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領域,具體是一種側開襟病員服。
背景技術:
現有的病員服是于人體的前面正中開襟,兩只衣袖與病員服體部縫制連接,對于偏側上肢癱瘓、偏側上肢骨折的患者穿衣順序是先患側再健側,脫衣順序是先健側再患側,由于病員服體部及袖子大小不能適度調節,穿脫時均需要健側肢體不同程度的用力、扭轉等導致給患側肢體帶來如疼痛等不適感,同時也給護理人員幫患者更換病員服時帶來極大的不便,不能滿足偏側上肢癱瘓及偏側上肢骨折的患者使用,導致現有的此類患者要么不穿病員服,或者把病員服反穿,不能有效的給患者進行保暖及隱私的保護。
申請號為“201520166616.6”、授權公告號為“CN 204635148 U”、名稱為“醫用病號服”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醫用病號服,包括上衣主體和對稱設于所述上衣主體兩側的袖筒,所述袖筒中下部靠近所述上衣主體一側設有開口,所述開口一側均勻布設多條第一袖口帶,相對的另一側邊均勻布設多條第二袖口帶,所述開口通過多條所述第二袖口帶與多條所述第一袖口帶一一對應系接封閉。病人在穿該病號服,首先需要將病號服的上衣主體的紐扣和袖筒開口的袖口帶解開,先將病人的患肢穿入一側袖筒,再整體將上衣主體穿在病人身上,待上衣主體穿好后,再將上衣主體的紐扣扣上并系緊袖筒開口的袖口帶。該穿衣方式不僅繁瑣,且在病人臥床狀態時,兩側的袖口帶會壓在病人的體部下,帶來不適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適用于一側上肢受損特別適用于神經功能損傷的腦卒中、手外傷、骨折、躁動患者穿著的病員服。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側開襟病員服,所述病員服體部延肩部中線外側緣開設體部開襟、病員服至少一個袖子的前外側設有袖部開襟;
所述體部開襟處安設體部系帶組合,所述體部開襟的一邊外側安設體部第一系帶并設有體部開孔,所述體部開襟的另一邊外側安設體部第二系帶,該體部第二系帶穿過體部開孔后與所述體部第一系帶進行連接;
所述袖部開襟處安設袖部系帶組合,所述袖部開襟的一邊外側安設袖部第一系帶并設有袖部開孔,所述袖部開襟的另一邊外側安設袖部第二系帶,該袖部第二系帶穿過袖部開孔后與所述袖部第一系帶進行連接。
優選地,所述的體部開襟開設在體部沿一側胸部第二肋間中線外側緣。
優選地,所述的袖部開襟開設在所述體部開襟同側的袖子中線外側上。所述袖部開襟開設的位置使患者無論在翻身、平躺狀態下都舒適,不會產生不適感。
優選地,所述的病員服的頸部前側設有加厚層。
優選地,在所述病員服具有袖部開襟一側或相對側袖子的袖口處設有翻蓋手套。該翻蓋手套可以與袖子成一體式結構,也可以是脫卸結構。
優選地,所述的翻蓋手套的手心處設有海綿層。
優選地,所述的翻蓋手套側的袖口腕部處設有約束帶。
優選地,所述的系帶組合也可以是紐扣、搭扣或是按鈕扣等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體部開襟及袖部開襟都開設在病員服的前外側,即當患者處于仰臥位時,所述的體部第一系帶、體部第二系帶、袖部第一系帶及袖部第二系帶均位于患者的體部上側,不會被壓在身下,避免了不必要的壓迫造成的不適感。袖部開襟的相對側袖子的袖口處設有手套。避免了神志不清患者健側手進行皮膚的搔抓及拔管等隱患發生。患者在穿該病員服時,先將健肢伸入普通袖管結構的袖子內并將病員服的主體穿在患者身上,患者的頭部從領口伸出,接著將另一側的手臂伸入具有袖部開襟的袖子內,最后系緊體部開襟處的系帶組合及袖部開襟處的系帶組合,穿衣過程完成。該步驟不僅減輕了患者的不適感,更是縮短了穿衣的時間,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所述的袖部開襟可以開設在左側袖上,也可以開設在右側袖上,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病員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
1-病員服 2-體部開襟 3-袖部開襟
4-系帶組合 41-體部第一系帶 42-體部開孔
43-體部第二系帶 5-袖部系帶組合 51-袖部第一系帶
52-袖部開孔 53-袖部第二系帶 6-加厚層
7-翻蓋手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一種側開襟病員服,所述病員服1體部延肩部中線外側緣開設體部開襟2、病員服1的一個袖子的前外側設有袖部開襟3;
所述的體部開襟2開設在體部沿一側胸部第二肋間中線外側緣;所述的袖部開襟3開設在所述體部開襟2同側的袖子中線外側上。
所述體部開襟2處安設體部系帶組合4,所述體部開襟2的一邊外側安設體部第一系帶41并設有體部開孔42,所述體部開襟2的另一邊外側安設體部第二系帶43,該體部第二系帶43穿過體部開孔42后與所述體部第一系帶41進行連接;
所述袖部開襟3處安設袖部系帶組合5,所述袖部開襟3的一邊外側安設袖部第一系帶51并設有袖部開孔52,所述袖部開襟3的另一邊外側安設袖部第二系帶53,該袖部第二系帶53穿過袖部開孔52后與所述袖部第一系帶51進行連接。所述病員服1的一個袖子的前側設有袖部開襟3,其對側袖子為普通的袖管結構。所述體部開襟2及袖部開襟3都開設在病員服1的前外側,即當患者處于仰臥位時,所述的體部第一系帶41、體部第二系帶43、袖部第一系帶51及袖部第二系帶53均位于患者的體部上側,不會被壓在身下,避免了不必要的壓迫造成的不適感。患者在穿該病員服1時,先將健肢伸入普通袖管結構的袖子內并將病員服1的主體穿在患者身上,患者的頭部從領口伸出,接著將另一側的手臂伸入具有袖部開襟3的袖子內,最后系緊體部開襟2處的系帶組合4及袖部開襟3處的系帶組合5,穿 衣過程完成。該步驟不僅減輕了患者的不適感,更是縮短了穿衣的時間,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所述的體部開襟2及袖部開襟3可以開設在左側體部和左側袖上,也可以開設在右側體部和右側袖上,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病員服。
所述的病員服1的頸部前側設有加厚層6。所述加厚層用以區別病員服的前后側。
在所述病員服1具有袖部開襟3一側或相對側袖子的袖口處設有翻蓋手套7。所述的翻蓋手套7側的袖口腕部處設有約束帶。
當所述翻蓋手套7安設在袖部開襟3相對側袖子的袖口處時,所述翻蓋手套7能對健側的手部進行部分約束作用,避免患者神志不清時進行抓破皮膚或自行進行拔出各種導管等,特別適用于譫妄、神志不清、不配合治療的一側肢體癱瘓、手外傷患者。
當所述翻蓋手套7安設在袖部開襟3一側袖子的袖口處時,所述的翻蓋手套7的手心處可以設有海綿層。所述海綿層給予患者手部處于功能位,增加患者的舒適感及預防患側手部攣縮。
此外,所述的系帶組合也可以是紐扣、搭扣或是按鈕扣等結構。
以上已對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創造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種種的等同的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