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了日用百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了一種嬰兒抱被。
背景技術:
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在抱著的時候一般都需要先用被子將其包裹起來,這種被子被稱為嬰兒抱被。現在普遍使用的嬰兒抱被為一個大致呈正方形的單件結構,采用裹粽式地將嬰兒全身包裹,以形成顯露頭部的包裹形態,這種嬰兒抱被存在以下缺點 :1、 包裹不方便,且包裹的松緊度不好拿捏,過緊則嬰兒有不適感,過松則嬰兒有脫落的危險 ; 2、嬰兒的手臂被裹在抱被里,會令嬰兒感到不舒服 ; 3、更換尿布時,需將整個抱被解開,這樣的話,嬰兒的整個身體都會暴露在外,當天氣較冷時,很容易著涼感冒;4、嬰兒睡覺時容易翻滾,直接放置在抱被里的隔尿墊容易移位,因而減小隔尿墊的隔尿效果;5、腿部的定型效果較差,容易導致羅圈腿,直接影響嬰兒腿部的發育。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缺陷,本發明特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便實用以及舒適度高的嬰兒抱被。
本發明針對上述缺陷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嬰兒抱被,包括被套和被芯,所述被套的上部被裁剪為具有兩只衣袖的上衣,且上衣設置為開衫結構,所述被套通過暗扣完成上衣的包裹和松懈,所述被套的后領口通過拉鏈活動設置有帽子,所述被套的下部為直筒結構,且直筒被套的內側面縫制有固腿組件,所述固腿組件的大體結構呈U形狀,包括底部以及相對于底部兩端向上延伸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均通過鉸接件鉸接固腿組件的底部,所述被套的內側面在貼合嬰兒屁股的位置上設置有用于定位隔尿墊的限位件,所述被芯被嵌入被套內使得被套飽滿。
進一步地,所述固腿組件的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通過鉸接件做相對靠近或遠離動作,用于包裹嬰兒的兩條腿使其處于筆直的狀態。
進一步地,所述固腿組件的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在與嬰兒腿部相貼合的內側面設置有凸包。
進一步地,所述固腿組件與被套呈直角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限位件為4個呈矩形分布的三角片,且三角片與被套表面形成用于夾持隔尿墊的夾層。
進一步地,所述被套的前領口通過綁帶活動設置有圍嘴。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結構簡單,在被套的上部設置有袖子,方便嬰兒手臂的活動,舒適度高,同時隔尿墊通過限位件定位在被套上,避免因隔尿墊移位而導致隔尿效果差等情況,而且在被套的下部增設有固腿組件,通過鉸接的方式將嬰兒的兩條腿包裹,具有較好的定型效果,減少因寶寶腿部定型不到位而導致羅圈腿的情況,方便實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正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背面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被套,2、被芯,3、暗扣,4、拉鏈,5、帽子,6、固腿組件,7、底部,8、第一定位部,9、第二定位部,10、鉸接件,11、隔尿墊,12、限位件,13、凸包,14、圍嘴。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的一種嬰兒抱被,包括被套1和被芯2,被套1的上部被裁剪為具有兩只衣袖的上衣,且上衣設置為開衫結構,被套1通過暗扣3完成上衣的包裹和松懈,被套1的后領口通過拉鏈4活動設置有帽子5,被套1的下部為直筒結構,且直筒被套1的內側面縫制有固腿組件6,固腿組件6的大體結構呈U形狀,包括底部7以及相對于底部7兩端向上延伸的第一定位部8和第二定位部9,第一定位部8與第二定位部9均通過鉸接件10鉸接固腿組件6的底部7,被套1的內側面在貼合嬰兒屁股的位置上設置有用于定位隔尿墊11的限位件12,被芯2被嵌入被套1內使得被套1飽滿。
在本實施例中,固腿組件6的第一定位部8與第二定位部9通過鉸接件10做相對靠近或遠離動作,用于包裹嬰兒的兩條腿使其處于筆直的狀態,具有較好的定型效果,減少因寶寶腿部定型不到位而導致羅圈腿的情況。
在本實施例中,固腿組件6的第一定位部8與第二定位部9在與嬰兒腿部相貼合的內側面設置有凸包13,用以減小在固腿過程中對腿部的壓力。
在本實施例中,固腿組件6與被套1呈直角結構,用以將嬰兒的兩條腿容納在固腿組件6的U形槽內,使其處于筆直立正的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限位件12為4個呈矩形分布的三角片,且三角片與被套1表面形成用于夾持隔尿墊11的夾層,避免因隔尿墊11移位而導致隔尿效果差等情況。
在本實施例中,被套1的前領口通過綁帶活動設置有圍嘴14,在寶寶溢奶或吐奶后,直接清洗更換圍嘴14即可,無需清洗更換整個抱被。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結構簡單,在被套的上部設置有袖子,方便嬰兒手臂的活動,舒適度高,具有較好的定型效果,方便實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