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衣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恒溫制冷衣的耐壓防彎折軟管結構。
背景技術:
夏天高溫季節,通常戶外溫度可以達到36-38度,一些特殊環境中的工作環境溫度甚至高于40度,比如艦艇輪機艙,高速運動中的裝甲車,坦克車,三夏大忙時的拖拉機駕駛艙,煉鋼爐前,甚至戰斗機中,有資料顯示美軍在伊拉克戰場上因天氣炎熱,裝甲車內溫度高達70度,迫使士兵棄車徒步巡邏;我國南方的西沙,南沙群島的邊防前線官兵,堅持在城市交通指揮崗位上的交警,露天作業的建筑工地工人,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會使人大量出汗,嚴重的導致中暑,通常遇到高溫天氣時,人們需要降低環境溫度,如開動空調機,沖涼,或者躲在樹蔭下以降低高溫對人體的沖擊。但是很多情況下處于戶外或特定環境中的人員是無法躲避高溫酷暑的。同時針對沙漠等地區,日間最高溫70-80℃,夜間最低溫零下5-10℃,沒有一種高效的恒溫衣,具備大范圍可控的恒溫功能同時使用用方便,此領域即使在國際發達國家也屬空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市面上出現了一種恒溫制冷衣,現有知悉目前的恒溫制冷衣上使用的軟管大多為普通圓管,當人體穿著時會因人體坐、臥、依靠等運動壓迫軟管或使軟管彎折,使其內部封閉,導致內里制冷液失去循環或循環減慢,制冷效果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耐壓強度大的恒溫制冷衣的耐壓防彎折軟管結構,可避免人為壓迫導致內里制冷液失去循環或循環減慢的現象的發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恒溫制冷衣的耐壓防彎折軟管結構,包括圓柱形軟管和承重龍骨結構,所述承重龍骨結構由兩個實心的承重龍骨管構成,且所述兩個承重龍骨管的內側均內凹有與軟管的外弧面相適配的內弧面,兩個內弧面之間圍合成與圓柱形軟管形狀大小相適配的弧形腔體,所述圓柱形軟管固定在該弧形腔體內;所述圓柱形軟管所受到的力方向與承重龍骨結構所產生的力的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且兩個力可抵消。
其中,所述圓柱形軟管為內部空心結構,且其內部形成液體流通空間。
其中,所述兩個承重龍骨管連接后形成一方形管,且該圓柱形軟管的直徑大小稍大于方形管的厚度。
其中,所述圓柱形軟管設置在弧形腔體內后,且兩端均突出兩個承重龍骨管之間的間隙后形成凸起結構。
其中,所述兩個承重龍骨管的材質與圓柱形軟管的材質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恒溫制冷衣的耐壓防彎折軟管結構,該結構僅包括圓柱形軟管和承重龍骨結構,且承重龍骨結構由兩個實心的承重龍骨管構成,圓柱形軟管放置在兩個承重龍骨管的內弧面所圍合成的弧形腔體內;該結構的設計,使得圓柱形軟管所受到的力方向與承重龍骨結構所產生的力的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當有垂直方向外力(人體重壓等作用于軟管時,龍骨產生反向的承托力來抵消外力;當有水平方向外力(人體扭動等)作用于軟管時,龍骨產生反向的承托力來抵消外力;由此不會進行運動壓迫軟管或使軟管彎折,進而保證液冷系統的液體流速,避免導致液冷效果下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恒溫制冷衣的耐壓防彎折軟管結構的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垂直方向受力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水平方向受力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如下:
1、圓柱形軟管 2、承重龍骨結構
3、凸起結構 11、液體流通空間
21、承重龍骨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描述。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的恒溫制冷衣的耐壓防彎折軟管結構, 包括圓柱形軟管1和承重龍骨結構2,承重龍骨結構2由兩個實心的承重龍骨管21構成,且兩個承重龍骨管21的內側均內凹有與軟管1的外弧面相適配的內弧面,兩個內弧面之間圍合成與圓柱形軟管形狀大小相適配的弧形腔體,圓柱形軟管固定在該弧形腔體內;圓柱形軟管1所受到的力方向與承重龍骨結構2所產生的力的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且兩個力可抵消。其原理是當有垂直方向外力(人體重壓等)作用于軟管時,龍骨產生反向的承托力來抵消外力,如圖2所示的軟管垂直方向受力圖)。當有水平方向外力(人體扭動等)作用于軟管時,龍骨產生反向的承托力來抵消外力,如圖3軟管水平方向受力圖。
相較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恒溫制冷衣的耐壓防彎折軟管結構,該結構僅包括圓柱形軟管1和承重龍骨結構2,且承重龍骨結構2由兩個實心的承重龍骨管21構成,圓柱形軟管放置在兩個承重龍骨管的內弧面所圍合成的弧形腔體內;該結構的設計,使得圓柱形軟管所受到的力方向與承重龍骨結構所產生的力的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當有垂直方向外力(人體重壓等作用于軟管時,龍骨產生反向的承托力來抵消外力;當有水平方向外力(人體扭動等)作用于軟管時,龍骨產生反向的承托力來抵消外力;由此不會進行運動壓迫軟管或使軟管彎折,進而保證液冷系統的液體流速,避免導致液冷效果下降。
在本實施例中,圓柱形軟管1為內部空心結構,且其內部形成液體流通空間11。液冷系統中的制冷水經過該圓柱形軟管進入衣服里。兩個承重龍骨管21連接后形成一方形管,且該圓柱形軟管1的直徑大小稍大于方形管的厚度。圓柱形軟管1設置在弧形腔體內后,且兩端均突出兩個承重龍骨管21之間的間隙后形成凸起結構3。承重龍骨結構的設計,使得該圓柱形軟管具有外面一層的保護作用,且這兩層作用力相反,因此不會有力作用在圓柱形軟管上對其進行壓迫。兩個承重龍骨管21的材質與圓柱形軟管1的材質相同。
經實際測試體重115KG的人坐在普通軟管上,其整個液冷系統的液體流速降低82.43%,使用本耐壓防彎折軟管結構的液冷系統的液體流速僅降低3.52%。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