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活用具,尤其涉及一種雨傘。
背景技術:
雨傘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具,現有的雨傘在使用的過程中具有以下不足:1)刮風天,雨傘的傘面經常被大風吹翻,導致傘架斷裂;2)雨天時,傘面被淋濕后,往往需要將傘撐開后放到室內空地晾干,為此就會占用較大的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雨傘,該雨傘的優點是不會因大風吹翻傘面而導致傘架斷裂,也不會在晾干傘面時占用較大的空地。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雨傘,包括傘面和傘柄,所述傘柄頂端鉸接有多根支撐傘面用的桿體,所述桿體與傘柄之間連接有撐桿,所述撐桿的一端通過滑塊與傘柄滑動配合,所述撐桿的另一端鉸接在桿體的中部,所述多根桿體之間圍繞傘柄頂端旋轉對稱排列,所述傘面上設置有多個以傘柄頂端為圓心的扇形區域,所述傘面位于每相鄰兩根桿體之間的區域各分布有至少一個所述扇形區域,所述扇形區域由彈性面料制成。
進一步,所述撐桿的長度為L1,所述撐桿與桿體之間的鉸接點至傘柄頂端之間的距離為L2,其中L1的數值大于L2。
進一步,所述傘柄上設置有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
進一步,所述傘柄的底端設置有一個弧形手柄,所述弧形手柄與所述傘柄底端鉸接,使得弧形手柄可繞鉸接軸旋轉180度。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雨傘,包括傘面和傘柄,所述傘柄頂端鉸接有多根支撐傘面用的桿體,所述桿體與傘柄之間連接有撐桿,所述撐桿的一端通過滑塊與傘柄滑動配合,所述撐桿的另一端鉸接在桿體的中部,所述多根桿體之間圍繞傘柄頂端旋轉對稱排列,所述傘面上設置有多個以傘柄頂端為圓心的扇形區域,所述傘面位于每相鄰兩根桿體之間的區域各分布有至少一個所述扇形區域,所述扇形區域由彈性面料制成。本實用新型的雨傘通過在傘面上設置彈性面料制成的扇形區域,可實現將傘面主動翻到背面,將雨傘倒放在空地上,當然也因此不怕被大風吹翻傘面。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雨傘撐開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雨傘倒放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和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雨傘,包括傘面1和傘柄2,所述傘柄頂端鉸接有多根支撐傘面用的桿體3,所述桿體3與傘柄2之間連接有撐桿4,所述撐桿4的一端通過滑塊9與傘柄2滑動配合,所述撐桿4的另一端鉸接在桿體3的中部,所述多根桿體3之間圍繞傘柄2頂端旋轉對稱排列,所述傘面1上設置有多個以傘柄頂端為圓心的扇形區域5,所述傘面1位于每相鄰兩根桿體3之間的區域各分布有至少一個所述扇形區域5,所述扇形區域由彈性面料制成,具體地,所述撐桿4的長度為L1,所述撐桿4與桿體3之間的鉸接點至傘柄頂端之間的距離為L2,其中L1的數值大于L2。本實用新型的雨傘通過在傘面上設置彈性面料制成的扇形區域,可實現將傘面主動翻到背面,將雨傘倒放在空地上,當然也因此不怕被大風吹翻傘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傘柄2上設置有第一卡位6和第二卡位7,所述第一卡位6位于第二卡位的上方用于雨傘倒立時固定滑塊的位置,第二卡位7位于第一卡位的下方用于雨傘正常使用時固定滑塊的位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傘柄的底端設置有一個弧形手柄8,所述弧形手柄與所述傘柄底端鉸接,使得弧形手柄可繞鉸接軸旋轉180度。當雨傘倒立不用時可將弧形手柄翻轉過來,形成掛鉤來懸掛衣物。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