設置寶石鑲嵌座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寶石鑲嵌座的兩側各設置有一軸桿,所述寶石鑲嵌座的兩側通過所述軸桿架設于基座上并以所述軸桿與基座的接觸部位為擺動軸,所述配重件呈U形,配重件的兩端銜接至寶石鑲嵌座上,所述配重件的中軸面與所述擺動軸之間具有預定的夾角a。
進一步地,所述配重件在空氣中擺動時的空氣阻力F與所述夾角a成正比并滿足以下關系式:F=C*(Lcosa+Wsina)*H,其中L為配重件的長度,W為配重件的寬度,C為常數。
進一步地,所述夾角a為0°~90°。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為具有中空腔的框體,寶石鑲嵌座設置于基座的中空腔內,中空腔的相對兩側壁分別設有支撐孔,支撐孔的孔壁沿徑向朝孔內凸出而形成外緣呈弧形凹口狀的支撐部,支撐部的厚度由根部向外緣處遞減;所述軸桿上設有外緣呈弧形凹口狀的支架部,支架部的厚度由根部向外緣處遞減;所述軸桿穿過對應的支撐孔,支架部活動掛設于基座上對應的支撐部上,支撐部的外緣托住對應的支架部的外緣。
進一步地,所述支架部的兩側面在外緣處以圓弧面銜接,而支撐部的兩側面在外緣處以圓弧面銜接。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由下基座和上基座組合而成,下基座和上基座上分別設有半孔,分別位于下基座上和上基座上的兩個半孔對正形成完整的支撐孔。
進一步地,所述軸桿的自由端還設有防止軸桿從支撐孔中脫落的擋塊。
進一步地,所述寶石鑲嵌座、配重件和基座為貴金屬。
進一步地,所述寶石為鉆石、天然有色寶石或人造寶石。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實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實施例將所述配重件設計成U形,配重件通過其兩端銜接至寶石鑲嵌座上,且使所述配重件的中軸面與擺動軸之間形成預定的夾角,即可根據預期達到的擺動頻率來設計配重件質量、配重件中軸面與擺動軸之間的預定夾角等參數,從而可有效地控制配重件擺動頻率和擺動時間,達到調節寶石彩閃效果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寶石飾品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寶石飾品第一個實施例的寶石鑲嵌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寶石飾品第二個實施例的寶石鑲嵌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寶石飾品第三個實施例的寶石鑲嵌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寶石飾品的基座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寶石飾品的寶石鑲嵌座與基座組裝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說明僅用來解釋本申請,并不作為對本申請的限定,而且,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結合。
首先需要申明的是,本發明的以下技術方案可以廣泛應用于戒指、胸針、手鐲、手鏈、紐扣、項鏈、吊墜或耳飾等各種可鑲嵌寶石2的首飾,也可用于鐘表、眼鏡等產品上用作裝飾。而本發明中提及的寶石2可以為鉆石、天然有色寶石或人造寶石等。
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寶石飾品,包括基座3、寶石鑲嵌座1、寶石2和配重件4,所述寶石2和配重件4分別設置寶石鑲嵌座1的正面11和背面12,所述寶石鑲嵌座1的兩側各設置有一軸桿5,所述寶石鑲嵌座1的兩側通過所述軸桿5架設于基座3上并以所述軸桿3與基座1的接觸部位為擺動軸O-O;所述配重件4呈U形,配重件4的兩端銜接至寶石鑲嵌座1上,所述配重件4的中軸面O'-O'與所述擺動軸O-O之間具有預定的夾角a。
如圖2所示,所述寶石鑲嵌座1的兩側各一體延伸有一用于掛設于基座3上的軸桿5。而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軸桿5是與寶石鑲嵌座1分開制作再以焊接或粘接等工藝組裝成一體。所述軸桿5上設有外緣呈弧形凹口咬碎的支架部51,支架部51的厚度由根部向外緣處遞減,支架部51的兩側面511、512在外緣處以圓弧面513銜接。支架部51的兩側面511、512可以對稱設置,也可不對稱設置。所述軸桿5的自由端還設有防止軸桿5從基座3中脫落的擋塊6。
如圖5所示,所述基座3為具有中空腔的框體,寶石鑲嵌座1設置于基座3的中空腔內,中空腔的相對兩側壁分別設有支撐孔31,支撐孔31的孔壁沿徑向朝孔內凸出而形成外緣呈弧形凹口狀的支撐部32,支撐部32的厚度由根部向外緣處遞減,支撐部32的兩側面321、322在外緣處以圓弧面323銜接;在如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基座3由下基座301和上基座302組合而成,下基座301和上基座302上分別設有半孔,分別位于下基座301和上基座302上的兩個半孔對正形成完整的支撐孔。組裝時,所述寶石鑲嵌座1兩側的軸桿5穿過下基座301上的半孔,支架部51活動掛設于下基座3上對應的支撐部32上,再將上基座302與下基座301組合成一體從而將軸桿5活動裝設于基座3上,由支撐部32的外緣托住軸桿5對應的支架部51的外緣,具體是由支撐部32外緣的最低點托住支架部51外緣的最高點。兩側的支撐部32的外緣托住支架部51的支撐點的連線即構成擺動軸,即寶石鑲嵌座1連同寶石2繞所述擺動軸進行來回擺動。
如圖2至圖4所示,所述配重件4設置在寶石鑲嵌座1的背面并置于所述寶石2的正下方,配重件4的中軸面O'-O'與寶石鑲嵌座1的擺動軸O-O成一預定的夾角a,夾角a為0°~90°。而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配重件4是與寶石鑲嵌座1分開制作再以焊接或粘接等工藝組裝成一體。在受到輕微的晃動時,寶石鑲嵌座1、寶石2和配重件4三者的組合體的重心即會偏離擺動軸,從而產生來回擺動,而且在擺動過程中,由于支架部51是在支撐部32的外緣上來回滑動,因此擺動軸也時刻在變化。
在寶石飾品制作過程中,為了使寶石2能自由擺動,需要根據不同大小的寶石2調節配重件4的重量m,而配重件4的重量m與配重件4的長度L、寬度W、高度H成正比。另外,配重件4在空氣中擺動時的空氣阻力F與配重件4的迎風面積S成正比并滿足以下關系式 :F=C1*S,C1為常數,迎風面積S與所述夾角a成正比并滿足以下關系式:S=C2*(Lcosa+Wsina)*H,C2為常數,因此空氣阻力F與所述夾角a成正比并滿足以下關系式:F=C*(Lcosa+Wsina)*H, C=C1*C2且為常數。在初始擺幅相同的情況下,迎風面積S越大,配重件4擺動過程中受到的阻力F越大,配重件4擺動頻率和擺幅下降越快,寶石2隨配重件4擺動的擺動頻率和擺幅下降也越快。但從寶石2彩閃的常識可知,寶石2擺動太快和太慢都不是最佳彩閃狀態,只有寶石2在一特定角度附近來回擺動,其彩閃效果才最佳,因此,夾角a應該根據不同配重件4的長度L、寬度W、高度H,在0°~90°之間選擇一個合適的值,使寶石鑲嵌座1、寶石2和配重件4三者的組合體在擺動時達到要求的擺動頻率和擺幅,從而更好地展示出彩閃效果。
為體現首飾的貴重,同時也為提高首飾的耐磨性能,所述寶石鑲嵌座1、基座3和配重件4等除寶石2之外的部件均優選采用貴金屬制成。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圍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