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充電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粘貼的無線充電袋。
背景技術:
包是人們日常出行所需的必備用品,人們習慣將物品放置在手提包內 , 方便隨身攜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機已經逐漸取代舊機型,并且已經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常用品,然而智能手機因其具備大屏幕與多功能運算的特性,伴隨著攜帶不方便和耗電的缺點,需要經常充電,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為了便于外出充電,移動電源應運而生,并且得以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移動電源是一種集供電和充電功能于一體的便攜式充電器,可以給手機隨時隨地充電或待機供電,一般以鋰電芯或者干電池作為儲電單元,通常具有大容量、多用途、體積小、壽命長和安全可靠等特點。然而傳統(tǒng)的移動電源,其充電模式皆采用 USB 數據線的方式,通過與智能手機的 USB 端口連接對其電池進行充電。這種方法需要使用數據線才能完成充電,每次充電都需要將數據線的一端插到手機上,等到充完電后再拔下來,這樣不僅麻煩,而且常常出現短線、插座松脫等問題,不但充電效果不穩(wěn)定,而且會對手機造成損害 ;同時,當使用者在移動環(huán)境下使用移動電源充電時,移動電源本身的攜帶就對使用者造成了不便,并且數據線連接麻煩,很容易丟失,使用不便。
無線充電,又稱作感應充電、非接觸式感應充電,利用電感耦合,由供電設備將能量傳送至用電的裝置,該裝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對電池充電。目前常用的無線充電器有無線充電臺和無線充電座。目前,由于無線充電臺和無線充電座沒有固定在車內的結構,因此無線充電臺和無線充電座均無法在快速移動的車內正常使用,目前車載充電器均采用有線充電器對手機進行充電。
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做進一步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粘貼的無線充電袋,其不僅方便充電和儲物,而且固定牢固。
本實用新型一種可粘貼的無線充電袋,所述充電袋包括無線充電部件和袋體,所述袋體包括第一容納部、第二容納部和隔擋部,所述隔擋部將第一容納部和第二容納部隔開,所述無線充電部件內設于所述第一容納部中,無線充電部件包括充電背板和至少一個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所述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與充電背板連接,所述充電背板上設有電源接頭,第一容納部的一側設有供電源接頭穿出袋體外的開口,所述第二容納部的袋口處開設有掛口,所述第二容納部的外側連接有粘貼部。
進一步的,所述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為一個。
進一步的,所述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為三個,三個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均與充電背板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和充電背板內設于第一容納部內與隔擋部相對側的內壁上。
進一步的,所述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為 Qi 標準的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納部與第二容納部的形狀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納部的容積小于第二容納部的容積。
進一步的,所述粘貼部為多個平行排列的粘貼條。
進一步的,所述粘貼部為一整體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可粘貼的無線充電袋,其適用于快速移動的車內,通過掛口將其懸掛在車內合適的地方,或者通過粘貼條將袋體粘貼與車內合適的地方,待充電裝置放置于掛袋即可實現無線充電, 安全可靠。此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掛袋式車載無線充電器結構簡單,充電和儲物兩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 為本實用新型可粘貼的無線充電袋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為本實用新型可粘貼的無線充電袋中的無線充電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 為圖1的后視示意圖。
其中,1-第一容納部,2-第二容納部,3-隔擋部,4-掛口,5-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6-充電背板,7-電源接頭,8-粘貼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此處所稱的“一個實施例”或“實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實用新型至少一個實現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在本說明書中不同地方出現的“在一個實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個實施例,也不是單獨的或選擇性的與其他實施例互相排斥的實施例。
圖1 為本實用新型可粘貼的無線充電袋的結構示意圖;圖2 為本實用新型可粘貼的無線充電袋中的無線充電部件的結構示意圖。圖3 為圖1的后視示意圖。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可粘貼的無線充電袋,所述充電袋包括無線充電部件和袋體,所述袋體包括第一容納部1、第二容納部2和隔擋部3,所述隔擋部3將第一容納部1和第二容納部2隔開,所述無線充電部件內設于所述第一容納部1中,無線充電部件包括充電背板6和至少一個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5,所述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與5充電背板6連接,所述充電背板6上設有電源接頭7,第一容納部1的一側設有供電源接頭7穿出袋體外的開口(未圖示),所述第二容納部2的袋口處開設有掛口4,所述第二容納部2的外側連接有粘貼部8。
需要說明的是,無線充電部件中的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的數量可變,大小可變,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可為一個、兩個或兩個以上,但至少有一個。本實施例中,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為一個,其尺寸為Qi標準的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只有兼容Qi標準的設備放在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上才會觸發(fā)充電,并且一經充滿即停,任何其他物體(無論是否有金屬或者線圈)放在掛袋式車載無線充電器中都不會觸發(fā)充電。
本實施例中,掛袋為皮革材料制作,充電背板為PCBA電路板,將PCBA電路板采用絕緣板固定保護,外層使用高密度抗拉優(yōu)質皮革貼合,掛袋外圍邊緣使用車線縫合或強力膠粘合。掛袋用皮革材料制作,新穎時尚,且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和舒適性。
本實用新型的可粘貼的無線充電袋,適用于快速移動的車內,通過粘貼部或掛口將其固定在車內,手機、相機、電腦等待充電設備放置于掛袋內時,無線充電部件自動啟動,即可實現無線充電。當手機、相機、電腦等待充電設備從掛袋內取出時則充電部件處于休眠狀態(tài),安全可靠。
所述充電電磁波感應線圈5和充電背板6內設于第一容納部1內與隔擋部3相對側的內壁上。所述第二容納部2可以放置待充電設備,從而實現充電和儲物兩用。
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納部1與第二容納部2的形狀相同。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納部1和第二容納部2的形狀還是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一容納部1的容積小于第二容納部2的容積。
所述粘貼部8為多個平行排列的粘貼條。所述粘帖部也可以使為一整體的粘帖部,粘帖更加牢固。
本實用新型的可粘貼的無線充電袋,其適用于快速移動的車內,通過掛口將其懸掛在車內合適的地方,或者通過粘貼條將袋體粘貼與車內合適的地方,待充電裝置放置于掛袋即可實現無線充電, 安全可靠。此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掛袋式車載無線充電器結構簡單,充電和儲物兩用。
上述說明已經充分揭露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該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動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相應地,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范圍也并不僅僅局限于前述具體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